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医养生_关于中医养生的认识
中医养生是提高预防疾病而达到治未病、增体质、延寿命的目的,随着现代人对中医养生的不断重视,小编就整理一下关于中医养生的认识吧。
关于中医养生的认识1:饮食
第一, 食勿过饱,七八分饱。这很实用,大家按照这个去做就可以保证健康身体。千万不能吃太饱,吃饱了就已经伤身体了,吃撑了可以说是要命了。吃再怎么好也没有用,全部变成了垃圾废物,阻滞你的经脉,破坏你的器官形成,所以食勿过饱。
第二, 宜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尤其身体差的一定要这么做。为什么清淡的食物容易消化呢?它不伤脾胃,中医讲脾胃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我们中医养生主要就是围绕脾胃,保护脾胃这后天之本,后天之本保护得越好,身体越好,寿命也越长。
第三, 不食凉冷之物(包括凉开水都不行)。很多广告上都是清爽、清凉的。都要你吃清热的、都要叫你吃凉的、加冰块的、冰牛奶、冰水。我胃里面、胸里面全是热,我就想喝冷的,也不能喝。为什么呢,那是假象,你要吃冷的就会伤胃。
冷的为什么会伤胃呢?
我不用医学讲,医学可能未必讲得很清楚。我就用普通的、通俗的周围道理来帮助分析,人为什么要一个正常的体温?人正常的生理过程需要一个温度。一个恰当的温度,才能发挥它的生理功能。
你吃凉的冷的,胃的温度就会降低,胃的温度降低之后,人体是很聪明的,它比人的大脑更聪明,它发现温度低了,自然要来恢复,重新恢复它的温度来保证它的消化功能。恢复的话,就要调气血过来,就对气血产生消耗。那你吃凉的、冷的就是对气血产生消耗。还有的人很奇怪了,越吃凉的、冷的就越热,越想吃。
为什么?
因为你吃了凉的、冷的,由于温度下降了,人体要调气血过来恢复它,一恢复过来,气血调过来会产生燥热,所以越吃凉的会越燥热。越烦越解不了渴。大家夏天可以体会一下,你去外面爬山、登山,很渴很燥热的时候,你喝温水更舒服,更解渴,心里面很舒服。你喝凉的,就喝下去那一刻很舒服,过不了几分钟,就会感觉到嘴巴很燥渴,就是这个原因。千万不要吃凉的、冷的。尤其是年纪大了,老年人脾胃更差,更要按这个原则来执行。
所以,按照普通的营养学,高营养啊、要吃几餐、要加餐呢,那都是不遗余力地来破坏你的脾胃。所以真正的好身体,反而是生活越简单越好,不要想复杂了。因此,你要是按照这几条原则来做,你就是吃萝卜、白菜,身体一样也会很好。
我就给大家打个比方,在我们山东再往前推20年吧,那时候就只有萝卜白菜吃,哪有现在这么多的大鱼大肉,哪有这么多的高血压?甚至连什么是糖尿病都不知道,现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糖尿病怎么得来的?
伤脾胃是很重要的原因。像我在病房里,那些老年人,有些甚至意识障碍了,半昏迷状态,插着胃管,人瘦成一把骨头,家里人更是心疼他(她),这么瘦、这么虚弱,肯定需要营养,天天给他(她)打海参、鳖汤或者是大虾,这种简直就是等于把病人往火坑里扔。
病人的脾胃消化功能比我们来说是非常非常薄弱,我们每个人都感冒过,不用说那个重病、昏迷,就是一个小感冒,我们马上都不想吃饭、倒胃口,就想吃点稀饭什么的就行了。
为什么?
你感冒了,不是简单的感冒,一感冒全身身体就虚弱了,包括脾胃在内,它虚弱了它就消化不动了,为什么不想吃饭,因为它产生自我保护。小孩子有时候不懂家长,认为病了就更应该加强营养,更要吃,越吃越不合算。小感冒还不要紧,这个医院里的重病号,尤其是昏迷的更麻烦,他(她)没用自我保护功能,他(她)不知道说我不想吃饭,儿女给他(她)往胃管里打多少就是多少,我亲眼看到有好几个病人打得胃大出血,甚至有直接我管的病人。
我都反复叮咛,再不能这么打了,只能按照这几个原则,很清淡。对于那种重病人,只能打流质饮食,量还得非常非常少。但是很多人他们听不进去,嘴上说好好好,心里还老在嘀咕病人都瘦成了这么一把骨头了,而且化验蛋白这么低,还不让吃蛋白?事实是一吃就胃大出血,一大出血整个体质就下降了,所有的好药都成废物了,都没有用了。
所以,这个饮食特别特别重要,民以食为天。民以食为天,不是说吃好的,不是说多吃。一日吃三餐就行了。如果说要补充水果,补充微量元素也没有必要。其实按道理讲,水果的营养还赶不上馒头和米饭。
你们听着感觉有点危言耸听,你们可以自己回去试试看。我叫你吃一个月的馒头、米饭,你保证活得好好的。假如我不让你吃馒头、米饭,只让你吃一个月的水果,不用一个月,几天你就受不了。
水果只是个奢侈品,为什么是奢侈品?口感好,舒服,一种享受,其实对身体没有多大好处,再加上它是个凉的东西,也会伤胃。身体好的人吃一点没有关系,身体差的人吃了,照样伤你的胃。所以真正会养生的人,是越简单越好。这是饮食问题。饮食问题特别重要,尤其是小孩,可以说我发现的,小孩生病百分之九十都是饮食造成的。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了,家长唯恐孩子发育不好,都在给他(她)吃好的,还有老人,吃了正餐还有零食,吃了零食还有水果,吃了水果还有别的加餐。最后都搞的孩子都奄奄一息,面如菜色,还不如农村的好孩子,随便吃点粗粮,到外面撒野,身体壮实。所以饮食非常重要。 我先把这些很实用的讲讲,然后我再接着传统文化讲讲。
