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工业区教案及知识点

2017-02-13

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们也知道:工业区中包含有基层工业区,属工业枢纽的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二地理工业区教案及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工业区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2.教学内容及其地位: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区位优势、工业部门以及在本国乃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后,尤其是7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并经历了长期的改造历程。然后教材选择了鲁尔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本节是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化,并为学习下一节课(新工业区)打下基础。

3.教育功能: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的认知起点:

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这节课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是用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学生易于掌握,学习起来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读图、比较和观察,把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学习兴趣比较浓。

学生的学习障碍和难度:

学生学习了鲁尔区的兴衰的原因和如何进行综合整治,但在知识的迁移中可能出现回答要点不全面。

设计思想 1.教育理念:利用教材德国鲁尔工业区为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其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然后让学生用“辽中南工业区”为案例对比分析中外传统工业的形成条件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通过布置课外探究作业:“山西省能源基地经济发展慢的原因分析”达到课标要求的最高层面。

2.教学原则: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3.教学方法:注重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工业形成与发展的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工业图表和工业数据的技能。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工业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工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和技能对工业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运用学习过程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关注全球的、我国的、当地的传统工业和环境现状,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求变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传统工业区衰弱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2.难点: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及知识的迁移。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传统工业区

一、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传统工业区图片,让学生说出这是哪一类工业区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传统工业区形成形象直观的认识,导入新课。

2.课件展示预习学案答案,红笔标出出错点,引起学生注意,出错较多的题目让学生分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纠错的能力

3.展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目标明确,顺利展开学习。

二、自主学习——传统工业区

1、学生读课本65页第一段,完成以下问题。

(1)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传统工业区?

(2)传统工业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传统工业区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4)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

2、同桌互查,教师抽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落实基础知识。

3、教师总结传统工业区的特点。(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

4、世界地图中展示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地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帮助学生对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形成直观的认识。

5、巩固训练一

下列各组工业部门都属于传统工业的是()

A.钢铁、纺织、电子、食品、电力

B.石油、化学、汽车、激光、煤炭C.航天、机械、飞机、船舶、石油

D.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

[设计意图]:对传统工业区的知识及时巩固训练。

二、案例教学——德国鲁尔区

1.课件展示德国鲁尔区的位置和德国鲁尔区工业概况。

[知识链接]:德国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它位于德国西部,鲁尔河与莱茵河入口,面积4595平方千米,人口570万,工业产值曾占全国40%以上。钢产量占德国70%。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地图上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认识鲁尔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德国工业心脏的重要地位。

2、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65页案例3,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德国鲁尔区曾有哪些促进发展的条件?

(2)以鲁尔区为例,分析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3)鲁尔区有哪些整治措施?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件展示标准答案,学生巩固记忆。

[学情预设]:学生提取的信息还是不够全面,基本都能说出有丰富的原料和燃料(但往往漏了便利交通或市场其中一因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读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联系图

(1)回答鲁尔区基础工业是什么?主导工业是什么?与这两大工业部门相关的工业是什么?这些工业都是重工业,说明鲁尔区的生产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2)教师讲解五大工业部门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一个工业部门的生产衰落将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4.课件展示,读4、11图鲁尔区煤炭产量的变化图思考回答问题,后教师总结。

(1)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2)煤炭工业衰退对钢铁工业有什么影响?钢铁工业衰落还有其它什么原因?

(3)鲁尔区的工业集聚会产生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对当地的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

[知识链接]:

1、今天,由高新技术突破引发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在极大提升了全球生产力水平的同时,也把不少传统产业推向了产能过剩的尴尬境地,钢铁行业即是其中之一。目前全世界钢的生产能力为10亿吨,1999年钢产量约8亿吨,产能利用率仅8%。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的一些主要产钢国普遍存在着开工不足的问题。

2、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著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紅褐色的污水,还有飄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戶外一切東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为灰色。紅瓦白墙,綠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遙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學工厂林立的萊因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調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HeinrichBoll1958年形容魯尔区

5、巩固训练二

三、联系实际

1、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

2、影响辽中南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比较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异同。

3.让同学们分组展开讨论,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用这个案例目的这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学情预设]:学生讨论比较激烈,课堂气氛活跃,但从同学们回答及做的记录来看,对比两传统工业区的相似之处归纳较好;但对鲁尔区有哪些方法值得借鉴,文字归纳不够精确。也不够全面。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五、课后作业与探究活动

1、复习巩固本节内容。

2、完成活页卷对应题目。

高二地理工业区重要知识点:

1、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

①“投人一产出”工业生产链的含义

工业生产各工业部门之间往往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形成“投人一产出”工业生产链。

②工业区位条件变化对工业转移、工业集聚的影响

世界制造业重心不断产生转移:英德→德美→美日→东亚与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与地区(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为重点)。

随着发达国家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传统工业区面临日益沉重的环境压力,部分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明显改善,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地区。高质量的产品、迅速创新的产品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仍由少数发达国家维持着垄断地位。

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等。不同的工业部门、工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区位因素是不一样的,同一因素也会发生变化。

3、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1)自然因素:能源、原料、土地、水源、气候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市场、技术、劳动力(廉价)、人才

经济因素——接近原料、燃料(如有色金属冶炼、重化工基地)、市场——节省运费。

劳力和技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工资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较高(劳动密集型工业),工厂要布局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密集型工业要靠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方。

(3)环境:工业布局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①风向 ②水源③离城市距离

4、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原因:工业所用的原料范围越来越广,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2)交通运输:沿海沿江的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不再成为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

(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4)劳动力素质的影响逐渐增强。

5、工业区位指向类型

原料指向型:原料不便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高,接近原料产地,如采掘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等

动力指向型:需消耗大量能源,接近能源基地 如有色金属冶炼厂

市场指向型:产品不便远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高,接近产品的消费市场

如瓶装饮料业、啤酒、家具制造业、印刷、石油加工业等

劳动力指向型:需投入大量劳动力: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如普通的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等

技术指向型:技术要求高,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如集成电路、精密仪器等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