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和评语
高考作文是每年高考的一大热点,可以说是语文成绩的半面江山,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作文和评语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作文和评语一
深夜,沉寂的深夜,夜中加杂着黑色的风,吞噬着一切。圆月当空,却竟没有丝毫光华,夜幕上隐约镶着它的轮廓。我静静地坐在宿舍阳台上注视着黑幕,黑色的夜像可以流动的实质,不规律地跳动着,是暗色的精灵。身前的黑夜黑得诱人,散发着不可抗拒的力量,安琪儿圣洁的灵魂也会在此堕落。阳台上我有种想翻越护栏,拥向这无边的黑暗的冲动。夜幕像是没有理想的征途,遥遥没有边际,被寂寞吞噬着,我静看冷月无声。
对面高三宿舍中传来点点烛光,摇曳着,可能随时都会熄灭,微弱的划不破漆黑的夜,照不出光明的的路反被无边的寂寞的夜包围着,柔弱的光像是落水的人在最后挣扎着,就要被吞噬。
学兄们借着那点柔弱的光攻读着,演算着心中光明大道的轨迹,寻找着属于他们的光明。隐约中一只飞蛾扑向那摇曳的光,然后猛烈地扇动着那灼伤的翅膀,像极了浴火的凤凰,不知道它是否会像凤凰那样重生。最后它带火的残躯在空中划出一道美妙的弧线落在学兄的试题之上,奄奄欲睡的学兄像是醍醐灌顶似的,顿时清醒,抖掉飞蛾继续演算着,他不会去想它是怎么来的,因为这与高考无关。
那美妙的弧线划破夜空,顷刻,无数的飞蛾从四面扑来,扑向那脆弱的光,扑向它们的光明,谁也不去理会那西去的先驱,无数的飞蛾化成一道道火光照亮着夜空,比狮子座的流星雨还绚丽,是妖艳的美,然而学兄视若无睹。
也许几个月后,灯下人就成了我,当然也会有无数飞蛾在着漫漫长夜扑向盛大的死亡,诠释着生命的脆弱和绚丽但我却会视若无睹。
夜还是沉寂着,我静看冷月无声。
【评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营造意境,在第一段中,风、月、黑夜,黯淡而压抑,孤寂而无生机。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有高三的学兄正在如飞蛾样扑向高考,作者在这一部分将景与人融为一体,很有意蕴。
高考作文和评语二
茧,束缚了蛹,而蛹破茧而出,化作了最美丽的蝶;
夜,遮住了光,而星星努力闪烁,成就了美丽的星空;
危,迎面而来挡住了前进的路,而我们,危中寻机,要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危,是司马迁深陷牢狱,受宫刑之苦,该继续坚持写下真实的历史,还是屈服于封建皇权放弃?司马迁在危难面前,毅然选择了坚持,而正是这场危难,给了他对生命的珍惜和面对权力威胁的大无畏。如果没有危,恐怕难以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危,是李白虽有昭昭若日月之德才,缺遭人诬陷,被流放边关。“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危中寻机,将流放视为散心的良机,在流放中写下了《蜀道难》等千古经典。如果没有危,哪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骨气与不羁?
危,有时小得像一滴灯油滴到了衣服上,而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不得不用白干一年来赔偿。而他危中寻机,发现了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的污渍清除了。这个发现,使他研制出了干洗剂。没有危,怎么会有对传统洗衣技术的巨大改革呢?
危,有时又很大,比如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请记住这个时刻,来自地下二十多千米的震动震倒了校舍,震倒了家园,震到了许多大工程,可是,危难,却给了我们见证母爱的机会,见证师德的机会,见证团结的机会,见证国家关怀的机会!大灾有大爱,恩格斯曾说:没有一场巨大的灾难不是以历史的巨大进步作为补偿的。而我们中华民族,将以灾难作为凝聚人心的契机,崛起!
人生如山,危中寻机好比寻径如山,方知山之高!
