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并制定职业规划。然而,虽然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但很多大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陷入过于纠结自己将来要具体做什么职业的误区。其实,受种种因素限制,大部分人都很难确定自己在五年或十年以后会做什么职业,那职业规划又该规划什么呢?本文主要阐述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核心内容:
1、知己、识人
好的职业规划源于理性的自我认知,能够对自身性格特点、能力特点、优缺点、兴趣点、身体条件等方面进行客观准确的认识。对此,大学生首先可以借助相关测评工具,对自己进行初步评估,然后通过有意识地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来检验评估的正确与否。一般此过程需反复数次,才能确保自我认知的客观准确。
“识人”并非特指具体的人,而是说大学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公司、团队以及领导,这将直接决定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空间和稳定性。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做的是培养“识人”的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逐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公司、团队以及领导的特征,这些特征将成为自己日后选择公司重要的参考标准。
2、制定短期职业目标
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曾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采访时表示,娃哈哈会有长期目标,但没有5年或10年的长期规划,一般只会在今年做明年的战略规划。对此宗庆后的理由是,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社会发展速度非常快,很难预料5年或10年后市场会变成怎样。这其中的逻辑对大学生同样适用,很多大学生毕业数年后所从事的职业与在校期间所期望从事的职业存在较大差异,甚至会是完全不同的职业方向。因此,大学生不必过于纠结长期规划,制定短期职业目标要比制定长期规划更有实际价值。短期一般是指一到两年的时间。
从现实层面讲,制定短期职业目标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确保毕业之后能够顺利就业。通过有效的自我认知,大学生基本可以确定自己毕业之初的就业意向。此时,大学生就能够以此为核心展开系统学习,使自己具备职业所需的通用能力素质。例如,某位大学生想在毕业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那他就至少要在编程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开发工具、外语等方面达到胜任基础工作的能力水平。
3、培养转变适应能力
对每一位从业者来说,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都会面临多次转变,其中横向转变可能包括身份转变、跨职位类别、跨行业等;纵向转变可能包括由普通员工到管理者、由初级技术人员到核心技术人员以及伴随角色转变所带来的工作内容和职责的转变等。如果缺乏转变适应能力,职业发展往往会遭遇失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培养良好的转变适应能力是职业规划的核心环节之一。
那该如何培养转变适应能力呢?中软卓越建议可以采取“尝试—>总结—>改进—>再尝试”循环策略。尝试环节主要是通过尽可能多地参与实践活动,尝试扮演不同角色,感受自己在转变过程中各方面的变化;总结环节主要是总结分析自己在转变过程中产生了哪些变化、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没做好、原因分别是什么;改进环节主要是针对总结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再尝试就是要验证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在此过程中,要培养的核心能力是对新事物的总结分析能力、快速制定解决方案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落地执行能力。
4、寻找“职业导师”
无论是在校学习还是工作,大学生都有可能因为经验的缺乏而犯错误,也可能会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因素时感到迷茫,此时如果有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或朋友指引自己,将是很大的帮助。因此,中软卓越特别建议大学生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在职场中,都应积极寻找能够指导自己并且愿意指导自己的“职业导师”。
这里所讲的“职业导师”并不一定是比自己年长的前辈,也有可能是自己的朋友或者同事,甚至是偶遇的朋友。但如果有机会拥有一位或数位“职业导师”,一定要加以珍惜,切勿“唯利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