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领导力提升

2017-01-12

在组织理论中,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常规组织”和“任务型组织”。小编把整理好的医院领导力提升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医院领导干部领导能力的提升

提升医院领导干部领导能力的对策

提升医院领导干部领导能力作为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已经摆在医院领导干部面前,没有捷径可走,需要我们在提高思想认识,认清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增强提升医院领导干部领导能力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综合运用改革的思路、改革的手段、改革的办法,对症下药,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有序稳步的加以解决。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医院领导干部提升领导能力的自觉性。医院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自身努力不够的同时,与我们现行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或者说管理制度存在的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能高不能低等的用人机制,重使用,轻培养、教育、管理的管理机制和内容单一、缺乏科学、民主、系统、全面的干部考核机制等的弊端有直接的关系。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管理体制如一潭死水,使领导干部缺乏提升自己能力的内在动力;重视使用,轻视培养,使领导干部的知识、能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更新,形成了老化沉积;内容单一、方式落后、方法陈旧、缺乏科学,操作性不强的考核制度,使得领导干部片面的追求所谓的政绩,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成了领导干部重表面文章、重数字、重报表,而轻视自身能力、素质提升的不良倾向。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医疗卫生行业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成绩,已有了良好的开端。今后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系列重要决定和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切实有效的推动领导者领导能力的提升。具体讲就是要继续贯彻落实《关于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积极推行聘用制。要逐步打破医院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上实际存在的职务终身制,稳步建立以按需设岗、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择优聘用、合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用人制度,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管理上有能耐,业务上有本事的管理型、专家型、经营型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医院各级领导岗位,以有效的机制促进管理人才的脱颖而出,为医院管理储备丰富的人才资源。

2、改革内部分配机制。要坚决摈弃现存的分配上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制约医院管理者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发挥,影响医院管理者领导能力自主提升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重作为,收入靠贡献,效益靠能力,向优秀管理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形式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借助经济杠杆的作用,促使各级医院管理者自我加压,自主努力,不断提高领导能力。

3、创新考核评价机制。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正确的政绩观为统领,借鉴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对医院领导者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和工作责任心等进行严格科学的考核和监督。要建立领导干部业绩考核档案,定期进行考核,并与领导本人职务升降紧密挂钩,以更好的调动领导者主动钻研管理知识,不断更新管理观念,改进工作方法的积极性。其考核内容除注意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管理工作能力外,还要考查其工作业绩等,建立培养考核手册,由干部人事部门统一管理,并作为领导者提拔任免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现代领导科学理论及医疗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领导者领导能力的提高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就现阶段的情况看,医院领导的领导能力和素质同其它行业、部门和单位大体一样呈现的是参差不齐,个体之间相差甚远。一些领导者领导能力很高或者较高,一些领导者领导能力较低甚至很差,除受组织管理教育培训的外部因素影响和制约外,最终还取决于领导者个人。作为领导者必须树立终身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理念,把学习视为一种品德、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努力加强现代领导科学理论及医疗业务知识的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具体讲就是要做到:

1、努力提高思想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领导者领导能力的灵魂和核心。作为医院领导者也不例外。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就要求领导者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就是公仆,权利就是责任的意识,把政绩体现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谋福祉上。

