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电算化硕士毕业论文

2017-05-26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现代化会计技术,以 计算机为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高效率提供各种会计信息,使会计从单纯记帐、算账、报账、核算型向预测、决测的经营管理型转变。 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会计电算化硕士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会计电算化硕士毕业论文篇1

浅谈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应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建立起了会计电算化信息管理系统,从而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核算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为整个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基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过,仅仅拥有好的会计软件还远远不够,必须还要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才能更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管理效用,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企事业单位的决策层领导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系统的决策依据,本文介绍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管理方法。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应用

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会计工作已经从原有的记账、算账、报账向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一方面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一方面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先进设备,忽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造成错误、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威胁着企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因此,仅仅拥有好的会计软件还远远不够,必须还要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管理效用,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企事业单位的决策层领导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系统的决策依据。

一、硬件管理方面

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的,硬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物质基础,硬件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中断工作,软件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紊乱,所以各单位必须严格计算机管理。

(一)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保证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安全。机房内必须严禁烟火,必须安装消防和报警设备;严禁超载用电,以防短路引发火灾;保证电压稳定,避免计算机在工作中突然断电,或由于电压不稳造成电算化会计系统运行停止,从而造成会计数据丢失;保持机房及计算机设备卫生清洁,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以防设备被磨损或损坏;监测机房内的温度及湿度,避免温度及湿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非正常运行。此外,还应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防止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被人为破坏或被盗等,以保证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完成会计核算任务。

(二)建立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定期检查制度

建立硬件设备的保养、维护制度,做好硬件设备的使用、故障、维护的记录及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组织硬件管理人员及计算机操作人员学习相关的设备维护知识,经常利用设备的自检功能检查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性能及运行状况,以防设备突然发生故障而中断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运行。各单位不但要建立健全硬件管理制度,还应通过岗位责任制、奖惩制度等,激励和监督该制度的有效实施与执行,以便及时排除不安全的因素,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二、软件管理方面

会计应用软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整个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在会计软件支持和控制下进行会计工作的,软件的安全程度决定了会计信息的风险程度。因此,必须加强会计软件的管理,以确保会计软件能安全、有效、正常地支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

(一)慎重选择会计软件

慎重选择会计软件,保证会计核算工作合法、安全、正常地进行。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选择商品化专业通用软件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趋势。在选择会计应用软件时,应该选择已经通过财政部门测评的会计软件。财政部门对这类软件进行了较全面的功能测试,能够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合法性、准确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并且这类软件的开发公司具备较强大的技术支持,技术培训、软件维护、版本更新等售后服务较健全,保证会计软件具有实用性。

(二)健全会计系统软件的维护制度,防范会计风险

为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应建立健全会计软件维护的申请、审批、监督、验收制度。维护申请经单位领导审批后,方可在有关人员的监督下进行软件维护,并要做好维护记录,维护完毕必须经过会计部门测试方可验收,并提交验收报告;维护申请、维护记录、验收报告须存档保管,避免会计软件被非法修改、删除。另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管理人员在对日常的软件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或及时联系软件公司的专职维护人员,尽早排除系统故障,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建立授权操作制度,实行岗位专人专职制度,避免越权操作

为防止无关人员非法进入系统进行非法拷贝、删除、修改、破坏程序,造成会计数据丢失、混乱、泄密,引发会计信息风险,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要严格保守口令密码,并且要定期更换;操作人员操作完毕必须执行相应命令,完全退出系统,并做好上机记录。

(四)加强技术和 管理控制措施,防止 计算机病毒侵入电算化 会计信息系统

计算机病毒是我国电算化会计系统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可以对系统造成破坏和干扰,导致会计信的丢失和被破坏。当前有效的 反病毒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如安装防病毒卡或防病毒 软件,以及一定的管理措施,如制定磁盘拷贝权限制度,防止未经检测的磁盘介入系统。同时,禁止用财务专用的计算机上网或玩游戏,以防止病毒传人系统,威胁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 网络方面的安全管理

