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结业论文

2017-02-20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衡量人才的基本标准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结业论文范文一:学生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摘要:职业院校的学生有两块重要的教育内容,即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某项工作的工作者,在进行职业职责履行的过程里需要遵循的跟职责工作相应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不仅包含对工作内容的认识、对职业情感的培育、对职业认知的理解还有对职业习惯的养成。所谓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很多方面,不仅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还有青春期成长的感情心理问题,还有很多学生的个性心理,还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以及两性心理问题,最后就是涉及现实情况的就业心理问题。本篇文章结合当下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现状,分析指出了当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带给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一些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教育

一、职业道德教育

(一)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内涵

职业道德教育是志愿院校学生需要接受的学校教育培育中的一个重要的板块内容。职业道德是职业院校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首先应该把握的一个重要的标尺。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者在进行工作活动,履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相关规定,规范自己工作行为的行为标杆。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是职业者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条件,更是高效优化工作成果的重要助推器。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着重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以及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水平,确立与实际工作情况相适应的职业目标,严格优良的职业习惯的养成也是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表现的优劣。忠于职守是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灌输的重要思想内容,以主人翁的姿态,充分发扬共产党人的风格,严格忠诚的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每个行业都拥有各自的工作要求,职业道德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培育也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

(二)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途径

1.职业道德感知的初步形成。品德包括品质和品德,道德认识是形成品质认识的开端,先有道德情感,随后才产生道德意志,两者升华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形成道德行为。因此品德的养成可以有很多的开始方式。可以先从学生的职业道德认识入手,或者可以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或锻炼学生的职业道德意志。当然,如果直接从行为入手,强化职业道德行为也是可以的。这些种种方式,殊途同归,都是可以达到对学生职业道德感知的初步形成。具体方式的选择应该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培育形成方式。

2.积极开展集体教育活动。团结协作精神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主线。贯彻落实团结协作精神的最好形式就是集体活动的开展。正能量的团队合作氛围可以感化学生职业道德理想的形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职业理想方向。职业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各种趣味十足的集体活动中感知合作的力量,感受奉献的美好,体会自己与团队的密切关系。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团队活动中,学生可以在无形之中就强化了自己的集体主义思想,强化了团队意识,学会了团结协作与无私奉献。对于职业道德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3.发挥榜样的力量。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正处于成长阶段,很多行为意识还停留着模仿学习的阶段。学生善于从平时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所看、所听发展成所想。很多学生喜欢看看电视剧、看电影,随之开始追星。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这一追星现象深入剖析,通过一些正面形象的道德形象的展示,向学生传达正能量,这样的方式对于正值成长阶段的年轻人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正能量的形象,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提高,在这个“照镜子”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职业院校学生学校教育的重要模块内容。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处在一个青春期末期或者是青年前期的阶段。在这个成长阶段,学生的的心理变化正在处于一个转型挣扎期,对很多问题都充满兴趣,都存在问题。这个时期学生的内心挣扎最为激烈,心理困惑也是最多的时候,也会产生很多内心的自我矛盾与冲突。加上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也存在的一定的差异,因此更应该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1.课业心理问题。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学习仍然是每天的主旋律。课业方面上的心理问题也是在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中最为普遍和多见的。职业教育学习阶段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首先最常见的课业心理问题就是学习目标不明确。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于学生目标的设立比较随意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设置一个什么样的学习目标,不知道自己学习是应该努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学习缺乏热情,没有学习的动力,整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还有一个学习心理问题就是学习方法不得当。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尽管有着端正的学习态度,对于学习的热情也比较高涨饱满,但是每天十分努力,最终却取得不了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学习的方法不够科学。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2.感情心理问题。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具有更多方面的感情心理问题。职业院校的学生的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接受情感的年龄也相对较小。而对情感的把控和处理的能力却比较弱。因此,职业院校也更应该关注对学生情感上面的心理问题。情绪是最能够体现学生内心世界的最直接表现。很多学生因为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波动,情绪比较容易出现极端。对社会的关注度不高,社会感情漠然,置身于事外。这时候的年龄阶段的学生感情还比较脆弱,容易受到情感伤害。甚至有些内向的学生,存在严重的情感抑郁现象,不愿意跟别人分享自己的情感感受,压抑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一些失恋或者家庭存在问题的学生出现很多极端的行为。职业院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和情绪的变化。引导学生运用自我调节法,调节内心的不良情绪。学校还应该积极开展各种大型的情感心理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教给学生正确的面对处理感情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因为外界的环境影响自己的情绪。

