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各部长的一封信
一个团队的前进与发展需要部长的正确领导,上下努力,才能共创佳绩。部长的领导对所有人而言都至关重要。下面小编整理了给各部长的一封信,欢迎大家阅读。
给各部长的一封信篇一
各位:
请谅解我是一个磨叽的人,说好听一点是感性,说不好听就是娘娘腔吧,在社团换届之际,有很多真心话想和你们讲,但当面总感觉不合适,加上现在考完试了,所以有了现在这封信。
从哪里开始说呢?就先说说给大家的这本书。抱歉没能找到更好的pdf版本,但是好在也不影响阅读。这本书曾经风靡全球,很多大企业都已此为培训教材,我想作为新部长培训的第一课,这本书也是再适合不过了。上面提的21条法则,虽不能说完全合乎我们的情况,但胜在十分全面,全方位剖析了领导力这个概念,我想不管是谁,读完这本书都会有所收获,将更好地形成自己的领导风格。其实领导力风格的东西千差万别,我跟很多很绿协的部长都是特别好的朋友,有女王的也有萝莉的,有正太也有大叔的,还有猥琐的„但是其中总有一些通性的东西,我曾试图去把这些通性写出来给大家,写着写着发现还是偏回我自己的领导风格去了,这样反倒不利于大家自由发展自己,所以还是读那些专门研究的专家写的东西吧。另外还给大家附上一篇文章,是一个我非常葱白的学长写的,这篇文章伴随了我很长一段时间,我常常会拿出来研究,希望大家野一定好好研究。
说到领导力的形成,屈指算来我自己做过三个团队的部长,有很失败的,也有很成功的,这一学期的资源部就算是我小小的成功吧呵呵。绿协是大一下中间换届的,我第一次做部长是带一群和我同届的朋友,那就是我说的非常失败的一届了。各位部长中宣传部的同时又是第一学期就加进来的应该就可以体会过这种感觉,泽宇和我当时的心情一样,很焦急,却不知道怎么办。一个部门里开会叫不来人,工作互相推卸,活动不愿参加,人心涣散。这些我都经历过,记得当时绿协学期末要每个部自己画一张海报展示自己部门,可我们部门里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画,都是各种有事各种忙(谁都知道是借口),我自己是真的对画画一窍不通,最后就导致了绿协7个部就我们部出不来这张海报。说起来那段日子真是很苦逼,没人愿意听你的话,大家对这个部门没有感情。不过也多亏了那一段痛苦的磨砺,我才发现自己很多的缺点,然后第二年我就带出了律协最团结最给力的一个部门——培训部。说半天这个失败经历,是想告诉大家两个事,一是“社团的失败是常态”二是“没人能一开始就做得好”。 先说说第一个,“社团失败是常态”。为什么这么说呢,根据大家的经验,工大有几个社团是真正能做到如家一般温馨的。新基和201的人都是以追求能力和人脉为目的的,虽然你会有认同感,但没有真正坚固的感情。而学生会则是一个靠溜须拍马搏上位的地方,去的人都是为了那个部长的位置,明争暗斗。就算是绿协这样几十年的老牌大社,每一年总有几个部门会做不好,上两届外宣很烂,导致绿协整个一年宣传非常失败,整个外宣部就剩5个人,还有两个是部长,还有一个部长是不会画画的„上一届野外部不给力,三个部长有两个第二学期就退出了,剩下一个女生在那里死撑,还要次次开会都被主席骂,这个野外部整天就想玩,什么都做不了做不好。然后再看看那些个小社团,一个学期一共就开过三次会,吃过一次饭完事。在工大创办社团其实是有一个规律,很多都是第一学期办过以一两次活动,然后会员越来越少,会长也觉得玩够了,然后顶多撑到第二学期就会消失掉。我们顶过了最艰难的第一年,第二年能不能做绝对还是一个大问题。大家也可以看看圈子里除了自己以外,有几个人会为社团东奔西走的,有几个人不是开学报一堆进一堆结果最后都不了了之的。其实在工大做一个好的社团真的很难,一群陌生人,要把他们聚在一起成为很好很好的朋友,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说一句这样的话,在工大能把一个部门带起来的人绝对是不简单的人。
