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心理学论文

2017-06-03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年官兵立身做人、成长进步的基础,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部队心理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部队心理学论文篇1

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在部队心理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强大的正规化现代化革命军队,对官兵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总部、军区的相关文件都明确指出:开展心理服务工I乍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发挥心理卫生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各自优势,提高青年官兵心理素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 部队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心理和思想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而,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目的也各有侧重。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官兵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特别是心理障碍而进行的,旨在优化官兵的心理结构,发挥心理潜能,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

而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重点是思想领域、政治领域和道德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提高官兵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问题。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联系是明显的:心理活动是思想形成的基础之一,思想又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结果,心理活动的质量决定思想水平的高低,思想一旦形成又对心理活动起调控作用。思想问题可以加重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又可发展为思想问题。因此,既要把握问题的本质,认清联系,也应把握二者的界限,提高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形成的原因、过程不同。心理问题形成的内在原因,既有生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心理素质方面的因素。如一个人的心理承受力较弱,遇到突发事件或强烈刺激,就可能导致心理活动失常,产生心理问题。而片面性、极端性等不正确的思维方式方法是产生思想问题的内在原因,大多数思想问题经过了长时间的积淀、思想的碰撞、观念的嬗变。比如,长期不学习、不注意思想改造,没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容易产生理想信念的动摇。

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表现的内容、形式不同。心理问题既包括感觉、知觉等感性认识过程,又包括思维、想象等理性认识过程,还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以感觉、记忆、思维等形式表现出来。而思想问题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是理性认识的结果,以观点、立场、态度等形式表现出来,反映的是政治立场、道德观念等深层次精神问题。

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展现的特点、特征不同。心理问题具有自然性、自发性、情境性、易变性的特点。自然性即自觉的神经活动,自发性即正常的情绪波动,情境性即容易受外部环境与条件的影响,易变性即忽而产生、忽而消失。思想问题则具有社会性、政治与道德倾向性、稳定性的特点。从社会性看,它是个体对社会的看法,不是纯粹的个人私事;从政治与道德倾向性看,它一般不是生活类的问题,而带有政治与道德色彩;从稳定性看,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心灵深处对现实的看法、观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一旦形成便有较大的解决难度。

2 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军人一方面作为社会中的成员,另一方面作为战斗员,这种双重身份无疑使官兵思想和心理受市场和战场的双重冲击。社会的高度开放,军营的相对封闭,军地收入的强烈反差,二次就业困难的挑战,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高技术战争残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现代心理战的日益突出等因素,不仅引起了军人思想的波动,而且对军人心理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国家武装力量,军人必须政治立场坚定,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加强思想教育,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评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官兵的头脑。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进入相对和平时期,军人思想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心理问题明显增多,尤其在现代战争中心理战全时空化、心战兵战法律战一体化、手段高技术化,军人要在战场中取胜,除了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军事素质、文化素质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现代战争对官兵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实践表明,随着形势的发展,思想教育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这其中最明显的是心理问题。

过去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中忽略或不愿承认的心理问题凸现出来,攻心夺志成为了军事斗争的一个重要目标,军人心理素质的培养成为了各国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心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占据重要位置,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必须成为部队教育训练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表明,虽然官兵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但没有健全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创新的思维等健康心理,也就为敌人开展心理战、进行分化瓦解提供了许多突破口。可见,军人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是军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相应的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必须结合起来,不可偏颇任何一个,否则就会严重影响部队的建设和发展。

3 心理服务中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心理服务工作是思想、管理、卫生工作的一项改革创新,首先需要各级党委和领导精心策划、严密组织,切实把它作为加强部队全面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分工负责,加强协调,抓好落实。基层部队开展心理教育宣传的目的,是让广大官兵人人都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医务部门负责组织培训部队兼职心理医师,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卫生骨干负责实施对基层官兵的心理测试工作。对于群体中带倾向性的问题,要提供给宣传部门作为开展心理教育的参考。个体的个性特点、能力倾向和心理健康状况等资料可以提供给司令部门,便于因材施教,提高军事训练和心理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少数官兵,要由兼职心理医师及时给予疏导帮助。军事训练过程中,不仅要让受训者掌握军事技能,同时要注意培养他们过硬的心理素质。每个军事训练课目都会对受训者的心理产生影响,施训者应在组织心理之前专门研究制定相应的心理训练方案,明确心理训练的目标和方法。

