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

2017-06-18

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就是从事教育这个职业的人们,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篇一

《论教师的职业道德》

摘要:教师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新的形势与环境下,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道德品质。

关键词:职业道德;道德素质;职业特点;道德品质

1.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就是从事教育这个职业的人们,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人民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应具有高尚的师德,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提高师德修养。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和长期性等特点,这是由教师的工作任务、劳动对象及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劳动特点要求教师在道德认识上有更高的水准,在道德行为上身体力行,在道德影响上比其他行为更深远。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文素质的提高,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同时,社会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因此,教师要做到不负重托,成为家长信任、学生喜欢的人民教师,提高师德修养就成了重中之重。

2.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道德是一种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通过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称。它包括社会公德、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等。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是衡量教师品格情操的标尺,是教育和感染学生的巨大精神力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教师起着增长学生智慧、培育人才、传道解惑的作用。教师要爱学生,爱他人,爱事业,爱社会,爱国家,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3.教师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

3.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当代教师至少面临三项主要责任:一是岗位责任,就是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二是社会责任,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托给了学校,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教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主要依靠教育承担,这是教师对民族、对未来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只有把这三项责任当成不可推卸的职责,我们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尽最大力量。

3.2关爱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对学生高尚纯洁的热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有了它,教师就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无止境,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而且,一个学术渊博、知识广泛的老师也正是学生所希望的。

3.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作风习惯,处世方法,甚至一举一动,都通过学生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有无声无息的影响,就好比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效果往往比教师长篇大论说教要好,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身教,用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一面旗帜。

4.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更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4.1领导重视,政策落实。

各级领导应当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需要长抓不懈,学校各级领导及上级有关领导要把师德建设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来抓。要制订近期和中长期的师德建设计划,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在师德建设中要始终注意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用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教师,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教师不断增强责任感。

4.2学习理论,不断参加社会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师提高师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师德建设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学好理论,另一方面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基础。那种光凭书本知识,轻视实践的人是不会有大作为的,一定要克服轻视实践的倾向。

4.3制定规范,评议考核。

加强师德建设,要制定师德规范,并用制度保证实施。师德规范是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其他人之间道德关系的反映和概括。制定规范可以指导教师的道德生活,使教师择善而行。规范不仅是教师必须遵守的共同准则,而且是评价教师行为的标准。教师既可以用师德规范进行自我评价,又可以互相评价和监督。

4.4抓好典型,树立榜样。

在师德建设中,各级领导要善于发现和运用典型指导和推动师德建设的深入发展。以正面典型为主,用各种舆论工具进行宣传,定期召开表彰大会、经验交流会、师德分析会等,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这种做法能使人学有榜样,能逐步增强学生学习先进的自觉性,是加强师德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

4.5分析形势,明确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经济、政治、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逐步全面深入展开,客观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分析形势,明确新的要求。要开阔眼界,师德建设的内容和措施要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完善,向更深化的方向发展,并有所创新,逐步形成具有新时期特色的师德风尚。

综上所述,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特殊的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应该服从于教好学生这一根本任务。在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过程中,对品德行为和业务素质要同时抓,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以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的道德行为来教育学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总之,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关心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才能适应新形势,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赵传江.教育学[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篇二

《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摘要:学校是一片沃土,在不断的滋润着萋萋芳草;学校是育人的圣地,而教师则是育人的先导。教师不仅是让学生学习知识,而且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只有既当好“经师”,又当好“人师”,才能承担起这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本文着重论述作为人民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修养。

关键词:教师;道德修养;教育;育人

教师职业是艰巨的,辛苦的,也是特殊的,他与学生朝夕相处,对于学生耳濡目染,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他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高尚师德、渊博的知识、可亲可敬的形象,会给学生留下一个不忘的形象。教师运用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来影响学生,其魅力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因为他会另人景仰,不令而从。以人格培养是最简单、最明了、最有效的教育方法要塑造成优秀教师形象,必须从以下方面加强自己师德修养。

一、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教师不但要在内心深处培养一种高尚的情操,还要勇于在实际工作中发扬甘为人梯,甘当陪衬,乐于奉献的精神。

教师的职业作为一种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很高的,无止境的。对其劳动数量却又很难做到准确的计量。所以自己从事教育几十年,有一个准则,就是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只有自觉的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的决心和勇气。