为什么“没人能一开始就做得好”呢?第一是难度非常大,前面讲了很多了。第二是我们没做过。没做过真的是什么都不知道,绝对不夸张。其实我自己是一个很傲的人(很傲的人往往也很自卑),在刚当上部长的时候,我感觉怎么绿协上届的部长都那么怂,怎么主席都那么怂,还不如直接让我当主席呢。但恰恰是刚当上部长的那一届,我输得最惨,和外宣部一起并列律协最烂的部门。然而我当时还常常找借口,说这些人都是同届的,都是老部长带坏的什么的,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意识到我就是一傻X,那些很怂很猥琐的老部长老主席们都是真正的高手,外表不盛气凌人,部门内部也一团和气。不说我,说泽宇,泽宇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大家可能不知道。外面和老师和社联打交道都是靠他,他的朋友特别多,有一次我和他在他的楼层楼梯间聊事情,一直被打断,为什么?因为总是有人经过就会总是有人和他打招呼。个人魅力绝对不需要怀疑,可是他带宣传部的时候还是有那么多的困惑。大家不知道新学期前几次开会的重要性,前几次开会如果不能做到让新人觉得“很有意思,很有事做,自己很被需要,很有归属感”那么接下来的例会他们就会渐渐不来。这是泽宇这学期最大的经验教训。还是那一句,没有人能一开始就做好。绿协新部长上任也一样,没几个能做的好的,绿协高层早就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是大一下中间就换届,让新部长有机会练手半学期,然后新人来了这一个多学期就能很好的发力。我们协会本来也想在大一下中间换届,可是考虑到我们大二上是冬天,不适合新部长发力,所以还是把换届定在了学期末,这也是无奈之举。说那么多,无非是想告诉你们,部长难做,大家还要好好努力,切忌心高气傲。 旅行者协会走到今天绝对不容易,我们这一年经历了真的不少挫折。如果你问我有没有想要放弃过,我很坦白的说,非常有。昨天在飞机上和一个海归的ceo聊了挺久的,他说的一句话我觉得非常对“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得区别在于领导者在经历了困难后能抗住”这句话是真理,当领导是肯定要经受各种挫折的。我的说法更极端,如果你没有经历过以下两条你肯定是个不负责任的部长:一是你有过不想做下去想退了的经历,二是抱怨另一个部长不好。这两条铁律中的玄妙还是让各位自己去体会吧。这一年我说过很多晦气的话,也有很多消极情绪,刚开始做的时候很多人说我们不会成功,有人说我预估错误市场,有人说我们逃不过新社团灭亡论的规律。但是今天我就可以很自豪得跟那些人说,我们一开始只有两个人,到后来十几个,到后来两个部,现在四个部九个部长,将来还会成为工大最大的社团。我们一开始什么都没有,没有一分钱,到现在有了自己的办公室,有了两个海报板,(工大最大的海报板),有了12人用的大帐篷,锅碗瓢盆一大堆,最后还有钱结余。不好意思,我们彻底伤害了以前那些不看好我们的人自尊心。我只想说,我们旅行者这一路走来,不说很艰辛,至少一步一步的,很实在。
一个社团做的好不好是靠谁?不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大boss,而是实实在在推动社团前进的各位部长。大家一定要了解,这个协会现在就靠你们了,会长是做得好不好其实影响很小,因为会长没有办法管理具体事务,部员招的什么样的人其实影响很小,团队都是培养出来的,但是部长给不给力就直接导致这个社团给不给力。你们九个就像我国的九常委,是真正玩弄中国的九个人。你们的四个部门,各占协会超过四分之一的生命。公关部做不好,协会没钱做不了活动,部门之间矛盾很大一盘散沙,宣传部做不好我们一次活动都做不了,业务部最直接,活动直接是由你们出的,档次高低你们说得算。总之,你们身上的担子绝对不轻,非常佩服各位的勇敢,要知道,你们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XXX
X.X
给各部长的一封信篇二
尊敬的袁部长:
您好!
