会计舞弊调查报告毕业论文范文

2017-03-23

会计舞弊行为中,非会计因素往往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这大大的增加解决企业会计舞弊问题的难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舞弊调查报告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会计舞弊调查报告毕业论文范文一:现代会计舞弊与处理策略

摘要:对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使舞弊者的代价远大于其收益。

关键词:现代会计舞弊;策略

1、会计舞弊的概念及成因

1.1会计舞弊的概念。会计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舞弊是人为达到不良目的,经过事先预谋,精心策划,运用非法手段作弊的一种故意行为。

1.2会计舞弊的成因。

1.2.1会计准则的客观模糊性。由于会计准则不可能面面俱到,涵盖所有经济事项,只能对交易的会计处理提出框架性指导和规范性约束。而企业从自身特定经济环境和经营情况出发,采用适当的会计方法能够更为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必然要求会计准则在制定时要留给企业选择的余地,于是便形成了会计准则规范的模糊性,同时也为舞弊行为创造了机会和借口。

1.2.2信息不对称。由于现代企业普遍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或投资者)与企业经营管理者所掌握的有关企业实际经营方面的信息详尽程度有所不同。在企业管理当局存在舞弊动机的客观现实下,信息不对称为其操纵会计数据,从而达到个人或集团效用最大化的目的提供了机会与空间。

1.2.3外部监督不力。我国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督等监管部门对舞弊公司的监管方式滞后,处罚力度不够,行政处罚多于经济处罚,致使许多企业敢多次铤而走险以获取经济利益。

1.2.4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有关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三者之间权利分配和制衡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具体表现为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职责及功能的一种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企业组织结构。

我国许多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在实际工作中,监事会、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企业未能从根本上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很多公司或者没有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会计舞弊的危害及识别

2.1会计舞弊的危害。

2.1.1损害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会计舞弊会导致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使统计上报给政府的相关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它将导致政府宏观调控失误,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

2.1.2损害有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会计舞弊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它不但会严重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危害了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使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基础产生怀疑,从根本上动摇了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

2.1.3损害社会风气和职业道德规范。通过会计舞弊,导致一些单位和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将会计职业道德置之脑后,滋生腐败导致堕落,败坏社会风气。

2.2会计舞弊的识别。

2.2.1利用会计报表来分析识别会计舞弊。会计报表反映了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通过对会计报表进行整体合理性分析和对一些有逻辑关系的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分析性复核,可以初步判断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行为。

2.2.2通过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以识别会计舞弊。有研究表明,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的管理层为了掩饰其财务困难更有可能舞弊。因而,注册会计师与投资者应该对财务状况以及盈利质量差,面临巨大财务压力的公司的会计舞弊情况给予高度关注。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有: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资产营运效率分析、获利能力分析、投资报酬分析、现金流动分析。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从资产质量、偿债能力以及营运能力等方面来分析。首先,分析企业的资产质量,应着重关注以下问题:第一,存货占流动资产、总资产的比例与往年相比是否大幅度增长或高于同行业水平;第二,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三项合计占流动资产、总资产的比例是否过高;第三,是否存在委托理财,抵押担保等潜在损失;第四,是否存在关联方长期占用巨额资金情况。其次,分析企业偿债能力,主要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负债比率、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财务弹性以及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此外,还可以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营业周期等营运能力指标来判断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效率。

2.2.3通过分析企业财务比率识别会计舞弊。投资者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可以将企业相关财务比率作纵向以及横向的比较,借以发现重大的或异常的波动从而判断会计信息是否可靠。如将本期与前期、计划或预算的财务比率的数据比较,以及将其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行业平均水平比较等。通过这些比较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和投资者辨析企业是否存在会计舞弊潜在风险以及做出正确的决策大有裨益。财务比率的评判标准通常有经验标准、历史标准、行业标准等。

3、会计舞弊的治理

3.1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律责任追究。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发挥法律对会计行为的规范。以《会计法》为主导,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明确区分会计舞弊与合法会计行为的界限以及会计舞弊与会计差错的界限,避免舞弊者钻法律的空子或因责任不清逍遥法外;针对不同的责任主体,尽快完善有关会计舞弊责任追究的法律条款并切实付诸实施,强化有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严肃财经纪律。一是强调民事责任,建立民事赔偿机制;二是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严格行政执法,防止行政监管者的寻租行为。加强行政监管是规范会计、审计行为,克服地方保护,确保公平竞争,防止腐败滋生的有效手段。三是结合民事赔偿和行政处罚,辅以必要的刑事责任追究,提高对会计舞弊行为的法律震慑力。

