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常识读后感
《常识》这本书是香港作家梁文道先生的著作,极具讽刺意义。那么,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梁文道常识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梁文道常识读后感篇一
这几天看梁文道的《常识》,觉得写得挺好。
首先说书名吧,我是这样理解的,常识,顾名思义一般人应该知道,而作者在书中讲的一些道理恰恰是当下很多人“不知道”的,原因或者是麻木,或者是装不知道。正如鲁迅笔下曾经描述的,我们这个社会有太多麻木的“看客”。起名“常识”,我理解是想唤醒民众的意识。
其次,我觉得作者的语言挺讲究技巧,可能是资深媒体评论员的缘故,说话比较有分寸,既点到了问题的实质,又不过头,也为自己赢得了生存的空间。所以,他才可以继续评论,这大概也是今天许多媒体评论员应该学习的地方。
再有,从作者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这一点,在当下尤为珍贵。
关于“知识分子”,前一段时间,看到黄万盛的一篇《西方知识分子的困境和理论》文章,其中介绍到,“康德曾经认为,所谓知识分子,是自觉地将人类进步的责任和道义扛在肩上的人。”而在我们国家,一段时间知识分子被误解为是“有一些知识的人”,“毛泽东在1957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文章中认为,凡是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人都是知识分子。也就是说,他把知识分子和文化程度的高低联系在一起。”这两种解释的本质显然不同。这就难怪从当下的一些“知识分子”身上很少看到社会责任感了,一些“知识分子”不是自觉地将人类的进步和道义扛在肩上,因此,一些有点知识的专家、学者成为某个政党、某个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也就不足为怪了。反思我们的教育、医疗、住房改革以及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曾经走过的曲折道路,不能不让我们对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提出批判。
而所有这些,都源于当下的一些“知识分子”太过于功利化了,太过于缺乏社会责任感了!
言为心声,文以载道。读梁文道的文字,不觉让我为之一震,大呼过瘾。然而,感觉当下这样的文字太少了,读这样文字的人也太少了!
梁文道常识读后感篇二
书的表皮外说道: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确实,打开书的目录,我们会发现文道先生大部分谈的都是我们常会谈到的问题却也一直存在一直没解决的问题。书名取《常识》即讽刺又意义深远,书名是来自美国立国时期的托马斯• 佩恩(Thomas Paine)的同名书,这位给自己取名“痛苦”美国之父,难以社会对个人的不公,英国对美洲的欺凌,写出了这本不到50页的小册子《常识》,却卖出了50万册(当时北美不过200万),它唤起了北美民众独立的信念。在今天这本小册子依然被列为“改变美国的20本书”中第一本。
打开书的首页是作者的自序,其中作者引用人类学家吉尔兹“常识是一种文化体系”,他自己说道"虽然同在一国,虽然同是华人社会,一个香港人心中的常识未必是其他人所不能认同的。身为港人,我似乎背负了沉重的原罪,不时遇到读者批摘我‘不懂国情’,进而归罪于‘殖民地子民那挥之不去的洋奴意识’”。其实这也是我们应该反思的,梁文道先生看似谦虚的说法暴露出我们大陆人对港人会有一些看法,总感觉他们不了解我们,其实有时候觉得梁文道虽然是香港人,但却有时候比我们所谓的“自己人”更了解我们,更了解我们国家的国情以及一些“常识”。而且身为一个文人,梁文道通过开卷八分钟这个节目向我们介绍世界各地好书,希望我们要不时回归书本,多听听内心的声音。 他在作客锵锵三人行时每每有一些荒唐可悲的事情如小月月,动车事件,都能听到梁先生气奋又无奈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总是不断分析,不断探讨,就能感觉到其身为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对国家的一份责任。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要随意说一些“殖民地子民那挥之不去的洋奴意识”。
此书不同于后来发表的《我执》《噪音太多》等书,本书为梁文道先生近两年来撰写的时评文字结集,谈及政治、民主、民族、教育、新闻自由、公民道德等社会诸多方面,时评一般是攻讦时弊的,而时弊反复出现以致成为“常识”算不得好事。为此作者又善意的谦虚道: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嘲讽了。任何有良心的评论家都该期盼自己的文章失效,他的文章若是总有现实意义,那是种悲哀。除非他那作者的自我要大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志趣;江山不幸诗家幸。本书《“港台腔”错在哪里》就在为粤语讨说法。意思是要求公平,普通话如果不应带入港台腔,那么也请少一点“东北味”。而最近的“孔庆东、王八蛋”事件也正是大家对一些“常识”问题的不认识。
