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到绵山自驾游攻略

2017-06-15

绵山,又称介山,位于介休市东南20公里处,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这里山势陡峭,山中多悬崖绝壁与苍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优美,人文景点众多。绵山自然风光优美,有众多的古树怪石,处处都是山花茂林,还分布着各种岩洞和和瀑布。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太原到绵山自驾游攻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太原到绵山自驾游路线

太原到绵山自驾里程约 157.0公里,花费时间约2小时2分钟。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

2.行驶40米,右转进入新建路

3.沿新建路行驶1.2公里,过右侧的天龙大厦约60米后,右转进入迎泽大街

4.沿迎泽大街行驶1.4公里,过迎泽大桥约230米后直行进入迎泽西大街

5.沿迎泽西大街行驶3.8公里,直行桥

6.行驶110米,朝大井峪街/长风西街/义井街方向,稍向左转

7.沿匝道行驶360米,直行进入西中环路

8.沿西中环路行驶110米,朝南内环西街(西)/西苑南路/太原绕城西段/迎西站方向,稍向右转上

9.沿匝道行驶53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南内环西街

10.沿南内环西街行驶1.2公里,直行上

11.沿匝道行驶1.8公里,直行进入太原绕城高速

12.沿太原绕城高速行驶11.2公里,直行进入京昆高速

13.沿京昆高速行驶110米,朝临汾/吕梁/平遥/晋祠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罗城枢纽

14.沿罗城枢纽行驶500米,过古城营大桥约180米后直行进入京昆高速

15.沿京昆高速行驶32.1公里,朝祁县/平遥/运城/西安方向,稍向右转上

16.沿匝道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京昆高速

17.沿京昆高速行驶91.0公里,从灵石/静升/S221出口离开稍向右转上

18.沿匝道行驶370米,直行

19.行驶910米,直行

20.行驶80米,在第1个出口朝绵山/介休/S221方向,右转进入永吉大道

21.沿永吉大道行驶3.3公里,右转进入X378

22.沿X378行驶4.8公里,右转

23.行驶10米,到达终点

太原到绵山自驾游景点攻略

在绵山游玩,除了能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外,山中的历史人文景点也不会令人失望。山中目前有庙宇共20多座: 大罗宫道教建筑群,依山而建,远远看去亭台楼阁、金碧辉煌;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的铁瓦寺,距今1800多年,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山区佛教寺院;抱腹寺,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鸾公岩的铁佛寺始建于北魏;回銮寺建于唐代之前,因唐太宗李世民在绵山遇雨回銮到这里而得名。在绵山游览时,能欣赏到众多的古建筑和碑刻、彩塑等,特别是云峰寺,寺中的石佛殿,全部斗拱和其它构件都是用石料精心雕琢而成。

冬季的绵山,相比夏日的避暑胜地、秋季的红叶漫山,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喜爱冰雪世界的游客,可以在艾号坡广场堆雪人、打雪仗;在水涛沟或栖贤谷中欣赏形态各异的冰瀑;往日浩浩荡荡的山中瀑布,此时罩了一层厚厚的冰凌,莹晶剔透。

绵山景区面积较大,建议用2天的时间游玩,景区内有宾馆提供食宿,住宿价格在250-500元左右。这里距离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并不太远,时间充裕的游客可以一并游玩。

水涛沟:位于绵山后山,古树怪石、山花泉水,天然成趣,大小不一的瀑布群、水帘洞,以及星星点点的茶楼、酒肆、木屋、藤桥、石桌凳,构成了秀比江南的自然风光。夏秋季节常有彩虹升起,景色之美,如诗如画。

沟中最可观的是大大小小瀑布百十余处,千回百转,飞流激荡,形态各异,有如镶嵌在茂林和芦苇丛中的一串串碧玉,使人如置身于扑朔迷离、神奇莫测的南国水乡之中。其中华夏奇瀑五龙飞瀑,落差80余米,跌落于五龙深潭;宽约10米,游人可从瀑下通过,并在此留影。沿沟主要景点有五龙峰、舍身岩、石桐寺、五龙潭、牛角挂书、天来居、恐龙群、知章醉酒、乐天草舍、七星仙桥、五龙飞瀑、抽刀断水、先天八卦、群仙拜月、无字碑、水帘洞等30余处。

大罗宫:自古以来就有不少美妙的传说,相传这里是春秋晋国介之推当年所看到的“大罗仙境”。

道教认为神仙所居的天界有三十六重,最上层为大罗天。大罗宫之意就是建在大罗天上的宫阙。绵山大罗宫高悬于狮子山崖壁之上,高13层110米。宫殿建筑群巧妙地将明清风格与现代技术融为一体,群楼高耸,崇阁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既雍荣华贵,又古朴典雅,被誉为“天下第一道观”。

抱腹岩:坐东面西,高60米,深50米,长180米,分上下两层,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于“腹”内,为天下绝无仅有。岩内有云峰寺,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距今1700余年,建筑风格可与悬空寺相媲美,虽历经沧桑仍保留至今。历史上,云峰寺名称多有变化,时而称为抱腹寺,因其建于绵山最大的抱腹岩内而得名;时而称为云峰寺,因其位于绵山峭壁之上,云雾起时常被封锁于浩渺之中而得名;时而称为大岩寺,因抱腹岩之大容庙宇近百间而得名。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欲登山礼佛未成,至此回銮故名。现存建筑为元明清三代遗物。主建筑有山门、过殿、大殿,两侧对称布局。殿阔五间,用减柱造,结构简洁。存元明清历代石碑17通,记录着寺院的兴衰。院内古松、龙槐、杉楸等树木葱茏,形似伞盖,给古刹增添了勃勃生机。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