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板书设计怎么写

2017-06-23

相关话题

导语: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本组课文描述了杨氏子的聪慧,把杨氏子的稚气和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教导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

杨氏之子板书设计怎么写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这样的: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

“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

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

很会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

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

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2)对词语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二、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三、教学建议

1.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

注意停顿的恰当。举例如下: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

是夫子家/禽。”

2.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建议采取以

下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

(1)学生尝试读文,根据学生读文情况教师示范读文,帮助学生在把短文读正确的基础

上读流畅。

(2)在读通课文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加以点拨,如:“为设果”是说谁为谁摆放水果?“家禽”是现在说的“家禽”吗?使学生能

贯通上下文。

3.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体会九岁孩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交流对这个问题的体会。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孔雀是夫

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么不一样,体会这个孩子回答的委婉和机智。

4.拓展阅读:《世说新语》上的其他关于言语表达的小故事。

5.课文中要求写的字有三个比较容易出错,要格外注意,根据书写的实际情况提醒学生注意:“曰”不能写成“日”,“惠”和“禽”不仅要把结构写匀称,还要注意把笔画写正确;有两个多音字要指导学生读准,一是“为设果”中的“为”读“wèi”,二是“应声”

的“应”读“yìng”。

6.关于“综合性学习”

本课课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的提示,目的是提示教师此次综合性学习应从本课教学开始,把综合性学习贯穿全组学习的始终。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课外去发现、搜集精妙的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积累并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感

受祖国语言的丰富美好!

组织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明确任务与方法,落实小组分工与活动安排等。可以根据学习提示,自主确定某一活动方式:如,搜集熟语、短文;搜集提示语和广告词,写广告词;搜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并演一演等。其次,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握信息,适时调控指导。可以通过与学生日常交流、召集小组长汇报活动进程,与课文学习有机结合,适时小结等方法,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活动心态。并且要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与“回顾·拓展”中的“展示台”相配合,结

合语文课、语文活动积极创造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四、教学案例

一、谈话导入

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回答的问题。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回答?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

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我们先去认识谁呢?

板书课题,解释课题,理解“氏”“之”的意思。对“氏”的解释可能发生分歧,学生可能认为“杨氏”是称谓杨家的女人,而理解为“杨氏的儿子”,“氏”在字典上也确有

这样的意思。可以先存下这个疑问,在读文的时候自然会迎刃而解。

二、读通课文

1试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读音的字做上记号。

2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通过教师的范读,纠正读破的句子。

3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三、熟读课文,读懂故事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可出示这样的思考提示:

你对杨氏之子了解了多少?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学生能感知多少,就感知多少,先不强求正确,这只是初步的感知,主要是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2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课文。教师相机在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点拨。结合课文的理解,说说课题怎样理解更为准确。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妙处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体会孩子语言的妙处,从而读出孩子的聪慧和机智。

2设想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突出孩子所答言语的妙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六、相关链接

《世说新语》中小故事两则: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在一个下雪的冬日里,谢太傅召集孩子们谈论有关做文章的事。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很高兴,就问孩子们:“纷纷飘落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说:“用空中撒盐勉强可以比方。”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用柳絮因风飞舞来比方。”

谢太傅大笑,非常高兴。

(二)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

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杨氏之子板书设计怎么写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愿意听故事吗?请看大屏幕,认真听故事:(大屏幕)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

同学们,听懂了这个故事吗?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看来你们都听懂了这个故事。罗斯福虽然拒绝了朋友,但是他并没有正面的拒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2、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中外流传的很多。我国古代就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认识这个聪慧的孩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3、请大家齐读课题。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吗?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二、初读了解

1、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吧。老师最喜欢读书姿势标准的同学。开始读吧。学生自由小声初读课文

2、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

3、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和节奏,请看大屏幕。先听老师读好吗?谁愿意给老师点评。

4、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入境、摇头晃脑,甚至连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你们愿意这样试一试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

5、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

三、理解学文

1、《杨氏之子》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我们先来看一下根据课文改变的动画片好吗?看完动画片,觉得怎样?

2、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与聪慧的杨氏之子交朋友吧!先看这句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大屏幕)这句话讲的是?

师:你说的“非常”是原文中哪个字的意思?

生:是“甚”的意思。

师:你怎么知道的?

