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论文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发掘自我的潜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论文篇一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浅析
摘 要:近年来,高校发展的新趋势与学生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急需改进既有的教学组织管理机制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为了促使大学生成长为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我们就要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观念,努力培育并树立新型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本文明确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内涵,通过分析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意义与存在问题及影响,指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实现途径。大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自我管理,通过参加各种学习和实践活动,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能促使大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挥,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将来成长为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意义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是指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综合性教育活动[1],促使社会发展目标、高校教育目标、个人学习生活目标和个人有效行为四者的顺利实现与有机统一。自我管理是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大学生个人学习生活目标是自我管理的核心,社会发展目标和高校教育目标是个人学习生活目标赖以确定并实施自我管理的基础和依据,个人的有效行为则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具体实践,是个人学习生活目标得以实观的根本途径和保证。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希望。在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信息与人才等方面的竞争尤为激烈。面对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除需要掌握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外,更要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独立自主的处理学习、工作和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顺利融入到集体和社会之中,不断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及合作,逐渐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赖,才能更好更快的提高、发展和完善自我。因此,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未来。
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适应了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特点,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是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尽早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发展完善自我。在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自我认识还不够完全,不同程度上不能把环境要求和自我分开,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环境作出个人的选择和判断。只有通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大学生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矛盾和困惑,明确自我发展的方向,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教育,并把自我发展和社会要求相统一,从而促进自我的发展与提高。二是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独立性极强的大学学习特点,使得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计划的制定等能够自我决定、自主安排,提高学习效果,而缺乏相应的自我管理能力就不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活动,良好的学习效果就无法保证。三是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诚实、责任感、合作意识等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品质。大学生通过加强自我管理,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内化,从而不断提升自我修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四是自我管理能力能够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不断走向成熟。在现代社会,没有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态,是难以适应社会主发展要求的。大学生一方面要积累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积极主动自主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动的进行选择、判断,发展自我。这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就是大学生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影响
1、当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既有模式存在不足,缺乏有效载体与实现途径。我国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实行的都是传统体制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它具有强烈的行政倾向和浓重的政治色彩,尽管此种管理模式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的今天,这种管理模式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上在某些方面缺乏严格要求,在某些方面又管得过细、包得过多;二是有时将学生单纯地视为被管对象,不注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创造性,更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果就是,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善于创造开拓,缺乏创新能力;只懂得埋头苦干,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共处,群体意识明显较差,社交能力较弱[2]。
⑵受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中国的父母喜欢为孩子“大包大揽”,这可以说是中国特色。即使孩子已经成年,父母也总是把他们作为小孩对待,尽可能为他们打理好一切。这样的家庭模式,极易让孩子依赖心理强、自理能力差。父母的过分关照让孩子失去了尽快自理、自立的机会,而孩子也习惯了在父母的管束、安排下生活,一旦没有外力的约束,就茫然不知所措。
⑶大学生角色意识不强,影响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进行。大学生活和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从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众多方面都有了较大差别。进入大学后,远离了父母,生活上需要自理,学习上由于大学教学方法的改变,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增多,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能够合理地安排好课余时间,同时还需学会人际交往,一些学生对原来中学生活产生了一种定势,进入大学后还沉浸在原来的梦幻之中,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生活。
2、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不良影响
⑴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大学生自管理能力得到到充分发挥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容少、层次低、程度浅,只能参与关系到大学生个体日常生活相关的方面,但在学校发展目标规划、学校定位选择、改革发展决策等方面则极少有大学生参与。另外,大学生参与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也比较单一和形式化:只是在决策制定的初始阶段,通过座谈、征文、校园网、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等途径,征求意见、建议和要求,但在进一步的研究信息、拟定方案、及组织实施、追踪反馈过程中,普遍的参与程度不高。大学生被排除在高校管理活动之外,并且参与管理的资格常常被忽视,这就使得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严重阻碍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⑵大学生缺乏自我规划管理能力,过度依赖教育管理。一是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都能够学习领会和熟练应用,但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其他集体活动不够积极,轻视技能方面的提高,极大阻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二是缺乏金钱管理能力,消费过于随意。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是家庭给予,但当大学生远离父母,掌握着支配自己生活费用权力的时候,在基本的生活和学习消费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形形色色的消费项目,比如娱乐、旅游、网络、通讯、化妆品等等,没有科学与理性的消费观念,使攀比和从众心理等虚荣心快速滋长,引发各种问题。三是对时间安排分配欠妥。大学课余时间大大增多并全部由大学生自己安排,而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就会导致其无法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缺乏合理的计划,学习做事都比较盲目,更谈不上规律性与时效性,而部分学生上网和谈恋爱成了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
