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

2016-12-02

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地方的时间为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正午12时之间等分为24个小时,所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

有关地方时和区时知识点推荐:

恒星时、视时、平时都由时角定义,而时角是从子午圈量起的,对于地面上不同地理经线的地方,它们的子午圈是不同的,时间也就不同。因此,以地方子午圈为基准所决定的时间,叫做地方时。在同一计量系统内,同一瞬间测得地球上任意两点的地方时刻之差,在数值代表的地理意义上等于着两点的地理经度差。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和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所以每根经线上太阳上中天的时刻并不相同。所以地球上每根经线都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区时”的概念,这个建议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刻的“区时系统”。“区时系统”规定,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即太阳1个小时内走过的经度)每一度为4分钟,从东12时区到西12时区为过一天,中间就是日界线。 这样,整个地球的表面就被划分为24个时区。 各时区的“中央经线”规定为0°(即“本初子午线”)、东西经15°、东西经30°、东西经45°……直到180°经线,在每条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7.5°范围内的所有地点,一律使用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刻。“区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时刻的混乱现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种不同时刻存在, 而且由于相邻时区间的时差恰好为1个小时,这样各不同时区间的时刻换算变得极为简单。

因此,一百年来,世界各地仍沿用这种区时系统。规定了区时系统,还存在一个问题:假如你由西向东周游世界,每跨越一个时区,就会把你的表向前拨一个小时,这样当你跨越24个时区回到原地后,你的表也刚好向前拨了24小时,也就是第二天的同一钟点了;相反,当你由东向西周游世界一圈后,你的表指示的就是前一天的同一钟点。 为了避免这种“日期错乱”现象,国际上统一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当你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在你的计时系统中减去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就必须加上一天。 (也就是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一天)注:我国横跨东五区到东九区五个时区,为了使用方便,采用首都北京东八区的时区为全国统一时区。故称作北京时间。

十九世纪,在航海事业蓬勃发展的推动下,许多国家相继建立天文台,进行专门的天文观测来测定时间。它们直接得到的都是地方时。为了协调时间的计量和确定地理经度,1884年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子午线会议决定,采用英国伦敦格林威治(一译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埃里中星仪所在的子午线作为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子午线,称为本初子午线,又称零子午线(图1)。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东和向西计量地理经度,从0°到180°。1957年后,格林威治天文台迁移台址,国际上改用由若干天文测时结果长期稳定性较好的天文台组成的平均天文台作为参考。由这些天文台原来的经度采用值,利用天文测时资料反求各自的经度原点,再对这些经度原点进行统一处理,最后求得平均天文台经度原点。1968年国际上以国际习用原点作为地极原点,并把通过国际习用原点和平均天文台经度原点的子午线称为本初子午线。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全部内容,相信这些对你会有用的。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