适值您出任教育部长之际,我——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以公开信的形式向您提出当下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八大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所述所议,当属一孔之见,偏颇之处在所难免。
1、当下的基础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育。尽管各级各类学校在总结教育成果和办学成就时,都以八股文式的文字,罗列出育人的种种辉煌和卓越。但从教育本身来看,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在教育过程中,都程度不等地存在着漠视人的存在、忽视人的发展、甚至是亵渎人的尊严的严重问题。突出的表现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围着知识转、学生围着分数转、家长围着考试转,这成了学校教育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常态形式。“一切为了考试、为了一切的考试、为了考试的一切”,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的终极目标。“得分数者得天下”成为教师、学生和家长高度一致的共识。因此,有人说我们的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不是优秀的学生,而是卓越的考生。此言毫无虚饰的成分。在这种严重偏离教育主旨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作为活生生的人的存在,被完全的忽视和漠视了。
思考:1998年,李镇西老师在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诞辰八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曾经当面向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您认为您父亲在教育理论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卡娅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正是我父亲,第一个把‘人性’引入了苏维埃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首先是人学”的论断是教育理论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创造。但是,今天,在所谓的教育改革进行了几十年之后的中国基础教育领域里,目中无“人”的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常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和嘲笑。更在甚者,一个个有灵性的人被模塑、一个个健全的人被摧残、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被杀戮,也已经成为教育成果中重要的副产品,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2、师生负担的异常沉重导致师生一体化肤浅。踏着新千年的第一缕阳光,教育部重磅推出的减负令不可谓不悦人耳目,也不可谓不振奋人心。但是,时至今天,九年的时光已过,学生学业负担不但没有丝毫减轻,相反日益加重。如果有谁对此持怀疑态度,则只需要去看看大中小学生乃至幼儿园的小朋友中,有多少人戴着眼镜;去看看节假日里,学生作业的数量是十几页还是几十页;去看看夜晚熄灯最晚的是学生的房间还是爸妈的房间;去看看有多少学生的书包早已演变成书筐„„就可以疑虑顿消睁,忙到熄灯;忙到熄灯,还是不中。“起得比公鸡还早,睡得比小姐还迟,干得比牛马还累,责任比省长还大,名声比汉奸还差,挣钱比民工还少,装得比总统还像”,虽有些夸张,但却是教师真实生存现状的形象写照。
思考:科学泰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这话似乎是针对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来讲的。如果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定肤浅还是深刻的标准,那么,这过重的负担带来的绝不只是肤浅。如果仅仅从掌握知识要点的角度来衡量,无论其达到怎样的高度,无论其达到怎样的宽度,也无论其延伸到何等的深度,都与肤浅脱不了干系。至于说我们所培养的人是否肤浅,只要看看我们的教育“硕果”中,那些“英才们”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就会不言自明。笔者曾经不知轻重地断言:中国基础教育的这种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脑力资源的大规模持久性行动,将在五十年乃至一百年之后,给中华文明带来毁灭性的重大灾难。
3、农村教育中诸多恶性问题的不断凸显将使整个中国教育失去发展的坚实根基。首先,教师结构失调,师资力量薄弱问题日渐明显。随着城市学校的不断改建、扩建、新建,师资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出现了市级学校从县级学校选拔人才,县级学校从乡镇级学校选拔人才,乡镇学校从村级小学选拔人才的人才联动现象。一位地级市的教研员在一次教育了。非但如此,教师的负担之重也成为基础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之一。两眼一质量分析会上指出,这种选拔人才方式造成的结果必然是选拔上来的人才不能够满足高一级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而低一级学校出现人才真空,导致师资队伍建设的全面滑坡。此语可谓一语中的。其次,学生流失严重。学业负担过重、师生关系日渐淡化、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不少家长和学生产生了新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即使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辍学务工者大有人在。农村中小学校中,教室几近十室九空的窘相绝非个案。再次,挪用教育经费现象触目惊心。据知情人士介绍,一所农村小学,一年间用于吃喝招待、应酬送礼的费用高达几万元者已非少数。最后,教育质量严重滑坡。上述几方面情形的普遍存在,加之教学设施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和补充,教学质量的严重下滑当属必然。
