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政治上册教案山东人民出版社
教案设计的好坏是决定初二政治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二政治上册教案山东人民出版社,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初二政治上教案山东人民出版社
第一单元 让爱驻我家
教学要求:
1、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克服“逆反”心理。
2、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3、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认同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和长辈。
2、我爱你,中国
3、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教学难点:
1、学会与父母沟通。
2、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教学方法:
探讨式、启发式、案例分析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家,温馨的港湾
教学要求:
1、认识家的含义,家的幸福所在。
2、懂得父母对子女所起的作用,不忘父母养育恩。
教学重点:
认识我有一个温馨的家
教学难点:
懂得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
一、阅读孟杰和他的伙伴们的故事。
二、转入新课。
1、学生朗读引言,体会家的温馨。
2、板书:家,温馨的港湾
3、板书:一、我有一个温馨的家
4、学生看课文P3—4图,体会图中的含义,写出一些描述家庭温馨场面的美妙词汇。
5、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自己家庭温馨的一件事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6、师生共同归纳家的含义。
7、朗读小诗《可爱的家》
三、板书:二、不忘父母养育恩
1、阅读P5故事,讨论:在大增成长的道路上,母爱起到了什么作用?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
2、学生代表发言。
3、共同归纳: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每一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
4、阅读P6材料,思考并讨论: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5、分组回答。
6、共同归纳: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
7、说一说:自己在家里为父母做了什么?
8、完成P8《我可以这样孝敬父母》
四、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父母的辛苦,也知道如何回报父母,今后要努力去做。
五、作业:回家做几件孝敬父母 的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与父母沟通
教学要求:
1、认识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2、理解如何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教学重点:
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教学难点:
懂得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 板书:一、学会与父母沟通
2、 阅读访谈录,联系自己生活中的情形,归纳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有哪些?
3、 板书:心理因素,矛盾、误解,生活经历不同等。
4、 板书:二、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5、 阅读P11材料,思考练习。
6、 学生代表发言。
7、 共同分析归纳:理解,尊重,掌握技巧和方法。
8、 看12图,说一说,漫画中的中学生是通过哪些方式与父母沟通的?
9、 讨论:我们怎样才能与父母进行更好的沟通?
三、完成P13练习。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学习了与父母沟通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大家以后能学以致用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
五、作业:阅读理解课文。在家做一个好孩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我爱你,中国
教学要求:
1、认识祖国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育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
认识祖国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育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二、 讲授新课。
1、板书:我爱你,中国 一、可爱的祖国
2、看图P14,完成练习。
2、学生互相交流。
3、阅读课文,完成P15练习。
4、名回答。
5、阅读P16材料,讨论:通过中华文明的世纪回眸,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6、共同归纳。
7、读课文,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文字、艺术、科技。
8、板书:二、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9、齐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歌曲,感受乐融融的民族大家庭风采。
10、阅读课文。
11、讨论:热爱祖国,我们应该如何做?
12、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祖国的历史、文化、民族团结有何认识?学生共同总结。
13、作业:熟读理解课文。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教学要求:
1、懂得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海外华侨华人心系祖国。
2、理解我与祖国共命运。
教学重点:
认识台湾与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我与祖国共命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板书: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一、炎黄子孙一脉相承
2、阅读P21材料,讨论:我如何理解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这种民族情结?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与同学分享。
3、阅读课文。
4、各组代表发言,列举史实,说明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是骨肉兄弟。
5、朗读课文,归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6、互相讲一个海外华侨华人心系祖国的感人事例,看谁讲得好。
7、板书:二、我与祖国共命运
8、阅读P23材料,讨论:是什么精神不断激励着中国人民勇往直前?
9、朗读课文,共同归纳: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
10、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11、讨论并回答。
12、阅读P25材料,讨论:这位中学生为什么会被称为“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
13、师生共同归纳。
14、面对当今世界,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三、小结:我们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四、 作业:熟读课文。
第五课时
实践活动课
教学内容:
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要求:
通过学生的反思加强自我教育,增强学生孝敬父母的自觉性。
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围绕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有许多同学连自己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这说明了什么?
二、学生回答。
三、思考:我们应如何关心父母、孝敬父母?
四、阅读材料,讨论:他们身在国外,为什么还时刻惦念着祖国呢?他们的言行对自己有哪些启示?我们如何看待海外华人和学子这份报国心?
