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目前我国财政状况相当严峻,财政风险已逐渐凸现,财政风险已日益受到我国财政实际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的重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财政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财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思考
前言
财政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是对国家主体形成财政分配关系,以及其发展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在经济学当中,财政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研究国家取得社会生产份额中的一部分,将其应用于国家职能的实现,例如取得、使用和管理财政资金,以及由此体现的经济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当中的一个分支,财政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与科学内涵。在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中,应当注重其跨学科性的特点,综合各个相关领域,确保其良好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一、财政学的基本概述
财政主要指的是国家财政,其主体是国家。政府部门通过收支活动,将一部分社会资源进行集中,对一些社会公共需求进行满足。财政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筹集和使用资金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过程中,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和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的财政分配主体,财政学主要可以分为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为对象的资本主义财政学、社会主义财政学。此外,还包括比较研究和分析各个国家不同财政制度的比较财政制度学。如果根据人类社会中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背景来进行划分,则主要可以分为市场财政学、计划财政学等[1]。在财政学当中,融合了经济学、行政学、理财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二、财政学的理论基础
对于国家来说,财政是一种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工具,在研究过程中,应当基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对于现代财政学来说,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等。作为一种历史和经济性的概念,财政与国家之间,具有本质上的联系。财政职能是由国家职能所决定的。基于不同的国家性质、具体国情、发展阶段、实施政策等,各个国家为了更好的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秩序,所采取的财政政策也是不同的。国家为了更好的实施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有效干预,确保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就需要对财政调节功能进行强化[2]。在财政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当中,需要有选择性的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内容和经验,学习一些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论基础。尤其是对于能够反映出市场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内容,更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意不能一味的照搬和挪用这些经验,应当充分认识到财政学理论自身的基础,掌握其实际的应用条件和产生背景。此外,在借鉴经验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的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明确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协调性和适应性。
三、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一)科学定位财政学
在对财政学进行科学定位的过程中,应当明确财政学具体的学科范围。在传统的经济学当中,认为政府具有消极的作用,因此对廉价政府和自由竞争较为推崇,这就导致了当时的财政学范围较为狭小。而在现代经济学当中,对于市场中存在的缺陷比较明确,认识到纯粹的自由竞争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作用,以及公共品的提供等职能,应当进行强化,从而使财政学的范围得到了扩大[3]。其中,政府职能的强化,主要体现在出口退税、公共经济、关税壁垒、财政补贴,以及治理污染、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保障、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在政府职能的不断强化中,财政学理论体系也逐渐朝着公共部门经济学的方向转变。
(二)借鉴先进财政学经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中,由于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财政学体系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些相似于西方财政学的观点和理念。随着对我国现代财政学体系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对西方一些较为先进的财政学内容和经验进行吸收和借鉴。对西方财政学经验的吸收和借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对于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当进行妥善的处理。其中难免会涉及到世界观、思想认识等方面的问题。例如边际分析方法关系的处理、劳动价值论与边际理论的处理、马克思理论再生产理论处理等问题,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此外,对于实践当中面临的问题,以及不同制度背景、历史条件下的各种问题,都需要不断探索良好的解决方法,从而使这些财政学经验能够真正的为我所用。
四、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
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客观因素主要为市场缺陷,其核心概念使公共商品。在此背景下,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主要具有稳定经济、分配收入、配置资源等职能和作用。与之相匹配的,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微观财政学。
在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当中,微观财政学主要面对的是收入分配职能、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等方面的内容,在确保公平和效率的前提下,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等受到财政收支组织结构的影响。针对我国当前的具体发展态势来看,在微观财政学当中,应当全面阐述经济效率、收入分配、资产管理等问题,基于社会主义市场条件,分析社会保障理论[4]。对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理论、地区差别等,应当加以注重。同时要细致的分析税制结构、纳税原则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二)宏观财政学。
在宏观财政学当中,主要是基于微观财政学,阐述分析国家在对经济发展进行干预和调节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国家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保证价格水平稳定和生产能力稳定,进而积极的影响经济增长。其中主要包括了财政杠杆的衡量标准、实际作用、概念定义等。同时,关于财政政策方面,对于其运用选择时效和内在适应性效用等问题,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此外,还着重分析了在开放条件之下,财政政策的外向适应性问题,以及财政政策与其它政策之间的配合与比较问题。
(三)财政学职能。
在财政学职能当中,基于财政职能,对财政学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形成财政职能的理论基础。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政府通过行使财政职能,对公共商品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维持市场经济良好的发展秩序[5]。同时,对于稳定经济、分配收入、配置资源等职能的发挥,应当明确不同政府级别之间的行政划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明确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从而更好的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结论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财政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财政是国家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良好的财政管理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中,为了更好的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就应当细致的研究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明确其结构和内容,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财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二:财政学课程改革思考