思考: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的比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占绝对多数。但是,农村教育中众多恶性问题的不断凸显,不能及时地得到改进和完善,必然会给整个基础教育带来致命性的灾难。国家对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的高度重视,充分说明了“三农”问题在整个民族发展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价值和作用。同样,农村教育中所存在的众多问题,也要引起政府和教育行政机关的高度重视。
4、口号加评估,使教育中的形式主义泛滥成灾。形式主义泛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花样繁多的教育口号漫天飞舞。
曾经一度被网络热炒的《中国教育的十大谎言》则集中体现了各级各类政府机关和学校在办教育过程中的口号化追求。其中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样两则:一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如果仅仅从口号本身看,确实完美无缺。但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假汉语特殊的造句功能玩儿的文字游戏而已。二是有关部长和主任们常讲的类似口头禅似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经典口号,一方面将教育办得几近千夫所指,一方面又厚颜无耻地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喊得震耳欲聋。形式主义泛滥的另一重要标志是各类评估检查使所有的大中小学无有还手之功、只有招架之力,甚至连招架之力也荡然无存。最为典型的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所下发的“禁补令”,不可谓不及时、不可谓不明确、不可谓不严格、不可谓不具体。同样,也不可谓不形同虚设。
思考:以行政化的手段、运动式的思维、表面化的追求、官样化的风格来办教育,其结局必然是糟蹋了教育,也危害了学生。一会儿让样板戏进课堂,一会儿让集体舞进校园,一会儿是阳光体育冬季长跑,一会儿是“3+2方案”,一会儿是大综合,一会儿是新课程改革过度,一会儿是课堂教学的回归„„真可谓是山重水复、乱花迷眼。其结果不只是学生穷于应付、也不只是教师的两眼茫然,更有甚者,时至今日,连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何,也很少有人知道了。
5、科学评价标准的严重缺失,使得学校教育失去了正确的方向。无论是社会,还是政府,评价学校的主要依据依然是升学率。如果说过去人们对片面追求升学率还颇有微词的话,那么如今所不同的是,人们早已不再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是代之以全面追求升学率。这在最近山东省沂水县政府下发的红头文件中便可找到最好的注解。事实上,有多少县委县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所作所为和沂水县惊人地相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红头文件让沂水的领导闹了个脸红耳赤。于是,出现了社会和政府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学校以升学率评价班级,班级以升学率评价老师,老师以升学率高低的全部标准——考试分数——评价学生,学生也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自己是优是劣的标志性存在。按照人们惯常的认识标准,排名第二者较之于排名第一者,就是失败者。这一点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的低年级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
思考:有人说,我们的教育是制造失败者的教育,这话一点不假。要真正对钱学森大师留给总理也是留给国人的“教育难题”——即“为什么中国的教育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找到准确答案,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是我想,一个只能培养失败者的教育体制,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才是正常的。相反,如果培养出了杰出的人才,倒是咄咄怪事。如果说共和国的教育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努力之后,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确是事实。但是在这种时候我们又惯常于一白遮百丑,甚至连存在的最大问题也可以遮掩过去。这最大的问题就是,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仍然不明白评价教育优劣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所有教育人的耻辱。
6、教育资源不公成为教育的一大伤痛。且不说如中西部等大的范围内不同区域的教育资源不公有天渊之别,也不说如北京与诸如河南等地相比,教育资源的不公触目惊心;单单就一个地级市或者一个县城内,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公也是有目共睹的。即使是同在一个城市,同属于一个类型的学校,教育资源的不公也显而易见。这就是择校热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之一。不仅如此,即使是在同一所学校,或因家长身份地位的不同,或因家长缴费多少的不同,学生所享受的教育资源也是各不相同的。最近在网络上热议的一些学校“因财施教”,所办的重点班、实验班、创新班等等,莫不如此。
