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系毕业论文

2016-12-21

最近几十年,艺术设计已经开始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不断影响着人们自身的审美标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艺术系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艺术系毕业论文范文一:艺术设计教学的创新发展模式

【内容摘要】

跨学科教学研究是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认为教育教学的创新,一方面在于以怎样的模式实现教学应有的创新力,另一方面在于如何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创造力的差异不仅在于本学科专业水平的高低,还在于相关学科、不同领域的学习和研究的积累。文章通过分析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的教学研究模式,探讨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的方向,以期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行业 组织合作 创新教学模式

对教学创新点的探寻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一项持续的重要课题,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学生的创造力转化为实用的设计。学生创造力的来源不仅在于本专业知识的获得,还取决于专业之外的视野的大小。因此,任何学科的教育不是孤立的,艺术设计教育同样不能将自身与其他各学科割裂开来。

一、跨学科研究

创新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焦点,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诸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科技的发展虽然是一个国家强大的重要体现,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成为制约经济、科技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关键因素。在当今数字、信息、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需要得到满足,各种复杂问题不断涌现,凭借单一学科的力量已经无法解决,需要知识的高度综合性和整体性。同时,随着专业知识向着更深层次的发展。因此,跨专业、跨学科、跨系统协同联动,互融性的跨学科研究和教育已成为现代学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设计的创新不同于单纯的艺术创作,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心血来潮式的想象,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才能是有价值的。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脱胎于传统的美术教育,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而艺术设计不只是一种表面形式,还必须与实用的需要、功能的需要相统一。因此,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亟需拓宽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是目前制约中国高校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艺术设计院校的学生由于缺乏多元化学科知识的涉猎,设计实践往往只能流于表面形式,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高校所开设的通识类课程也只是针对兴趣的浅显概述,较短的课时无法在某个领域内深入展开,并不能使学生有效地得到综合知识的学习与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其他学科的教育相比,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同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美、英等国之间存在的差距较大,应积极学习美、英、德、日等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思想和模式。例如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的教学研究模式对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该所主要负责各学科领域之间的知识和技术的动态交流、研究与教学,研究方向以应用领域为主。其人员构成覆盖了工程学院、计算机数学学院、社会人文学院、自然管理学院等14个不同的专业(系),包括40名不同专业方向的兼职教授、25名各专业兼职教师、10名专职研究人员、45名职业培训教师以及170名研究生。在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专业知识、技术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跨学科的合作研究与交流,“系统工程研究所”能够不断获得对各类知识与技术加以综合、重组的创意,成果涉及生物系统、智能系统、计算机系统、社会人文等方面。“系统工程研究所”的教学研究模式在多重知识和技术交汇融合的过程中形成创新设计,并带动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演进,实现学校科研与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建立“艺术设计创新工程研究所”

艺术设计是建立在人文艺术与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应用学科,本身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在创意设计过程中体现着学科的交叉和知识的相互渗透性,具有典型的跨学科、跨专业的技术特征。因此,参照马里兰州立大学的“系统工程研究所”跨学科研究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艺术设计创新工程研究所”是推动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可行策略。借助“艺术设计创新工程研究所”搭建起的综合平台,实现艺术设计的跨学科研究和教学,把工程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技术、知识、方法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具有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研发学习系统,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智慧的设计人才,完善人才利用和培养机制。例如,无障碍功能性产品的设计,即是由多个相关学科进行跨专业合作的成果,涉及工业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等。各专业师生发挥本专业特长,完成相关环节,将各专业领域的知识技术融会贯通,进而在交叉碰撞的过程产生创意灵感,迸发出具有创新性的设计方案,共同研究开发出专为身体不便者、有障碍者和年老者使用的各种功能性产品,包括家居、服装、鞋类以及生活日用品等。在校级层面,还可以与材料学院、机电学院、软件学院或计算机学院等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将新型材料与智能技术融入到无障碍功能性产品设计中。在形式与功能两个方面推陈出新,更符合消费者心理与生理的需求,使功能科学与形式艺术完美统一。“艺术设计创新工程研究所”跨学科领域合作研究和教学的模式,不但能够拓宽艺术设计教学研究的实践领域,也可以为教学研究创新搭建一个宽阔而稳固的平台。而且改革了目前教学与企业结合的实践教学单一性形式,打破了单一专业的校企结合教学实践开展的局限性。跨学科教学创新研究将成为构建研究型大学和促进教育教学可持续性发展的助推器。