2、努力提高能力素质。具体讲就是要努力学习现代领导科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等知识,提高以下七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创新能力。创新是医院发展的动力,有创新才有出路,模仿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所以医院领导要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主要是观念和制度的创新。它将作为领导行为的内在表现,使他们敏锐地发现各种变化的动向,善于果断地捕捉变化的契机,并善于促进工作的变革和更新。二是战略思维能力。战略思维是一种全局性和整体性思维,是医院领导必备的能力素质。对医院领导来说应该“运筹于帷幄之中,决战于千里之外”。③不仅要知道发生了什么,而且还要知道将会发生什么。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④这就要求医院领导要对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发展变化而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具有清醒而科学的认识,对实践中的诸多纷纭繁杂的矛盾具有全面、系统、规律性的把握。并且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战略思想,了解国际上关于战略问题研究的思潮。只有如此才能把握时代趋势,否则就会固步自封,难当大任。三是科学决策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领导者所肩负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必须发扬敢想敢闯的精神,看准了的就要大胆地试。一个不愿承担风险的人决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我们面临的是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在客观的机遇面前,谁善于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快速决策和快速启动,谁就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但机遇和风险是并存的,敢想敢干决不是蛮干。决策的非确定因素很多,领导者的决断必须建立在切实的情报工作和细致方案比较基础上,设计各种方案并相互比较,并优化方案,从而提高领导的决策能力。四是沟通协调能力。对于医院领导来说,他所领导的医院是一个全局系统,由各个局部组成。按系统论观点,事物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其局部功能的简单相加,结构合理,各个局部之间就能相互协调配合,相互促进,从而产生1+1>2的功能。领导需要协调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不管是今天还是在未来,在组织中各个层次当中的下属都有很多经验、知识和技能。能聆听别人的意见,这样才不会浪费别人的才智,也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更加渊博。五是学习能力。成功的领导不是天生的,他们的成功来自不断的学习。现代社会的形势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异常迅速,知识经济的时代在向世人展示和挑战。作为领导,只有努力学习,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才能保持战略性的远见卓识和高质量的决策水平。学习人、学习型组织是未来医院竞争环境中最具有竞争优势的因素,其原因不仅在于通过学习掌握了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更重要的是在于保持一种学习的能力,而这种终身学习的能力才可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竞争环境,才可能使领导和组织永远保持不败。六是用人能力。古人云:为政之要,惟在得人。⑤刘备智不如诸葛亮,武不敌关羽,勇不及张飞,但他却能北拒曹操,东联孙吴,雄居西蜀,三分天下有其一,全仗于他知人善任的过人能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氛围,通过制订合理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形成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创造条件,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强现有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工作,给他们充分施展个人本领,体现个人价值的舞台,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组织的竞争优势。七是心理调整能力。心理素质包括感觉、认知、意识、记忆、情绪、感情、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意志、毅力、气质、性格、人格等,其中气质风度、情绪稳定性、责任心、自信心、成就动机、自我认知等个性特征对于领导者尤为重要。成功的领导都有着共同的个性特征:坚韧不拔的意志,强烈的成就动机,敢于决断的个性及冒险精神,善于吸引他人注意力,能用不同的方法让部属了解并支持自己、善于自我管理。《孙子兵法》曰:“主不可怒而兴军,将不可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复喜,愠可复悦”。⑥讲的就是用理智驾驭感情,用意志调整情绪。按照英国伦敦大学艾森克创立的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方法,人的气质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⑦气质类型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各有其优缺点。领导者应该对自己的气质有充分的了解,并有意识地扬长避短,通过持之以恒的改进,气质修养必能得到优化。

3、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医院作为一个知识密集、专业性非常强,服务对象又是病人的事业单位,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精通的业务知识,必须是“专家型”、“学者型”的领导。作为医院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业务放在与学理论、学管理、学经营同等重要的位置,努力加强医疗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能力,以适应医院管理这个特殊岗位对自身业务能力的要求。

(三)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健全完善机制,实现领导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作为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已被写进了宪法。坚持依法治国就是要求全社会的每个组织、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规矩”许可的范围内活动。领导者作为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其为首或牵头者,其言行具有引领示范导向等功能,更应该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时时处处起到带头作用。就医院领导者而言,就是要坚持依法治院、依法行政的原则,健全完善领导机制,使领导行为迈上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实现领导行为科学、高效。具体讲就是要健全完善和落实医院管理的各项机制和制度,坚持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成果的原则,把强化科学管理作为医院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走出经验式管理的误区,更新管理观念,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从事务型管理向业务型管理转变,力争做到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体制系统化,管理方式科学化,管理效能高效化,管理行为法制化,并建立健全好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使全院上下,人人职责分明,任务明确,以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1、依法规范医院的经营行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医疗市场的形成,市场经济的大潮和医院生存发展的压力改变了医院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思维,医院经营战略、经营理念及经营模式逐渐与市场经济运作模式相适应,医院更加注重战略管理、积极扩张规模、营造品牌、广告包装宣传、项目开发等。在内部,加强了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提高了创收节支的能力。但是,有少数医院,面对困境时不顾法律法规的约束,采取违法违规甚至违背职业道德的方法和手段,期望以此来增加医院的业务和经济补偿。医院作为公益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对医院的经营行为制定了严格的限制规定,不仅要遵循市场经济法律法规,还必须受到医事法律法规的约束,例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母婴保健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医院应该从社会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自觉地把自己的经营行为限定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下,例如,品牌既要符合市场,又要适合病人;广告宣传不做误导;经营方式要符合市场规范;项目要在执业许可的范围内;内部经济管理要以不损害病人利益为导向等。依法形成良好的经营管理机制,依法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营造稳定的企业内部环境,在法律的空间内施展医院的经营战略,以保证医院竞争力的持久发展。