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联接形式的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致使在网络上,计算机病毒不断出现和传播,计算机网络不断受到“黑客”的非法攻击,机密情报资料不断地被截取和窃取,所以网络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 环境下,尤其要注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程序维护人员接触程序的技术资料、源程序和加密文件,从而减少程序被修改的可能性,对 应用的程序要随时备份存档,以备系统损坏后重建安装之需。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须制定严格具体的防病毒措施,包括对所有来历小明的介质在使用前进行病毒检测,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检测,使用网络防火墙防止日益猖獗的网络病毒侵入等。

财务信息在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传输中要注意安全性数据安全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不可否认和完整性等,针对这些方面,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技术,通过对数据的加解密,认证信息的加解密,数字签字,完整性来达到数据的保密性访问。控制技术的代表是防火墙技术,通过在防火墙规则中设定相应的安全规则,防止黑客非法攻击,防止资料丢失,达到安全管理。认证技术代表是网络用户认证系统技术,它解决了财务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的安全问题。

四、操作方面的管理

企业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应制定严格控制措施,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应根据 工作及人员情况,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定岗定员,保持相对稳定。企业必须对操作人员的上机、密码和使用权限进行严格管理,建立相应的操作管理制度。与会计业务无关人员,没有经过上机培训人员不得作为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计算机和财会软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不得自行修改操作人员的密码,应当严格保密,更换操作人员或密码泄密后,必须及时更改密码。

五、会计档案方面的管理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档案主要是指打印输出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存贮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它存贮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及其它会计资料。传统的会计档案仅指保存在纸介质上的会计账表凭证,随着会计档案存储方式的改变,相应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也应随之改变。良好的会计档案管理是在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维护的保证,是保证系统内数据信息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和为管理服务的保证。

在电算化会计中,根据原始凭证直接在计算机上编制记账凭证,再由计算机打印输出在这种情况下,记账凭证上应有录入员的签名或盖章、复核的管理人员签名或盖章、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收付款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视同手工填制的记账凭证。根据《会计人员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企业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均由计算机打印输出,并以书面形式保存,其保存期限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

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介质及其它介质,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之前,应妥善保管井留有副本,要认真定期检查,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工作。一般说来,为方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查询及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时进行恢复,这些介质都视同会计资料或档案进行保存,直至其中的会计信息完全过时为止。会计档案的保管实行权限分离制度,系统操作人员和程序开发人员不能兼任会计档案保管工作,查阅会计档案应办理审批登记手续。

六、会计信息化 发展的趋势

(一)以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现代会计为依据。会计信息化将导致传统会计理论基础,管理模式,工作流程等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发展为信息技术与会计相融合现代会计。

(二)资料的高度共享性和数据处理的高度适时化,企业信息的高度发展,使21世纪的会计信息系统成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系统的高度共享和开放性将使会计信息的处理与披露由传统的及时性提升为适时性,将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以随时查看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从而避免了会计信息由于披露不及时造成的失真,为准确做出决策提供了保证。总而言之,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离不开数据库管理技术的进步,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后,为了满足企事业单位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管理上的需求,不仅需要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关数据,而且也需要市场、物价、金融、投资等有关方面的数据,照样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理念,取而代之以全部的数据库管理思想,从而满足信息系统数据处理的大量化,集成化多维化和多元化的需求。

(三)智能型会计决策系统的应用。目前国内建立的会计信息系统,基本上都是用于处理已发生的会计业务。反映和提供已完成的经营活动的信息,然而,现代化 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瞬时性,已对

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管理者都需要依靠科学的预测来作出决策。管理者的决策方式已从经验方式转向科学决策方式,在这种趋势的引导下,智能性会计决策系统的应用将构成21世纪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在全世界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计算机网络技术就会使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面貌焕然一新。会计信息也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我国信息产业已取得了很好的业绩,计算机在人的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信随着政策的支持与重视及信息技术自身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会计信息化事业必将蓬勃发展。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己成为现实,会计电算化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在发展过程中,只有认真按照财政部发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才能真正做好单位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快捷、方便,更好地为企业经营决策、财务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胡世强.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张瑞君.计算机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关于会计电算化硕士毕业论文篇2

