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的毛概论文
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改革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改革的毛概论文篇一
《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之间关系的浅谈》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总体小康想全面小康过度的阶段,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改革攻坚阶段,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文化、还是社会等各领域内的改革,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和原则,总揽全局,使所做的一切,都能为社会的进步国家变强大做出贡献。
关键字:现状,改革,发展,稳定
首先要弄清“改革、发展、稳定”是什么。发展是硬道理,是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的可靠保证。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那个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的水平,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要求。实现稳定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综合国力,在于提高全社会的民主法制程度。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最早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式的讲话中提出来的。到今天,可以说关于“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这样一些概念,已经是人尽皆知的“大道理”了。其次,在明确了这三者的关系后,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先看个案例:
最近以来,在老百姓的维权活动中,可以看到一个现象的出现,就是这个维权活动有走向激进的发展趋势。暴力维权的事件的不断出现,极端事件也时有产生。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知识分子也出现了激进的发展趋向。一些人甚至讲出了“改良已经失败、革命难以避免”这样错误的激进话语。照现状,中国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了人均4000美元左右,在实践上,中国进入了政治转型期。但是从各个方面来看,不稳定的趋势还是存在的。
从这个时下的小案例看出,改革、发展与稳定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稳定是前提,是发展和改革的必备政治社会条件。没有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发展和改革,试想一个充满暴力,动荡不安,兵荒马乱的国家,人民会有心思去大力搞发展,搞革命吗?从中国的情况来看,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比如下岗失业、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环境污染、公共政策危机等越来越严重,公众的权利不断受到侵犯。弱势群体的不满在增加,这些问题往往难以得到解决,这就导致了一些地方社会的不稳定。同时也显现出了改革中的纰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确立为发展而改革,以发展统领改革的思想。中国的现实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允许我们停下发展搞改革,放弃发展就是放弃改革、放弃稳定。因此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只要有利于发展,都可以利用、试验、尝试,允许存在。但是要防止演变为今后改革和发展的障碍。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实现两个带有全局性的根本改变,解决好涉及长远性、全局性的两大课题,即: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想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想集约型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对于现在还看不明白,甚至整体还无法全面推开的改革,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改革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大胆试验。同时,在稳定的状态下,会更加有利于解决社会中的各个问题,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是改革成效更加卓越。要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样才能有效的把改革发展与稳定辩证的结合起来。
总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三者协调地向前推进,使社会更加进步。
关于改革的毛概论文篇二
《全面深化改革之我见》
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专业:15商务管理;姓名:李宁;学号:15313060061
摘要:
我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问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接下来,我想从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两方面为切入点,具体谈谈我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
关键词:反腐廉政、防治腐败、新兴产业、新模式、新市场、人事改革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既打“老虎”也拍“苍蝇”,揪出了一大批国企蛀虫。2014年至今,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纪律审查栏目至少公布了115名国企高管涉嫌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的信息。在财务管理、业务承揽、物资采购等环节,资金密集度高、与企业外部关联度大、诱导因素多,加上民主决策、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因而容易滋生腐败,是国企廉洁经营的主要风险点。同时,其他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运作等“三重一大”事项,也容易滋生腐败。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出现了改革逐步深化、经济快速增长与腐败现象蔓延同时并存的历史现象,中国新时期的改革历史进程表明,改革是打破固有利益格局的过程,改革的重点难点领域往往也是腐败现象易发高发的区域,同时,改革也是防治腐败的根本路径,反腐廉政建设应当做到与全面深化改革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和同步实施,保障改革顺利推进。而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这反映了中共反对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是中共从严治党的一贯要求。在法治框架下查处腐败,使反腐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这是中共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根本方向。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严厉惩处腐败分子,重点查处中共十八大以后不收敛、不收手的行为,形成鲜明的政策导向。
