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感人的亲情小故事
一辈子里很多时候我们惦记着朋友、爱人,却忽视了那两个永远把自己当小孩的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最感人的亲情小故事
最感人的亲情小故事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有对老夫妻,儿子在外地,每次打电话回家,老太太问儿子吃的啥,儿子总回答:“吃热狗。”老两口平时吃烙饼喝稀饭,这“热狗”是啥滋味,还真没吃过。于是,老太太就给了老头三十块钱,让他出去买俩热狗回来尝尝。
老头走到街上,没看到热狗,却看到有个小伙子在卖狗。这小伙子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一看就是个白领,他卖狗的方法也和别人不一样,一定要狗看上了新主人,才谈价格,否则给多少钱都免谈。旁观者中有不少人觉得新鲜,想上去试试,可这狗脾气很大,对这些人一个也看不上,谁上来都汪汪乱叫,张嘴咬人。
老头觉得稀奇,细看这狗,金黄的体毛,雪白的围脖,是条正宗的苏格兰牧羊犬。老头看着喜欢,也上前摸了摸。嘿,怪了,这狗见了老头,温顺得像只小绵羊,不但不叫不咬,还伸出温热的舌头舔老头的手,舔得老头心里酥酥的,想起儿子小时就着他的手吃桂花糖,伸出舌头舔糖碴的情形,刹那间就打定主意要把这条狗买下来。老头想,这样不但可以稍减膝下冷清,剩饭剩菜也好处置了。
小伙子一看老头想买,伸出手掌开了个价:“五千。”老头摇摇头:“这种狗最多三千。”小伙子翻翻白眼:“我就这价儿,您爱买不买。”老头转身就走,一步三回头,走了好远,看小伙子真没喊的意思,只好又回来,咬咬牙说:“算你狠。”从附近相熟的小店里借了四千,又摘下儿子给买的劳力士手表,总算把狗买了下来。
老头牵着狗走了不到二百米,小伙子举着钱从后面追了上来。老头不由一阵紧张,急着说:“男子汉大丈夫,咱可不兴反悔的啊。”小伙子嘿嘿一乐,说:“我就反悔,我不卖了。”说完,把钱和手表塞进老头口袋里,咽了口唾沫,说,“我的狗白送给您。”
老头被弄愣了,这是演的哪一出呀?小伙子叹口气,说:“大爷,不瞒您说,我在外企工作,因为工作紧张,经常通宵加班,实在没法照顾这条狗,才狠心把它送人。但又担心狗跟了新主人受罪,所以就让狗挑主人,挑好了再故意高高开价,看看买主是真心喜欢还是打算转手倒卖。”
老头一听,拿出三千要还给小伙子:“那你好歹留个本钱。”小伙子坚决不要:“我只希望它过得比我好。”说罢,眼圈一红,掏出狗的户口本防疫证递给老头,掉头跑了。
老头白得了一条纯种牧羊犬,而且还有户口本防疫证,非常高兴。他牵着狗,买了热狗,一路哼着小曲回了家。回家就向老伴吹嘘:“嘿,这狗和我有缘分,满大街的人不要,单单挑中了我,你瞧——”说着就取出一个热狗,递到狗的面前:“来,乖,你舔我的手,我给你这个。”
谁知狗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不但不过来,反向后退了两步。老太太说:“嘿,老头子你真厉害啊,这一会儿的工夫,跑天津去了。”
老头摸不着头脑:“谁,谁跑天津去了?”
老太太说:“你没跑天津去,哪弄的‘狗不理’啊?”
老头气得把热狗往桌上一扔,冲狗一瞪眼:“你还真难伺候,热狗都不吃,我还指望你吃剩菜剩饭呢!”
老太太说:“你接管它的时候,有没有问它的食性?”
老头一想,是疏忽了,他只得把狗往院子里一拴,进屋拿了个小碗,放在狗面前,准备一样一样地试。
老头先拿了点早晨的剩稀饭,不吃;再拿馒头,不吃;油条,还是不吃。老头跑了一趟又一趟,最后狗面前都摆上满汉全席了,狗还是眯着眼在那儿趴着,动都不动。
老头这下真没咒念了,在屋里心神不定地来回走动,晃得老太太头晕,就说了一句:“与其在这儿瞎折腾,你不会找它主人去?”