五、作业:1、开展一次“我为父母削苹果”的活动,向父母献上一片孝心。2、开展一次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凝聚爱国心,增进爱国情。
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科学化。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我于1990--1991学年度,两个班级中,设计并开展了《祖国需要我》系列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高中的学生l4--18岁,正处于青年初期。强烈的成人感,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为什么学习”和“怎样学习”是他们首先需要解决好的问题“让学生在充分发展自己个性潜能的基础上,在一环扣一环的自我教育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从而培养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的宗旨。
《祖国需要我》系列教育活动是依据人们认识社会现象的基本心理过程设计的。这些心理过程是:感知过程、记忆过程、比较分类过程、以及判断与推理过程等。活动的顺序是按照由低到高,一个一个台阶安排的。各步活动的组合,构成了培养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一个完整过程,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记忆过程。
社会调查之前,老师组织学生拟出社会调查提纲。社会调查之中,要求学生口问手写,也可以采用现代化采访手段录音、摄影……把自己认为最精彩、感受最深的录下来或拍成照片。
社会调查之后,组织学生将照片集中起来办一个摄影展览,用影像在一定时间内唤起学生头脑中的共鸣;将照片翻拍成幻灯片,学生自编解说词在主题班会上放映;对于感受最深的片断,分小组组织同学将素材改编成小节目,在主题班会上演给大家看……这一系列活动,一次又一次地唤起同学们对社会调查中感受最深的场面在头脑中的表象,使学生难以忘怀。
(二)比较分类以及判断与推理过程。
在记忆过程中,学生将头脑中记住的东西与头脑中过去有关的知识经验相互沟通,重新组合,从看、听、想中自然得出国家发展需要有文化的人----“祖国需要我”这一结论。
绳铁同学在调查报告中写道:“参观就要结束了,我们与医生留了影。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SONY:TOSHIBA……TOSHIBA;?SONY……这许许多多先进的机器,竟看不到一台国产的,令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国产化的水平,标志着一 个国家的发达程度。我看到并切实感受到祖国需要知识、需要人才。我今后要努力学习知识,为祖国奉献一切。”
胡英培同学写道:“从‘导游’大夫的讲解中,我们增长了许多知识,也产生了很多联想。大夫说,这两台机器,都是日本东芝公司的产品,机器由计算机控制,高度集成,性能好,体积小,十分先进。我国也曾制造过三台同样功能的机器,但工艺明显落后,灵敏度不如进口机器,特别是体积庞大,只主机就需要一整间房子才能装下……听到这里真是让人感慨万千,40年来,我们的国家虽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但总体的贫困、落后仍然困扰着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只有靠我们每个国民一起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才能扭转这种局面,使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
学生在社会调查中得出的“祖国需要我”这一结论,正是系列教育活动的主题。到此,整个活动取得了成功的第一步,但这并不是终结,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把自然得出的结论在深刻的反思中升华。如果只满足操作(即实践)的成绩,忽略了反思中把认识升华,不注重引导学生把升华的好思想迁移到学习、生活和各种实践活动中去,就会形成只激动、无行动的局面。为此,我又安排了如下的活动:写调查报告,让学生准确地用语言文字表述,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然后,将调查报告分订成册,在全班传阅。阅读后,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最后一页上留言。
这样,使学生有机会在互相学习、交流和启迪中,把想说的话,充分表述出来。
排演一个配乐诗郎诵《祖国需要我》。文学艺术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
从内容上讲,诗的内容满足了学生情感升华的需要,帮助学生从事物的个别和局部感知(即学生自己和学校)向整体和全局认知过渡(即国家和社会),促使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产生质的飞跃。从形式上讲,从排到演,全班同学人人参加,大家齐声呐喊----“祖国需要我……我要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把个人的声音融汇在集体之中,能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在班会上,配乐诗朗诵开始了,在“我爱你中国”的乐曲声中,同学们倾诉衷肠……优美的乐曲引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之情,大家一起抒豪情,寄壮志,令人振奋……召开一个“祖国需要我”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把认识的升华变成为自觉的行动。主题班会的口号是: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会前,要求每一位同学写一条或选一条座右铭,献给大会,布置成专栏。主题班会上群情激昂,人人争相上台发言,同学们从点滴做起、互帮互学的幻灯片穿插放映……这音乐、这画面、这激情,构成了启迪、沟通人们心灵的艺术。班会结束了,同学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不平静中饱含着理解后的激动,激动后的思索。徐磊同学的母亲应邀参加这一主题班会后说:“作为家长,参加‘祖国需要我’的主题班会,使我仿佛又回到60年代的学生时期。开完会后儿子回到家里,也带着往日少有的笑容,谈着班会的情况。我深感这样的班会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感谢学校和老师为教育孩子所做的各种努力。”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每一个行动正是在走报国之路。