师:很好,你采用了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用常用的方法“看注释”,你真会学习。

2、请同学们用看注释的办法同桌合作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句话,比比哪对同桌的学习效率最高,开始。

3、哪对同桌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教师适当给予点评、表扬。

重点指导谁为谁设果?

生:杨家小儿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师:这里并没有写是杨家小儿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家小儿为孔君平设果。

师:对,孔君平是客人。你采用的方法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又一个重要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板书 联系上下文)

4、热情好客的杨氏之子为了招待孔君平,是怎么做的?请大家看(大屏幕)细心的你发现了吗, 桌子上摆放了新鲜的水果,文中第三句话为什么单说“果有杨梅呢?”

5、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文中最后一句话,静静的思考,你一定会有新的感悟。

①请同学们一四人小组为单位,借助老师给的提示自学最后一句话行吗?(大屏幕出示)

你们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孔君平指着什么对杨氏之子说:“此是君家果。”你认为他为什么这么说?

杨氏之子怎么应答的?他为何这么应答?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②我们来分享大家的读书体会,谁来?

生:我认为杨家小儿回答的妙在于他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为什么他要说孔雀呢?(相机板书:孔雀 孔君平)

生:因为孔君平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相机 杨梅 杨氏之子)

生:我觉得是孔君平在考考杨家小儿是不是传说的那么聪明。

师:这样说有道理。

生:杨家小儿的回答妙在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说,杨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他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

师:体会得真好!杨家小儿的意思是说,如果您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

生:孔雀就是您家的鸟。

师:还可以说——

生: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当然不是我家的水果!

生:我认为杨家小儿的回答很言语巧妙,反映敏捷,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3、师: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

师:指导学生在说孔君平的话是用上“聪惠”

师: 孔君平听了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映呢?

生:这孩子真聪明。 生:孔君平无言以对。

师: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聪惠

师:请大家看惠的解释是?

生:智慧

师: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6、通过大家积极的探讨、用心的感悟,我想此时你们一定能把这个故事通畅地讲出来,谁来试试?

7、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再来读课文,一定能把它的韵味读得更好,来试试。

8、课文朗读的吸引人,能不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它背诵下来。

9、比赛背诵课文。

四、升华感悟

1、这杨家小儿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真是不简单啊!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就拿我们身边的事来说吧,像“禁止践踏草坪!”(大屏幕)这样生硬的,带着指令性的提示语随处可见,但是,现在,你走进公园,你会发觉,这样的语言少了,同样的意思,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能试着来改一改这个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吗?

生:小草要睡觉,请别打扰!

师:充满关怀!

生:草儿青青,何忍踏之!

生:花草美,爱花护花人更美!

师:多么温馨的提示,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相信这样的提示语更有说服力。

2、语言的魅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我们敏锐的头脑去感悟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完成今天的家庭作业好吗?(看大屏幕)

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五、总结

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语文的学习之旅吧!

杨氏之子板书设计怎么写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行进行文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出示文言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1、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幻灯出示文章)仔细读一读这篇课文,和平时读的课文感觉有什么不同吗?

文言文和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最大的不同是文言文——难理解。

小结:文言文语言很简练,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读文言文的时候要善于想象,把一个字变成好多好多字,把一句话变成好多好多话,这样你就能读懂。

2、那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谁来说说?(姓杨人家的儿子)

课文中的小孩姓杨是杨氏之子,你姓什么?在古代你就是——

文言文看似很短,但不像我们平时的课文那么好读。怎么读好它呢?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看。

二、借助停顿符号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读。

刚才老师注意听了一些同学的朗读,有些同学读时磕磕绊绊、一顿一顿的。而有些同学读得流畅通顺,说说你有什么方法吗?生交流。

2、确实读文言文我们要注意恰当的停顿,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试着再读一读。(让学生在书上做好停顿记号)

幻灯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文中共有五句话,老师请五个同学读。正音,注意学生的停顿。

第二句: “诣”是生字,会读了,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个“诣”是拜见没错,但它不是拜见一般的人,专门指拜见他尊敬的人或他的长辈。)

第三句:“为”读四声,这里省略了谁为谁?