3.人际交往心理问题。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也是职业院校学生所普通存在的问题。不仅表现在与社会各种人际关系之间的交往心理问题,也表现在与学校的老师同学甚至是跟父母之间的交流交往障碍问题。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老觉得自己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低人一等,社会交往交际中明显的不自信。在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过程中,由于处理青春期,混淆了友情和爱情的界限,出现一些早恋等问题。与老师之间缺乏最基本的信任,甚至对老师的教育充满排斥和敌意。与父母之前缺乏沟通,不愿意沟通,甚至冷落父母,对父母的教育当作唠叨。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人家交往心理问题的排解,引导学生学会与身边的各种关系相处。

4.就业心理问题。就业问题是很多职业院校学生心中的一大障碍,充满期待又充满畏惧。很多学生担心自己的学历水平低,专业技能水平不过硬,担心就业难。职业院校一方面应该努力提升学生面向社会的技术本领,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鼓励,使学生对未来走向社会充满信心。

三、总结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同等重要,值得职业院校引起重视,相信在学校各方面的积极努力下,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一定可以走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陈宏华.论高职院校的准企业人道德素质培养[J].咸宁学院学报,2010.

[2]于磊.高职院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设计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0.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结业论文范文二: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摘要:榜样的力量是具有可感可知可信的激励效应的,学校应该注意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还应该注意回访已经走向社会的优秀毕业生,将他们的经验推荐给在校生,让在校学生们感受到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5月我国《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颁布与同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开启了我国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步伐的新里程,而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步伐的新里程的标志,就是要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方面一技之长的培养,更要突破“技能本位”培养模式的桎梏,在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上实现新突破,构建起实现学生的“技能”和“人格”共同进步的培养模式,最终实现职业教育需求和职业教育目标的完美转换。无疑,我国职业教育在快速起步之初所呈现出的“粗放型发展”的时期已经成为过去,随之而进入的“集约型发展”时期已经开始。因而,尽快适应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尽快完成职业院校教育模式的转换,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成为职业院校的必然选择。本文立足于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着眼点、探讨如何发展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

一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格品质的现状

1我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不足的表现

职业道德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具有的修养,唯有我们身处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中的每个成员都能明确自身所要具备的职业情感、职业觉悟、职业操守,才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主动积极地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相反,若一个人缺乏职业道德修养,就会在工作岗位上凭自我感觉行事,以至于出现与岗位要求与单位和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背道而驰的问题。从我国职业院校在校生和走向岗位的毕业生看,确实出现了缺乏职业道德的诸多问题,如:在校期间的一些学生对职业道德缺乏了解,对职业道德养成缺乏自我约束,以满足自我需求作为为人处世的标准,对于责任意识、服务意识、集体意识、风险意识、荣誉意识、诚信意识、进取意识都持不屑一顾的态度,甚至于可以随口说脏话,动辄打群架,考试舞弊,蒙骗助学金。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职业学校毕业的一些学生爱岗敬业精神薄弱,好高骛远却眼高手低;奉献精神不足,既害怕吃苦受累又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工作中见硬就回;文明诚信不足,粗话脏话随口可出,对徇私舞弊不在乎;不愿意受规章制度的约束,工作纪律松散,迟到早退旷工时有发生,甚至有个别人表现出一切都无所谓的痞子像。

2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的表现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以亚健康状态来评价是比较恰当的。所谓亚健康即处于健康和不健康的临界点,其主要特征如:心理水平呈渐进式退化状态,情感困惑、失控和焦虑,行为反常,以至于会在通常情况下出现神经质反应;体质健康指数明显下滑,体能逐渐下降;睡眠质量不好甚至出现失眠症,体态过于肥胖和消瘦;一些阴暗和灰色的心理因素在增多等。心理不够健康的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首先是身体和精神状态难以适应工作需要,接续而来的则是人格水准问题不适应工作需要。人格是一个人相对稳定、具有独特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医学研究认为,许多生理心理疾病都有相应的人格特征模式,这种人格特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生成、促进、催化的作用。例如,神经衰弱是由于高级神经活动过度而持久紧张所致,但是在同样的外因影响下,有的人发病,有的人却不发病,这与个人的人格特征有关。据专家临床所见,多数神经衰弱患者不是胆怯、自卑、敏感、多疑,就是偏于主观、任性、急躁、自制力差等。无疑,心理健康水平不足的职业院校学生是难能胜任做好岗位工作需要的。

3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乏力的表现

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乏力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将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混淆。一般说来,职业院校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重视,但是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混淆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倾向是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泛化心理健康教育,把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出现的问题一律归为心理问题,比如:理想信念缺失、爱国主义意识淡化、不遵守社会公德、盲目攀比、好高骛远等;另一种倾向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等同化,以思想政治教育取代职业道德教育。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等同化和取代化的结果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缺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空泛。