每周六早晨用早读前的15分钟自己总结“怎样听课效果好?怎样复习质量高”对于一科、一课的成功经验都不放过,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在班上进行交流。
同学们的经验或传阅,或读给大家听,不断地唤起榜样认同,拨动学生的心弦,启动他们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在榜样认同中,认识一步步深化。与此同时,组织作业展览和笔记展览,引导学生学先进,找差距。
组织答疑小组,小组成员每天早晨7:10分到校,每组两名同学值班一天。提出口号“不懂就问,不抄作业”,同学之间互帮互学,蔚然成风。
一环扣一环的活动把学生置于自我教育的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地把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拼搏奋斗的憧憬,对人生价值的思索,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融为一 体,把情感导于理智,使理智导之以行。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一旦哪个环节出现障碍或错误的时候,还需要一种监控和调节的功能。我的具体做法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在量化自查中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以中学生行为规范为依据,第一个月老师列表,没有做到减分。第二个月,学生根据自己的进步情况,自己列表,自查。第三个月停用表,看能不能自我约束。第四个月,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对于出现反复的项目列表自查。在列表自查的同时做小结。“表”是学生变“他律”为“自律”的中间媒体。从老师依据“规范”列表,过渡到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列表,是把学生从客体引到主体。从量化自查填表,到离开这张表,是引导学生在“播种行为,形成习惯”。学生在“吾日三省吾身”中,逐步学会自我调节。44人的集体中,确有行动的42人,占95%以上。经过四个半月的实践,有27名同学有了不同程度的明显进步。
张震建同学在月总结中写道:“开学到现在我没有迟到过一次,没有忘带过一次作业,家务劳动也能做一些了,做值日明显地主动了,放学立即离校已经形成了习惯。在校侃大山、磨时间的坏毛病,也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了。这个表使我还感到惭愧的是,课堂纪律还不够理想,尽管违反纪律的次数减少了,但和规范要求相比,相差甚远。下个月我主要解决课堂纪律问题。不但上课不能讲话,而且还要积极思维,认真听讲。我要充分运用这张表调节自己,管理自己。”张雅娴同学在总结中写道:“每天当我给自己的行为打分时,我会因为没有违反学校的纪律而坦然,也会为某栏的表现不佳而懊悔。但是我不会灰心,因为我会从头再来!就这样我每天都认真填写,因为它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我要对自己负责。
在下个月的行为评价表上,除了老师要求列的项目之外,我还要给自己列上‘纪律’一栏,为的是坚持下去,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此外我还要列上‘工作情况’一栏,把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记录下来,引以为戒,以后工作上的差错就会越来越少。这对于提高我的工作能力会大有帮助……”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各项活动中,以情感人,理在情中,情理交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自我完善的意识。他们好像长大了,对于学习,对于劳动,对于同学的态度,对于生活的目的,以至对于理想的追求,都在起变化。
创设教育情境,必须注意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根据系统理论的观点,学生的任何行为都不是孤立的,对学生的教育,是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利用家庭这个特殊的教育阵地。促进学生行为的改变,是教育成功的必要保证。为此,我试办家长课堂,与家长们一起探讨科学的育人方法。几经研讨,家长们深切地感受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情况变了,还恰守旧的教育模式,就要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起障碍作用。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家长在自觉与不自觉中都包办了,这是一种过分保护的抚养方式,必然造成孩子的懒惰、任性、爱发脾气、以我为中心……“播种行为形成习惯;播种习惯形成性格”这句古代印度的谚语充分渴示了人的性格的可变性和可塑性。要改变孩子的性格,就要从改变他们的行为入手。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我向家长提出了配合教育的要求,希望他们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教育,为学生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
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学有了较大幅度的明显进步。学期未,这两个班级都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