要高度重视军营环境对官兵良好心理素质的潜移默化作用。巩固团结友爱的内部关系,公道正派地处理诸如工作分配、入党考学、选改士官、评功评奖等事关官兵切身利益的问题,杜绝打骂体罚士兵和侮辱士兵人格等不良行为。健全基层民主生活制度,疏通民主渠道,虚心听取官兵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坚持科学管理、科学施训、布属工作、下达任务在考虑官兵的个性差异和心理承受能力,讲究管理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尊重官兵的正当需求,搞好物质文化生活,尽可能为他们的成才、婚恋提供指导和帮助,使官兵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部队的温馨。

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结合是一个全面细致的过程,必须搞好各个层次的结合。面上结合,就是在思想教育中适量渗透心理健康内容,借助经常性的思想工作,针对官兵开展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让广大官兵了解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和途径,认清心理咨询的性质、任务和服务范围。

宣传教育可采取多种方式,如通过广播、黑板报、闭路电视、举办心理卫生专题讲座、定期集体咨询等,使官兵形成心理健康的观念,产生心理咨询的需求,自觉调节、保持心理健康,为思想教育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线上结合,就是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办热线电话、进行心理测试、组织心理训练等活动,在积累官兵个性资料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官兵心理档案,跟踪把握官兵心理波动变化轨迹,使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结合有度,互为补充,而不是互相替代,增强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使二者的结合更加科学、扎实。点上结合,就是把个别谈心和个别咨询结合起来,以谈心的方式咨询,或以咨询的方式谈心,这就要求咨询人员和谈心人员必须认真听取官兵的讲述,准确认同他们的内心体验,积极响应其讲述内容,在启发和自觉中,因势利导,使官兵摆脱心理困扰和思想模糊,使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中的个别谈心融为一体。

部队心理学论文篇2

基于镜中我理论的新兵心理辅导

摘要:新兵集训过程是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和心理承受能力训练的过程,新兵的生活规律、生活环境等与入伍前都有较大的变化,由于适应不良新兵在入伍前三个月中很可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而了解这些问题及其可能的原因对新兵的心理卫生干预有着重要深远的影响。同时对我国国防建设的稳定性起到重要积极的作用,所以致力于研究该课题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

关键词:新兵心理,镜中我

引言

新兵的心理辅导在国外一些发达城市已得到相当的重视,新兵心理健康的与否关系到本土国防建设的百年大计,所以从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机制来探讨新兵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笔者将通过探讨镜中我理论对该课题的理论支持与参考社会工作专业的应用,来研究镜中我理论下的新兵心理辅导的机制理论导出与实践落实。

在文章论述中,笔者将枚举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来综合研究该机制的理论与实践,并期望能够帮助我国对新兵心理辅导心理方法干预的实践完善。

一 镜中我理论探讨

镜中我理论是由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将自我意识分为三个阶段

(1)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2)做出行为后,设想他人对自己行为评价

(3)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行为

库利提出“镜中我”的概念,用以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有机的和稳定的联系。他认为问题不在于承认个人或社会哪一个处在优势,而是要考虑个人如何存在于群体之中,以及群体如何存在于个人之中。与他的群体论相一致,他假定:“一个单独的个体是未曾经验过的抽象;同样,一个社会,当被视为与个体分离的事物时也是如此。真实的是,人的生活可以从个人方面去考察,也可以从社会的,即总的方面去考察。”他的这种认识与极端原子论的个人主义相对立,而以相互作用或相互渗透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特征。

二 新兵心理研究

2.1新兵心理的定义

新兵在我国定义中一般为入伍不到三个月的新招募的兵,他们之前一般较少接触到正规化的军事训练,所以相对老兵,其对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存在刚性负面反应。而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而新兵心理则是该心理定义中的一个特殊的子定义,在具备以上概念特点的基础上,其表现出的心理病态界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下面笔者将继续阐述新兵心理的常见分类。

