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心灵的励志文章
如果我们能够抽出时间来多看一些励志文章,是可以启迪心灵的,那么启迪心灵的励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启迪心灵的励志文章: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需要多年的努力
作者:JonWestenberg
你不能设置一个短时间期限,这样做无疑是鼠目寸光。
“如果想要自己的创意有所成果,企业需要耐心愿意等待5-7年的时间,而大多数企业一般不会愿意花费这么长的时间。”——杰夫·贝佐斯
你不可能一夜之间成为一个成功的作家、画家、企业家,也不可能朝夕之间成为一个设计师、陶艺家、建筑师、软件开发员或者是木偶艺人。世界上并没有“啪”的一下,一击而中的惊喜。没有任何事情是一蹴而就的。
这是我百分之百确定的。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时间的保证,并且是相当数量的固定时间。不管你希望自己的事业往什么方向发展,但是你实现目标的唯一办法就是接受这个现实——你将必须花费你生命中的很多年才能实现它。
我会遵从一个原则:如果我没有准备好花5年的时间去做它,那么我不会轻易开始做这件事的。我知道5年的时间框架是很长的。但是这样的习惯也给了我足够的空间来规划、尝试并评估我的所作所为。
我认为,在接近5年的时间里,如果我还没有成功,或者还没有预测到成功,那么是时候重新评估了。
你倒也不必一下子制定一个特别长的时间规划。但是你必须好好想想自己这个时间段的规划。不然,你若期望着事情会比预期发展得更快的话,这只会让你自己失望沮丧而且精疲力尽。
学习需要时间。
我感觉我们好像已经忽视了这点。在我们还没有实现任何目标前,我们总是拿自己所处的状况去和那些目前已经取得成功的人比较。事实便是,这些成功的人从一开始就已经领先于我们了,并且仍然处在不断的改进和持续不断的努力中。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你是否把自己与其他企业家相比较?还是,你拿自己与某个亿万富翁相比,而他却是某个跨国公司的CEO?
如果你是一个作家。你会不会拿自己和其他作家做比较?你会拿自己和海明威、金斯伯格、凯鲁亚克或者J.K.罗琳相提并论吗?
事实就是,在他们达到某种能力、技能或者创造力之前,所有的这些人都花费了很多年在自己的所从事的事业上。正是这些努力让他们能创造出你所羡慕的东西。你不能仅仅起个头,然后挥一下魔法棒,就能变得和他们一样厉害了。所以你要不断的学习,或者说尝试着去学习。
“搞定它”需要时间。
从画家、作家或者创立者那里,我通常听到的都是:他们已经创造了某些东西,但是还不完美。在正式发布前,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去改进了。对于这些人,我想说的是,你永远永远达不到完美。没有事情是完美的。
你所能做的只有进步。不断的进步。进步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对你所致力于的事务留有余地,得到反馈,然后再次尝试。你每次重复的过程,都会有一些改变和进步,那么迟早,你会做得更好。
这些都会花费时间,把事情做好需要花费时间。反反复复,调整修改,到进步,这些可能会花费好多年。当然,我作为一名作家兼企业家做的还不错,我拥有自己的读者分享群,并且我的客户名单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我也是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才得到这些的。
我在网上写作已经有15年了。大概是在我17岁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并经营公司了。我过去已经有这么多失败的经验了,都可以写成书了——我也许会这么做吧。
我得到自己现在所满意的成就,的确花费了很多年。
培养自己的观众需要时间。
你不能期望任何人一接触就愿意倾听、阅读或者买你的作品。通常,事情都不会这么顺利。
让我介绍一下一个叫“绿日”的乐队。的确,他们在94年发行的专辑《Dookie》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你是否知道,这已经是他们的第三张专辑了?你是否了解在他们发行这个专辑之前,这个乐队已经创办了8年了?
这就是8年的努力啊。巡回演出、写歌、面对满屋子里一群完全不在乎他们的醉鬼怪咖进行表演。发行的歌曲无人问津,说唱的这种音乐风格也不受人欢迎!
他们的听众是一个一个积累起来的,在一次又一次的演出中积累的。
我的意思是,你不可能期望着自己刚刚写了点什么东西,或者发行了什么歌曲、或者是某个设计,然后就能一炮而红,达到世界的巅峰,被同行连连称道。当然,这会发生。例外总是存在的,但是他们仅仅只是例外。
我引用了杰夫·贝佐斯的话来作为我文章的开头,他也是亚马逊的创始人。
亚马逊是当时完全没有受网络泡沫影响的少数公司之一。回头看看那些很有前景的初创公司和企业家葬身于这场泡沫危机中,亚马逊至今运转得不错。
我讨厌那些许诺你“只要拥有X唯一秘诀就能成功”的文章——它们都是胡扯,因为任何成功从来都不是一个秘诀所带来的。当你试着去发现一个秘诀时,你其实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而不是陈列事实。
但是我的确知道亚马逊能成功、幸存并不断壮大的一个原因。杰夫·贝佐斯不认同短时间的发展规划。他并不追求短期的、急速的发展。他从没有期待自己的手指只“啪”的一下,就可以改变的世界。他能等待成功并为之而不断努力!