一、《财政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演讲称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同时,高校在培养模式上,将强化专业,淡化学科,把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目标。因此,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从现有的55%提高到70%~80%,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改变。在此背景下,努力探索建立适应人才培养的新教学机制成为了当务之急。从本质上来看,大学应该属于一个研究机构。所以,现在大学本科院校应当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研究能力。原苏联教育理论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相关授课材料提供给学生,而不是把教科书上的有关内容详细地讲授给学生。从而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提出来并加以论证,让他们明确学习中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达到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不断提高智力水平的目的。所以俄罗斯的本科教育就采用“大课、小课制”。所谓“大课”就是像我们现在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台下记笔记听课,基本是“一言堂”。而“小课”则因课而异,有的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有的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不再单纯地讲授,把课堂的主角完全交给了学生。其实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先贤孔子也把讨论式教学法引入到了教学当中,在一部著名的《论语》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智者与弟子们就各种各样的问题展开的对话和探讨,其“述而不作”、“诲人不倦”的作风无疑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二、《财政学》在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调。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以教师的讲授式为主,是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的模式,财政学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一言堂”。教学范围主要限制在课堂上。以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考试考笔记的满堂灌输式的组织方式来进行教学。而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则很少采用,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越来越低。使学生们普遍感到《财政学》内容空洞、抽象而难学,尤其是初学者,认为如果不直接到政府机关从事财政工作,则财政学的知识离我们的经济生活似乎太遥远,有些问题难以理解,学习兴趣自然受影响,以至于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对一些财政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不深,在听课时常常感到枯燥乏味,经常是一知半解,为了考试而学习,考前死记硬背,考完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2.教学手段需要改进。
在我国一些本科院校当中,许多教师在授课时依然采用把教材内容以粉笔板书的形式或者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写到或打到黑板上,而学生则在下面重复地记着黑板上的内容。在这种教学手段下,虽然采用了多媒体,但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将粉笔板书的知识灌输变为点击播放,从根本上原有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改变。还有可能造成多媒体课件播放速度过快,由于减少了板书的时间,使学生没有时间记住和消化当堂内容,从而效果比单纯的板书效果更差。所以,从表面上把多媒体引入课堂可以改进原有的传统教学手段,但从本质上仍然存在着弊端。
3.教学过程单调,缺少实践性教学。
在现有的《财政学》教学体系中,理论教学是核心,社会实践是辅助,从开始到结束一直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理论讲授,实验教学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重视,学生难以与财政实践接触。最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政府的财政管理模式自上而下发生了重大变化。从2001年开始,中央政府推动建设的“金财工程”使得各级政府的政务管理系统全面实现了“电算化”,从1994年开始,税务管理业务的信息化建设也陆续展开,从国税到地税的“金税工程”的推动建设也使得各级政府的税收稽查、征管活动全面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因此,传统的教学过程无疑无法满足当前形式的需要。
三、《财政学》课程改革的设想与建议
1.把“学生为主导”作为新的教学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讨论课的形式,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课前准备。上课前教师要根据本堂课所要学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以往所学知识,精心设计讨论题目,比如当前热门的跟财政学有关的问题。要求是:①问题要具体,目标要明确。②问题要有程序性和启发性。③深度、难度、广度要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相适应。学生根据教师分组或者自由组合的形式进行分组,每组5人。采取以小组为单位,2个小组做同一个题目,这样可以互相进行评价。各小组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在课外查找资料、阅读和分析相关的知识内容,总结、整理并撰写报告,做成PPT。(2)课堂互动。首先由教师把本节课讨论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授并抛出问题,然后各小组代表在课堂上把该问题的本组观点进行陈述。小组陈述完毕后,由互评小组进行提问,其他同学也可以参与评价,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并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改进方案。具体流程如下:①准备阶段(5分钟):各小组在课堂上对即将进行的发言进行讨论,确定发言内容。②小组发言(10分钟):每组发言前凭抽签选出1名同学用PPT把本小组的观点进行陈述。陈述时要严格控制时间,超过规定时间1分钟以上的小组要被扣分。③提问答辩(10分钟):另外一个相同题目的小组对发言小组进行主问,教师和其他同学也可以进行提问,发言小组要对所问问题进行答辩,本组内同学可以相互补充。④教师总结(2分钟):对学生在讨论、发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使学生粗浅和零碎的认识系统化和理性化,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意见进行去粗取精,提炼升华,使全体学生形成共同的认识,并打出分数。(3)考核体系。讨论课总成绩共30分,计入该课程最终考核成绩。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①查阅资料的能力、所学知识熟练程度及运用,占8分。②PPT讲解及对所提问题的解答情况,占12分。③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小组成员以及互评小组之间讨论的效果),占5分。目前国外很多大学都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课程讨论相吻合,即:一节理论讲述课和一节讨论课相结合的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把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也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更加符合现阶段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
2.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财政学教学效果。
(1)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精心制作《财政学》教学课件,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结合起来,把最新的财经新闻加入到课件当中,避免课件中仅仅出现书本内容的现象。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2)运用网络资源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打开网络,教给学生如何在课下查阅资料,有哪些网站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建立公共邮箱及QQ群的方式,把《财政学》的教学素材,比如:参考书籍、教学大纲、教案、教学习题、可供参考的杂志期刊等等进行共享,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查阅,方便学生进行课后预习和复习;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回答学生所提问题,与学生更好地互动交流,对学生的课下学习及时进行指导。
3.丰富教学过程,增加实验教学环节。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在现有基础上,使实验教学内容包含所有财政和税务管理的主要领域,建立并逐步完善财政学实验课程体系。对现有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优化实验教学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把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环节补充进来。(2)紧密结合当前政府政务及税务管理实务设计实验教学的内容,用实务模拟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可以利用当前财政、税务软件的优势让学生提前得到实习,同时结合综合性实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提高。(3)实验指导方式要改进,增加学生操作时间,减少教师的演示时间,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操作,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性得到锻炼。(4)实验教学应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真正接触到社会,避免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的现象,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4.尝试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对考核方式的改革具体方案如下:(1)出勤率(10分):教师可以采用课上全部点名和抽查点名的方式对学生出勤进行管理。没有缺勤者学期末可以得到满分。(2)课堂回答问题(10分):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进行打分,回答问题积极并充分者可以得到满分。(3)讨论课成绩(30分):教师根据学生讨论课的表现进行打分,具体方法前面已经讲述。(4)期末考试卷面成绩(60分):一般学期末的考试卷面成绩为100分,教师可以采用把百分制换算成六十分制的方法进行评定。以上四个部分的成绩加总构成了学生一学期的最终成绩。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程度进行考查,更加符合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