2.2新兵心理的分类

对新兵心理的分类是本课题研究的关键基础,而新兵心理的分类方式在其他同类课题中的探讨是不尽相同的,笔者将根据人格心理学及笔者之前的实务经验将新兵心理的分类如下:

(1)活跃交际型:此类性格的新兵在入伍初期较其他新兵易较快融于集体,及时改变角色,在是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中,不易出现沮丧、逃避的负面情绪,并能在获得其他协助方面具备优势。

(2)缄默忍耐型:此类人格的新兵在入伍初期面对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与较大角色变换中较其他人格的新兵具备更强的防御性,但在人际沟通方面相比第一种人格的新兵具有劣势,所以在不断的负面影响中,容易出现心理疾病。

(3)冲动爆发型:此类人格的新兵往往具备更强的攻击性与群体感染性。所以面对负面事件中,此类新兵往往会用过激的手段来进行防御,同时在群体性事件中,也相比以上两种人格的新兵更易被感染,而做出群体同化性行为。同时此类性格的新兵在接受心理干预时往往具有逆反抵触的心理。

(4)被动逃避型:此类人格的新兵在入伍初一般不会有过激的抵触行为,但会表现出一定的逃避心理,所以在人际沟通与努力训练方法会无意识的出现淡化反应。所以此类人格的新兵会有一种落单的整体表现,也是容易被淘汰的对象。

2.3新兵异常心理的临床表现

笔者将通过一份关于对新兵心理研究的问卷调查来论述新兵异常心理的临床表现:此次问卷选择了某部队的2000名新兵,作为研究对象,抽查人数:1070人。采用日本编制的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方式,统一发问卷回收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52份,其中男兵:897人,女兵:155人。

结果显示:来自农村的新兵有心理障碍的占比:47.5%,城市的则占比:12%,而其临床表现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不良,情感不稳,其中情绪易破坏者508人(47.8%);情绪波动大者521人,焦虑者395人,悲观情绪者242人

(2)在行为对外界反映情况反方面:缺乏耐心者595人,易急躁不安者542人,办事畏手畏脚者499人,觉得被轻视者332人。

(3)在人际交往中的因素里,缺乏自信者372人,胆小者321人,感到自卑者287人,缺乏信任者216人

(4)在植物神经功能方面:疲倦乏力者447人,久立头昏者320人,食欲不振者259人,经常头昏者206人。

总的来说,新兵的心理疾病表现还是较明显的,其临床表现是可以概括为:行为、情绪、神经系统三个方面,下面笔者将阐述这些临床表现的病理成因。

2.4 新兵异常心理的成因及危害

从环境、群体性两个角度来阐述上述心理异常病理成因:

(1)环境:新兵在角色转换初期,因其所在环境的变化,其心理表现出的防御机制开始运转,而每种人格下的防御方式是有所区别的,而在迥异的防御方式下,其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说的适应力。所以新兵在环境变化初期时,表现出的不适应性是上述病理的主要成因之一。

(2)群体性:在群体动力学理论中认为: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组织,是由活动、相互影响、以及情绪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群体的存在和发展有自己的目标;群体的内聚力可能会高于正式组织的内聚力;群体有自己的规范;群体的结构包括群体领袖、正式成员、非正式成员、以及孤立者;群体领导方式有三种:专制式、民主式和自由放任式;群体的规模一般较小,以利于内部沟通;群体领导是自然形成的,他要创造条件促使他人为群体出力;群体中的行为包括团结、消除紧张、同意、提出建议、确定方向、征求意见、不同意、制造紧张、对立等等。所以新兵在入伍初期,受群体性影响,易表现出感染化的心理异常行为。