你也能做到!
启迪心灵的励志文章:如何成为一个自控力很强的人
作者:剽悍一只猫
1
问我如何提升自控力的同学有点多,那我今天就统一回应,给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心得,希望有所启发。
自控力这玩意儿谁都有,只是有强弱之分。但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自控力强一点。
针对自控力较弱的同学,在培养自控力的过程中,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2
第一个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一个阶段只做一件事。
自控力弱的人,面对多任务,将会无所适从,压力一大,事情就做不下去了。
比如上班族,想在业余时间学东西,我建议不要同一个阶段同时学好几样,而是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只学某一样东西,等有了一定基础,到了能够靠自学而提升的层次了,再去考虑学别的。
千万要记住,人啊,贪心不足,会被自己撑死的。
3
第二个需要注意的点是目标小一点,别对自己太狠,期待不要太高。
有人一上来就想自己要坚持XX事情100天,真正能一口气坚持下来的能有几个?
100天虽说不算太久,但是也不短啊,能按质按量坚持下来的,已经不是常人了。
那该怎么办呢?
其实,这100天你可以将其拆分成5个21天(到最后还多了5天,哈哈),一次坚持21天,问题是不大的,中间休息一到两天,对前面21天进行总结反思梳理,看有没有什么问题,为下一个21天做准备。
这样,可操作性会强很多。
4
第三个点,是紧接着第二个点的,一个人很难坚持下去,那么,你可以找一群人打卡,打卡模式可以是这样的:
001 找一群人,选出一个或多个铁面无私的管理员,还有值班员。管理员负责和大家一起制定规则,值班员负责统计打卡情况。
002 每个人定一个打卡项目,但是你的成果必须在打卡中展示出来,不要只是一个口号,比如,你说你读了30页书,你最好是写一篇小总结,证明你自己所言不虚。
当然,打卡项目可以一致,这样的打卡我管它叫做主题打卡,每个人都做一样的事情。互相之间还有比较,“嫉妒心”会让你更有动力。
003 在参加打卡之前,每个人交现金,比如300元。(额度不能太低,否则很容易放弃)
004 如果你坚持完21天,ok,这钱退给你。
如果你有两天以上(含两天)缺席,对不起,这钱就不退给你了,归入奖励资金,分给所有坚持下来的人。
005 21天结束以后,修整两天,这两天时间内,群成员要做两件事,一件事是颁奖,用失败者的钱奖励那些坚持下来的人,对于有特殊贡献的人,还可以多给点。
另外一件事,就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这21天进行一个总结。并对是否继续下一个21天打卡做出表示。
5
关于自控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成就感。
如果做一件事情,你很久都没有成就感,你会很失落。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有两点建议。
001 如前所述,目标别定太高,期望不要过高,步步为营,你的积累才能够扎实。等过了一个阶段,再回头望,你的收获不会是虚的。
002 群里面每天要设一个点评人,对群里每一个人的打卡点评一遍,多夸夸诸位,让打卡有存在感,这样的群,氛围肯定会很好。
6
其他注意事项:
001 要有榜样级的优秀人物,这样可以促进大家打卡。
002 如果有同学想建打卡群,可以在评论里写明自己的打卡想法,并留下微信号,你们自行勾搭。
启迪心灵的励志文章:可怕的是没有面对迷茫的勇气
作者:蒋波
H是我的大学同学,我认识他是在期中的一次课堂展示上。通识课程枯燥无味,很多同学无非是为了获得2个学分,简单地翻阅资料应付考试。H排在靠后的次序展示,但他的出场却让我耳目一新。震惊我的并不是炫酷耀眼的PPT,而是他颇具创造性的观点和旁征博引的论据,可见H在课下是花了真功夫的。
那会儿,我的学习和生活一塌糊涂:早上睡到10点,中午匆匆叫个外卖,下午翘课睡觉,晚上熬夜联机打dota,直到考前才会拖着疲惫的身体去课堂等着老师划重点……这并不是个例,颓废的气氛弥漫在整个宿舍,其实大家都很迷茫。没有老师和父母的谆谆嘱咐,谁来定义大学生活?谁知道哪些事情才是意义的,可以直接左右以后人生的成败?谁又知道纷繁复杂、诱惑丛生的社会中,哪一条才是通向理想彼岸的正确道路?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相信大学生活就该如此。
H的出现,让我对自己的认识产生了怀疑,我开始留心H的生活。每天早上,他都是6点半雷打不动起床,在小树林背诵一个小时英语后,便按时上课或泡图书馆。中午H会休息半个小时,如果下午没课,H总是习惯性地去打排球。半年后,他已经可以和体育系的学生一争高下。
每次考试,H成绩都是名列前茅。但他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他常常会因观点不同和老师激辩,有理有据,却没有半点情绪发泄。对了,H组织的“一台都不能少”活动还成为“校园十佳”——每个月末,H会带领社团的同学把从四面八方收集来的旧电脑维修、更新、清洁后,送到周边的民工子弟学校。
更让我惊奇的是,H一上大学就实现了经济独立。除了每年都会拿到的奖学金,他周二和周四晚上会出兼职做家教;还考下了导游证,寒暑假我们在家中吹空调时,他已经带领国外来的旅游团周游全国了。
H的生活、学习、工作,一切都井井有条,充实而不凌乱。在我们每天还“醉生梦死”时,他已经将生活过成了诗。我曾问他,365天的“档期”都排得满满的,累不累?