2、依法规范医务人员职业行为。医务人员的职业行为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的基础。由于医学科学的特殊性,传统的观念强调的是医务人员职业行为的道德约束。在市场经济环境的今天,随着法治建设的完善,人们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病人维权呼声高涨,医患关系恶化,医疗纠纷频繁。《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举证倒置”⑧使医院真正体验到了处理医患关系之艰难的滋味。医疗过程复杂多变,诊疗的效果因人而异,因此,医务人员的职业行为规范难度远远超过其他职业。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如此等等这些以道德为基础的行为规范是医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行为准则。但是,我们更应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去审视医务人员的行为,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医院的管理制度,例如,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医疗流程中的各项规程制度、医疗安全管理措施等,以法律法规去约束医务人员的职业行为。建立和完善医务人员职业行为的日常监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逐渐强化医务人员依法执业意识,把法律观念溶入职业道德之中。

3、依法保护病人权利。病人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消费者。随着消费者意识提高,病人不再毫无疑问地遵从医生的指示,病人在诊疗过程中的维权意识和自主意识增强。尊重病人权利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每个人都会生病,病人到医院诊疗并不是被动、无知、任由医生“处置”的,病人是具有自主思维、法定权利的个体。病人的基本权利包括病人的医疗权、自主权、知情同意权、保密权,法律赋予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医务人员尊重病人的权利,是融洽医患关系、防范医疗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在医疗行业推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过程中,各医疗单位注重了病人的人性化服务,但更多的是体现在服务的方式和就医的环境上,由于受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诊疗过程中往往是“见病不见人”,在医院的诊疗制度设计上不是把病人作为一个完全的社会人来考虑,对病人的权利体现不够,尤其是医疗权、自主权和知情同意权。结果,由此产生的医疗纠纷屡禁不止。因此,医院在病人诊疗制度的设计上应更多地体现病人的权利,体现权利的同时也体现出了病人的义务,通过“透明”的医疗制度避免医疗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医疗纠纷。

4、依法保护医务人员的权益。近年来,各医院威胁医务人员生命安全的暴力事件屡屡发生,医患关系危机重重,有些医院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甚至雇佣了“贴身保镖”。依法保护医务人员成了当前医师执业的迫切要求。在病人的救治过程中,医务工作者的忙碌、劳累,尽心尽力为病人考虑,有时换来的却是拳脚相见,甚至生命危险。强调医患交流、改善服务、增加情感投入有益于缓解医患矛盾,但这不是根本解决医患纠纷的办法。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法律保护自己,回避医疗风险。(1)医疗过程中充分尊重病人的权利是法律对医务人员的基本要求,医疗过程中风险的解释和沟通是医务人员的义务,但诊疗方案的选择强调的是在医患双方平等协商、自愿协议的基础上选定。(2)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人类对生命的过程和疾病的认识还相当有限,医疗工作风险大,未知因素多。因此,在医疗过程中,很多诊疗措施要求医患双方应以契约关系的方式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医务人员职业习惯中要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注重医疗过程中契约作用,在诊疗契约中既要体现医学的科学性,也要体现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风险的责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完成诊疗过程。(3)“举证倒置”对医务人员诊疗行为规范的导向,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医务人员的压力和医疗的特殊性。医疗过程有众多的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循证医学更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诊疗决策依据,医院应以这些科学和法律法规的原则为基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不仅有利于保护医务人员,防范医疗纠纷,也是安全医疗、保护病人权益的重要措施。(4)医疗纠纷的处理应坚持以法律为准绳,防止花钱了事的纠纷处理办法,以防造成社会误导,陷入医疗纠纷的恶性循环。