老头说:“找?上哪儿找去?要能找着我早去了。”
老太太说:“没听说过吗,猫记千,狗记万,小鸡还记二里半呢,没准儿这狗自己就能找着。”
一语惊醒梦中人,老头一拍大腿:“是呀 !”立即牵狗去找。
一开门,哟,迎面就撞上了那个卖狗的小伙子。小伙子见了老头,乐了:“大爷,我从小店店主那儿打听到你的地址,总算找到您了。”说着,从门外一辆汽车的后备箱里,抱出狗的小屋、睡垫、衣服、餐具,一样样往屋里搬。
老头拉住小伙问:“小伙子,先别忙,我问你,你的狗有没有病?怎么啥都不吃呢?”小伙子一听,挠挠头皮,不好意思地说:“忘了告诉您,这狗有个毛病:只要是拴着它,半尺之外的东西,哪怕是山珍海味,它都不会碰一碰的,链子再长都不碰。”说着,他亲自示范,用手把那碗稀饭推到狗面前,半尺以外,狗果然看都不看,一到半尺以内,那狗立即两眼放光,张口大吞,没几下,就把那碗稀饭喝光了。
老头看得呆了,半晌才想起来问:“难为你怎么训的,尺度把握得这么准。”
小伙子不答,蹲下身把馒头、油条一样样推过去,狗都吃得津津有味。老头儿在一边觉得稀奇,又抓起那只热狗,送到狗嘴前。谁知,狗看见热狗,就像看到毒药一样,连连后退,碰都不碰。
小伙子见老头疑惑的神情,就说:“我工作忙,平时就靠热狗对付肚子,我吃一个,它吃一个。时间长了,它对热狗就腻成这样了,反而喜欢吃您的稀饭馒头。”
老头恍然大悟:“难怪我回家以后拿热狗逗它,它理都不理我哩。可我还是不明白,它为什么不碰半尺以外的吃的呢?”
小伙子说:“热狗这东西是高热量,吃了光长肉。我们俩都弄了一身肥肉。我没时间锻炼,也没时间遛狗。后来我想出个办法,给它弄了个跑步机,两边加上栏杆,前面吊根骨头,把狗拴跑步机上,离骨头有半尺远。开始还行,它在上面跑啊跑,努力去够那根骨头。可是时间一长,它跑得再努力也够不着,就对半尺之外的食物丧失了兴趣。”
俩人正说着,忽听屋里传来呜咽声。老头忙跑进屋里,只见老太太眼泪扑嗒扑嗒的。老头连声问:“怎么了?怎么了?”
老太太哽咽着说;“狗吃热狗都腻成这样了,人不知成啥样呢。”老头明白了:原来老太太想起儿子老吃热狗的事了。老两口原来以为儿子在外地大城市工作,一定是样样都好,所以除了寄钱以外,很少回家,连电话也不常打回来。现在才明白,儿子天天吃热狗,一定是和这个小伙子一样,忙呀!
老太太立起身来,斩钉截铁地对小伙子说:“今儿说什么你也不能走了,大娘我给你熬粥去。”
最感人的亲情小故事 老来多健忘
老来多健忘在他出世的时候,祖父当然已经老了,他生命中的祖父,不过是一个喜欢打麻将、练太极、浇花钓鱼、爱提当年勇的普通老人。而他也从来没有想过,会在18岁的一个夏夜,与祖父的少年时光劈面而遇。那晚,是一位亲戚来告知的,祖父的一位表妹去世了。
在所有人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之前,祖父已经霍然站起:“死了?怎么会?怎么会?”蓦然觉得自己失态,转身回房。家人皆尽偷笑。
于是那夜,他便知道了祖父与表妹青梅竹马的童年,情窦初开的少年,带着表妹私奔6个月的石破天惊。到最后,他们还是被找回,表妹被远嫁。而这些,都已经是60年前的事了。
来人是请祖父参加葬礼的。第二天早上,父亲想去和祖父商量的时候,祖父却已经练太极去了,房门洞开,桌上薄薄一张纸,上面墨色淡淡的5个字:老来多健忘。
既然祖父已经淡忘,那又何必帮他想起,父亲便回绝了来人,从此家中不提此事。
祖父过世的时候他已上大学,主修中文。大二的时候在图书馆里看《白居易全集》,正看得意兴索然,突然,仿佛惊雷般的一瞬,他看到了祖父当年写下的那句诗,而那句诗的全貌是:“老来多健忘,惟不忘相思。”
他僵在当地,竟然会是如此。原来祖父一直记得,60年的烟尘岁月抵不过初恋女子的一抹笑容,让祖父在余生的每一寸光阴里深深铭记。而爱情究竟是什么,竟让80岁的老人仍然在刹那间动容,忘了时光的远走,只以为是红颜弹指老?