“一点都不累啊,我很享受这种生活。”H的回答显然超出我的预料。原来,刚上大学那会儿,H如同大家一样,面对未来脑子中一片迷糊,他一度纠结得要去看心理医生。然而,他最终迈过了那道槛儿,“现在,每一天我都不敢懈怠,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男神”也有鲜为人知的迷茫时光。
是啊,谁的青春不迷茫呢?20多岁的大学生,就像脱缰的野马在无垠的原野狂奔一样,谁知道哪个方向通往丰润的草场,哪个方向通往泥泞的沼泽?可是,当我们因为迷茫而作茧自缚时,有的人已经振翅高飞了;我们因为迷茫而浑浑噩噩时,有的人事业上已经蒸蒸日上了;我们因为迷茫在起跑线上裹足不前时,有的人已经积跬步成千里,胜利在望了。
记得两年前,楼下的房间租住一位姑娘,邻里关系处得如鱼得水:她喜欢将自己做的点心分享给大家,蛋挞、松饼、提拉米苏样样在行;下班早的时候,姑娘会去给对面邻居家的孩子辅导功课,作为感谢,邻居也会留她吃饭;一楼住着对老夫妻,生活中有诸多不便,自然也少不了姑娘的帮助,网上购物、手机聊天、医院挂号,这些生活琐事她都主动承揽。
那会儿我是刚刚毕业,北京巨大的生活压力常让我整夜整夜地失眠。“大家都很迷茫,你并不是唯一的。”姑娘极力安慰我。原来,她刚来北京时也一样无助,常常吃了上顿就不知下顿该怎么解决;每次发工资的时候,她又得精打细算一番,得留足富余偿还信用卡欠款;小姑娘还得和黑中介斗智斗勇,房子住着就得想着下个月往哪儿搬。
工作上的事,更是让姑娘烦恼透了。她在一家老国企上班,单位效益极差,可偏偏又被分在边缘部门。作为年轻人,这姑娘的工作被各种鸡零狗碎的杂事充塞得满满当当,端茶倒水、收发快递、整理材料、更新电脑。办公室里的大叔大妈们也很难相处,他们永远热衷的话题无非是哪家菜市场的鸡蛋降价了,微信转发的段子说常吃石榴能防癌,楼下部门的阿姨上个月离婚了……“那段时间特别迷茫,不知如何料理好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不敢想象自己10年后、20年后会成为什么样子的人。”每提及此,姑娘总是十分伤感。
“想改变现状,必须逼自己一把!”突然,姑娘眼睛中闪耀起光芒。姑娘开始逼迫自己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常常自愿加班、披星戴月。但无论多晚回家,她都要读一个小时的书。她甚至报了班,利用周末时间充电学习法语和CFA,两年就考下了证书。姑娘的生活也逐渐丰富多彩,她要求自己每周必须学会一道新菜,练两次瑜伽。她强迫自己打开心扉,主动认识每一位邻居,“如果连自己的家门都走不出,还怎么去看看世界?”半年后,姑娘的才华被领导赏识,调到了销售岗,工资翻番。到年底,拿到了10万元奖金。
毕竟,青蛙总是被温水煮死的,不是吗?显然,这位姑娘在被“煮死”前成功跳了出来。心理学上有个“舒适区”理论,人们一旦打破原已熟悉、适应的心理模式,就会感到不安、焦虑,甚至恐惧,这个“舒适区”就是煮死青蛙的“温水”。想走出迷茫,必然会触痛你的心理防线,逼自己一把,及时跳出来,才能避免就此沉沦的厄运。而你的舒适区一旦被打破,它的范围就会再次扩展,原本你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也会变得易如反掌。
迷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面对迷茫的勇气——不知未来如何就羞于前行,畏惧错误就裹足不前,以及害怕被排斥就盲目合群,成为自甘堕落的人。面对迷茫时,只有逼自己一把,才能走出窘境,看清未来。
相信我,迷茫不是你一辈子的避风港,咬紧牙关逼自己一把,即使万分无力,也要迎难而上;即使前路曲折,也要大步迈开;即使心中怯懦,也要硬着头皮挺住;即使希望渺茫,也要永不言弃。当你坚持下来,会惊喜地发现,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想想当年你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如果不是逼着自己张开嘴、迈开步,怎会知道这个世界五彩斑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