三、跨学科研究和教育与行业组织合作

正是深谙创新型人才是推动国家可持续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美国高等教育非常重视跨学科综合素质人才的教育培养,他们认为这对国家的经济、科技的竞争力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手段。美国各大学在教育教学研究上有着共同的特点:注重跨学科研究和教育,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马里兰州立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采用开放式的教学研究运作模式:所有成员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各尽所能、互通交流。研究项目由40名教授依据专业所长主持各自负责的子课题,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课程设置,课程的设计也会经常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他们专注于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优势整合和观念更新,在教学上注重创新思维和技术能力的培养。而作为负责职业培训的45名教师,担任企业在职人员的培训任务。其目标准确、针对性强、执行快捷以及高效研究成果显著。学生的任务是参与科研及公司合作,能够学习到最新的实用知识和技术。同时,“系统工程研究所”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由各行业专家(多为知名企业董事会成员)集合的“智囊团”。这个“智囊团”与“系统工程研究所”保持紧密联系,提供研究信息,商讨确定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评价各专业创意灵感的聚集、交叉形成的创新点的市场化价值,并进一步探讨研发战略,与科研和教育形成积极的互动,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前瞻性。这种与行业组织合作的模式同样适用于艺术设计的教学和科研。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服装设计行业协会拥有一定的权限和特定的职能,是沟通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桥梁。服装设计行业协会具有双重赋权,其与政府和企业有着密切的关联,并能为服装设计教学研究搭建优质的推广交流平台和与商业市场对接的平台。一方面,行业协会每年举办的各类设计大赛、艺术设计论坛、国际博览会、时尚潮流展示等活动,重视设计院校的参与和介入,并关注设计人才的培养,为学生和企业搭建合作桥梁。另一方面,行业能够提供各种综合性的艺术设计研究课题与项目。学生参与项目研究任务,不但可以获得前沿知识和技术的更新,而且能够在跨学科的合作项目中,接触到丰富的创意灵感。此外,行业协会对学校的教育研究的创新成果能够起到协助、支持和宣传的作用,产生辐射性的影响力。因此,跨学科研究和教育与行业组织紧密合作是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另一有效途径。

结语

目前,北京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世界时尚潮流文化设计的交流非常重视,有利于推动艺术设计跨学科研究和教学创新发展。此外,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可以借助于非政府机构的行业组织双重赋权的职能与相关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与企业进行渗透性的研发合作,为教学创新研究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和强大的研发资源,以加快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研究的创新步伐。艺术设计教育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与工程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学实践和跨学科研究。艺术设计创新依赖于学科知识和技术的拓展与革新,需要借助于超越知识之上的智慧来完成。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智慧的养成才是教育教学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史苗,杜朝晖,刘莉.美国高校跨学科博士项目个案研究——以哈佛大学神经科学博士项目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1(5).