国有企业人事改革之所以要进行,是因为目前国有企业人事工作存在弊端,其重要因素就是目前的干部选拔制度——委任制。委任制,亦称任命制,与选举制相对应,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委任制具有程序简单,便于操作;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统一,行动迅速,利于治事和用人的统一,效率高、省时间的优点,同时又容易因领导个人的好恶,而出现“任人唯亲”等不正常用人现象,也容易使行政机关的工作关系带有个人色彩,形成宗派主义;或因领导本身的视野与精力的限制,而造成在没有全面了解下属的情况下错误委任的现象。另外,对不胜任者不易调整,容易造成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退的弊病。委任前,采取公示制度,在公示期内,任何员工都可以采用匿名或者实名的方式,向领导提出疑义。如果有疑义,领导应根据情况进行调查后给出处理意见。如果在公示期内没有疑义,则委任正式生效。该方法可以使全体员工参与决策,减少失误。
目前国有企业中存在企业干部人员的选拔渠道不畅,干部队伍市场化、职业化程度不高的情况。部分基层国有企业的选人、用人权力过于集中,干部人员的选拔更多的是由主要的企业负责人员直接提议选聘或任免,且干部人员选拔中,更多的是依靠小部分企业负责人员的经验或印象进行判断。企业内部的干部队伍人员大部分均为公司内部从事多年的员工,原有的论资排辈的人员选拔方式依旧存在。随着外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具备高素质、高技能、高创新的复合型职业经理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对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国有企业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人才选拔机制成为人才建设的重中之重。故在国有企业人事改革中以职业经理人制度代替现行的委任制。
职业经理人制度有以下作用:第一,使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职业经理人这个特殊的资源。第二,能够为职业经理人创造机遇和发展平台。第三,减少了行政干预。第四,促进职业经理人提高素质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通过市场的选拔机制来选择任命国有企业的部分领导干部,从而代替现有的委任制,同时取消国有企业除一把手以外领导干部的行政级别。有利于国有企业人才的人才引进以及长远持续发展。但又不能一刀切的针对所有企业领导干部都采用职业经理人制度来进行选拔。具体的,针对企业一把手例如董事长党委书记,其职责中更多的应该把握企业发展方向,为企业员工的思想树立前进的方向,故应由相关部门采用委任制进行任命,同时保留其行政级别,工资水平调至与相同级别公务员等同。而对于国有企业非一把手的领导干部的任命,更应该注重其工作能力,更多采用职业经理人制度进行选拔,采用市场机制进行调配。即通过市场手段公开竞争,同时取消其行政级别,并以市场的方式调控其薪酬收入。而对国有企业中非主要领导干部的职工,更要开放竞争,以一套明确的评价标准进行人才的提拔,避免论资排辈的现象出现,为新进人才提供更加宽阔的发展空间。
纵然只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一个方向,国有企业人事改革亦有大文章可做。国家也需要坚定改革目标,落实改革措施,因为改革发展之路从来就不平坦,不进则退。不但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更要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实际性。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在做好每一个小问题的改革的前提条件下,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真正地做到全面的改革,向中国梦的实现迈出国人有力的步伐。
谈完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后,我想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也谈谈我的看法。
当前讨论全球变革、中国转型发展时,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最激动人心的话题。因为现在对于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的趋势是有共识的,突破口已经非常清晰——发展新能源,发展基于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新的能源体系,包括基于互联网的新能源体系。从发展前景来看,方向明确,但是新的领域充满不确定性,技术、市场、投资模式、商业模式都充满不确定性。
比如,现在从全球来看,中国的光伏无论从战略上、政策上和发展探索上都是非常成功的。但2010年前后,有人说中国光伏是最失败的例子,有关部门一度把风电、光电都列入淘汰产业名单里去了。再比如,中国建了这么多的加油站才支撑起2000多万辆汽车的市场,电动汽车如果要想替代传统汽车,得建多少充电站?而且充一次电需要这么长时间。30年内,电动汽车要替代传统汽车,基本上没戏。这就是基于传统产业和传统技术的想法。
新兴产业、新模式、新市场需要培育的时间。过去10年中国在创新探索、积累技术、积蓄力量,等待产业成熟发力的节奏点。而现在,中国新能源发展的转折时期已经到了,技术上开始成熟,市场开始关注,资本市场也开始关注,投资力度明显增大。将中国新的技术体系、生产体系、资本市场的需求结合起来,再加上能源转型的紧迫压力,中国新能源产业没有理由不发展,没有理由不走在全世界前面。
因此借用深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再次阐明我的观点: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36年前,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领导人,凭着“不改革就死路一条”的坚定决心,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摸规律,在实践中获真知。如今,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加强顶层设计,领导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头、涉险滩、过深水区,破解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通过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后,我认为在加强反腐问题上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后,会为我们国家带来一股股新鲜的空气,就好比春风,吹开新的大门,带来新的机遇,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与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