应该是身为人父和家长的尊严让祖父不能明白表达自己的心意吧?当祖父写下那句诗的时候,他是多么希望他的儿孙能够读懂。今日,他终于懂得,可是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他只能在心中一遍遍念着:“老来多健忘,惟不忘相思。”好像是念给天上的祖父听。
最感人的亲情小故事 老人和老树
每次回老家走过那地方,我就会想起那棵老树和那个老人。老树是村里少有的大槐树,老人是我们生产队唯一的五保户老太太。
屋前种榆,屋后种杨,不知何时村中有了这个规矩,对槐树却没有禁忌。尽管没有禁忌,村里在院子里栽种槐树的也不少,可像老太太家槐树这么高大粗壮的却没有。
老槐树粗的两个人才能合抱过来,直溜溜的树干和粗糙的树皮,枝杈遒劲,透着沧桑。孤零零的树下是两间西屋,房屋也沧桑,屋顶瓦片上长着杂草和米谷菜,墙土有些剥落,屋檐下的鸟巢里几个刚出生的小麻雀唧唧叫着。
老太太的男人过世早,两个女儿出嫁到外村,她不愿意随女儿生活,就留在了注定要厮守一生的孤独小院。孤独是她的一种生活方式,不会说话的老槐树是她生命一部分。
老太太爱干净,小院经常拾掇得整整齐齐;她穿的衣服虽有补丁,却也是针脚细密,绝不是大针粗线碍人眼目的那种,而且总是洗的干干净净。老太太的干净有时就到了洁癖的程度。生产队派人给她挑水,她把前边的那桶水倒进水缸做饭饮用,而后面的那桶水就倒进水盆洗衣服用,她说后边的桶水不干净。有人就逗她,等她把前边的桶水倒进水缸后,这人就装作猛然记起的样子,说:“哎呀,这桶水原来在后边,进门前我换到了前边。”说的老太太直皱眉。后来她就拒绝别人挑水,自己提着一个罐子直接到井边提水。
槐花盛开时村里的一景,黄色的槐籽从小院溢向街道。槐籽晒干后可以卖钱,所以就有小孩子趁老太太午睡时候翻墙进院采摘槐籽。老太太知道后并不生气。如果她被孩子的闹声吵醒,就悄悄坐在炕上,透过窗棂看,默默等着孩子们从树上下来。老太太不声张的原因是怕孩子们见她后受惊害怕,不小心会从树上摔下来。
老太太的善良是出了名的,说话总是慢声细语,跟谁都没有红过脸,对谁都是一副热心肠,人缘极好。她不爱串门,更不掺乎邻里间的是非,平时就搬个小马扎坐在槐树下做针线活,累了就靠着槐树闭目养神。树的枝叶罩着荫凉,鸟儿在树枝间蹦跳,静谧中老人过着自己悠然而清苦的日子,全然不管外面世界的纷争。
临街的院墙不高,外面文攻武围的喧闹时常隔墙传来,老太太有时站在老槐树下向外张望几眼,嘴里不知念叨几句什么,就匆匆关门。外面打到牛鬼蛇神的口号震天响,老太太依然烧香拜佛,也没有人上门找事。有小孩子欺负挂着牌子游街的地主富农,老太太就隔墙大声告诉孩子们从小要多做善事。
秋后树叶落光,一串串槐豆在枝头颤悠。老太太用杆子把槐豆打下来,择好洗净,在水盆里泡好,然后配上调料煮熟,有人来就抓几把吃。老太太自己不吃,她牙不好咬不动。此时的槐豆对于经常饿肚子的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比现在的一顿酒席都有诱惑。
