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礼楷书书法

2017-03-27

蔡礼礼,女,1969年出生,教师,浙江书法家协会会员,金华市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009年入展浙江书法60年精英展,2009年被评为第三届浙江省青年书法二十家,小楷书法作品荣获浙江省第五届中青展银奖,小楷书法作品荣获浙江省第七届全浙展铜奖。是我国著名的书艺双馨的女书法家。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蔡礼礼楷书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蔡礼礼楷书书法欣赏

蔡礼礼楷书书法图片1

蔡礼礼楷书书法图片2

蔡礼礼楷书书法图片3

蔡礼礼楷书书法图片4

蔡礼礼其人

说话直接,喜恶分明。这是蔡礼礼给人普遍的认识。她是我有幸采访到的第一位女书法家,聪明有见识、谦虚而自信,内心的平静使得谈吐优雅从容,给人留下一种心性修养的平衡感——这似乎是在谈说古人的“中庸之道”,但用在蔡礼礼身上,确实关乎她的某种个人追求。

蔡礼礼的名字今年两次出现在省级书法展的获奖名单中,在业界引起一片波澜。一次是“陆维钊奖”浙江省第五届中青年书法展中的银奖,另一次是“沙孟海奖”第七届全浙书法大展中的铜奖。这两项奖都属于浙江书坛的品牌展览,尤其是“沙孟海奖”,为浙江书协最高层面的展示平台,其权威性已然成为浙江书坛推出精品、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历届获奖、入展作者,已成为浙江书坛的中坚力量,因此受到浙江书法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今天已有多个书法头衔的蔡礼礼来说,虽习书十多年,却极少参展。这两个奖项对她来说更像是一次自我的评估、和一次平稳的亮相——将个人修养和功夫笔墨入纸,沉淀在字里行间,呈现出来的境界与自己平时的精神修为关联到了一起。

事实上,这境界与“禅”字或多或少是相关的。她的为人处事低调,几乎没有功利心,在这个遍布诱惑的年代里依然只恪守着内心的一方静土,坚持以平和的心态提高自己的心性修为。

心性修为其实是一个佛家语,也许换个更通俗些的词,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人的“觉悟”。通过字义组合的本初,不难理解到“见我心”的本义。比如一个人修行体悟数年,忽然的某一天,心灵深处的淡淡薄雾悄然而逝,深得大道至简至易的真谛。这就是一种自我认知心灵的能力,不同的人所产生的认知是不同的,因此“见我心”的能力也不同。此刻坐在我左侧的蔡礼礼,亦是有这项能力的人。她通过入古复古,从古圣先贤那里找到一些真理。甚至,她觉得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生活在传统中的人,因为传统是生生不息永远敞开的。而生处于现代,她就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在对待自己的内心态度上,尽量取古人精神深处的淡泊明志,来葆有幸福感的提升,使自己明智和快乐。试想,觉悟的意义不正在于此吗?有时候我们通过看一部电影,或者与人的一次不经意的谈话,在某一瞬间突然心有所感,醍醐灌顶,其实就是“觉”的过程,但更重要的,需要我们用终其一身的历练去“悟”,以内心慢慢参透,使其变成自己的人生经验,通过这样,我们也就不难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了。

对于生活中的蔡礼礼来说,儿时的坎坷经历是造就现今生活模式的必然。并由此,使得她对艺术求道的“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蔡礼礼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爷爷是当年的才子,家里藏书万卷。后来由于社会动荡,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下,使得蔡礼礼的生活没有了我们所想像的那样理所当然——做千金小姐,受良好的教育——她的童年反而一度陷入到极其压抑、恐慌之中。小小年纪便开始学做女红,以备将来可以当作一种谋生手段。年幼的她懂事很早,加上心灵手巧,纳鞋底、刺绣、缝纫、织毛衣样样在行。后来恢复了高考政策,家庭得到平反,天资聪慧的她便顺利考入了金华师范学校。这是她第一次有意识、有能力为自己建立起改变命运的学习平台。写书法相较还要晚一些,在她20多岁时,思想渐趋成熟,内心越发强烈要为自己寻找精神归宿。也许是受小时候家族教育的影响,还是骨子里早已深深刻入先辈的遗传,她对写书法、古籍等活动如遇知已、情有独钟。于是重拾梦想并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她在不停地书写里获得了精神的依附和归宿,渐渐地,竟完全替换了之前喜爱的女红活动,全身心地走上了书法的道路。