3.2规范和加强对企业及上市公司的治理。虚假会计信息从生成到披露要涉及多个市场主体,而上市公司是产生、披露虚假信息的源头。我国治理虚假信息系统必须采取以下措施规范和加强公司治理:一是稳步发展企业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融资租赁市场、信贷和信托市场,积极培育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格规范市场运作,构筑对决策管理者的威胁机制,减缓其会计造假的压力。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改制,明晰企业产权,在完善《公司法》的基础上规范公司运作,进一步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责权划分,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使权力分离和权力监督得到较好体现,改善“一股独大”的现状;设立三分之一以上的独立董事制衡经理层,引入审计委员会制度,强化对管理高层的监督,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赋予监事会更大、更独立的人事权、财务权,建立健全对监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制度;由股东大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报表审计,使CPA审计真正保持独立等。

3.3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强化会计监督,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造假现象的有力挑战,也是预防会计造假产生的有力措施。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以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政府监督主要是指我国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这样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3.4改进会计管理体制,强化内部审计与监督。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如何改变会计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积极探索会计委派制或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落实会计人员的监督权,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强化内部审计与监督,使会计舞弊行为消失在产生的源头。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部门承担着两项任务:一是规划、设计内部控制的具体制度、方法和程序,并负责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后的不断整合、提升、完善、修正。二是对内控制度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及其有效的评价。在强调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同时,有必要强化内部审计机构建设,赋予它一定的地位,树立其足够的权威,保证它的独立性,并尽一切可能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准和适应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能力,使内部控制真正地落实到位。

3.5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针对目前我国造假违规成本低廉的现实,建议应尽快建立民事赔偿法制和刑事责任法制,对造假的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人员处以重罚,还要对协同造假的注册会计师施以重罚,提高造假者的造假成本,从根本上抑制会计舞弊行为势头。由于加大处罚力度是当前防范化解会计舞弊风险的关键,因此,对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使舞弊者的代价远大于其收益。

会计舞弊调查报告毕业论文范文二:会计舞弊与审计策略思索

摘要:本文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引入项目管理中经理人行为分析博弈模型,对审计师行为选择以及监管部门监督惩罚力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为政策制定部门提供相应的理论上的指引。

关键词:会计舞弊;审计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是指审计师在执行审计过程中,为了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丧失基本的执业独立性要求,迎合被审计单位财务造假、歪曲提供会计信息的需要而做出的虚假鉴证或虚伪陈述,最终导致有预谋的“审计信息失真”行为。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自身利益,通过披露不真实的财务报告信息,在财产所有者面前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而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审计师也必需得到最基本的自利要求的满足(市场条件下一般假设理性经济人是自利的)。在市场条件下,由于多方力量对比的悬殊,审计师一般处于买方市场,客户可以在大量的事务所中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事务所,决定审计师的聘请和辞退以及支付审计费的多少、决定审计师的工作条件和可以接近的信息等,这使得客户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当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加剧时,力量的天平显然对审计师不利,当管理当局与审计师之间的利益达到均衡时,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产生。

审计师发表的不公正的审计结论,对报告使用者及决策制定者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或损失。本文借鉴经理人行为博弈模型,分析了审计失败与激励机制及惩罚力度之间的关系,为缓解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的发生,确保审计师发表干净的审计意见提出了建议。

二、博弈模型

按照审计师发表不同审计意见对报告使用者产生作用的不同,可以将审计师的行为分为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行为:发表干净的审计意见和发表不干净的审计意见。干净审计意见是指审计师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告发表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不干净审计意见是指审计师违背审计职业道德,为满足自身利益的需求,发表的不符合实际状态和情况的审计意见。

设审计师正常行为,发表干净审计意见与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发表不干净审计意见与报告使用效果π之间呈线性关系:

π=at-af+θ①

其中at为正常行为,审计师发表干净审计意见,af为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审计师发表不干净审计意见。θ为不确定因素对报告使用效果的影响,设其E[θ]为0。

对于审计师面对会计舞弊发表不公正审计意见,相关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相应的惩罚措施加以监督和控制,设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被发现的概率为P,即一旦达成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会以P的概率被监管部门发现,并且给予一定的惩罚F(af),设惩罚力度与所发现的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水平成正比:

F(af)=Faf②

F为惩罚力度系数。将监督力度与惩罚国度的乘积PF定义为综合监督惩罚力度。

监管部门对审计师行为进行监督控制,需要付出监督成本C(P)。设监督成本函数满足P=0时,C(P)=0;P=1时,C(P)=C0/2>0,且C''''(P)>0,C''''''''(P)>0。其中C0为监督成本系数。设监督成本函数为:

C(P)=③

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会给审计师带来一定的违规收入,设其违规收入Sf为:

Sf=Kaf④

K为违规收入系数,为了分析简化K取1

假设审计师的报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固定工资,另一部分为与所审业务质量相挂钩的激励工资,即:

