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_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基于网络的本质和影响下,利用网络促使高校大学生群体形成一定的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虚拟教育活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篇一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校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是传播信息的媒介、大众喜爱的交流平台,更是学校进行管理的有效工具,是教育宣传的重要新阵地。通过网络了解大学生兴趣热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配备教育资源,进一步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高校网络平台正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
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基于网络的本质和影响下,利用网络促使高校大学生群体形成一定的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虚拟教育活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是新时期社会发展伴随网络技术提升所产生的客观要求,也为高校网络思政教学和发展提供了条件。网络传媒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的新平台,“就是借助计算机网络这一最先进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可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交换和思想交流的传媒形式。”[1]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这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心和重视。
一般来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载体不同,因此其特征表现也有区别,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受众为大学生群体,并利用网络空间传媒为载体,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1 从教育内容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承载量大,辐射覆盖面广,更新及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通过将从报纸、书本、文件、以及身边的具体事例中寻找教育素材,搜集信息资料,这样会造成信息量有限,众多信息内容滞后甚至过时,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同时不利于思想脉络的连续和传承。在网络空间中可罗列和展现所有内容,并且随时更新,通过聊天室或论坛等专门的网络栏目,可以有效的引导教育对象融入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讨论中,以互动形式加强对教育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内化信念,从而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彩,特点突出。
1.2 从教育方法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时间空间限制的基础上,将教育内容拓展到网络空间中,以更好地保存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延续性和历史性表现出来。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将主客体关系淡化,使接受对象能够从主体角度主动接受教育信息,培养兴趣,通过大量图片、视频调动接受对象的兴趣。
1.3 从教育程度方面,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现代高校大学生最容易获得信息的网络途径为载体,通过新颖的互动形式及精美的图片、视频等很好地吸引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关注,并逐渐主动学习,使传播教育信息的主体形式转嫁到网络媒介上。
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素来强调整体价值,在整个伦理思想体系中,着重整体观念多于重视个体的发展,要求个人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和社会。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上看,以服从和服务为主线的主客体关系从内在束缚着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教条化的内容和形式难以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容易接受科学的理论与内容。
网络环境下的各种信息与内容极其丰富,对大学生吸引力极大,导致当代大学生部分同学对政治素养提升关注不多,爱国行为盲目。同时部分同学以扭曲的理想信念为人生价值,单纯的将读书赚钱好工作联系起来,致使大学生思想功利性增强,感恩情怀和责任感淡漠,不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整体发展。
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也由注重社会价值逐转向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并重。江泽民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方案在强调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的同时,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反映了新的教改方案既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的社会价值,又关注其以人为本的个体价值。但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枯燥与抽象,难以真正实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讲授的内容现实与理论缺乏联系,往往导致学生的抵触情绪,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发挥网络作用的优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方面所遇到的困难由网络作用解决就成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主要阵地。
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实现路径
数据显示,大学生上网平均时长(每天)为1~3小时的人占46.7%,3~6小时的占26.7%,这说明大学生已成为网络时代最重要的使用群体,因此加强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尤为重要。
3.1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打造品牌思政专栏
通过加强和改善校园网络建设,营造优质高校网络家园,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进行的基础保障。高校校园网是学生的“网络家园”,也应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高校应利用校园网资源,广泛开展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学术、科技、娱乐、艺术等元素融入网络平台,如利用学术论坛拉近本科生与专家具体,提高大学学术氛围,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并开设网络聊天室,使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延伸至“第二课堂”。利用以思政理论,结合时代特色,打造学生感兴趣的品牌专栏,以创新的形式、明确的意义,真正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到大学生群体思想中,在学习、生活、就业、心理等方面引领大学生思想发展。
3.2 线上线下结合,将宣传教育软硬贯通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和新手段,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大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内容,在线上进行信息的搜集和信息的发布,充分利用网络的灵活性,并配合线下的活动形式,达到宣传与活动相结合,以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将网络舆情及舆论以新的形式透过线上及线下通道全面的输送带到学生身边。新的教育形式和渠道可更为及时了解和认真分析校园网上的学生动态。学生网站、学生论坛、校长信箱、QQ群等网络载体是反映学生对新事物内容的态度和观点的重要窗口。
3.3 强化校园网络监管,弘扬优良网络校园文化
网络信息量庞大,良莠不齐,既包含大量进步、健康、积极、有益的信息,也同时伴有迷信、反动等不良内容。大学生群体处于心智及世界观形成阶段,容易被负面信息及言论腐蚀心灵,因此,强化监管校园网络环境,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坚持网络监督的原则不变。积极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网络文化,帮扶大学生成长成,以“绿色”安全的网络信息内容维护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学习的渠道;弘扬“红色”校园文化主线,以榜样教育为首,配合正面教育案例吸引学生群体,树立德育主流。在2010年5月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李长春同志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提高队伍素质,着力健全长效机制,着力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3];消除和抵制“黑色”和“黄色”网络信息内容,建立全面、功能全面、多级防范的网络管理体系,严格监督管理,将网络中涉及色情、暴力、淫秽信息的内容及时屏蔽,一经发现及时举报,净化高校网络环境。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网络氛围。
总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在新时代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及内容的主要阵地,网络作为新时代的最有力的媒体工具必将经过创新及发展实现其教育载体的重要成效,帮助高校育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饶宁华,赖雪梅.思想政治教育现代传媒载体的基本形态及其功能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1.
[2]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32.
[3]人民网:《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转载《人民日报》,2010年5月31日.
作者简介:刘利奎(1984-),男,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