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的故事3个

2017-03-20

体育的故事 亲情伴着孔令辉成长

1975年,孔令辉在冰城哈尔滨出生。父亲孔祥智当时还是黑龙江省队的乒乓球运动员,常挥拍征战。母亲谷淑霞是一位教师。儿子的出世,为孔家夫妇带来了无限的幸福。在尽情品味为人父母的甜蜜时,他们还认真思考着儿子的教育问题。

亲情的阳光照亮了儿子的心

成名后的孔令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这样总结说:"在我的运动生涯中,有三个人对我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蔡振华教练;另一个是我的主教练尹霄;再一个就是我父亲。"

孔令辉至今还记得,还在他蹒跚学步时,父亲就经常有意识地带他到乒乓球训练房,让他感受运动,认知运动,接受熏陶,从小培养他的兴趣。由于整天和乒乓球打交道,小令辉也渐渐迷上了乒乓球。平时,看见别的运动员打球的优美动作,他就在旁边徒手模仿。

六岁时,小令辉正式学打球,从此开始了他的运动生涯。为了从小培养他敢拼强手的心理状态,孔祥智还打破少年队员训练的常规,让他和大孩子一起训练、打比赛,然后总结得失。

孔令辉是一个极富个性、勤于动脑、努力创新的运动员,这与早期父母的点拨有着密切的关系,使他从小就养成了一丝不苟的作风和随机应变的灵性。

在"严"和"不严"之间

孔令辉曾回忆说:"在我眼里,我的家庭应该算比较幸福的。记得我小时候,父亲打过我两巴掌,具体是因为什么,我早就忘了,后来还是母亲告诉我的。当时我向父亲要一种玩具枪,而父亲怕我玩枪不小心伤了别的孩子,没有答应。我缠住他不放,他就打了我两巴掌。挨打之后,我哭了两个多小时。看着我伤心痛哭的样子,父亲心软了,骑着自行车带我去买回我要的玩具枪。"

受父亲的影响,孔令辉从小就养成一丝不苟的作风。在感情上,孔令辉跟父母都挺贴心的。只是因为跟父亲是同行,他们之间的沟通比较多。

1991年,刚满16岁的孔令辉被选进国家队,孔祥智夫妇和孔令辉一样,高兴万分。他们写信给儿子,一面称赞儿子为未来的成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一面教育儿子:"进入强手如林的国家队,这是好事,但是,要实现自己的冠军梦,还必须抓紧时间锻炼技艺。"

不要影响小辉的比赛

2000 年早春二月,哈尔滨还是一片冰天雪地。在一个泪雨飘飞的日子里,孔祥智的堂上老母不幸长辞人世,这对孔家打击十分沉重。这时,孔令辉正在备战马来西亚世乒赛。按理说,奶奶去世,本应让孔令辉回来奔丧,与奶奶见上最后一面。可是,孔祥智夫妇考虑再三,生怕影响了他的比赛成绩,于是决定暂时不通知他。就这样,一直等到孔令辉比赛结束,家里人才告诉他奶奶去世的消息。[小精灵儿童网站]

体育的故事 郭晶晶的励志故事

寂若无人,4000多人的跳水馆静极了,连观众都出现了一种少有的平静,因为前四轮动作比下来,跳板上的郭晶晶已经成了“无敌”的代名词,郭晶晶最后一轮走上跳板时很平静,毕竟,她已经历了17年的水拍浪打。

错练跳水

17年前的她只有6岁,还在幼儿园。

当时体校教练来挑小队员,一眼就看上了她,她以为是去学游泳,便乐呵呵地跟教练去了。到跳水池前一站她就有点后悔,怎么都不肯往下跳,被教练逼着跳了一次吧,嘿,就选上了。

11岁时,郭晶晶一次随队赶赴南京集训,被当时的国家队教练于芬看上了。于芬问她:“想到国家队来么?”她天真地回答:“想!”一条辉煌的冠军之路便逐渐在她面前铺开。

1994年全国跳水锦标赛,郭晶晶独揽女子十米台和三米板的两枚金牌后,人们都惊呼:中国又出了一个年仅13岁的奇才!

曾经沧海

1994年和1995年两年的异彩乍放,让国人对她的期望值迅速攀升,但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给她带来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挫折。

虽然在女子十米跳台的奥运预赛时,她的积分还领先于所有对手,但到决赛时却因失误终落第五。

之后她从板台兼顾改到了专攻跳板,而“跳水天后”伏明霞的复出,使得郭晶晶往往只能屈居亚军。来雅典前,郭晶晶参加了两届奥运,只捞回两枚银牌。

出征雅典

不管外界对郭晶晶是何种看法,中国跳水队教练非常清楚郭晶晶的实力所在。带过她的几个教练都说这个队员起跳有力,动作协调性好,悟性也高,若非“野心”不足,伏明霞在役时恐怕也会被郭晶晶击败。

事实的确如此。多年的积累使郭晶晶在伏明霞退役后迅速巩固了中国在女子跳板上的霸业。2001年世锦赛、2002年世界杯、2003年世锦赛,每年跳水最高级别赛事的女子三米板单人冠军都没逃出她的手心。

出征雅典,心里有底的郭晶晶,求胜心很强。首战便和队友吴敏霞合作,夺取了双人三米跳板的金牌。

心静夺冠

单人预赛她跳砸了一个动作,但曾经沧海的她已经磨出了一颗平常心。平静地比过半决赛后,郭晶晶规定动作的积分已经升到了第一位,决赛四轮动作下来,郭晶晶几近完美,将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最后一跳,郭晶晶平静地理了理头发,走板起跳,向外翻腾一周半接转体两周半,她在空中干净地完成了动作,“刷”的一声入水,现场的五星红旗立即挥舞不止。出水后的郭晶晶笑容像碧池中的涟漪漾了开来。

体育的故事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