三 镜中我理论对新兵心理辅导的意义

部队是一个极具组织性和纪律性的地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正所谓军令如山。一旦人伍,无论自己家庭背景多么优越、生活何等安逸、以前的荣誉是多么耀眼;一旦人伍都只是普通一兵,不存在任何的差异,一视同仁。且部队生活艰苦紧凑、对新兵的体力、自理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都有着超乎寻常的要求。况且大部分部队都地处边境地区,虽不至于穷山恶水,其条件谓之艰苦卓绝也毫不为过。现在的年轻人,一人伍时接受不了,因为人伍头三个月的新兵连生活趋于“魔鬼式”,训练强度大,并且严格异常。要使新兵从“娇滴滴的学生”转变为体魄强健、精神风貌积极向上,能随时响应祖国号召,为祖国的建设和国防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优秀士兵,不可功成于朝夕之间。而镜中我理论正为新兵心理辅导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3.1 镜中我理论提供了探索新兵心理的工具

库利的“镜中我”的思想是心理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种奠基性思想。哲学界把世界分为物质和意识,物质是实在的、可把握的,而意识则是抽象的,不可把握的。这种意识层面的理解表现为一种自我观念,自我观念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个体根据他人对本人的反应和评价而发展的,由此产生的这种自我观念称为“镜中我”。“镜中我”某种程度上讲是人的一种认知能力,即个人意识层面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个社会化的过程中,这种认知能力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自我认定的指导意义。发过来讲,对意识的“心理”的影响,可以通过“镜中我”理论中的“他人”,折射进“个人”的内心,从而实现对新兵心理的辅导。

3.2 镜中我理论凸显了新兵心理辅导的价值

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到新兵自身的学习进步,还给部队建设带来了不利因素,容易埋下事故隐患。因此对新兵的心理辅导是十分重要且必须的。而在“镜中我”理论中,我们更加强调“心理”本身是由“内”、“外”两方面互相作用最终形成的结果,“外”的作用映射于“内”最终形成了自我认知,进而影响环境。从这个维度考虑,作为“外力”的心理辅导,其作用机理就更加明确,其产生的效果也更加具有说服力,客观上凸显了新兵心理辅导的价值。

3.3 镜中我理论指出了新兵心理辅导的方向

对新兵的心理辅导,之前我们更加重视“正向”、“单向”的信息传递,试图将“正确”的思想和心理铭刻进新兵的头脑中。经过多年的实践,伴随着新时代士兵的入伍,我们发现这种做法的效果越来越差。镜中我理论则更加重视心理辅导过程中“内”、“外”双向的交互,提供了新兵心理服务过程中被辅导方表达意见的理论依据,为我们开辟了另外一条与之前心理辅导方式不同的路径。

四 运用镜中我理论指导新兵心理辅导工作

4.1 做好镜子

人际传播即面对面、人对人的传播,最能够改变人的态度和认识。因此,传播者自身的条件对传播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作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正人必先正己,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要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少些说教,多些以事实为基础的宣传;要关注个体差异,对于不同情况的新兵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

身为不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一双善于 “发现”的眼睛——挖掘新兵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言语的激励,给新兵一个良好的“镜中我”定位,这对新兵培育积极的自我意识是相当重要的。通过对新兵的肯定与表扬,使新兵对自己产生积极的评价:哦,原来我在领导心目中不仅不坏,还是个好兵。这种 “镜中我”的定位对他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坚定自己的做人信念有重要的作用。

4.2 满足新兵情感需求

新兵年龄在19-20岁左右,正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末完全成熟,他们自我意识增强,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抽象思维发展较好,求知欲强,对外界充满好奇心,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但是他们多数时间是在校园内度过,对军营、校园外的事物直接接触较少,信息的交流主要在内部进行。在这一环境下,新兵时常把领导给予的评价,把从领导那里看到、听到的“自我”,看作是对自己某种身份、成就的确认。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通过表扬、奖励、情感投入等方式唤起新兵对生活的热情与激情,从心理层面关注新兵。主要做法是“倾听”和“回应”,这是人际传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没有“倾听”和“回应”,新兵的“说”就没有意义了,就没有了动力和源泉。据研究,“听”在人际传播中所占时间为42%,“说”为32%。只有认真地听,才能让新兵觉得可能产生有价值的“反应”。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要由以思想教育为主向教育、管理、服务、研究的综合方式转变,由整齐划一向分层次、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转变,由以灌输为主向以渗透为主的方式转变。

