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好高二语文 学好高二语文的方法

2016-10-31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提高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有利于我们学好其他各门学科;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好高二语文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好高二语文的方法一

1.勤于诵读的习惯

学习语文离不开识记、理解、运用三个环节。识记是基础,理解是关键,运用是目的。而诵读则是促进理解和运用的有效方法之一。因为诵读,不只是看,而是声情并茂地念,其作用早有定论。比如我们常听到的俗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朴素的经验之谈,无不揭示一个道理:诵读可以大大提高记忆能力和感受能力。因为,文字是意象符号,单用眼看难以“刻骨铭心”,而诵读把眼、口、耳、脑诸感官都调动起来,效果自然就好得多,记忆也就更深刻些。又因为,诵读是一个由感知到理性反复交替的过程,反复诵读,反复思考,使人的思维渐入佳境,感受愈深,进而“意象全出”。

诵读的过程,是一个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渐渐消化、默默吸收的过程。一篇文章反复诵读,读流畅了,读动情了,理解自然会入木三分。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诵读习惯的培养。

 2.处处留心的习惯

留心,就是把心思留在某种事物的上面,可以说就是观察。但它不是简单的观察,其中还包含着对某一事物的思考和分析,是集察、思、析为一体的综合活动,对外界信息进行筛选和提取。凭借它可以发现事物的细微之处,可以捕捉初露端倪的意象,可以透视内心深处的灵魂,可以将新旧知识联为一体。

有些同学由于缺少这种处处留心的习惯,对外界事物,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自然,写起文章来也只好“盲人摸象”了。

鲁迅说:“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不看到一点就写,多看看……”,“对任何事物都做必要的观察,要准确、透彻,才好下笔”。鲁迅在这里讲的是要“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不是一样半样的事情;讲的是“多看看”,不是只看一眼半眼;讲的是观察要“准确、透彻”,不是马虎、肤浅。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只要养成处处留心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取舍,其语文营养是取之不尽的。

 3.勤于积累的习惯

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最怕的作业莫过于作文了。如果平时缺少积累,作文时一看题目便觉头脑发胀,腹中空空然,不知如何下笔,即使搜肠刮肚也难以行文成篇。有人把大脑比作“加工厂”,为了使这个加工厂有“工”可加,就须不断地采集“原料”或“半成品”进来。古语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善用兵者必善养兵,善为文者必善积累。使用虽在一时,功夫全在平日,没有平时的积累,想要学好语文是很难的。因此,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是诸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重中之重。

当然,积累材料,只凭脑子记是不行的,还要养成勤于记录的习惯。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建立诸如“词语集锦”、“佳句摘抄”、“材料手册”、“写作素材”等不同的知识储备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学生来说,积累的内容大致可有下列几个方面:(1)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修辞及文学、文化常识;(2)自己对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进行观察、分析得到的材料和感悟;(3)课文、报刊上的典型事例、名言警句;(4)通过自身实践,为自己所自如运用的学习方法、鉴赏技巧和写作技巧。

积累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元末的陶宗仪对身边的事一有所感就停止耕种,随手把它记在树上,回去贮在坛子里。如此日积月累,写就名著《南村辍耕录》,成为一代大学问家。著名作家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象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俄国教育家加里宁也说过:“一切都应该好好地记录下来,以便一旦需要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应用。凡是大作家,这一类笔记都写过很多。”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重要经验。

 4.勤于思考的习惯

有些同学认为,学习语文只不过是读读、背背、记记而已,学数理化才需要思考。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孔子在《论语》中对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作过精辟的论述:“学而不思则罔”,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思考对学习语文同样很重要。我们有些同学早读时也很会朗读课文,上课时也很认真,课外阅读也很积极,可语文成绩总是不理想,为什么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思考。他们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只是机械地识记;朗读课文如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课外阅读只是浮光掠影,当作消遣;写作文只是简单地模仿,从来不会质疑思辩。其实语文的奥妙同样无穷无尽,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思考。那么,该怎样思考呢?

(1)比较法。比较其实是一种权衡、筛选的思维活动,是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一种好方法。学习语文离不开听说读写,要在听说读写中学会比较,从比较中鉴赏,在比较中领悟。对相同的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的立意比较;对相同的景色,可以从不同角度的描写比较;对相同的人物,可以从不同的描写侧重点比较;对相同的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表现手法比较;对相同的题材,可以从不同的文体比较;对相同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观点比较;对相同的内容,可以从不同写法比较。

(2)联想法。联想就是由眼前的人、事、物、景、情,引起与此有关系的另一人、事、物、景、情的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学习语文需要联想,尤其是写作文,更离不开联想。世上万事万物总有这样那样的联系,但不经思索就不易发现。我们平时写作文感到思路闭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自己所写的事物孤立起来,而看不到它与其他事物间的联系。如果善于联想,发现了这种联系,思路就自然开阔。如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写北京的“胡同文化”,由北京的胡同联想到胡同的取名,联想到北京人“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封闭文化,联想到反映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大白菜文化”,联想到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忍”。这些联想,无疑拓宽了思路,张扬了主旨,丰富和加深了文章的内容。如果不联想,普普通通的胡同,就不会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了。

(3)融会贯通法。融会贯通法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就一篇课文内的各个部分或一个知识的各个部分,将其串联起来理解,把握学习的内容和精神实质;二是由一篇课文或一个知识点推及其他文章、其他知识点,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由已知推及未知,由新知贯通旧知。例如,阅读《人是什么》(高中语文第五册),读到爱因斯坦论及人的社会性,任何人都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个人应当回报社会,贡献社会。再联系《人生境界》(高中语文第五册)一文所讲的道理:“了解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显而易见,爱因斯坦,不正是冯友兰先生所说的道德境界中的人吗?唯有这种道德境界的人,才能将人生的意义看作不断地工作,把贡献社会当作最快乐的事。通过这样的思辩,达到融会贯通,认识就更进一步了,就能在更大范围里融会贯通,从而比较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达到新的境界。

5.勤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习语文必须充分重视课外的延伸,即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一个人一旦拥有阅读的习惯,就会促使他博览群书;博览群书使他能将前人的经验、知识融化和创新,变为自己的聪明才智。中学生不读课外书,只将课内的书抱住,阅读面太窄,就会孤陋寡闻,语文素养肯定难以提高。那么,课外书籍林林总总,品种不一,内容各异,怎样阅读才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呢?

