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总部演讲

2016-12-21

李克强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李克强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总部的精彩演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克强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总部演讲

尊敬的古里亚秘书长,

女士们,先生们:

刚才,古里亚秘书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回顾了中国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建立政策对话合作关系20周年的历程。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这个最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来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从全球看,无论是实现富裕还是推进文明,都需要解决贫困、疾病等各种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在当今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长期以来,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在发展问题上进行了艰辛探索。中国依靠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个时候,我们听到国际上一些朋友问,中国已经发展得很好了,发展中国家的“帽子”是不是该摘掉了?应该看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只有7589美元,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65%、美国的1/7、欧盟的1/5,排在全球第80位。中国的综合发展水平特别是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社会福利水平等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有的指标甚至比一些发展中国家还要低。以大家熟知的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为例,中国排在第91位。中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现代化程度不算低,但如果到中西部特别是偏远农村去看看,那里的居住、交通、教育、医疗等条件还很差,有的地方甚至连吃水都困难。从减贫任务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减少了6亿贫困人口,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最早实现了贫困人口减半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但是,我们面临的减贫任务依然不轻松。现在,中国城乡低保人口有7400万,残疾人有8500万,按我们自己的标准还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若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中国还有约2亿贫困人口,相当于法国、德国、英国人口的总和。今年3月,经合组织发表了《一个都不能少:推动中国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报告。你们列举的一些数据、作出的一些结论是有说服力的,与中国学者的判断大体一致。在十几亿人口的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必须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我们清楚认识到所面临的挑战,下最大决心努力实现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

女士们,先生们!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7年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一波三折,前景仍不明朗。最近,包括经合组织在内的一些国际机构下调了世界经济增长预测。如何稳定经济,增加就业,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共同挑战。我想就此谈几点看法。

第一,维护和平发展环境。世界和平是发展最重要的保障,没有和平什么事都办不成。今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正是有了这70年总体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坚决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秩序和体系。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的利益交融不断加深,休戚相关。但这个世界并不太平,热点问题和局部冲突此起彼伏。我们主张,有关各方应当以和平合作的方式,通过对话与谈判寻求解决之道。国际社会应当尊重当事国和地区人民的意愿,营造团结和解的氛围。中华文化自古就主张以和为贵、以德服人,反对以势压人、强加于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都是世界和平和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和促进者。中国将坚定维护领土主权等核心利益,也倡导建立地区合作机制,使我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稳定的地区环境之中。

第二,加快结构性改革。从历史上看,危机之时往往是改革之机。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从国际金融危机中汲取教训,大刀阔斧推进结构性改革。这是应对世界经济下行挑战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互联网、大数据、3D打印等新技术快速普及,也为全球经济复苏增添了亮色。

在我看来,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是要激发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经济增长保持生机和活力。每个人都是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中国有句谚语,“人心齐,泰山移”。西方人常说,“两个脑袋比一个脑袋好使”。世界有70多亿人口,如果每个人的才能都能充分发挥出来,就能创造出任何人间的奇迹。我们要顺势而为,通过结构性改革,消除束缚人的创造力的体制机制障碍。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也有利于公平分配,促进包容性增长。

中国政府近年来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把13亿人口特别是9亿劳动力的智慧发挥出来,把7000多万市场主体尤其是1900多万家企业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集众智才能成大事。在这里,我与大家分享一些亲历的故事。今年5月,我去北京中关村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