浅谈会计电算化管理

【摘 要】随着市场 经济 的逐步完善,财会 工作电算化已成为 发展 的必然。推行 会计 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 管理,充分显示了 计算 机的时效性、优越性。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加速会计信息传递,及时编制各种报表,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使会计工作由事后监督变为事中、事前监督,为 企业 创造更丰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会计 电算化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越来越高,财会工作电算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的 应用管理,是实现会计工作 现代 化,促进会计工作改革的重要保证。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现代化会计技术,以 计算机为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高效率提供各种会计信息,使会计从单纯记帐、算账、报账、核算型向预测、决测的经营管理型转变。

1.会计电算化的目的

会计电算化不仅能使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使财会人员有精力去研究财务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手段和管理决策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会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灵敏度和正确性,提高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更好地满足管理需要,为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服务。

2.计算机在会计业务中的应用

会计电算化程度越高,就越能满足管理的需要,越能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方式:一是单项业务电算化,由计算机代替手工处理某一项业务;二是多项业务电算化,几项业务有机地 组织起来,由计算机处理;三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将所有的会计业务组织起来由计算机进行系统处理;四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电算化,把所有的会计业务和管理业务有机地组织起来,由计算机进行系统分析。

3.从管理角度来认识会计电算化

单位的管理工作是有机地 联系在一起的,会计工作作为整个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电算化工作必然要与其它部门电算化工作相互协调。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必须引起企业领导的足够重视。

4.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开发应用

一是会计电算化的决策,包括会计电算化目标的确定、可行性研究、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程度的决策、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选择。二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包括实施队伍的组织、实施费用预算、硬件及系统软件的配置、会计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购买,系统的调度、试运行及验收。三是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包括电算化组织机构的建立与调整、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调整和其它日常管理。 二、推行电算化 管理,建立和完善 会计 工作体系

1.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 网络 系统管理

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工作新体系。新的财务核算体系的建立,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电算化网络财务系统,这样就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一是根据网络财务系统的核算要求,认真分析各岗位的任务及特点,把人员按其在网络系统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划分为网络管理、系统维护、数据稽核、数据输入,并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制定岗位责任制。

二是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了解和掌握 计算 机常识、软件的全部功能、操作方法及常见的故障预防,特别是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最新进展,提高 计算机 应用能力,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

三是把电算化会计管理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来抓,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是电算化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整个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这包括凭证的编号、录入、传递、处理等过程的管理,还涉及到人的管理,使人与物的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会计管理档案,使整个网络系统能安全运行,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准确、软件的 环境维护、硬件使用和维护及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2.抓好运行管理,不断创新

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和电算化的全面推广。在运行过程中,要做到认真制作凭证,保证数据准确无误。切实抓好运行调试工作,争取做到每完成一步都要对其结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直到数据完全正确为止,不断改进,符合 现代 化管理要求。

3.会计电算化工作的 组织管理至关重要

为保证核算系统的保密性、安全性,必须加强上机人员的权限管理,微机共享资源的管理,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管理。一是对上机人员的权限管理,目前普遍采用密码设置来层层设防,由于密码设置过多,使财务人员感到繁琐,系统不够流畅。可以根据会计人员从事岗位差异划定级别,不同级别的上机人员操作的业务,调阅资料的范围也不同,将操作人员的记录同业务记录一同存盘;二是对微机共享资源的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为保证会计重要信息保密性,应加强共享资源范围的管理,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微机终端操作人员所享有的信息资源各不相同,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安全保密问题;做到财务微机系统专用,防止无关人员单独上机。

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充分显示了计算机的时效性、优越性。通过微机管理,把财会人员从繁杂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加速会计信息传递,及时编制各种报表,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进行业务查询,加强会计信息的反馈工作,要及时提供详细准确的会计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工作的职能作用,使会计人员由原来的算账、报账转移到财务管理上来,使会计工作由事后监督变为事中、事前监督,为 企业 创造更丰厚的 经济 效益。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