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篇课文选自北京大学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散文集《再返哥廷根》。小编在此整理了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原文
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wǎn)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chà)紫嫣(yān)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今天我又到了德国,刚一下火车,迎接我们的主人问我:“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我说“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同步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tiān xìnɡ yǔ zhòu zhēn qiè
( )( )( )
chī jīnɡ dà ɡài jǐ liánɡ
( )( )( )
2. 比一比,再组词。
莞( )姹( )锦( )
完( )诧( )绵( )
3.给多音字组词。
qí( )zhènɡ( )
奇 正
jī( )zhēnɡ( )
4.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 ( )
(2)多么奇丽的景色! ( )
(3)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 )
5.阅读训练
荷兰的郁金香
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走遍荷兰,你会发现郁金香到处开放。那花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向上托了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郁金香花色缤纷,而且每种颜色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白花,镶有浅红花边的,被誉为“中国女性”,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荷兰人的想象多妙!
荷兰人迷郁金香快痴了。有个老板竟然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棵罕见的郁金香。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幢非常美丽别致的小石屋,就像一座童话里的皇宫,门前墙上的一块石头上刻着:“此屋出售,价值三枝郁金香。”所以荷兰人把郁金香定为自己的国花。
其实,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小心翼翼地捧回家,他们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郁金香那可怜的模样了,她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个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1)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花,镶有浅红花边的,被誉为“中国女生”,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
这个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请你也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描写(写某一种花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练笔: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这一思路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层层展开的,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请你观察一处景物,也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试写一个片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篇课文选自北京大学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散文集《再返哥廷根》.它不同于那些纯粹描写景物风情的文章,而是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讲述了自己1935年在德国求学时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德国家家户户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并用凝炼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最后讲述1980年再次来到德国,再次看到这番情景, 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这是一篇十分经典的美文,语言朴素而洗练,含蓄而蕴籍,既有娓娓动听的故事,又有色彩瑰丽的描写,既有淡远幽芳的抒情,又有恰如其分的议论,既充满着异国他乡的奇情异彩,又渗透着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感悟与思考,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走进文本,就仿佛走入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是一个花的世界,一个美的世界,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一个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的世界。
二、说目标
纵观全册,第八单元是最后一个教学单元,它的主题是"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训练重点是"揣摩积累语言,了解异国风情,拓展搜集资料".而作为第八单元的开篇课文,并且是讲读课文,文本的诗情画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编者的编写意图,教者的预设生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要能做到五心合一,找到共鸣点,形成教学目标:
1、体会文本语言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披文入理,积累语言; 了解文章用较朴实的语言表达深刻启示的写作方法,体会表达角度的独特性。
2、感受风土人情美——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3、拓展搜集资料美——课前预习,课后拓展,都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第六单元中刚学习了"利用信息,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教学时间为2课时
教学重点:在于揣摩,积累语言,了解德国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文熏陶.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和作者的资料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坚持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材文质兼美,五年级学生容易理解接受,主要采用"课前搜集资料—质疑研读课文—把握重点读议结合",并辅助采用"图文结合法,情境渲染法"等.
2、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自主质疑—以疑促读—读议交流"的方法来学习,即课前收集资料,增进对季羡林和德国的了解,然后自主质疑,以疑促读,做到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读议交流.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因此,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我关注了四个呼应:一,课堂问题与学生质疑相呼应,注重教学实效和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二,教学内容与学生语言审美相呼应,契合了文本重点和学生的语言积累,情感熏陶;三,拓展练习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相呼应,突出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课外延伸,认知世界的个性需求;四,人文熏陶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呼应,顺应了教学境界与学生认知世界,形成人生观的科学途径.
四、说教学过程与设计理念
(一)课前准备——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前,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请他们自学生字词(部分重点字词将结合教学加以指导),把课文读通顺;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可以设置四个小专题"季羡林与德国", "鲜花胜地——德国", "德国的风情我知道"和"我知道的德国历史和名人", 这样更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无效.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课前预习,搜集资料,既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实践能力,又拓宽了学习的领域,构建了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促进了学生对德国,对作者的了解,以及对文本的理解.
