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二政治下册知识点

2017-06-19

学习八年级政治知识没有什么捷径,苦学才是根本;为大家整理了新人教版初二政治下册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

新人教版初二政治下册知识点(一)

拥有财产的权利

财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1、财产所有的归属划分:

社会上的财产十分丰富,按照归属划分,有的属于个人所有,有的属于集体所有,有的属于国家所有。

2、不属于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在我国,施工发现的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捡拾到的他人的遗失物、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

3、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①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

②公民合法财产的内容:根据法律规定,公民的人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4、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财产归谁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现,是一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

5、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个人合法财产所有权的原因:

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直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是实现公民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切实保护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激励其积累财富、创造财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法律明确作出国家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6、我国保护公民个人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法律依据:

①我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②我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7、我国法律是怎样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

①我国的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

国家审判机关依据民事法律,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往往采用责令侵权人将毁坏的财物恢复原状、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等方式,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侵害财产所有权应该承担的民事责任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

②我国的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国家审判机关依据刑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通常采用判处侵犯财产的罪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刑罚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③我国制定、运用多种法律,采用各种不同方式,有效地保护着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8、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极其重要。它是实施法律规定的其他各种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方式的前提。

9、侵犯财产所有权的方式及维权方法:

①当所有权归属发生争议时,我们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其所有权

②当我们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强令不示占有人返还原物。

③当人们的财产受到不法侵害已经毁坏或者灭失时,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④当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没收财产的行政处罚,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时,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撤销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以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注:其中①②③的法律依据是我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④的法律依据是我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规定。

10、当我们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怎么办?

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应及时妹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1、公民尚未死亡时,其财产能被继承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公民在世时拥有的个人财产不是遗产,因而不产生继承的问题。只有当其死亡时遗留的合法财产,才可继承。

12、被继承人、继承人的含义、遗产的含义及其三个条件:

①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

②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称为遗产。

③作为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其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其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④法律上将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13、继承权: 所谓继承权,指的是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14、法定继承、法定继承人范围及顺序、法定继承的继承顺序:

①所谓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②我国继承法在第二章“法定继承”中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

继承法规定的法宝继承人的上述范围,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扶养关系确立的。

③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④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15、继承权实现的方式:

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我国现阶段,多数采用的继承方式是法定继承。

16、遗嘱继承的含义及优点:

①它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

②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

17、遗赠:

①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获得遗嘱中指定的遗产,不属于遗嘱继承,而属于受遗赠人依据所遗赠人(立遗嘱人)的遗赠取得遗产。

②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是法律所允许的。

③受遗赠人获得的遗赠的遗产,受我国法律保护。

18、在处理继承问题时,家庭成员之间应本着什么样的精神?

注重情义、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

19、保护继承权的法律依据:

①我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②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遗赠权。

20、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怎么办?

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不要忍气吞声,要增强维权意识,要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1、智力成果及智力成果权的含义:

所谓智力成果,主要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22、保护智力成果及智力成果权的原因

人类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发明创造以及其他创造性智力成果,更加凸显其重要性。给予创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权保护,是对创新精神的最有效的鼓励

23、保护智力成果权的作用:

给予创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权保护,是对创新精神的最有效的鼓励。为了激励人们创造无形财产,各个国家先后通过立法保护智力成果所有人的权利。

24、保护未成年人智力成果权的法律依据:

公民创造智力成果没有年龄限制,享有知识产权当然也不受年龄限制。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荣誉权不受侵犯。而且,对有特殊天赋或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还应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5、当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受到侵犯时怎么办?

如果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遭到非法侵害,可以由父母或监护人要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26、怎样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

①保护智力成果权,有赖于公众的维权意识。②作为一个公民,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新人教版初二政治下册知识点(二)

消费者的权益

1、消费的分类: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消费,这既包括吃饭、穿衣、住房以及使用日用品、交通工具等物质方面的消费,也包括满足精神文明需要的消费,如看电影、唱卡拉OK、旅游等。

2、消费者的含义:当我们购买商品或享用服务时,我们便成了消费者。

3、如何理解顾客就是“上帝”

我们选择、购买商品,等于对市场上的商品及其经营者投票,因而对于经营者来说,顾客就是“上帝”,消费者决定着商品及其经营者能否被认可。

4、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

①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

②在现代社会,商品生产规模扩大,花色品种繁多,构造日益复杂,这使得消费者难以从直观上了解商品的性能和质量,从而在选购上处于被动地位;相对于有高度组织和强大实力的经营者来说,消费者往往势单力孤,容易发生“店大欺客”的现象;还有个别经营者见利忘义,利用自己所处的有利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这些都使消费者处于不利的地位。

5、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正式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6、经营者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种类及现象:

假冒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漠视消费者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在服务领域,经营者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日趋严重。

7、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义 :

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8、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9、消费者的九项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我国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9项权利。

10、安全权

①人身、财产安全,是公民在社会中生存的基本条件。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接受的服务,不能危害生命和财产安全。

②侵害消费者安全权的事例:假药致人丧命;假酒致人中毒;劣质刹车器导致车祸;劣质热水瓶爆炸伤人,注水猪肉,毒奶粉;过期食品等;

11、知情权

①消费者享有知情权,有权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②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12、自主选择权

①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②侵犯自主选择权的事例:动手摸了商品就得买;还了价就得买;饭店谢绝自带酒水;搭售产品等

13、公平交易权

①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②侵犯公平交易权的事例:缺斤短两;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抬高价格;劣质产品等强买强卖体现的权利有: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拒绝这种行为说明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权

14、依法求偿权

①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②侵犯消费者依法求偿权的事例:商品售出概不退换,谢绝自带酒水,打折商品不退不换

15、消费者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法律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作为消费者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到商场购物,态度要谦和,说话要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应表示谢意;维护生产经营者的正当利益;等等。

16、作为消费者应具备的意识和能力:

两种意识: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两种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17、在各种各样的商品面前,我们应掌握两方面的知识:

(1)消费知识

我们应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有关商品、服务、市场以及消费心理等方面的知识;获取消费知识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消费选择;

(2)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

我们还需要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如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消费者维权途径等;具备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就能自学地运用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与不法经营者进行斗争。

18、消费者在消费中应注意什么?

在交易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消费知识和法律知识,保持应有的警惕,尽量不给不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19、当我们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被侵犯时怎么办?

在侵权行为发生后,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使不法经营者显露原形、受到惩治。

20、消费者的维权途径: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到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1、请你写一条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公益广告语

保护消费者权益,人人有责;

22、请你设计一句提醒广大消费者安全消费的宣传标语:

明明白白消费,做聪明消费者;

新人教版初二政治下册知识点(三)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1、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在我国人民包括哪些人?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

3、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

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力。作为国家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

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4、人民与公民的区别:

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种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告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5、我国公民权利的保障机制:

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他人和法律的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法律保障。

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机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6、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怎么办?

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被侵害的权利,赔偿造成的损失,惩罚侵权者,讨回公道。

8、我国宪法将审判权赋予各级人民法院;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9、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10、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11、我国宪法对言论自由是怎样规定的?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

12、言论自由受到法律两方面的限制: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