关于中医养生的认识2:不熬夜。
不熬夜,是指十点之前,要记得睡觉。比如说现代生活的生活节奏这么紧张,事情做不完,你说得这么轻松,可是我做不到。不是做不到,是因为你不重视它。重视它,你一定做得到。为什么能做得到呢?你说你生活紧张,你可以早起。早起是不伤身体的。你看古人都是闻鸡起舞,他很早很早就起来了。四点钟起来,都不伤身体。但是,假如你直到十一、二点才睡觉,你一定很伤身体。第二天你补睡午觉,睡上四、五个小时也补充不回来。所以,一定不要熬夜。熬夜之后,伤脾、伤肾,一切都伤。现在很多女同志喜欢减肥吧?导致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熬夜。熬夜就伤身体。很胖的人和很瘦的人,都是身体不好,像我就是身体也不算好。(大家笑),业障重!一会儿我再结合传统文化细细讲为什么不能熬夜。
这几条,是我在门诊为病人讲的要点非常简单直观,回去就能做到。在门诊,我没有工夫跟他们讲这么多。我就这么写出来。很多人说,哎呀,照你这么做,我没法生活了。把我生活规律全打乱了,不能活了。我说,不是这么回事,你以前的生活全是混乱的、紊乱的。你那样过下去,才是没法活了。现在教你就是正常的,符合生理的。按这个做,你才能活得更好,活得更幸福、更健康。
关于中医养生的认识3:不生闷气,少操劳,少上网
生闷气马上气血瘀滞不通,生闷气给人带来的伤害也是很大的,像中医说的很多病,如肾虚,这样那样的病。很多人以为只有夫妻生活过度,才能造成肾虚,其实,不用夫妻生活,就只生闷气就可以造成肾虚。
生闷气经脉不通,对人体的消耗很大。但是,你说不生闷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非常得难,不生闷气绝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人每天在这个社会里面不停地磕磕碰碰,不是家里的事,就是单位的事,不是单位的事,就是朋友的事,处处有不如意的事,想不生闷气太难太难了。而且,生闷气很多是自己的天生性格带来的。
古人有句话,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生闷气差不多就要改变你的性格了。所以,这个说着容易,做起来非常非常难。但是,这个对人的伤害确实也很大,它不花一分钱就把你的身体给摧毁了。
所以这个事咱们防啊,要下很大的苦功。要想解决不生闷气,怎么办?那就像咱们星月书院办传统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学好以后,你的思想境界升华了,你就越来越不生闷气。以前觉着生气的,你的思想境界升华了,你会回过头来想想,哎呀,怎么这么点小事会让我生气,太可笑了。
但是在以前,你会说,我是人,我怎么能不生气啊,这太气人了。当你的思想境界升华了,你又有另一句话了:哎呀,我怎么那么可笑,这事我怎么能生气?这境界变了。所以,传统文化别说对很多事情重要,就是对养生也至关重要。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学传统文化可以说是特别特别大的遗憾,现在给它补上这一课还不为晚。
关于中医养生的认识4:锻炼身体
自己真正为了体质好的话,锻炼身体最好的就是持久的、耐力性的运动。中药里面有很多补气的药,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桂皮丸、金桂神气丸、补中益气丸,不知能给补多少气?还有外面气功师说的,我发功给你补气,我把这五百年修炼的功夫给你发进去,给你补气。能补气吗?中药补气吗?
说实在的,都补不了!真正能补气的是什么?是锻炼身体。所以,一个人真正要想身体健康,要自强。自强不息,不要指望着名医或者神医,真正的好身体来自于自己,来自于好的生活习惯,来自于自己的自强不息,自己的奋斗。
好的大夫,好的医生,他(她)不能给你补充元气,他(她)只不过在你疾病的关键时刻,帮你度过这个难关,迈过这个槛。真正好的身体还是靠自己,自强不息。所以要有好的身体,从普通的锻炼来说,什么样的锻炼最好?持久性的、耐力性的运动,比如说爬山、慢跑,要跑得累出汗,半小时以上。不能说我到公园散散步,那样不行。但是也不能死板,你说六十多岁的老人,叫他(她)怎么跑?爬山,跌倒了摔断骨头了怎么办?六十多岁的老人,饭后散步就行了。饭后百步走,千步走更好。
这都是我在门诊时跟病人交代的。还有就是房事的问题。
中医养生相关文章:
1.中医养生小故事
2.中医养生五行背诊图
3.中医养生睡眠时间
4.中医养生的谚语
5.50个中医养生秘方
6.中医养生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