 (1)多读已有定评的文学名著。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都可涉猎,特别注意多读一些当代的好作品,如鲁迅、茅盾、巴金、老舍的作品。先秦散文、汉赋、明清小说都可浏览。至于外国名著,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通过多读,熟悉名篇佳作的精思妙笔,获得丰富的词汇和精湛的写作技巧,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优美的笔调、巧妙的构思慢慢地就会不召自来。

 (2)多读古典诗词。多读古典诗词,不仅能帮助我们陶冶情操,修心养性,而且能提高我们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同时,语言的形式美在诗歌里表现得最为集中、突出。经常读点诗歌,体会它的节奏和韵律,对于增强作文语言的生动性大有裨益;另外,若在作文里恰当地引用、化用,则必定会为文章增色。

 (3)多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鲁迅曾告诫青年作者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作为中学生,不能只看文学书,也要看一些自然科学的书,尤其是一些科学小品文,以增加科学常识,开拓知识视野,更有效地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4)多读报刊上的时文。报刊上的时文具有现实性和时代特征,新颖观点、新鲜词汇层出不穷。经常阅读报刊上的文章,既能提高我们的思想觉悟,又能学到不少语文知识。在阅读课外读物时,要勤于手抄笔录,要手脑结合。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一定要做摘录写心得,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效果。

 6.勤于练笔的习惯

不断地练习写作,是有效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对此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做到多写、经常写。中国有句俗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文章也是一样,不经常练习,要想提高写作水平,是很困难的;练习多了,就会熟能生巧,得心应手。

练习写作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开始不可要求过高,首先要求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任务。有些同学常有这种想法:看看作文题目,想立意怎样就可以了,不需要逐字逐句去写。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只想不写终将不会写,这与纸上谈兵、画饼充饥一样,是偷懒的表现。有些同学则干脆到优秀作文选读物上抄一篇,这样做害处很大。一是不能张扬个性,因为那是别人的材料、别人的构思、别人的语言,表现的是别人的个性。二是不能写出真情实感,“借花献佛”,必多矫情。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并能用自己的感情去驾驭,才能表达出真挚的感情。我们既要克服因艰难费力而不乐于写的思想,又要克服那种怕写得不好而懈其心、懒于作文的思想。只要肯下功夫,勤学多练,坚持不懈,就有可能练就得心应手的“神笔”。

其次要养成勤写日记、随笔的习惯。郭沫若说:“一个人如能有写日记的习惯,对于自己有无限的好处,倒不仅只有益于创作。但要作为一个作家而不写日记,那是极不应该的事。”日记、随笔是练笔、积累材料的好办法,因此,我们要养成勤写日记、随笔的好习惯。

 7.快而清的书写习惯

有些同学书写速度很慢,字字都一横一竖分解着写,结果字虽写得很清楚,却赶不上老师讲课的速度,记不下应记的内容;考试时往往来不及做完试卷。有的同学是另一个极端,书写速度很快,字却很潦草糊涂,恐怕连自己都认不清楚。书写糊涂、不整齐,必会影响平时的学习情趣,考试时也会影响成绩。因此,有一手既快又清楚的书写功夫对学好语文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应努力养成既快又清楚的书写习惯。

8.勤于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读书学习要学会使用工具,这包括传统的工具书和现代的网络。读书、学习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考查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随时解答碰到的疑难问题,而且也可以作一般阅读材料来读。高中生最好备有《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这两本工具书。当然,只依靠传统的工具书并不能快速的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因为纸质书籍的查阅要比通过互联网查询慢。但在使用网络查询时,要注意多查阅几个版本,还要仔细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所以,在这里我们提倡将工具书和网络结合使用,以便快而准地解决疑难问题。

上述几种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如滴水穿石,潜移默化而成;又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更应加强自身管理的自觉性,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断练习,不断巩固,不断强化。如果学生能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 惯,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无比乐趣,那么,提高语文素养就指日可待了。

学好高二语文的方法二

1、制定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定学习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主动预习

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一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

二是要巩围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

三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四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3、做好上课准备

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几个方面:

(1)确立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课堂学习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2)调适良好的心理状态。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二要有乐观的学习情绪;三要有积极的思维定向。

(3)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为了保证有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

(4)准备好学习用具,同时注意把课桌整理得井井有条,以免课桌上东西零乱而影响你的学习情绪。

4、专心上课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是一顼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

(1)抓住老师的思路,

(2)抓住关键内容,

(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

(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5)注意课堂小结。总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打好基石出。

5、及时复习

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

(1)系统整理,

(2)独立作业,

(3)分析错误,

(4)系统小结。

6、课外学习

(1)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

(2)课外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当,不要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和身体锻炼。

(3)在课外学习活动中,要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练结合,脑手并用。

(4)要争取老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活动的效果。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