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夜景怎么相机设置
导语:夜景一向是摄影师热衷的题材,很多人白天拍摄没问题,一旦面对复杂灯光的夜景却无从下手。可能有人会说夜景拍摄对相机要求高,换高感好的相机就可以。其实即使有,也未必能拍出迷人夜景,因为夜景拍摄注意事项多,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坑。
夜景的难点主要在于,光比反差比较强烈,弱光场景多,画质和高感数值成反比,白平衡也不好掌控。。。对新人来说,比较有效的方法的是对比好照片,用RAW格式拍摄并反思自己的拍摄步骤,如果多次尝试也没有找到症结所在,就很容易碰壁。
想象中的夜景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
上面的场景大家肯定很熟悉,理想的夜景很丰满,实际拍摄起来又是另一番景象。像画面抖动,局部过曝,白平衡偏色,背景全黑的照片比比皆是,也是多数人的症结点。它主要源于以下坑人操作:
画质不清晰
画质不佳是夜景拍摄的通病,其中涉及的原因很多,有相机自身原因;也有操作问题,比如感光度太高、光圈太大、快门过慢;还有天气雾霾等外部环境,都可能会降低呈现画质。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照片和使用同一器材拍摄的有明显差距,可从以下方面排查:①拍摄时不使用全自动拍摄模式,手动调节快门速度,使快门速比1/60更快;②最高感光度限制在合理范围(一般单电相机控制在ISO1600以下,单反相机ISO3200以下);③使用三脚架;④选择天气晴朗,华灯初上的落日时分拍摄,效果最佳。
手持走天下
手持拍摄夜景是普通人常用的拍摄方式,它既方便又简单,不需要携带额外的附件。但手持拍摄容易因为快门过慢导致画面模糊,而如果不想快门速度慢,又需要提高感光度、开大光圈等,这些操作都会增加噪点、降低宽容度,最终导致画质受损。
不可否认,现在的高级相机在很多情况下足够应付手持的拍摄了,数码单反/单电越来越优秀的高感成像能力,防抖技术和大光圈镜头的普及,都让手持夜景拍摄变得更容易。但即使是顶级单反,手持拍摄出来的画质并不如入门单反加三脚架拍摄的,足够应付不代表可以出色完成。所以,手持拍摄建立在不使用慢快门和相机的高感强悍的情况,不可依靠手持走天下。
使用三脚架不关防抖
拍摄夜景时常需要较长时间曝光,为了避免手抖导致画面模糊,一般使用三脚架减低晃动。但现在很多有防抖功能的相机,一旦架上三脚架,常会因为忘记关防抖,功能导致了照片模糊。
这是因为防抖功能无论是机身防抖还是镜头防抖,都是为防止手持拍摄的抖动模糊而设计的,是主动防抖的一种功能,主要的原理是利用传感器或镜片,对手持时的抖动方向进行反向补偿。通过电子侦测相机震动的方式来实现主动补偿性防抖。
当我们使用三脚架拍摄时,相机处于绝对稳定的状态,但这个时候防抖系统还处于监测状态,防抖传感器与镜片处于随时待命状态,防抖镜片会有小幅度的偏移,这在相机长时间曝光下会成为一张模糊的照片。因此拍摄夜景,要记得关闭防抖功能,不然一个不小心,好心做了坏事。虽然有些防抖相机在监测到相机稳固时会自动关闭防抖功能,但这类相机只有新推出的型号才具备,大部分的防抖镜头仍需要在使用三脚架时手动关闭防抖功能的。
只会用自动白平衡
一般来说,拍摄夜景难免会遇到色彩上的不尽人意的问题。例如我们经常说偏冷偏黄等等,或者是在夜景拍摄往往只能拍出昏黄或偏蓝照片什么的。只用自动白平衡是很多人的惯性,但这容易出差错,怎么解决?自己手动白平衡即可。
色温白平衡调整
手动白平衡的模式有两中种:1、色温白平衡,2、手动白平衡。手动白平衡设置是相机对拍摄时环境中的白色进行还原,因此使用一张标准白纸就能获得准确的色彩表现。使用手动白平衡的话,能快速把暖光环境/冷光环境中的拍摄,还原成标准的5000K标准色温。当然,你也可以使用RAW格式拍摄,回家后再对色温进行更细致的调整,会比相机的调整更为精准。
手动白平衡色彩更准确
通过调整白平衡,就能很好的改善室内照片偏暖的问题了。色温调整地越低,照片会越“冷”(蓝调),色温调整得越高,照片则越“暖”(黄调)。所以,在一般暖色灯光环境下,如果你希望拍出来照片一片黄的话,可以把白平衡设置调低,获得准确的色彩表现。
总结:拍和会拍是两回事,我们在平时的拍摄中如果善于总结,是会事半功倍的。为了达到更好的拍摄效果,拍摄夜景尽量去使用较低的ISO,较小的光圈,进行长时间曝光拍摄。长时间曝光能够保证拍摄夜景时,使用镜头最佳光圈和低感光度的情况下依旧能获得足够的曝光量,另外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路人入镜(例如长曝光),令画面纯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