在书的上篇也谈到了我们常说的“大局”,大局究竟是什么,其中说到“中国人好谈政治,往往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政府的位置,常常以当局的利益及视角为“大局”,乃至于诡异的忘却自身,居然很乐于牺牲自己的权益去配合“大局”,十分的无私。中国文人更有当国师的传统欲望,尤其容易养成这种不把自我当回事的大局观,有时还不限于策论,更要主动充当政府发言人,体官抚民”。当然这好像是我们从以前留下的,我觉得他说的是很对,但是我们的民族好像就是这样的,从小学就学到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果断服从集体利益,至今政治课本还是这样的,我们好像就是这样从小被洗脑的,自己好像很少考虑到底对不对,只是在执行。本文写到在部分四川震灾灾民群聚法院打算告政府的失职导致子女魂断校舍,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和钱刚先生发表文章都劝说或批评他们不识大局,说这些人甚至破坏和谐。作者说道这些经历至亲的人在这种时候仍然要他们忍气吞声,回去默默流泪,无异于在公众面前删除他们的声音,在新闻构成的历史中抹掉这一段不好看的记忆。其实这一切在我们看来是很正常的,我们并不去关注那些的“个人利益”的,会一起自动的想“集体利益”的,不知道我们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我们总是忽视那些弱小的势力,那些真正需要得到关心的人。而后他谈到城管的问题时说的话总是这么一针见血,说是常识,确真是一个常识缺失的年代。
梁文道常识读后感篇三
坦白说,我之前对于时事评论之类的文章并不十分感兴趣,或许是因为我自身对于政治这类需要大量“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权术的行为活动并不感冒。因此对于梁文道之前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但也正可以说该感谢我之前的一无所知,因此接触梁文道,接触《常识》,我也便不会有先入为主的任何个人情感,也能更好读好《常识》,理解梁文道的常识。
梁文道,在开始读《常识》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天下竟然还有这样的著书人。其他人著书立作,对于自己所作的书,无不小心翼翼,逐字逐句仔细斟酌,但求留下能使自己满意,遍寻好友名人推荐,但 梁先生却在自序中提到只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本“小册子”,推广一些人人应该尽知的知识,并在同时能够纪念之前的先辈托马斯·潘恩的《常识》,以表敬意。梁文道在自序中说了自己的出色,得益于时代的顺风以及两岸的差异,正乃其自序所提及“江山不幸诗家幸”。
可以说《常识》的火得益于广东的高考作文题目虽是不无道理的,但是一本书,一个作家(暂且称梁先生为作家,虽他自己不曾确定)的相关的书籍出现大卖,我也想必有其精妙之处。果真在我第一次阅读《常识》时,之前对于这类评论集子不感任何兴趣的我对于梁文道那些辛辣的评论,竟然感到莫名的激动。如柏拉图所说:人的灵魂其实早就认识众理,包括最高的善,而教育就是把蒙在这知识之上的灰尘所掸去的动作。或许这就是梁所说的所期望的那些叫之为常识(common sense)的东西,在我的心中被激发了的缘故吧。读《常识》,自己会感慨这些常识真是common sense?为何之前自己不曾想到过,有时心里不禁默默感叹梁先生的高妙之处,着实让自己获益匪浅。
然而转念一想从梁先生的《常识》中获得常识,真是件可喜又可悲的事情。可喜自然自己知道先前不曾料想的观念,但可悲的便是正如梁先生所讲的这些乃为常识,吾辈为何之前竟然浑然不知?又不知偌大一个中国茫茫几亿人对于《常识》的趋之若鹜难道不正体现了我们这一代缺失常识的现象?不禁想起了海子的:“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一本《常识》给人的实在太多,我不敢大言不惭的说自己明了梁先生如何的良苦用心,抑或是对于这种种我已了然于胸。读过《常识》,特别是在开始阅读先前的几篇短论,对于梁先生的希望国人了解的一个常识我却印象颇深,这个common sense便是不要将一切简单化,妄图将一切都归结为完全对立的两方面。
梁先生在文章中说到了汉奸问题,说到了反日反X的等等问题,这些可以说都是我们国人习惯性思维中那些忠奸立辨的思维的影响,我们都习惯的把一个抑或一个群体的人钉上好或坏,黑或白的标签。但我们都不曾细考过这黑与白之间是否有交集,对于这片灰色的区域能有这个心去考虑审视的又有几个人呢?想到这儿,突然想起了之前阅读过的牛大勇先生关于中美之间学生教育的不同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及中国的孩子们接受的大多是灌输式的教育,孩子坐在课堂上,认认真真的接受所有老师提供的“知识”,而且从来这些知识即是真理,孩子们接受的都是真理。如今联系梁先生的《常识》,这两者不是正有关系吗?
我们国人已经习惯了接受真理,忘记了知识是如何真正得到的过程,我们都默认从这世界非黑即白,于是诸如你是好人,你是坏人,好人就该一直好到底,而坏人则是罄竹难书等等的思维便深深根植于我们的心中。曾记得先前国内有人笑话西方人只会将一切两分,而我们国人则懂得太极阴阳调和。但如今一想国人不也成为了这幅样子,对于我们不也只会将一切系统的简单化,于是社会上便会出现了之前一个官员被大家赞赏,却被检查出大量贪赃的事实后,将其一切抹杀的奇怪现象,似乎是坏人所作的只有坏事。可笑,有时我们还常常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话挂在嘴边规劝“坏人”回头是岸,如今却如此决绝的将一个人永久的钉于民族的耻辱柱之上,受尽世人的唾骂。
最后,我真诚的期望世上能再有些梁文道这样的人,毕竟真话真的很重要,正如皇帝的新衣有时虽很荒唐,但你我却都不会表示异议,只有那些勇敢的人才会说出心中的话让这常识被大伙所了解普及,这很累,我知道,但我相信终会有人说出的,因为文明的进步正是这样一步一步得来的,我们的历史也正是如此。
梁文道常识读后感相关文章:
1.常识梁文道读后感3篇
2.读《读者》梁文道心得体会3篇
3.常识读后感1000字
4.常识潘恩读后感3篇
5.有关励志的读后感
6.物种起源读书心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