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对气血的影响
太极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运动简便、老少皆宜,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和健身运动的太极拳显示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展示出在强身健体方面的巨大潜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对气血的影响。欢迎阅读!
简述太极拳对气血的影响
中医学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活动的物质基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的调和与通畅是人体健康的关键。
太极拳着重于对精、气、神的修练,尤其在锻炼时要求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从而使气血运行流畅而致平和。
因此常见一般练习太极拳有年之人,即使在冬天在户外打拳,也无需戴手套,练习后手还是暖暖的。这仅说明练习太极拳能促进气血运行的只鳞片甲而已。
中医学将气归纳成: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其中元气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宗气是水谷精微之气与大自然空气的混合体,积于胸中,以补充元气。
营气行于脉中,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卫气行于脉外,有温分肉、肥奏理、司开合的作用。它们的协同作用,保证了血脉的畅通,维持了人体周身各部的功能作用。
太极拳则将元气、宗气、营气流归成内气,将卫气归为外气,通过养、蓄、运、使四个方面来练气养生。尤其是吴图南师爷提出的养蓄宗气、培补元气。运行营气、开发卫气,更是太极拳养生保健的关要之说。
气血不足的症状
1、觉得说话有气无力或中气不足,经常觉得疲累、不想说话;
2、脸色苍白或比较黯淡,唇色发暗,脸颊部位出现细小的疱疹;
3、经常性心悸、胸闷,或阵发心胸疼痛;
4、出现胁肋刺痛、腹胀等症状;
5、肢体容易麻木,甚至疼痛,手足逆冷或发热;
练习太极拳的人不会出现气血不足的现象,因为习拳的人身体新陈代谢要比不练的人快,而且习拳者身体循环要比常人快,也就是内脏毒素排的快。
6、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细等。
如果以上症状符合3条以上,则要虑是否属于气血不通畅。气血一旦淤滞,既可能化寒,也可能化热。养生根本之法在于活血化淤。
最好能注意调整自身气血,吃一些活血类型的食物或补药,多做有利于心脏血脉的运动,调整自身心状态,保持身体和心的健康。
中医经络学认为,人体内的气血犹如自然界的河流,“流水不腐”的道已尽人皆知,人体气血的河流同样也需“流动”,即经络通畅。当气血犹如河中之水运行有序,不受阻滞而流速平稳时,才能使血液保持正常的状态。
很多上班族女性久坐不动,一方面又是从事脑力劳动,常常是气滞血瘀的易感人群。研究表明,人体长期处于气滞血瘀状态,组织缺血,细胞处于“饥饿”状态,会加快衰老。因此,对气滞血瘀体质而言,行气活血有预防衰老的功效。
所以,要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太极拳、养生操、保健按摩术、慢跑、竞走等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练习太极拳,可以使全身各部都能活动,帮助体内气血运行。
太极拳补气血的循环调节效应
众所周知,太极拳对于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具体到对每一种疾病产生多大影响,人们却知之甚少。这里仅对太极拳锻炼产生的调节动脉血压的效果加以说明。
从科学试验来看,太极拳锻炼对于人体动脉血压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尤其收缩压练习前后差异显著。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通过对部分中老年知识分子的对照观察,发现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肪蛋白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肪蛋白的浓度,因此有利于防治或减缓某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情绪变化对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太极拳锻炼可以通过调节情绪变化,增强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等途径,降低动脉血压;可以通过增加能量的消耗,促进脂肪分解,减少体内脂肪含量,防止中老年人因过分肥胖而致病。
太极拳对气血的影响相关文章:
1.太极拳的气血循环调节效应
2.关于太极拳对健康的影响
3.太极拳对身体的益处
4.太极拳对身体的影响
5.太极拳对女性的美容作用
6.练太极拳治病的基础是经络和气血
7.太极拳螺旋走劲调整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