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政治论文
八年级是逃不过要写政治论文的,那要怎么写呢?这是小篇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政治论文,仅供参考!
思想政治小论文篇一: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和实施规范办学的新情况下,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育的新课题。捷径是没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效解决这一课题,必须努力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思想政治高效课堂,始于教师,源于学生,是一种“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实现思想政治高效课堂,在转变师生的关系、创造方面对教师和学生新 的要求.
一、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建立起真正教学相长关系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只是学生,教师仅担当教书的职责,学生的任务只是学习知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彼此孤立、机械,教师很难判断其教学效果,学生很难反映自己的困惑,体现不出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往往导致教师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学生为识记知识而被动听。现实中的“书呆子”不绝于耳,也势必造成教师和学生拉长战线,加重负担,教学效率可想而知。而打造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适时地转换彼此的角色,做到该为师时做教师,该为“生”时做学生;学生做到该为生时做学生,该为“师”时当老师。彼此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地转换角色,共同参与,合作探究,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在理论知识的预设环节让学生大胆搜集信息,互相交流;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的生成,师生共同求知,教师教学生,学生教老师,学生之间也互相交流。这样的师生关系很显然既有利于师生教学相长,又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二、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共同创设合作探究的环境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解放孩子的手,让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口,让他能说;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让他能看;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这段话告诉教师要推进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需解放学生,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一起合作探究。为此,师生要共同创设共同探究的教学环境。
合作探究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方式,也能为师生共同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提供有效支撑。“合作探究”教学形式能有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师生合作,多项互动的交流,增加每个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中,师生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讨论,借助集体的智慧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交往和互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能培养合作精神、批判精神、求证精神和乐于探索、追根究底的好奇心。如在讲解汇率的有关知识时,我就事先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到有关经融机构了解相关常识,然后师生在课堂上模拟现实中有关汇率的具体情况,大胆地让学生们自己去操作,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参与实际经济生活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感觉这样的课堂很轻松有趣。可见,师生创设探究合作的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课堂要求师生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高效课堂是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中生成的,是双方共同努力的成果,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而学生则要不断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注重学生的能力提高与发展转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教学活动比较重视学生的知识的积累,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效果,而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做到以人为本,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不是“教书”,而是“用书教”,即教师通过对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它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责任感。同时还要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以及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及学生个体的综合提高。
教师要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往的教学内容远离生活实际,学生感觉知识繁、难、偏、旧,教学内容在呈现方式上又比较单一,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缺少生动性和趣味性,难以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情境,更谈不上合作学习了。新的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呈现方式。如采用图片、游戏、表格、背投等直观、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将时事政治的材料,运用多样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出来,效果更加明显。这样学生不仅乐于接受新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要在多样化的解决问题和灵活性的评价方式方面下功夫,激励学生发现学习固定的逻辑答案。单一的评价标准,钝化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这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求教师不断地加以解决。教学中淡化教师逻辑式的精心讲解,鼓励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独立思考,认识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仅仅看一次考试分数,更不能产生刻板效应。教师应通过书面考试、口试、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建立成长袋等方式,灵活地评价学生,充分体现评价的指导性、激励性、尊重性,以调动学生去学习。学生会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地思考、发现,不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总之,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更是如此。只要师生共同努力,我想思想政治课的高效就一定能够实现。
政治论文篇二:
老师,伴我而行 我们的生活,总是离不开老师,所以他也是我们的第二父母。
尊师,是中华民族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优良传统。古人说“天地君亲师”,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并且在拜师入门之时要行极其隆重的大礼,由此可见古人对老师的重视。 在社会发展至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继承了泱泱大国的千年尊师传统,为此,我国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华丽的词语置于教师身上,以感谢教师。
那么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尊师?