S0=ω+γπ⑤

ω为审计师的固定工资;γ为提成比例;π为报告使用效果予以数量化所代表的收入水平。

则审计师的总收入为:S=S0+Sf

审计师最大化其期望效用等价于最大化其期望实际总收入,即:

maxE[V]=E[S]-c(at)-c(af)⑥

c(at)=:c(af)=

c(at)为审计师正常审计的审计成本,b为正常成本系数;c(af)为达成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所需的成本,bf为联盟成本系数。

报告使用的期望效用为:

E[U]=E[π]-E[S0]-C(P)+PF(af)⑦

三、博弈分析

审计师行为选择与监管部门监督博弈过程如下:

第一,监管部门与审计师签订相应的报酬激励合同,并建立一定的监督惩罚机制,审计师熟悉这一监督惩罚机制的各种环节。

第二,审计师根据报酬合同和监管部门的监督惩罚机制,从自身利益最大化(期望收入最大化)出发,选择自己的最优行为A。

第三,监管部

门以审计师的行为选择为依据,采取报告使用效果最大化的审计激励措施和监督惩罚力度。

双方的博弈过程如下:

给予审计师的激励措施如⑤所示;审计师根据激励合同及监管部门的监督惩罚机制选择自己的行为A=(at,af),使其期望效用最大化,即:

maxE[V]=ω+γ(at-af)+af-PF(af)-⑧

其一阶条件为:

=γ-bat=0

=1-γ-PF-bfaf=0

从而得到审计师最优的行为选择A*为:

A*=at*,af*=,max,0⑨

从审计师的行为选择方式可以看出,监督惩罚的力度越大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形成的可能性越小,当PF大于1-γ或等于时不会形成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由此将1-γ定义为监督惩罚力度的临界值。

情况一:监管部门的监督惩罚力度大于或等于1-γ

根据审计师最优行为选择方式,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不会形成,为使报告使用效果最大化,监管部门的选择为(γ,PF):

maxE[U]=E[π]-E[S0]-C(P)⑩

s.t.ω+γπ-c(at)?莛ω0,

{at,af}={,0}。

ω0为审计师最低利益需求。

解得:γ=1,P*=0。于是(PF)*=0。说明,激励机制越强越好,当将一项审计业务包干到个人时,监管部门不用进行监督控制。

情况二:监管部门的监督惩罚力度小于1-γ

同样是报告使用效果的最大化问题:

maxE[U]=E[π]-E[S0]-C(P)+PF(af){11}

s.t.ω+γπ+af-PFaf-c(at)-c(af)?莛ω0

{at,af}=A*

解得:γ=1,P*=0(PF)*=0两种情况的结果完全一样,但当γ给定时,重新求解{10}则,(PF)*=1-γ并且<0;<0

四、监督惩罚力度分析

{11}将的约束条件代入目标函数,另一阶导数=0,可得:

P*={12}

P*F=<1-γ{13}

P*F为在给定审计报酬激励方式及惩罚力度条件下,审计最优综合监督惩罚力度。

对审计最优综合监督惩罚力度求一阶偏导数:

<0,<0

<0,说明P*F与审计报酬激励方式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当监管部门以避免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形成为目标时,审计最优监督惩罚力度与审计报酬激励程度可以互为替换,增加审计报酬程度,相应的监督惩罚力度可以降低;同理,减少审计激励报酬程度,监管部门就必须加大对审计行为的惩罚力度。

<0,说明P*F与审计监管成本同样表现为负相关关系,特殊地,当没有监管成本时,即M0=0,代入博弈模型中:

P*=1,γ=1

将其代入审计师最优行为选择式中,审计师的最优行为选择为{at*,a*f}=,0

说明审计师的最优行为选择是不进行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此种情况比较特殊,一般审计监管成本比较大。

四、结论

本文利用了项目管理中经理人行为博弈模型,分析审计师激励报酬、审计师的行为选择和监管部门的监督惩罚之间的关系,得出:为避免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的形成或弱化其强度,确保审计师发表干净的审计意见,应当加大当前的监督与惩罚力度;同时我们发现,监督力度与审计报酬激励程度可以互为替代,最优的监督惩罚力度随着审计报酬激励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当将某项审计业务具体包干到个人时,理论上证明不需要再对审计行为进行监管;如果审计监管成本非常大,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大。

确保审计师发表干净的审计意见,为信息决策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是审计界一直关注的问题。然而面对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在利益的驱使下,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行为的发生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引入项目管理中经理人行为分析博弈模型,对审计师行为选择以及监管部门监督惩罚力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为政策制定部门提供相应的理论上的指引。

会计舞弊调查报告毕业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会计舞弊论文参考

2.毕业论文调查报告范文

3.会计信息失真毕业论文

4.会计监督毕业论文范文

5.毕业论文调研报告范文

6.会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7.会计调研报告范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