4.3 满足新兵归属需求

现在的新兵是一个文化层次较高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思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参与意识强烈。因此,在人际传播过程中,部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发挥其自主性,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从传播学的角度说,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为防止因孤立而受惩或失群,新兵个体在表明观点时,常要趋众和附和多数意见,以此来确认自我归属;当发现自己属于“优势”意见时,就积极地发表,反之则沉默。特别是当大量的信息与相对单薄的媒介渠道(如仅仅是领导)产生矛盾时,难免出现传输漏洞、信息不畅的失误,有效的信息不能得到传播,消息公布简单化,导致新兵无法确认信息的准确性或者重要性,造成误解,甚至抵触。此时,部队思想政治工作者就要运用人际传播理论,采取个别谈话、班会等方式,畅通上下级人际传播渠道,加强双方的直线传播关系,尽可能避免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层层消耗,发挥新兵提供意见和建议的积极性,让新兵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达,抒发自我,满足新兵的自我期待和归属需求,建立新兵与思想政治工作者某种稳固的关系,摆脱心灵的孤独状态,获得“我们”的心理安全感,而非“我”(主体)与部队思想政治者“你”、“他”(客体)的对立和分化的感觉。

4.4 满足新兵控制需求

即让每个新兵在不同问题上或多或少都能满足影响(关注、支配等)他人的需要,不论是出于什么名义,或是出于某种兴趣。因此,部队思想政治者要学会用“对话”的方式改善与新兵的人际传播,不因意见的分歧而拒绝交流,把显示新兵个体的独特存在放在传播关系的第一位,通过对话完成思想的交换,确保新兵提供意见和建议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增强新兵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合作愿望,这样可以较快地获得反馈信息,促进人际传播活动的改善。

人际传播无需经过中介作用,是直接交往,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人际传播过程中,说者与听者的传播关系具有完整性,是心与心的对话,这样的沟通应该是人际传播追求的理想境界,会带来最有意义的效果,是作为社会个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是人类确认自我,通过对话实现心灵相遇的重要手段。因此,运用人际传播的“镜中我”理论,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有效地进行信息传递,从而能迅速收到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工作方法,特别是比较容易以情感打动新兵,使新兵易于认同,易于构建和谐的人际传播关系。

4.5 加强人际传播素养

人际传播是传播的一种,其传播效果最大化的前提是部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传播素养。具有高素质传播素养的部队思想政治工作者,能更多地了解人际传播的技巧,能够对传播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能够更好地利用传播知识和传播手段,从而提高传播能力。实践证明,传播者的素养越高,传播效果越好。另外,要对新兵开展人际传播素养教育,鼓励新兵开展人际传播的研究与实证,让新兵参与传播,利用传播加强新兵的自我教育,发展自我,服务部队。

人际传播易于沟通部队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新兵之间的情感,建立起相互信任与合作的关系。长期的交往,难免由于工作的失当和误解等原因造成新兵的反感和不信任,要挽回不良影响,人际传播就是一个重要途径。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运用情、理、义并重的攻心原则和方法,配合一定的说服艺术,有针对性地解决新兵的思想顾虑,扭转某些成见和偏见,把自身的良好形象真正地重新树立起来。

结语

新兵心理的科学干预关系到了国防建设大计,所以积极探讨干预机制的理论与实操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中,笔者着重探讨镜中我理论下的新兵异常心理的干预,并通过阐述其理论建设基础与实操总结来研究该理论下的干预机制。并得出介入机制的建设同样需要从理论建设(建立、完善镜中我理论介入研究的科学系统、广引多方理论)与实操建设(实行部分部队新兵试行介入、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两个层面来开展工作。笔者认为该课题的研讨是一项百年大计,需要各层同仁的共同努力,将我国的新兵心理干预真正做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陈仲庚.实验临床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龚耀先.心理评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郭念峰.临床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95

[6]F.D.Wolinsky.健康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7]边志辉.消除新兵压抑情绪,重在提高心理“指数”[J].政工学刊,2014(3):48-49.

[8]黄世华.“镜中我”对自我认定的指导意义[J].经营管理者,2010(6):11-12.

[9]柳瑛瑜.浅谈新兵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5):238-239.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