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哲理散文好

2016-11-06

谁的哲理散文好,谁都没有一个标准的定数;下面是有哲理散文,欢迎参阅。

哲理散文:幽默是一种人生态度

幽默是一种气质,是活跃人际交往氛围的“调味剂”,它能为众人增添欢乐,轻松拂去郁闷与不快。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往往要比一个刻板乏味的人更容易被他人接受。与人交往,幽默是一种智慧,一种修养,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那么,什么是幽默呢?

美国哲学家索尔·斯坦伯格说:“试图给幽默下定义,是幽默的定义之一。”幽默本是外来词,最初将其引入中国的,是作家林语堂。他在《论读书,论幽默》一书中写到:“幽默是一种能激发人类心理某种情感的智慧,在对逻辑性进行适当调控后对现实进行某种形式的加工或者破坏。”

事实上,恰恰是因为幽默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幽默示人,或理解他人的幽默。

由此想到团队带领人,亦不妨多些幽默气质。当前,新一代员工在学历、经历、知识结构等方面产生许多新变化,呈现出多元多样的特点,比如有的员工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有的员工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面对新变化带来的新情况,简单的“灌输式”教育已经很难适应,甚至不被员工认可和接受,往往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你让我往东我偏往西”。试想,如果带领人整天板着脸,端着架子,不苟言笑,怎么让员工接近并从内心里接纳?如此,员工心里有想法自然不愿意和你诉说,久之离兵现象就出现了,甚至还可能因此使彼此间产生矛盾和冲突。如果带领人善用幽默这项“软实力”,以轻松活泼的言谈拉近与员工间的距离,员工自然而然地会对带领人产生亲近感,乐与幽默风趣的带领人交朋友,这既方便了管理,又增进了感情。

心理学家爱丽斯·M·伊森曾做过一个测试,发现观看幽默喜剧片的人会比观看数学教育片的人表现得更富有创意。这启示带领人,应该懂得以幽默为手段活跃工作气氛,调动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使大家在欢快气氛中更好地开展工作。总之,工作生活中不能没有幽默,幽默是人生的智慧之花。聪明人不一定善于幽默,但幽默的人一定都很聪明。

哲理散文:命运的真正主人是自己

他出生于江苏吴江,幼年丧父,他母亲让他学医,将来可以有门活命的手艺。一次,他上山采药,路过慈云寺的时候,遇到一个鹤发童颜的老先生,自称姓孔,善于推算人的命运。他很好奇,就让他算,先生说:“你本是个当官儿的主儿,明年就能考中秀才,还是别学医了吧!”

他将信将疑,征得母亲同意后,弃医从学,第二年果然考中秀才,连他考试的名次都跟预测的一模一样。他服了,把孔先生请到家中,让他推算一生的命运。孔先生也没客气,给他算得很详细,哪一年考取第几名,哪一年应当做贡生,哪一年可以当县令,甚至告诉他,他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的丑时寿终正寝,命中没有儿子。

他把孔先生的话一一记录下来,想再验证一下。有一次,按照孔先生推算的做廪生所应领的米,应该领到九十一石五斗的时候才能出贡,可领到七十一石米的时候,一位屠姓学台就批准他补了贡生。这让他心里犯起了嘀咕,怀疑孔先生所推算的是否还灵验。

不料没几天,这事被另外一位杨姓代理学台驳回,不准他补贡生。结果一直到丁卯年,才准许他补了贡生,他仔细一算所得廪米,果真是九十一石五斗,分毫不差。服了,彻底服了。经过这件事后,他相信一个人的进退功名浮沉,都是命中注定。就像一层窗户纸,捅破之后,他就豁然开朗了。本来嘛,既然一切都是命定的,那还不辞辛苦地折腾什么呢?心态放开后,他整天游山玩水。

有一天,他到栖霞山闲逛,遇到了云谷禅师。或许是从这个年轻人脸上,看到了不应有的荣辱不惊的淡定与从容,云谷禅师大为惊异,问他说:“自从你进来后,我不曾看见你起一个妄念,这是什么缘故呢?”

他老实地回答了事件的经过,说:“既然命运都是个定数,没有办法改变,再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用呢?”