5、依法保护医院权益。医院依法经营既维护了国家利益,也维护了医院自身利益。医院要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学法、用法,和一切损害医院权益的行为作斗争。对于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以行政权力“强买强卖”,恶意逃费欠费等损害医院利益的行为,应学会以法律的手段保护自身的权益,坚持依法处理各种重大纠纷,避免各种风险。医院实现依法经营管理(1)要求经营管理人员要努力学法用法,提高法律素质,既要熟悉与医院管理有关的法律知识,又要清楚医院经营的法律环境;(2)学会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制定经营策略和管理制度,用法制的思想经营管理医院;(3)要重视引进法律人才,善于发挥医院法律顾问的作用;(4)坚持不懈地进行全员法制教育,提高职工的法制观念,增强职工的法制化管理水平,将依法治院工作落实到各个岗位,体现在方方面面,使依法办事成为全体职工共同的行为准则。

(四)注重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使医院领导干部在医院改革创新的大舞台上健康成长

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是我们党培养和选拔领导干部的重要方法,也是各行各业包括医院领导干部成长最广阔的道路。医院领导干部只有在火热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大海和医疗、科研一线经风雨、见世面,才能真正长才干、增能力,逐步成熟起来。从近年的实践经验看,以下渠道可以借鉴:(1)岗位实践。对大多数医院领导干部来说,岗位成才是最主要的渠道,立足岗位建功立业,逐渐成为医院领导干部提升领导能力,实现“高素质”的主体意识。(2)下派锻炼。对有培养前途的医院年轻的领导干部,有意识的安排到基层一线医疗或科研岗位锻炼,增加经验积累,丰富工作阅历,提高综合素质,提升领导能力。(3)换岗锻炼。通过交流的途径,让医院领导干部在多个岗位、多个领域丰富并改善自己的素质结构,多方面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才干。(4)外派深造。可以把医院领导干部派出去到一些大型、国内外有名望的医疗、科研机构学习,深造以开阔眼界、增长阅历。

总之,提升医院领导干部领导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现实而又紧迫,繁重而又艰巨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采取多方措施,认真而又细致的抓好。

如何提升企业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个老话题。在做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改善的咨询个案时,谈到执行力问题,企业家就向我们抱怨,几乎焦点相同。

焦点一:企业战略规划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岗位职责明确、作业标准清晰、目标设置合理、人员配置齐全……为什么责任还是没人来承担?为什么工作还是杂乱和无章?为什么目标总不能实现?

焦点二:员工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奖惩措施、优胜劣汰、ISO9001:2000、ERP、6西格玛标准……该导入的都导入了,为什么工作成效还是达不到要求?为什么违规的现象不见减少?为什么跳槽的现象不见改善?

焦点三:职业经理请了,精力耗了,财力花了,老板烦了,员工疲了,客户气了、顾客跑了……运营体系支离破碎!内部管理一团乱麻!市场营销顾此失彼!

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困惑呢?原因就是缺乏执行力!

怎样提高工作效能?怎样激发工作热情?怎样提升工作满意感?怎样凝聚团队的力量?

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落实和经营目标的实现等,成为众多企业中高层经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执行力差是谁的责任?换句话说,谁是执行力强弱的推动者?