文化从来都是一种从容的流变。每位真正的书法家背后都有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于右任、沈尹默、启功等,无一不是文化大家。但其实,中国历史上专业的书法家很少,往往是精通经史子集的文人学者,他们以“我笔写我心”,将自己的心灵通过笔墨铺呈,成为书法大家。后人为追寻他们的脚步,踌躇满志地奋勇向前。蔡礼礼也不例外,鉴古读今,当下的她,喜欢听闻国学修养深厚的老一辈的教诲。前后十年间,她就曾两次参加美术报的书法研修,结识了一批对她习书有很大帮助的前辈们。他们思想深邃,将笔墨书法、文人书法的博大精深不断参悟,在完成生命觉悟、修炼、自省的过程中,使心灵充满力量。如马世晓老师让她懂得了书法的“度”,度与生活相通,譬如儒家的“中庸”思想,恪守中道,不激不厉,风规自远就是度的最好表现。刘一闻老师则将“雅”的格调沿袭到书法自由、传统的笔墨线条上,使意境得以提升,显示书者的文化品格和人格修为。包贤伦老师教给她的则是一个“高”字,审美需要懂得取舍,书家的高度则需要靠作品的高度叠加。还有钱大礼、金鉴才、陈振濂、赵雁君、汪永红、白砥、陈大中等老师的风格都令蔡礼礼收有所获,藏有所得。她将每一次的谈论都牢记于心,然后心领神会,融会贯通。平时更多的,她会在当地向李章庸、包中庆、张哲民、吴文胜等书法家请教和探讨学习书法。

书法的根基是文化,深入下去便是几千年的文明。蔡礼礼深知这其中的深邃与厚度,从不敢怠慢,几乎每日坚持习书至深夜。十多年的书法生活犹如身处在特定环境背景之下的厚重感与时空交错,情感沉重深挚曲折,造成一次次情节的快速转换。她定是乐在其中了,就像当年那手出色的女红一样,开始时需要耐得住寂寞,当真正扎下了根,便心手合一,渐渐领悟到临古碑名帖的必要性。文化不是否定式的,而是不断地循环往复,终究围绕一个中心而回到源点。就如我们的生命在求得灵魂的幽静时,才能发现生命存在还有另一种方式——在静穆中宁静地生存。于是,那些留有岁月痕迹的笔触,因饱含了更多生活情感而栩栩如生起来。我还记得她说过一句印象很深的话,“写字要用做女红的心态去写”,我知道这不仅是她习书十多年的经验总结,更是她从以往的人生阅历中得到的感悟,且由个人性情而决定。因为性情中人在有兴致的时候做一件觉得快乐的事,是不计功利的,恰恰是这样,它往往能融进生命。当一个人用心去生活,以简单的方式,兴之所至,生命也就不拘礼法了。就好像陶渊明“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只要人生是宽广、是快乐的,那么各种文化、伦理,便会作为一种内心的需要,在丰盈饱满、富足快乐的人生状态下吸取,最终整合到自己的生命中。这就是一种境界,将人生做到任情挥洒、无往不至,那么,一切也就自然坦荡了。

一个人生命中的苦难和经历过的磨砺,是种特殊的经验,他所感悟的情怀往往会比平坦而过的人生要高。“尊德行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说的是尊崇天赋予的道德本性,又通过求教和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既进入宽广博大的境界,又深入到精微细妙之处,使自己的德行既高尚光明,又能遵循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然后,再以“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用过的笔堆成了小山并不可惜,读够万卷书才能运笔如神、婉转如意)为书法的至理。在养其心性时使之葆有光芒,且光而不耀,做到生命坦荡。在蔡礼礼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生命激情、永不衰竭的理想主义,以及她的各种职责承担。通过茅盾《一个女性》:“谁曾从丰裕跌落到贫乏,从高贵跌落到式微,那他对于世态炎凉的感觉,大概要加倍的深切罢。”那么,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蔡礼礼年少时所经历的种种磨难时,才知晓这一切事实是成就她最初梦想的必要过程——感谢苦难,使她更为坚强,成就一场人生豪奢的审美,造就了她优雅、节制、含蓄、内敛的精神气质。

时光流转,这一时期的蔡礼礼,则以平和宽广的襟抱,渐渐进入到书法的文化精神层面。她笔下的线条也脱开了精致的局限,日渐坚韧。芳华可以老去,心灵却越发轻伶。也许,她又将沉吟数十年,遂愿穿越千年,于山河岁月间追寻故人的踪迹,从书法本质上顿悟人生的下一个艺术高度,在博大精深的文化里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