人生如海,危中寻机好比扬帆入海,方知海之大!
我们都不喜欢黑夜,但我们喜欢星空;
我们都不喜欢危难,但我们可以转为危机。
无论是面对个人命运的危机,还是国家命运的危机,就让我们危中寻机,创造辉煌!
【评语】这篇散文围绕“危中寻机”展开论述,在分论点的设置与论据的选择上,注意了由古及今、由“个人命运的危机”而“国家命运的危机”,层次清晰,结构明了。文章语言表达通顺、凝练,遣词造句比较得当。当然,议“危中寻机”,重点应放在“怎么样”上;换言之,“危中寻机”是有条件的,本文阐述的着力点,应在于说清应具备哪些条件方可“转危为机”。
高考作文和评语三
柳靓,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单身母亲。就因为是教授,就因为是单身母亲,柳靓才请了个小学毕业的乡下妹子当保姆,一个武汉大学大三学生当家教。这故事啊,也就从这里开始……
你看那乡下妹子,圆圆的脸蛋,小巧的嘴,一双汪汪的眼睛清纯着呢,住了那么个个把月,可把柳靓家里弄得井井有条,喜人呐!柳靓心里自然欢喜,大大方方地将所有生活费给了小保姆,更将她视为自己的亲妹妹。
你再瞧那家教,马尾高竖,精神抖擞的,和柳靓家女儿聊得可火热呢?!但似乎,她工作做得不够好,那小女孩除了会吐一两句洋文,考试总在七、八十分徘徊。柳靓正思索着要不要换个家教。
唉,也怪教授她自己心理作用,用什么“分而使力,用心专矣”,心理不平衡了吧?!
星期二,正赶上柳靓的新学年报告会,这可是全校性的活动,仪表上不得马虎。想起假期新买的长裙,柳靓不禁笑了,连那个当家教的二十出头的姑娘都说穿不出自己那样的洋气,自己都三十四了。就这么想着,柳靓喜滋滋地从衣柜里取出长裙,比划着……“哎哟!”毫无预警的,裙子的下摆破了个大洞,柳靓大惊失色,这到底会是谁干的,好好的一个心情全给破坏了。柳靓无奈地坐到床沿,眉头深深锁起……
“会是谁呢?不可能是小保姆,对,不可能!那天她只是怯怯地站在一边看,不可能弄坏的。女儿又穿不了这么大的,肯定是那个小家庭教师,那天,她看我穿的裙子,眼睛眨都没眨过一下,肯定会是她!”好象没经过什么思维斗争似的,柳靓一口咬定是家教弄坏了裙子,愤然夺门而去……
忘说了,她不是去[找那个家教]理论,而是去讲学了,因为,她知道,下午女儿要补课,自己又不在家,家庭教师一定会趁这个机会拿她的衣服穿,到时候,就可以逮个正着。一切照计划进行着……
到家门口了。对了,就是那个人!柳靓差点没冲上去按住她。“等!等!等!等她到家门口,就捉住她,我上个月才买的鞋子,你也穿,太放肆了吧,讨厌啊!”(尔等生气就跟柳教授现在这样没风度了,)她一个箭步上前,扳过对方的身子,惊了――保姆!她的脖子上还多了一串项链。
这样,我想,柳靓又可以在学会上发表论文了。
【评语】这是一篇构思颇有精巧之处的小小说。文章没有“感情亲疏”、“认知正误”之类的字眼,但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显示了感情对认知的影响。开笔用不多的笔墨,自然得体地表明了“感情远近”,为裙子下摆破洞认定是家教所为作了必要铺垫。而事情的结果却在意料之外,蓄势突转,形成波澜。教授精心设计的“捉贼”也来得巧妙,“扳过对方的身子,惊了――保姆!她的脖子还多了一串项链。”戛然而止,止于适可。结尾一笔,社会学教授“又可以在学会上发表论文了”,加大了讽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