当然是企业中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管理团队的中坚力量,是企业承上启下的桥梁,是决策决议的推手,是企业成败的基石。

问题的关键点已经找到,那么,如何提升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

一、企业执行力强弱的四大原因

1、管理者的职业化程度和水平高低,是执行力强弱的基础。

许多的企业的管理者非正规管理学科班生,缺乏系统的管理理论知识教育,对管理者的基本职能、角色扮演等认知不深;被提拔到管理者岗位后,也没有经过系统管理技能培训,还处在单打独斗的管理盲区上;更有甚者,文化程度较低,对管理的理解一知半解,等等,都是执行力差的根本原因。

2、管理者对执行力作用的认识态度,是执行力强弱的关键。

上级的决策或指令为什么要执行?认真执行会不会损害部门或个人的利益?严格执行会不会得罪员工?等等,如果管理者存在这些疑问或顾虑,执行到位就成了一句空话。

3、企业执行力文化营造氛围的浓淡,是执行力强弱的核心。

高层领导只是开会强调要执行企业的各项决议,并没有完善的监督检查制度;或者执行好的部门也没有表彰,执行不好的部门也没有惩罚;或者看到别的部门不执行,我的部门为什么要执行?等等现象,挫伤了想认真执行的管理者的积极性。

4、执行标准和监督检查机制的完善,是执行力强弱的保障。

把事情做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来衡量?为什么要做?谁来做?用什么方法来作?什么时候必须完成?成本怎么控制?等等,企业如果没有专门的人员或部门来监督检查,执行力必然大打折扣。

二、企业提高执行力的五种方法

1、严格的强化培训

再完美的计划、方案,再合理的目标、要求,如果员工能力不强、经验不够、态度不端正,都会影响执行的效果和期望。因此,企业决策层必须把企业的规划、计划、目标、要求、意义等通过会议、培训,让员工充分认识、理解,员工才会支持、行动。严格的强化培训,使员工认识到执行的重要性,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才能上下同心,效率倍增。

2、合理的授权机制

绝大部分的企业使用“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企业决策逐层下达,工作报告逐级汇报,时间耗费长、沟通精力大,加上传达、汇报过程中的信息失真,结果可想而知。因此,企业必须推行授权机制,针对跨部门工作,首先要明确各部门任务、职责、效果,谁牵头?谁协调?谁检查?出现问题找谁?等等,一清二楚,明明白白。避免发生谁都想管或谁都不想管或管不了的尴尬局面。

3、科学的工作流程

流程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的一种模式。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个流程,计划、培训、组织、执行、协调、指挥、控制、检查、评估等等,清晰、明确,无论哪个环节发生问题,马上就能找出原因,企业通常使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管理循环。

4、严格的考核制度

绝大部分的企业都导入了绩效考核,考核的目的、标准、方法、手段却不是每家企业都充分了解的,有的用KPI考核法、有的用360°考核法、有的用等级评分法……越考越乱,越考越差,低绩效却能考出高分,做得越多错得越多。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至关重要,考核必须参照综合岗位职责、目标要求、轻重缓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等因素来设置考核项目、评分标准、考核时间、考核方式;抓住重点,关注结果;考核的目的是寻找现实与目标的差距,达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绩效考核成绩必须与员工奖金、加薪、培训、换岗、晋升、淘汰等关联;离开绩效管理谈绩效考核,必然导致本末倒置,流于形式,考核失败。

5、适时的改善措施

分配任务、跟踪进度、督导检查、随时评估、随时改善,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改善系统;有的企业重分配轻跟踪,有的企业有跟踪缺检查,有的企业有检查没评估,有的企业有评估不改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如不及时改善,都会导致前功尽弃,劳而无功。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道理。

三、推动执行力必须注意的问题

1、目标明确化

做什么?为何做?谁来做?怎么做?布置任务时必须跟员工讲解清楚、引起重视、强调结果、分清责任;既要鼓干劲,也要提要求。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就没有好的结果。

2、沟通常态化

决策者与管理者、管理者与执行者保持定期的交流和沟通,可通过例会、报告、检查、面谈等方式了解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供执行者解决困难的思路、方法、建议,帮助执行者实现预期目标。

3、奖惩制度化

奖惩制度科学、合理、完善。完成任务者,奖励;未完成任务者,惩罚;超额目标者,重奖;绩效为零者,重罚。奖优罚劣,奖惩分明,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奖惩及时。奖励是为了树立榜样,惩罚则是鞭策的一种手段。

需要强调的是,要提升企业的执行力,还需要决策层的正确引导,锲而不舍的推动,把执行力作为考核中层管理者是否合格的关键指标!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医院领导力提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