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节的餐饮礼仪文化
龙头节吃什么?龙头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那么各地在龙头节这一天会吃哪些食物呢?现在小编过为你介绍一下龙头节的餐饮礼仪文化。
龙头节的餐饮礼仪文化
1.鼓撅
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 。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 一年太平。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 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说是给龙糊鳞整 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有几句讽刺懒婆娘的民谣说:“过了正月二 十三,懒婆娘愁得没处钻。又想上了天,没鞋穿;又想钻了地,没铧尖; 又想上了吊,丢不下二月二那顿油搅团。”当地还有在这天炒豆子的习俗 ,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 降雨保丰收。”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
2.烙饼
有意思的是,天津人还在这一天吃烙饼。因为烙饼称为“龙鳞饼”,是因春饼圆且薄的形状好似鳞片而得名。豆芽菜也被叫做龙须菜。喻示万物生辉,日后生活美满。有的到了晚上还要吃上一碗面条,叫做“龙须面”。
吃春饼要配有“春盘”、炒菜、甜面酱和羊角葱或葱白。做春饼比较讲究,要用开水和成烫面,然后揪成小剂子,将两个剂子中间刷油,叠在一起擀成七寸碟大小的圆饼,烙成能揭开的合页饼。不过,如果怕麻烦,不少餐馆也备好了“龙鳞”。
3.猪头肉
老北京人嗜好吃猪头肉,尤其必在二月二这天吃猪头肉。在农村腊月 廿三过小年时要杀猪宰羊准备年菜,炖猪肉时留下猪头在二月二这天祭祀 佛祖。城内四合院里的百姓也在除夕、二月二有用猪头供奉祭祖的习俗。 在二月二上供后就把猪头炖煮后加工成美味的酱猪头肉,老北京俗称“扒 猪脸”,可用猪头肉就酒,也可用煎饼卷上肉和炒的“合菜”。
4.炒玉米
传说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 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 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 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 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5.煎焖子
二月二吃煎焖子(寓意“煎龙麟”)的习俗尤其在天津流行。人们用热油把焖子煎成两面金黄。拌焖子的调料,用麻酱、醋、盐加适量的水搅好,再放入些蒜泥即可。
煎焖子又叫“煎龙鳞”,因为银白色的焖子切成扁块状,排在一起很像龙的鳞片。每片“龙鳞”的两面都被煎出黄嘎儿来,以表示对“懒龙”的惩罚,督促它尽力治水,好带来丰收。
人们吃煎焖子配以烙大饼、薄饼,再炒一盘鸡蛋,一盘青菜、绿豆芽菜、菠菜或俏上香干,一同品尝,既爽口又清香,“二月二”过得有滋有味儿。这天,人们还用美食来祭祀龙王,祈求龙王赐福,保佑一年风调雨顺。
6.血肠
桂中、桂北壮族地区也有二月二的传统习俗,桂中北地区的壮族都流传这一句“二月二,拜村社;龙抬头,祈丰收;八月二,祭村堂;龙收尾,送龙归”,二月二和八月二过法性质是一样的。准备的
节前,会预先制定采购小组作为庆典头领,头领采用分组轮流制,每小组5人组成。每当块到节时候,被轮流到的“头领”挨家挨户收集资金和大米。节日那天“头领“负责买菜、做饭等一切工作。”血肠“是龙抬头和龙收尾不可缺少的祭品。”血肠“壮语叫”bong“有禾苗速长、五谷丰登的含义。做完祭拜仪式,每家每户都有一个代表去村社吃集体餐。吃完集体餐,“头领”负责给每位村民评价分配一段血肠和扣肉。
7.面旗子
农历二月二,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面旗子的传统习俗。所谓面旗子,就是切成菱形的面片,长、宽3-2厘米。将干后的面旗子用白抗土加热炒制就成炒面旗。
8.齐子豆
陕西西安地区这一天,一般是外婆(舅家)给外甥(女)送爆米花及饽饽馍。妈妈会前一天炒好齐子豆,准备给家里人。齐子豆是用油、水和面,然后切成小的立方体,再用油炒了。有的地方会把花生和齐子豆一齐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