我们全家和村里许多人一样对老太太充满感激之情。我哥哥对我说,五十年代大食堂后期,在人人挨饿的年代,我们全家爱就受过老太太的接济。那时我父亲远在外地水库工地当民工,顾不上家,母亲带着大姐,哥哥和二姐艰难度日。按照队里规定,大人每顿一瓢稀饭,小孩子每顿半瓢,全家每顿饭就是区区两瓢半稀饭,可这点还不够大姐和哥哥两个人吃。等孩子们把饭吃完,母亲每顿只是喝点凉水或拣几片菜叶充饥。看着我母亲日渐消瘦,老太太悄悄从自己那份饭中匀出半瓢给我母亲,老太太对我母亲说:“这半瓢饭你得吃,你要有个三长两短,这仨孩子咋办?”那是饿殍遍地的年代,连我的亲奶奶和爷爷都不肯拉我们家一把,非亲非故的老太太却如此帮助,她给我们家何止是半瓢稀饭啊?所以,我的哥哥姐姐提起此事总是唏嘘不止,总是念叨老太太的恩情。
1980年,在我参加高考前一个多月母亲病逝。帕耽误我学习,在父亲和哥哥安排下,我回家见了母亲最后一面,第二天又回到学校,等到出殡时再回去。为此村里就有人议论指责我,说我不孝。而在母亲出殡前的晚上,老太太颠着小脚来到灵棚前劝慰我说:“孩子别生气,再哭你娘也听不见了,好好上你的学,将来有出息了,你娘在地下也就安心了。”除亲友外,在母亲去世老太太是安慰我的为数不多的乡邻中的一个。良言一句三冬暖,老人的话至今让我感动。
1986年,八十高龄的老太太无疾而终,我因出差在外,没有给老人送行,至今都感到对不起老人。
老人走了,那棵老槐树形单影只地残存着。每次回村,看见了老槐树我便想起那善良的老人。后来,老人的宅基划归了别人,老槐树也刨掉了,可每次路过那里,我依然记得那老槐树,依然怀念那善良的老人。只要老人曾经生活的这块地方不消失,只要我的记忆不消失,我想我会终生记得那个老人和老树的。
最感人的亲情小故事 声音的温度
那年,一场变故悄悄潜入我家。先是母亲生病住院,体质本就羸弱的父亲,因为焦虑过度,也随即病倒,父母双双住进了医院。
太阳从西边落山,恐惧却从我的心头升起,那年我才十三岁。山村的夜色中,黑黢黢的远山像一副剪纸阴森地贴在窗户的玻璃上,偌大的屋子里,只剩下我和妹妹。山中的狼群,一声接一声凄厉地哀嗥,常常将我和妹妹从梦中惊醒。
我们住在一所山村学校,叫喊声未必能让远处的人家听见。忽然,我想起了口哨——母亲上体育课时用的口哨。鼓起胸腔,我拼命地让全部的气流吹出尽可能最大的声响。渐渐地,我听见了家门前由远及近嘈杂的脚步声,大声说话的声音。窗外交织着手电筒的光亮。我听见了乡亲们喊我的名字。开了门,一群人扛着锄头站在我家门前,他们都是周围我熟悉的乡亲。善良的黑脸,热切的目光,一群人由衷的关爱,驱散了我内心的恐惧。
“孩子,你睡吧!这一夜我们不走了。”一位大爷说。他们在墙根靠下了锄头,坐着,蹲着,吸着旱烟,大声地呱白……我渐渐地睡着了。直到天亮,他们才扛起锄头离开。
临近黄昏,乡亲们又来了,他们用锄头在石板上撞击出铿锵的声响,好像在告诉我:孩子,别怕,有我们在!谁也伤不了你!
从此,每天夜里,围绕这屋子的前后,会约定似地响起来来回回的脚步声,锄头的叮当声。脚步声断断续续要响一整夜,他们边走路边大声说话。我知道,这么黑的夜,他们不是要赶路或者侍弄庄稼,而是要用说话声给我驱赶恐惧,要用声音告诉我:我们都在窗外!
自此以后我开始相信声音也是有温度的,它能把一种至深的温暖传递给那些处在孤独和恐惧中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