思考:有道是不平则鸣。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是导致人们对教育千夫所指的重要原因之一。更何况,这种不公与时俱进地在加大着、凸显着。尤其无法想象的是,地方政府部门,不是在尽心尽力地减少这种不公,而是在强化着这种不公。于是,对薄弱学校的雪中送炭形同虚设,对优质学校的锦上添花却步步扎实。因为,这些优质学校维系着特权集团的特权利益。有关资料表明:占人口不过10%的党政干部、高中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子女,占去了被调查的重点高中的42.1%的名额。某省财政厅与某全国知名重点中学达成的协定更是反映了这种赤裸裸的交换关系——该中学每接收一名财政厅官员的子女,将拨付50万元的教育经费。
7、教育腐败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对于基础教育领域来说,教育腐败主要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教育收费和公款消费。不论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自愿,择校费中属于学校显性收入部分的竞相加码和属于学校当权者隐性收入部分的不断攀高,使得“就近入学或者划片招生”早已成为一块蒙蔽弱势家长的挡箭牌。有权有势者自然不会为择校而发愁,虽无权势但属有钱阶层者,也可借助钱的作用“让鬼推磨”。生活中不时可以听到有关人员发出这样的高论:“明明知道去某某学校不一定是好事,但是不去吧,还真的丢不起那人!”所以,那些特权学校与一般学校的不同,不只是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不同,同时也成为检验和衡量家长社会地位高低的试金石。
至于说那有限的教育费用,几乎到了雁过拔毛的地步:不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几乎所有的校长逢年过节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进贡”用以孝敬自己的顶头上司。各校校长孝敬中心校校长,同时各校校长和中心校校长又一起孝敬教育局的科长、局长。当然,在孝敬的过程中,所有的孝敬者又都不会忘记留下自己的那一份辛苦钱。岂止是过节,更有一些学校领导和教育局(委)的领导,过生日要摆宴席,不论老的小的;结婚纪念日要摆宴席,不论纸婚金婚;红白喜事要摆宴席,不论死的活的。而属下的校长和准校长、大小官员和准官员们,则是逢宴必送。如果说所有的送礼者中,有人是出自己的血汗钱来讨领导的欢颜,那也一定是那些带“准”字的校长或官员们。
此外,从城市到农村,从中学到小学,教育行业中以校长为核心的特权人士,利用公款进行吃喝早已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常态”。“革命小酒天天醉”,在校长群体中绝对是一道不败的风景。
思考: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其实,几乎所有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在教育行业中也都不乏其例。只不过教育的腐败所带来的危害直接或者间接地危害到了学生的心灵。因此,其危害程度比其它任何行业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8、民办教育寒潮阵阵,进退维谷。按照国际惯例,都是政府办好公办学校,满足绝大多数普通民众孩子的求学需要;而其他宗教机构、社会团体。私营企业和个人等办好私立学校,满足部分富裕家庭孩子的求学需要。但是,作为穷国办大教育的我们,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如此,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完全视民办学校为“私生子”,政策上不予倾斜,经济上不予扶持。相反,以各种手段挤占和瓜分民办学校的生源市场,明抢兼暗夺民办学校的师资力量。其样板工程是,尽管教育部多次走过场似地发布文件,禁止公办高中招收复读生,但是不少地方的政府机构和教育部门出于政绩考虑,公然支持甚至指令公办高中办复读班。还有,很多民办学校成为公办学校的教师培训基地,也使得民办学校哭笑不得。其具体方略和过程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无门的情况下,选择去民办学校工作。几年之后,刚刚成为教育行业中的熟手或者能手时,一年一度的政府“招教”,就将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打击得支离破碎,溃不成军。
思考:尽管《民办教育法》已经实施多年,但时至今日,有关人士曾断言:中国尚没有真正的民办教育。这不是中国没有民办教育的市场需求,而是政府没有为民办教育创造合适的生存环境。有关人士曾经大声疾呼,国内教育体系应该弘扬两个积极性:一个是政府的积极性——保障穷人读书;另一个是社会的积极性——由慈善和宗教团体帮助有需要的人,办私立学校给予国民选择优质教育的权利。在教育部有关领导提出“名校办分校”的教育发展战略之后 ,民办教育的春天依然遥遥无期,音讯全无。这不能不说是教育发展的一大悲哀。
袁部长,我注意到了近期网络上几近爆满的帖子对您寄予的厚望,我更深知您的任重而道远。对于上述八条内容,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在危言耸听。但危言可鉴,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化三尺之冰更非一日之功。中国基础教育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不是此前的有关部门没有作为,而是有关部门从未有针对性地将任意一个问题解决到位、解决彻底。这就造成了旧的问题“涛声依旧”,新的问题层出不穷。于是才出现了当下的基础教育工作“乱象丛生”的局面。
尽管上文说民办教育的春天遥遥无期。但是我还想借用那句著名的诗句,来表达对明天的希望。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一个草根教师
11月4日夜
给各部长的一封信篇三
致亲爱的部长:
部长,又快到了一年一次的换届了!你们是第一次当部长,我们也是第一次当干事,就这样,再加上会长们,我们就组成了一个个社团。
我们一开始带着崇拜仰慕地心理虔诚地去填写每一份报名表,认真地做好面试准备,祈求着上天能够让我们成功进入社团。在进入社团的开始的那个月里,有个实习期,我们好积极,什么事情都抢着干,对你们有着莫名的崇拜,因为你们是面试我们,决定我们去留的那群人呀!