⑶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能力不足。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较强的独立意识,但对于自我心理问题还不能妥善处理,在这方面的管理能力仍然薄弱,或多或少存在着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等等,当遇到有关竞争的压力、发展的期许、情感的困惑等问题时,难以妥善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对于忧虑、紧张、偏激、迷惘、自卑等消极情绪不能适当进行转移和调适,而是深陷于心理困扰或危机中。这种心理上的不健全,严重阻碍了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
⑷大学生受网络的影响较大。互联网已经极大地改变了这个世界,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娱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当代大学生而言,信息网络一经诞生,他们就相伴相随,产生强烈的恋网情结,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为看新闻、查信息、收发邮件、交友聊天和娱乐休闲等。然而网络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有些大学生在网络面前迷失了自我,没有时间概念,逃课上网,甚至不吃不睡,陷入网瘾中无法自拔,这部分大学生在网络面前已经彻底丧失自控力。
三、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实现途径
1、确立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新理念
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围绕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这一宗旨来开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高校乃至全社会都要转变教育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正常有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高校管理者必须转变以往“以工作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由管理训导者向咨询服务者转变,积极努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同时,要努力适应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大学生作为高校管理的主体地位,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从而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要创造条件挖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潜能,通过双向互动,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程度,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2、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运转机制
要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等教育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就要根据自下而上的原则,尽量体现大学生的声音,使大学生自我管理培养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要吸收大学生参与制定学校有关的管理规章制度,这样在规范、引导大学生日常行为的过程中,就能够增强他们对学校管理活动的认同感和自觉维护意识,进而形成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另外要大力加强有关大学生自我管理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浓厚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使自我管理的理念深入到大学生的内心深处。与此同时,更加注重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氛围的营造,给予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的倾斜与支持。
3、营造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良好校园氛围
校园氛围作为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能够长时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大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中生活和学习,能够引导他们由自发到自觉地确立积极的价值观念,在校园内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氛围,达到“空气养人”、“空气育人”和“空气指引人”的效果[3]。由此,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与大学生发展的良好校园氛围,促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与全面发展。要组织和开展学术科技类、文娱体育类、社会实践类以及志愿服务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要通过讲座、演讲、辩论、竞赛等形式,借助广播、电台、刊物、网站等途径开展自我管理为主题的讨论,加强学生对自我管理能力的认识,在校园内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的良好风气。
目前,网络环境已经成为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已经深入到大学生活的每一个角落[4]。高校对校园网络资源的建设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大力加强,要努力将课堂、心理咨询、社会实践、论坛、个人主页等内容搬上校园网,促进丰富多彩的网络社区的形成,从而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让大学生参与到网络的建设和管理中。通过各种措施,培养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良好习惯。
4、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分阶段指导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在大学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点,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分阶段指导。大学一年级,要指导大一新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心理素质、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尽快实现角色转变,从中学生向大学生顺利过渡,重点是强调自理与自立能力的学习培养,尽力减少刚入大学后的茫然和不适应,为以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二年级,要巩固和扩大成果,引导大学生从被动接受管理到自觉开展自我管理,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掌握好专业知识同时强调自我人格的塑造,进一步筑牢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思想基础。大学三年级,要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之中,自觉接受社会实践的考验,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社会大熔炉之中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学四年级,要促使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与完善自己,增强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增强综合竞争能力,从而在毕业后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尽快成长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5、开展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教育环节的开拓和延伸,当代大学生虽然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思想,但社会经验却相当贫乏。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锻炼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知而行,是大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更是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步骤。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同时在实践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自觉参加实验、实习、考察和劳动等实践环节,并做到勤学习、勤动手、勤思考、勤总结。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组织和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使自己自立、自强,培养自己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素质;积极组织并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竞赛活动,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提高组织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昕,白婧静大学生自主管理范畴[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4):31
[2]黎鸿雁,邵彩玲,安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01):10
[3]马燕浅议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12)
[4]石立燕谈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s1)
(作者单位:1喀什师范学院,新疆 喀什 844099;2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