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训练的教学内容

2017-03-14

以下是OMG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喜欢。

逻辑思维训练的教学内容和一些常用方法

思维训练,是指通过某种途径、方式掌握正确的思维过程、思维形式、思维方法的过程。把逻辑思维知识 ,正确的思维过程、形式、方法的掌握和传授贯穿在语文知识的教与学过程中,追求“逻辑思维规律、方法, 与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语文知识内在规律,在教和学相互作用中的和谐和统一”,这就是语文的逻辑思维训练 。通过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会掌握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本质,表述认识现实的结果这一掌握知识规律、 途径和方法。

逻辑思维训练内容包括逻辑知识的传授、思维形式及各种逻辑方法的训练和部分思维品质(如思维的广阔 性、批判性、深刻性)的培养。逻辑知识指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一般知识;逻辑规律指形式逻辑的同一律、 矛盾律、排中律;逻辑方法有实验、概括、分类、比较、对比等常用方法及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 具体等辩证方法;逻辑形式指概念、判断和推理;逻辑关系有个别和一般,反对、矛盾、条件、因果等,以及 时间、顺序、机能关系及其相互制约性。

逻辑思维训练应与语文教学活动相结合,在语文知识教学中传授逻辑知识。如逻辑方法训练要与阅读教学 相配合,北大附中编的《高三学生用书》中,把逻辑方法编入阅读复习的章节中,不失为一明智之举。逻辑形 式与逻辑关系训练宜与语法教学对应起来,如概念与名词、判断与句式,条件推理、因果关系的判断与复句都 可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处理得当,逻辑训练与语法知识的掌握将取得事半功倍、相得益彰的效果。语法和逻辑 本身就联系密切,有的语法现象若没有逻辑知识是讲不清的。要讲清“只要努力,就能考上大学”是病句,如 果不用条件推理前后关系的知识来讲是讲不清的,逻辑规律训练与作文教学,思维品质的培养与各种语文活动 ,都可以得到相互渗透,只要教者有此意识,学者自会受益。

逻辑思维训练分两个阶段,一是形成验证阶段,以课内教学为主,把逻辑思维训练内容渗透到学科内容的 教学之中;二是综合应用阶段,以第二课堂活动为主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让学生在探索语言、逻辑规律过 程中发展思维能力。这两个阶段应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在形成验证阶段可采用即时反馈法、连类推及法。

即时反馈法指在课堂教学完成后,立即用大量练习题来反馈验证,通过练习达到熟练掌握。这些练习题采 自:1.日常生活,2.语文课本,3.逻辑教科书。

连类推及法是一种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学生按照教师给定的逻辑形式,联系日常生活和语文课本实例, 按逻辑规则做写话练习,从而逐步形成能力。

综合应用阶段可选用的方法比较多而灵活。在一些复杂的逻辑活动(如辩论)中,对命题的分析可说是最 综合的逻辑训练。训练所用的方法有正名、规避、绎理、推因、辩异等。

正名,依据同一律原则用概念知识、界定命题中的“名(概念)”的定义域过程。如准备辩题《不想当将 军的兵不是好兵》时,正反双方都要对“将军”、“好兵”、“想”做出注释。正方认为不想当将军的兵是好 兵,“将军”则被解释为:最高统帅,其职务、地位都无人比拟,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好兵”则被解释为 “安于本职工作,无野心,兢兢业业,是道德意义上的好人”。反方则认为:将军是智慧力量的化身,是事业 成功的标志。好兵是那些有大局观,有远大志向,是军事上出色的战斗员。

规避,区分命题中不合事理的部分,在立论时有意避开这部分。如对“艾滋病不是医学问题,是社会问题 ”进行分析,由于“艾滋病不是医学问题”从事理上很难讲通。因此,立论时有意避免谈是不是医学问题,而 以“是社会问题”为中心论点。

绎理,用推理知识对命题做分析的方法,把命题转换为“只要……就”,“如果……就”形式,然后遵照 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和“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的规律原则对已转换的命题做出分析。如要否定“(如 果)读书千遍,(那么)其义就会自见”命题时,因为“无之必不然,”必须否定原件才能否定命题,这就找 到了反驳思路:和尚念经,并非个个都见其义。

推因法,用推示因果的逻辑方法推求论证的练习法。如用“差异法”分析“现代化进程必导致人情淡漠” 这一命题,首先寻找“现代化进程”与“人情淡漠”间有无因果联系,作为反方,可从地域性横向联系,用西 方社会为实例,又能从历史性纵向联系,从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寻找证据。推因法能活跃思路,培养思维的深 刻性、广阔性。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