教师劳动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奉献,只有发扬奉献精神,才能真正有效抵御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只有把全部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上,才能使自己在教育的阵地上默默的奉献着。像园丁,向生活奉献美景:像人梯,向人生奉献进步:像铺路石,向孩子奉献坦途……

有人说:“教师要出色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仅需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高尚的道德面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品质,只有具备前者,充其量不过是“教书匠或知识的二道贩子”。只有这二者兼备,方能称作是合格的“人民教师”这话说的一点也不过分。因为我们肩负着人民的期望,我们肩挑着民族的重任,明天是我们的职责,未来是我们的良心。当我们低头看着那天真的目光,侧耳听听那清脆的童音,我们为他们的期盼、辛劳、奉献,既是无怨无悔的。

二、爱岗敬业,热爱学生

江泽民主席曾语重心长的教导我们:一定要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弄清楚,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的工作着,毫无保留的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真正有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热爱这一事业,才能激发自己为之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教师要热爱教师职业,只有热爱这一职业,才能为培养下一代呕心沥血、竭尽全力。敬业乐教是教师爱国之情、报国之行的集中体现,对事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能以献身教育事业为荣,以千辛万苦为乐。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个学生。只有满腔热情的去关心、爱护学生,才会了解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他们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只有具有“严父”“慈母”的感情,才会懂得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为他们指点迷津,热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热爱学生就要做到时时了解学生,处处关心学生,事事尊重学生,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诲、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那部分差生也不能歧视、不讽刺、不挖苦,对他们要一视同仁,不偏爱,要把爱生之情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并贯注到整个教育过程中。敬业与爱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做到爱岗、敬业、爱生,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给学生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才能真正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这种种殊荣。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是文明的播种者和传递者,是连接着过去和未来的桥梁。每一位经过教师辛勤培养的人,都将成为明日芬芳的桃李,在祖国建设的各个岗位上争奇斗妍,各领风骚。每一位经过这一座桥梁的人,都会被灌输入人类既有文明的血液,又带着这种血液奔向未来,开创历史的文明,这就是教师的价值所在,生命的延续。当你把那一束束文明的火炬传给你的学生,看到火光在他们身上点燃,又带着新的力量传递到下一代手中的时候,毫无疑问,你将是这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所以教师不能以市场经济的价值规范取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要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这种服务的思想,服务的意识,才能更加热爱所有从事的教育事业,才能热爱每一位学生,才能真正肩负起民族兴旺的责任。

四、为人师表,注重身教

教师是“为人师表”的职业。为师要有知识为表,要有美德。人们历来重视教师的道德行为,所谓“身教重于言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工作和生活方式,甚至服饰仪表等,都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伟大的能动作用,正是用自己的世界观、自己的面貌来塑造新的一代。加里宁说过“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视之下”。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时时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言行一致,品行端正,情操高尚,诚实谦逊,公德正派,举止文雅。要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做有损教师声誉的事。

教师除应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之外,还要具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理论以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在当今社会里,学生通过电视、电影、广播、图书、报刊等多种传播媒介获取的知识日益增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奋发学习,充实自己,丰富自己。这样才能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权威和影响力,从而赢得学生的信赖,成为他们追求知识和真理的楷模,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教师如果知识贫乏,一知半解,固守与原来在学校里学到的那点书本知识而对其他的知识没有应有的了解和掌握,在学生面前“一问三不知”,这样的教师是很难引导学生去攀登科学文化技术高峰的。正如夸美纽斯所说:“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的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鱼之水,无水之源,无光之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一个教师不学无术,肯定不受学生的欢迎、尊重。教师必须精通所授学科和基础理论知识,深入钻研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抓住要领,深入浅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书教活,让学生愉快的接受教育,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发展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加强师德修养是方方面面的,但我们要牢牢记住:教书与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礼记>>中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就是说,教师既要给学生具体事物的认识,又要培养他们的品德。“如果只传授知识,而忽视培养方向,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党的教育事业需要具有高尚师德和广泛的文化业务素质,每个教师都应明确自己的光荣职责,认识自己劳动的特点和应具备的素质,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在新时代中自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修养,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钱焕琦主编:教师职业道德论,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91-96

[2]论教师职业道德--《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3]胡立松、罗道珍: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习惯,《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3):63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