二积极推动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学生才能和人格的共同成长

1积极提升对职业院校学生开展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将这两方面的教育视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强有力抓手

学生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专业技能教育的开展,学生只有在心正、气顺、守规矩的基础上进入技能学习状态,才会取得更扎实的学习效果,避免学生们厌学、任性、志弱、倦怠等不良品行的存在和发展,使学习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动。必须看到,对职业院校学生开展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对社会发展负责任的正确态度。职业院校的培育目标是面向社会需求的,通过职业院校所输送出去的学生必须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成品”,而绝不能是“次品”或“半成品”,否则,职业院校的学生的就业会受到影响,职业院校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将不复存在,因此,在传授学生们应有的科学技能的基础上,更应当对学生们认真开展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们成为“有德行、懂技术、心灵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一定要被这两项教育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始终,并有效开展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我们的职业教育工作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2彻底转变混淆化、等同化、取代化问题,寻求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步开展与合力作用

要迅速彻底地转变职业院校对开展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混淆化、等同化、取代化问题,坚决摒除在思想上把二者割裂开来的错误认识,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用孤立、片面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来看待问题,不能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不仅影响了良好教学效果的获取,而且对教学的科学发展形成了不利的障碍。所以,树立正确的认识是做好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组合教育”的关键所在。比如,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消除心理教育就是走过场的错误认识,转变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在工作岗位上开展的落后观念的束缚,确实做到职业道德教育贴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跟着职业道德教育走的良性互动。由于受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现阶段招收的学生主体为独生子女,这些“时代骄子”“家庭宠儿”在父母面前和家庭生活中都是被娇惯的,养成了他们唯我、任性、娇气的个性品质,导致他们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三观上还需要“淬火”,在职业道德规范上还需要灌输和引导,在心理健康上需要呵护和疏导。所以,职业院校要在积极提高对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既能够懂得在校期间他们必须在学业上和人格品质上同步受到老师的教诲和学校的培养,又能够切身感受到学校对他们在学业上和人格品质上同样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以确保每一名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在学校的规制下“修能养德”,在毕业时既能成长为职业技能的行家里手,又能具有优良的人格品质和心理品质。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师师德和教化能量作用的高频释放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直接承担着教诲和引导学生的责任,那么,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必须要满足身为人师的需要。而且,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不能固守在现有的基点,毕竟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任何事物保持于现状就会落后于发展的需要,那么,教师本身的师德建设就必须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教育方法同样需要传承过去的经验与摸索和积累更切合现实教育活动需要的新鲜经验。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学生们在家崇拜家长,在学校就是以老师“马首是瞻”,因此,老师的榜样作用一定要发挥好,这就要求学校要在“师德”“师尊”的培养上狠下功夫,使每一名教师都能真正成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的恩师,真正成为学生们心目中为人处世的“楷模”。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化能力必须不断地提升,以寻求对于学生教化能力的高频释放。就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专业性强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理念,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技术,而且还要经过系统和规范的专业培训,获得国家认可的心理咨询师资格。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技术培训,不具备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不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对心理咨询的目的、方法和技巧知之甚少,仅仅凭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会去解决大学生复杂的心理问题,不但收不到实效,还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心理负担,有的问题学生鼓足勇气敞开心扉后,遭遇了庸医,结果不再相信心理治疗,回避问题,拒绝帮助,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4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激励和鞭策同学们向榜样学习,实现教育效果扩大化

榜样的力量是具有可感可知可信的激励效应的,学校应该注意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还应该注意回访已经走向社会的优秀毕业生,将他们的经验推荐给在校生,让在校学生们感受到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作用,感受到学校中促进他们在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方面不断受到启迪和教育的温馨环境,营造学生间在成长进步过程心中相互比学赶帮的浓厚氛围,这种无形的力量会使学生们的道德和人格因此而受到洗礼,身心愉悦,学校所希望达到和追求的教育效果也就会更有保证。此外,还应当发挥舆论阵地的作用,比如,借助节假日的节点,悬挂一些内容健康、思想积极的宣传标语,借助校园网络、校园QQ群、校园微信群等新媒体,向学生们传播一些正能量的消息,介绍典型人物,用积极的宣传占领学生们的思想,使健康向上的思想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张心琦大连海事大学2008-05-20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屈正良湖南农业大学2006-05-26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结业论文相关文章:

1.心理健康教育结业论文

2.大学心理健康结业论文

3.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

4.心理健康结业论文

5.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