(二)课堂行动——万紫千红总是春.
1、导入——激发兴趣,产生动力
在唐诗宋词的诵读中拉开教学序幕,回顾祖国优秀文化,接着让学生简单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当学生了解到德国的的奇特风俗时,就会产生一种了解异国风情的好奇心.好奇心就是学习成功的重要驱动力。
2、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个题目本身就耐人寻味,也会引发学生疑问,归纳板书:德国人自己种的花为什么要给别人看?怎样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花?自己的花是一种怎样的景色?……
这个质疑环节的设置,旨在"以疑促学""以学定教",让学生由"冷"变"热".因为"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就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美国教育家哈.曼)
3、解疑——直奔中心,品读感悟
先梳理学生的问题,再确定研究重点是大家最不能理解的问题“德国人自己种的花为什么要给别人看?”,直奔点明中心且含义深刻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展开研讨。
结合上下文,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
理解“我为人人”: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通过引导学生从文章第二段中“花朵都朝外开,再屋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等词句中发现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和养花的奇特之处,从“莞尔一笑”中感受到德国人把为别人养花当作理所当然的平常事,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这不就是心中有他人的思想境界吗?
理解“人人为我”:走在街上,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文章第三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重点段落,也是作者语言的精彩之处,我准备引导学生从"任何,家家户户"等词语体会养花的人家之多,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地方理解花的数量和颜色之多,花的颜色之娇美,结合图画,视频资料的呈现,走进鲜花的意境,领略风景的奇丽;再通过个别朗读,配乐朗读把师生带到花的海洋,带入美丽的山阴道上;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在德国我们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闻到花绽放的清香”的原因,从而体会到“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先学会付出,后得到)”。
联想感悟: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
回忆发生在同学之间,邻里之间,校园里,社区里,家里的事情,谈自己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这个环节,以自主质疑“为什么自己的花给别人看”为切入点,把握课文主旨,层层推进,紧扣"花美人更美"这一灵魂所在,将重点段落的朗读与领悟融为一体,把学生领进了鲜花盛开的境界,领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个环节也是语文味儿最浓的环节,既保持明确的教材意识,在交流中把研读课文引向深入,既体现教师的主导,又凸现学生的主体。
4、升华——欣赏美丽,回味无穷
这个环节的设置,重在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赏的,也是更“美丽”的。我主要采用引读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中感悟文章中心,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师:虽然四五十年过去了,我们的作者从红衣少年变成了一位白发先生,善良的女房东或许已经过世,四五十年有太多的改变,但我们的季老先生说:——(接读:“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因为他走在街上——(接读: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开满了鲜花。)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觉得季爷爷说的美丽还只是鲜花吗?
(让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的认识的机会。)
师: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作者发出这样由衷的赞叹:——(接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此时此刻,我们的心里也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接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深深打动季先生,他深深陶醉了,仿佛进入梦中这是怎样的梦啊——(接读: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三)课外拓展——万水千山总是情
1、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梦?需要同学们读季先生的作品,了解他的心境。(教师出示作者照片)这就是作者留学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所大学已经孕育了32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1935年,二十五岁的季羡林先生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理想,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35年后,当他再次踏上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了解一个国家,了解一个人物,需要同学们在课外进一步阅读。有一本书等待着你们去把它翻启,这本书的书名是《德国印象》。此书为季羡林的回忆录,那里有动荡的岁月,沧桑的世事,难忘的师恩,诚挚的友情,质朴的语言,灵动的智慧,在那里你还能找到这篇课文背后的故事,课下,同学们读读这本书就会对这句话有更深的了解。
2、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都要领悟比较突出的表达方法。这篇课文描写奇丽景象的句子,写的既具体又生动,让我们体验到了语言描写带来的美,大家已经背下来了,请试着默写,不会的也可以抄写。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我从语言积累和课外阅读两方面,设计了拓展任务。
五、说板书
围绕课题、中心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将重点词语依次板书,既展现了课文的结构,又体现了教学的流程,从而辅助于教法的实施和学习的落实.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标性原则,有序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和条理性原则等.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花的海洋
美丽没有改变
家家户户 花朝外开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