尊敬老师,请将教师节的“尊师”精神贯穿在每一天。每年的9月10日属于教师,每年的这一天,社会各界纷纷用各种方法来表达对教师的感激 之情;每年这一天,众多现在的学生和曾经的学生都在反复念叨着“师恩似海深”这样一句话……但是,诸多尊敬在许多人那里只能持续一天,而且形式大于内容,更看重的是给教师办个什么样的庆贺会,甚至送了什么样的重礼。心灵深处的尊重往往靠器物的价值来衡量,这显然有悖于“尊师”的真谛。因此,尊敬老师,就请将教师节的心态放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
尊敬老师,请不要将许多虚幻的称谓置于老师的头上。不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这个职业也是一个赖以生存的职业,教师用教学这种技能来取得生存的保障,教师这个职业同农民、工人等职业没有任何不同。老师不需要过于崇高的称谓,越崇高产生的压力越大。“蜡炬成灰泪始干”不是老师企盼的境界,老师企盼的是自己越烧越亮,燃烧更长时间,照亮更多的人。
尊敬老师,请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老师。教师承担着“加工”我们人类下一代,担负着我们优秀的文明能否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的重大历史责任,因此,整个社会从精神层面赋予教师崇高的地位;从现实方面对教师给予近乎严厉的要求,比如,老师不能有丝毫的毛病、缺点,在学生面前必须是一副“高大全”的形象。而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教师也有常人的缺点毛病,教师也会犯错,因此,在教师犯错的时候,我们应用平常的心态来对待教师。时刻记着教师只是一个凡人,而不是一个圣人。
尊敬老师,请不要用个别不良教师否定整个群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每一个能够承担起“老师”这一称呼的人,都会用这八个大字来要求自己。在教师这个行业里,也有如同其他行业一样的“劣币”,不要因为一个不配教师称号的教师的行为而否定整个群体。更多的老师都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相比其他行业,老师身上肩负的责任更为重大。现今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知识社会、尊师社会,在沧海桑田的日月变迁中,只有学会了尊师,才能获得个人、民族、国家长久的发展空间。
知识为人类开辟了认识世界、通往宇宙之路,而教师则带领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教师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只是在一方小小的讲台上默默无闻地耕耘、浇灌,平凡而艰辛,却蕴含着伟大,创造着神奇。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教师。一个没有教师、没有知识的社会,不过是一片贫瘠的荒漠。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凡见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无不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不敬三师,是为忘恩,何能成道?”回顾从古到今先哲贤圣对尊师重教的精辟论述,应对我们有深刻启示。
《礼记·学记》中指出:“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意为:教师受到社会普
遍尊敬之后,教育才能得到重视,教育得到重视后人们才懂得努力学习。三者的关系互为前提。教师受到尊重意味着人们重视教育,人们接受教育就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懂得更多的道理就会重视学习,尊敬老师。如此良性循环,古人对其认识是相当深刻的。
如何与父母沟通
我们时常听到学生抱怨:“爸爸根本不了解我,还要常常管着我!”“我与妈妈很难好好沟通,说不到两句话就会吵架!”“妈妈不说话还好,若她说话我便会感觉很烦!”乍听下来,好像两代人之间真的很难互相了解。我们相信父母是愿意和子女沟通的,所以他们去参加家长学校、听讲座、阅读书报,有机会时更会与其他家长交流心得和沟通秘诀。作为子女的中学生,不应该和父母“一句话起,两句话止”,期望父母单方面改变以往的沟通方式也不可取。自己应该主动与父母沟通。
所谓沟通,是让彼此明白对方的心意及表达自己想法的一种方法。不同方式的表达会令人产生不同的看法。要和父母有良好的沟通,先要对他们有所了解,这样可以知道父母的生活细节以增加话题,同时可以增加亲子间的沟通默契。下述方法可以在实践中尝试。
留心观察。 观察父母日常的生活习惯以及作息时间,注意他们平日的身体状况与健康情况。
多打招呼。 早上要向父母说声“早安”;外出要说“再见”,交待预计要回家的时间;多利用语言表达你的关心,也可以用小字条表达心意;做错事时要坦诚认错。
创造机会。 每周至少跟父母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饭、打球、逛街、看电视、边做事情边交流。
经常做事。 安排固定的时间协助父母做家务,尽力做好自己的事,努力读书学习,对工作负责、投入,在节日或父母的生日时表达心意,如送礼物给父母或一同外出联络感情。 认真倾听。 当被父母批评或责骂时,不要着急反驳,试着听听父母的想法、需求、担忧及压力。
主动道歉。 如果你做得不对,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主动道歉,往往会得到父母的理解。
善于体谅。 可能错不在你,你有很大的委屈,但先不要去争辩。也许父母过于劳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麻烦。换个时间和地点,再与父母沟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控制情绪。 与父母沟通不良时,不随意发脾气、顶嘴,避免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到别人的事。要想动怒时,可以深呼吸,或者离开一会儿,或用凉水先洗把脸。
承担责任。 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主动分担家庭的一些责任,比如洗碗、倒垃圾等。趁机还可以和老爸老妈聊聊天。
讨论协议。 学会遇事多与父母讨论,并就如何行动达成协议。例如,父母会担心子女沉迷计算机而荒废学业,如果能就玩计算机的时间和学业的平衡作出讨论并达成协议,问题和分歧便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