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如何复习语文
高考前十几天老师万万不可大批量让学生一味做题,而应该跳出题海,客观、理性、井井有序地引导学生找薄弱点、找遗憾、找技巧,这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复习方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前复习语文的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高考前如何复习语文(一)
1、作文无需猜题
俗语有云“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从这个意义上说,考前的强化训练也许多少有点作用;但语文学科毕竟靠的是“慢工出细活”,若只是寄希望于临考前的“突击”,或是梦想能一朝觅到让考分突飞猛进的“妙方”,显然不切实际。当然,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在最后半个月的时间内在语文复习上就无可作为了。相反,若能在考前认真做一点回顾和梳理,我们还是可以再寻到些提升的空间的。
中学语文所涵盖的知识与能力众多,我们在高三的大部分时间里已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复习整理,故而在临考阶段的回顾和梳理,大致可用以下三个“再”字概括。
2、“再”翻一翻教材
由于高考只采用课外的阅读材料,因此,许多同学往往不再重视手中的教材了,这殊为可惜。其实,近几年的高考中也不乏与教材内容相勾连的试题,因此关注教材还是很有必要的。更何况,高中三年我们学习了将近一百五十篇课文,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它们的语言及其所体现的情感、思想都是丰富的宝藏。在考前的最后几周里,在复习的间隙,我们不妨重新翻一翻教材,若时间允许,甚至可以找出其中的一些作品朗读一下,一来可对典范的语言有再一次的感受和积累,二来也可汲取其中有价值的材料和思想,加以借鉴,用来丰富自己的写作。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教材中其实有不少内容必然属于高考考查的范畴,例如课文所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文言篇目中常见的、特殊的文言现象等,完全可以利用重翻教材的机会,通过温习相关的注解达到温习巩固、拾遗补缺之效。若还能同时记诵一下需要背诵的篇目,那就是一举三得了。
3、“再”理一遍错题
毋庸置疑,高三的复习免不了会做大量的试卷,但试卷做得多并不意味着问题一定越来越少,有的同学甚至是题目做得越多,问题越大,反而形成恶性循环。其实,错误也是一种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因此,在复习迎考的最后几周里,与其花大量的时间苦做模拟试题,还不如将自己以往的错题进行归类整理来得更可见效。
同学们在整理错题时可以按错误的类型归类——弄清错误出现的原因是记忆性的错误还是理解上的偏差,是审题的失误还是答题的表述不清——以便根据不同的情况有区别地加以矫正,引起注意。也可按照试题的类型或考点的不同分类——弄清是信息的筛选还是概括能力有所不足,或者是鉴赏、评价能力的薄弱——以便我们改进、总结某一类型试题的解题步骤和答题方法。总之,梳理一遍综合复习阶段所做的试题、试卷,会有助于我们清醒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到克服的方法,对于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和得分率必然见效。
4、“再”列几个提纲
列提纲自然是针对作文的准备而言的。冲刺阶段,我们也许没有也不必花太多的时间来写完整的作文,但保持比较良好的写作状态还是必要的。而借助提纲,我们可以操练审题立意的能力,也可训练谋篇布局的技巧,这其中包含了立论角度的取舍、核心观点的表达以及阐释证明的内在逻辑,可谓保持写作状态最简省有用的方法。假如你还想提升一下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的技巧,也可用两三百字练一练笔。尤其是作文开头的部分——如何分析文题,如何提出观点并作简要阐释——许多同学的表述往往含糊、跳脱,极易导致作文展开部分的偏离题意或条理不清,写作能力尚有欠缺的同学不妨予以特别的关注,适当强化入题的写作练习。
关于写作方面的准备,还有一点提醒:最后阶段,同学们无需猜题,也不必专花时间背诵所谓“好文章”。猜题往往劳而无功,提前背好常常导致生硬,此二者都是造就“套题”作文的祸首,与其费力不讨好,还不如临场调动积累自己写,更加贴切自然。将有限的复习时间花在刀刃上,这也是提升最后阶段复习效益的不二法宝。
高考前如何复习语文(二)
人们常说:“语文是慢工夫。”要想在高考前十几天使自己的语文水平有很大提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但我认为只要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有计划地进行一些针对性训练,语文成绩肯定会有很大突破。我所采取的复习方法是这样的。
一、找薄弱点
我先让学生把以前做过的综合题全部整理到一块,并据此列一张成绩分析表,把所有试卷的每一个小题的得分情况列出来,然后做纵向比较,比如20套试卷吧,第一小题对10次,错10次,第二小题对20次,那么这第一小题的答对率就是50%,第二小题的答对率就是100%。以此类推,就可算出每一小题的答对率情况。答对率高的就是自己的优势,低的就是自己的薄弱点。
明确了自己的薄弱点在哪里,复习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很强,高考中就有可能突破自己的薄弱点,进而拿取高分。
二、找遗憾
每次考试完,总听到有些学生叹气:“唉,这题不该错,那题也不该错。”如果平时的考试训练出些差错,也许还可回头补救,但若在高考中出现,也许就会造成终身遗憾了。
为了不让同学们在高考中留下遗憾,高考前十几天找到以前的遗憾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比如,在二摸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找遗憾,找出的遗憾真不少,有的是粗心大意所致,有的是浅尝辄止所致,有的是蜻蜓点水所致,有的是走马观花所致,还有的是不能循规蹈矩地规范做题所致。结果一算,有的同学竟丢失十几分,甚至二十几分。多么客观的数字,多么可叹的遗憾!好在这只是考前训练,但若对此掉以轻心,岂不会造成更大的后果。
因而高考前十几天,认真细致地研究做过的试题,找出每次失误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十几天的时间,加大一些“药剂量”,一定能够药到病除。
三、找技巧
我们知道,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因而在做题过程中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总结出一些理性的东西,也许能更好地指导我们做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衔接题是多数学生的薄弱点,我就结合具体事例帮学生归纳总结解答衔接题的两大原则:一是内容要前后贯通,二是形式求最佳表达。然后又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法:1.句意相承莫忽视,2.意境吻合合事理。3.陈述角度要一致。4.语言形式求相似。5.句间关系理清楚。6.前后衔接应紧密。总之,形式内容要兼顾,具体题目辨清楚。
除此之外,还有诗歌鉴赏、散文阅读等题目的答题都有一些技巧。这些技巧性的东西,同学们一旦掌握了,做题就特别顺手,成绩自然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