艺术系毕业论文范文二:艺术设计教学中传统图形的应用

【内容摘要】

中国传统图形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但是由于中国设计师大多受西方视觉文化的影响,容易忽视对本土传统图形的合理运用。文章通过分析传统图形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探讨艺术设计和中国传统图形相结合的艺术价值,论述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使用传统图形的可行性和意义。

【关键词】传统图形 艺术设计教学 应用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中国的设计经历了跳跃式的发展,给中国设计界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并逐渐与世界潮流接轨。但当前中国的设计充斥着西方视觉文化的影响,忽视了本土化的图形符号。中国传统图形蕴含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因此,艺术设计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实际,将传统图形与现代艺术设计完美结合,使学生的作品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传统图形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传统图形是中国文化的积淀,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中国传统的文化气息和民族特色。艺术设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艺术精神的设计人才,这不仅与当前的设计市场的发展趋势相吻合,也对中国民族精神的回归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当前,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课程多照搬国外的一些课程设置,缺乏本民族的优势和特点,忽视了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视以及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之间的关联,导致学生设计的艺术作品缺乏鲜明的个性和民族特性。因此要培养具有个性化和民族特色的设计人才,就必须充分重视和民族文化,让学生在设计作品中体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充实现代艺术设计的传统图形内容,表达艺术设计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让学生通过设计作品体现、传承中国的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艺术人文情怀。

二、传统图形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使用应用范例,激发学生对传统图形的兴趣

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一直被人们所提倡,许多设计师逐渐将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艺术设计相联系,设计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最为知名的要数中国香港设计师陈幼坚的作品,陈幼坚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把中国传统图形运用到设计当中,并且运用中国传统图形设计出的作品体现的却是现代图形设计的精髓。在设计界,陈幼坚的个人品牌设计标志被人们广泛称颂,并当作是设计界的经典。例如,在他的作品中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手,把设计引入了禅的意境当中。佛手中捻着一片树叶,将佛的智慧蕴含在这一动作当中,令人无限遐想(图1)。陈幼坚的设计作品将中外的文化进行恰当的融合,并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做到雅俗共赏的地步,让设计界为之惊叹。再比如香港设计师韩秉华设计的苏州印象海报,设计中将中国传统图形中的冰裂纹与中国的汉字“川”进行结合,用冰裂纹图形的窗格以及三点构成了中国汉字“州”的形象,并重点突出苏州寒山寺匾牌中的“苏”字,将苏州印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图形的背景以波光和小舟为衬托,刻画了苏州这座城市的古典美,将人们带入到诗意般的苏州城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举这些运用现代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图形结合的典型案例,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对艺术设计的欣赏,锻炼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体会中国传统图形的艺术美和形象美。在当前的艺术设计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对艺术设计缺少热情和积极性,缺少对艺术美的欣赏和对设计作品的思考。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传统图形缺乏兴趣和审美,因此教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搜集一些被人门所熟知的传统图片,让学生进行赏析和思考,找到设计的思路,从而加深对传统图形的印象,以便于在设计作品中更好地运用。

(二)让学生参与到传统图形的教学中来

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展开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对传统图形的兴趣,让学生进行设计和操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真观察艺术设计作品,深入挖掘这些作品的艺术内涵以及对中国传统图形应用的寓意和内涵,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学生可以通过制作课件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大胆进行自我展示,让学生有机会锻炼自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中要注重传统图形的“表现”

艺术设计课程中运用中国传统图形时要注重表现,这不是简单的挪用和复制,而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图形的文化内涵,并将时代的气息与中国传统图形相结合,设计出既体现中国民族特色,又富有现代精神的作品。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图形的类型以及所包含的寓意。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字图形具有文化的寓意,如“寿”“万”等字寓意平安康健、生生不息。这些传统图形利用抽象的概念彰显着民族的文化心理。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了解这些传统图形的文化寓意和内涵,并能够恰当地运用到艺术设计作品中。

结语

艺术设计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意识,还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图形符号,引导学生深度挖掘传统图形的艺术内涵和深刻寓意,提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将民族文化和现代的设计理念结合起来,对传统图形中的元素进行改造和创新,从而提高艺术设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邱莉莉.现代标志设计教学与传统图形艺术的结合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2]曹雨婕.中国民间传统图形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教资料,2010(25).

[3]赵琦.中国传统图形运用于艺术设计教学的若干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