你们会我们不会的,有什么问题好像你们都能帮我们解决。在策划部里,你们一点点教我们写策划,告诉我们策划格式,在宣传部里,你们给我们培训PS,海报制作,剪切视频,在外联部里,你们告诉我一些拉赞助的简单方法,让我们搜集好广告,告诉我们就要不要脸,在秘书部里,你们让我们做一些很琐碎的事,用excel处理各个干事的课表,统计共同的休闲时间。
在我们的眼里你们,你们都很厉害,从一群干事里脱颖而出,成为了我们的部长。有时候,你们能记住我们的生日,偷偷摸摸地组织人一群人突然给我们过生日。那种时候总是会有一种想抹泪的感觉,谁说的大学里没有真心的友谊的,就算没有友谊,可我有一群陪我进退的队友。
可是又渐渐地,进入社团的新鲜感不再了,你们在我们眼里只是一个麻烦的代名词,我们也开始慢慢变得不耐烦,嘴里叨叨着哎呀,又要开会,又要去摆摊了,早知道不参加了,真浪费时间。
也慢慢地,开会迟到、缺席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你们却总是早到在等待我们,甚至有时候缺席太严重,直接取消了例会。我们开始不愿意干的事情,你们接手了;我们干不好的事情,你们帮我们收尾;我们之间闹别扭,你们帮我们开解。其实你们只不过是比我们大一届的孩子而已。
虽说我们是干事,但是许多活动都是你们组织策划,做了许多准备,部长们也默默地在背后收拾着我们漏下的烂摊子,而我们仅仅是在活动当天,做个工作人员。偶尔觉得我们自己很棒做的很好,可是我们也常常忘了是你们耐心的带着我们,一步一步的满满的教我们怎么做得更好。
你们当中,有的活泼开朗,可以瞬间带动社团欢快的氛围,有的可能比较沉默寡言,总是自己做好自己的事,不露面,或许气氛比较尴尬,有的呢,则比较严肃,可能整个社团都比较沉默。
可是无论怎么样的你们,都带领了我们整整一年,或许我们现在还在抱怨,不理解你们的幸苦。但是,我们离开时,总会比进来的时候更加自信。
现在,又是一轮的换届季,许多人还有各种公众号上开始问,我们是留任呢?还是离开?有人说,留任,在社团学习到了很多,也很喜欢社团的氛围,更想有一群自己的小朋友,也有人说,浪费精力与时间,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不喜欢里面的氛围。
可是无论如何,你们即将离开,或许继续呆在社团,我们都希望我们的部门群偶尔还能浮在聊天界面,你们还记得我们这群干事,有机会可以一起拍照吗?因为我们的部长可能就只剩下你们了。
就让我们把这大学美好的记忆定格在大一吧,那时候我们有你们这么好的部长,不需要承担责任,不需要给别人擦屁股,让我们轻松地过好这个大一。
部长,谢谢你们!
那群傻傻的干事
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