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怎样读书
世界上最自得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阅读让教师体会到“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小编想说教师的阅读自有其方法。
教师阅读的方法
首先要读出一条“线”
这条“线”就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要阅读几本有关专业理论的书籍,形成一个基本的专业知识结构。就一个教师来讲,要阅读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由教学论、心理学及专业知识构成的专业理论的基础架构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阅读一些教育教学刊物,了解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尤其是当前课程改革进展中的新理论新经验,不断汲取教学理论的前沿思想。目的是通过这种专一的阅读,为教师的职业发展积淀出必需的专业素养。
其次要读出一个“圆”
有了必需的专业素养,你的阅读就有了稳定的主题,就有了灵气和灵魂,你所有的阅读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聚在了“圆”的周围。你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博览群书了——《论语》不再是《论语》而是为师的一种境界,老子不再是老子而是班级管理之道,唐诗不再是鉴赏文本而是美的享受,武侠已不再是刀关剑影而是文化的符号,哲学也许不再是哲学而是教育,音乐也许不再是音乐而是教育的情怀,卡耐基不再是经济大鳄而是巨型教育导师……
再次要读出一个“我”
阅读的真正意义,是把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理顺、吸收并转化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日益功利化、世俗化今天,如何在庸俗中增强免疫力,自觉去突破现状的呆滞和体制的局限,让自己多一点教师味,多一点家国情怀,就必须从阅读中去吮吸精神发育必需的奶水。就像今天之教育,虽课堂模式林立,教育家丛生,但读过杜威《民主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后,我们才发觉这些貌似高深新颖的所谓“模式”,不过是名利包装下的一场“秀”,有先哲之慧眼烛照其间,我们一定不会因“秀”而迷失,找回自我,回归教育之常识。
好教师要有好的文化底蕴
关于读书的方法,这三种值得推广。作为教师,还是要多阅读,尤其是不能只限于教育类的书籍。陆游在向他的侄子介绍写诗的方法时就说过“功夫在诗外”,确实,真要教好书,不是教材或是几本教育理论书籍可以做到的。同样是教《晏子使楚》,常人教完之后学生对晏子的智慧津津乐道、钦佩不已,但窦桂梅老师教出来的却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尊重。因为她认真的读完了《晏子春秋》,发现了智慧只是个中性词,尊重才是褒义词。而晏子之所以能一再挫败楚王,并赢得尊重,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力量,而是有一个强大的齐国在后面支撑着他,楚王真正尊重的,是晏子身后的齐国。同样是教《圆明园的毁灭》,常人教出了一群充满仇恨的学生,她却告诉学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由于中国外交上的失败,而且告诉学生在英法联军抢劫的过程中,当地的老百姓也参与了抢劫,通过这一历史真相的揭示,让学生懂得清政府的腐败与民众的情绪,使学生留下的不仅是情感,更是沉甸甸的思考。可以想像,如果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她能做到捍卫真相和历史的尊严吗?而没有渊博的知识做后盾,她在设计教学时能有这么深的思考吗?河南的武凤霞老师曾说过,一堂课的精髓就是那些别人无法模仿的东西。对文本认识的高度,以及在拥有相当知识背景的前提下选择的切入点是无法模仿的,真正的课堂精彩来源于教师背后浓厚的文化底蕴。还是那句话,“没有思想就没有表达,没有阅读就没有思考”。所以,教师要多读书,读书的领域不妨宽些,选的书不妨精些。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知识,让自己真的成为一股奔流不息的知识之泉的话,教师才可以真正构建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而教师也在这阅读之中丰富了自己的生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