第四句、第五句:都有一个“曰”,要读出说的语气。

第五句:“应”读四声,表示很快接着别人的话。“禽”是生字,在这里是鸟的意思,有一个成语叫——飞禽走兽,不是家禽的意思。

4、谁愿意来读一读全文。

三、自解意思,初述大意

1.师:真了不起,刚接触古文,就能把古文读得这么好,这么流畅。像这样的古文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读懂它?

2.师:请你试着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等一会我们来交流。

3.师:你读懂了吗?会说每句话的意思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课件出示)

孔君平诣其( )父

此( )是君家果

( )为( )设果

师:短短的时间里这么难理解的文言文句子居然能自己读懂它,实在让人佩服!但是到底懂不懂,下面这个环节就见分晓了。

四、读懂课文,体会“聪惠”

1、这个姓杨人家的儿子怎么样?请同学们读第一句,你了解到了什么?(姓杨人家的儿子是梁国人,当时只有九岁,非常聪明。)

短短的一句话,让我们了解到了杨氏之子生活的国家,以及年龄、性格特点。“甚聪惠”的“惠”通“慧”,“甚聪惠”的意思是非常聪明。

那么,从哪儿看出来这个小孩非常聪明呢?

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体现“杨氏之子”聪惠的语句。幻灯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那他聪明在哪儿呢?

(1)“儿应声答曰——” 说明他反应很快,思维敏捷。(不假思索地回答)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话”,听出了“弦外之音”。孔君平并没有说你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只说了一句话“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就听出来了,言外之意——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说明他很会听。

(3)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个“孔”字来反驳:没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回答得很巧妙。他的回答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说明他很会说,善于言辞。像这样的人,我们说他是——能说会道、伶牙俐齿、对答如流、能言善辩。

师相机板书:会听、反应快、会说。

分角色读对话。

3、大家看,杨氏之子,第一,会听,能够听出话中话;第二,反应快,思维敏捷;第三,会说,回答得十分巧妙。我还有个问题,“甚聪惠”的“惠”书上说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个意思,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这个“惠”跟智慧的“慧”有何区别呢?老师查了《辞海》,发现“惠”主要有这么几层意思,第一是仁慈;第二是柔顺;第三,跟“慧”相通,意思是聪明。(幻灯片出示)仁慈、柔顺什么意思?就是有教养、有礼貌。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个小孩的聪明。那么,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孩不但聪明.而且很有教养、有礼貌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细细地读课文,每一个字都要注意思考。

生细读。指名答。

(1)“为设果,果有杨梅”,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非常有礼貌,给孔君平准备了水果。当时的情况是——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那他就是小主人了。

那他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果有杨梅”,果子中有杨梅,证明不止有杨梅。“设果”,就是摆水果:如果只有一种水果是称不上摆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小孩非常热情好客,端出好多水果招待客人,懂得待客之道。

再往下看,还从哪里能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懂事、有礼貌的孩子?

(2)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两个字里看出来,夫子是尊称,说话很得体,很有教养。古人说话真是有礼貌,孔君平用了“君家”来称呼“杨家”,表示尊重。

(3)“未闻”这个词看出来他很有礼貌。“未闻”的意思是——没有听说。他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句进行回答。

幻灯出示: 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比较一下,如果这个小孩直接这样回答:那么孔雀就是你家的鸟了。这样回答就——(不得体。因为孔君平毕竟是来拜见他父亲的,这样会让客人尴尬! )用了“未闻”这样——(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不让对方难堪,又不动声色地反驳了对方。)

读书就要逐字逐句地体会,就要细细地品赏。就要咬文嚼字,这样才能把话中话都读出来。

4、此时,孔君平不禁会赞叹,用文中的一个词是——甚聪惠!怪不得人们赞叹说——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5、读懂了文章,那能背下来吗?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下来。(生自由背诵课文)

指名背诵课文,最后全班一起背《杨氏之子》。

五、拓展阅读。

1、那你知道《杨氏之子》是哪本书里的故事吗?(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这本书里还有一篇《徐氏之子》,幻灯出示: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讲的也是一个九岁男孩的故事。

1、请同学们读一读,注意恰当的停顿,做一做记号,读好文章。还要借助注释了解意思,说一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读,并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意。(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3、孩子的回答太妙了,妙在哪里?( 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告诉提问者他的回答。)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