云谷禅师笑道:“我本来认为你是一个了不得的豪杰,哪里知道,你原来只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

他不解地问:“您为什么这么说呢?”

云谷禅师说:“六祖慧能说过,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哪里有不可更改的定数呢?”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他埋头苦读,发誓打破命运的魔咒。第二年,他参加秋季乡试,高中第一名,而孔先生给出的定数是第三名。随后,他到京城参加会试,竟然考中了进士,这在孔先生的命运预言里是不存在的。从此,他把所谓的定数完全抛在了一边,结果命运发生了神奇的逆转。他不仅当了县令,还在兵部当上了职方司主事;不仅有了孩子,还是个儿子;不仅活过了53岁,还活到了74岁高龄。69岁那年,他把自己身体力行改变命运的事,写成一本书,传给他的子孙,这本书的名字叫《了凡四训》。

他就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

很多时候,决定我们命运的,从来不是上天的定数,而是我们的想法。人生中,一个人最有可能把握的,就是自己的心与行,这才是命运的真正主人。

哲理散文:生命经不起等待

“下次吧,这次我有事儿……”。生活中,是否我们总是会用诸如此类的理由去作为藉口,期待以后,去期待下一次?或许,我们还年轻;或许,我们认为时间还长;或许,我们认为并不需要去急切的处理对方的请求……

俗话说“韶光易逝,岁月荏苒。”光阴是无情的,如轻烟,如白云,当我们稍不留意时,它已已悄悄的从我们身边消逝得无影无踪。而我们的生命又是如此的短暂--呼吸间,所以我们不要轻易的浪费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及时用功办道,因为我们的生命经不起等待,等待只有让时光蹉跎,让生命虚掷,让岁月空过。正如岳飞所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个人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不是昨天的辉煌,也不是明天的希望,而是现在。

永平寺里,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禅师在烈日下晒香菇,住持道元禅师看到以后,忍不住说:“长老,您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做这种事呢?请老人家不必这么辛苦!我可以找个人为您代劳呀!

老禅师毫不客气地道:“别人并不是我!”

道元禅师说:“话是不错,可是要工作也不必挑这种大太阳的时候呀!”

老禅师说道:“睛天不晒香菇,难道要等阴天或雨天再来晒吗?”

道元禅师一时语塞。

人们常说“今日事今日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话虽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人们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开脱,但结果是不会欺骗人的,到头来欺骗的还不是自己?人这一生有两件事情绝不能做:一是“等”,不能等明天;二是“靠”,不能靠别人,否则你这一生就算白活了。

日本净土宗的创始人亲鸾上人自小父母双亡。九岁时,他就已立下出家的决心,于是跑去找慈镇禅师为他剃度,慈镇禅师就问他:“你还这么小,为什么要出家呢?”

小亲鸾答道:“我虽年仅九岁,父母却都不在了,我因为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为什么我一定要和父母分离,所以,为了探索这个道理,我一定要出家。”

慈镇禅师非常嘉许他的志愿,说道:“好!我明白了。我愿意收你为徒,不过,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我再为你剃度吧!”

小亲鸾听后,非常不以为然地答道:“师父,虽然你说明天一早为我剃度,但我终是年幼无知,不能保证自己出家的决心是否可以持续到明天。而且,师父,您都那么老了,您也不能保证您是否明早起床时还活着啊。”

慈镇禅师听了这话以后,拍手叫好,并满心欢喜地说道:“说得好啊!你说的话完全没错,现在我马上就为你剃度!”

如果还有明天,你将怎样装扮你的脸?如果没有明天,要怎么说再见?

今天脱去鞋和袜,不知明天穿不穿,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小孩子不知道今天的决心能不能坚持到明天,老人家不知道自己这条老命能不能挨到明天,你能保证今天的计划明天还记得吗?是的,没有人能预知未来,谁也不能确定明天带来的是新的希望,还是未知的绝望!所以人活着就要努力,勿使今天依然成为过去的一部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命是经不起等待的,人生短暂,须只争朝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就像蜜蜂只汲取花蜜、毫不破坏花瓣的美丽和芬芳一般,仁者随缘而住,亦只是汲取智慧,而不迷失于他物之中。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