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防盗防诈骗

2017-06-19

在大学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围绕在我们身边,其中盗窃与诈骗最为严重,刚步入大学的我们,远离亲人,身边少了家人的叮嘱我,我们的防范意识开始下降,为提高同学们的防盗防骗意识,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防盗防诈骗的方法。

大学生防盗与防骗的方法

一、大学生防骗的方法

在信息化时代,诈骗的手段可真是花样百出,电话、网络等等。

ATM存取款防骗

当你存取款的时候千万不要相信那些以工作人员身份或者银行卡丢失等理由要求你持卡进行某些操作的人,万一一不小心听了他的,要及时到银行网点确认,或者拨打客服电话

美容美发诈骗

相信很多刚刚步入大学的同学都有类似的体会,晚上宿舍里会来各种理发店的打折卡或者你去理发的时候他们会各种提示你办卡,甚至直接说办卡吧,办卡吧。面对这样的局面很多同学会不耐烦,办一张卡了了此事,但是事情没这么简单,你办了卡之后又会有各种收费。今年大一新生一位男同学在某理发店做头发,店员一直要求其办卡,到最后办卡加做头发一共花了四百多。所以当同学们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不要犹豫,一口拒绝他,不要让他有机可趁

二、大学生防盗的方法

要说防盗那对同学们来说更是重中之重,大家都是学生,都没有经济来源,而且还有手机电脑等贵重物品

(1)室内防盗

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宿舍内的防盗意识还是很强的,但是也有的同学手机、电脑、钱包都扔在桌子上就出去了,宿舍没人也不锁门,可能他认为就出去一小会马上就回来,但就是这一小会,给了行窃者机会,他的贵重物品就这么离他而去。所以同学们要切记及时锁门。

(2)室外防盗

对于石大校区的同学来说,一辆自行车是有必要的很多大一的同学刚来都会买辆自行车或者将家里的自行车带来,这时候同学们尤其要注意防盗,特别是高档自行车,随时锁车,盗贼连锁着的车都能偷走。

周末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出去玩,这时候要注意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不要随手扔在一边给小偷可乘之机。

大学生校园防盗防诈骗常识

1、换零钱诈骗。犯罪分子以零钱换大钱或持以假钞方法为由,趁人不备,采取调包方式,进行诈骗。

2、假借手机诈骗。犯罪分子以手机没电或没带手机为由,借故使用受害人手机,乘人不备,将手机骗走。

3、利用“短信息”进行诈骗。

如在你手机上短信显示“你的儿子或女儿,在哪里出了车祸,现在在医院,马上要用钱,请速汇钱过来。”,有些父母因爱子心切,遇到此类短信,就紧张了,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就汇钱过去了,这样你就有可能上当受骗了。遇此情况,要先联系学校老师,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

4、以代销产品为名诈骗

嫌疑人到学生寝室,让学生成为某产品的直销员或校园代理等,底薪若干,每销一件提成若干。然后先让学生交押金若干,留下一些产品。代销的产品主要有文具、生活用品、充值卡等。

其实,所谓的产品大多是劣质产品,根本无法销售,也远远不值交去的押金。在事后联系嫌疑人,根本联系不上对方。

5、网络诈骗

嫌疑人盗取他人QQ号码或购买被盗取的QQ号及密码,随后冒充原QQ号码主人向其好友名单内好友发求助信息,比如借钱之类的,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实施诈骗。“高明”的诈骗者甚至可以截取被盗者的在线视频录像,好友怀疑时,诈骗者把录像通过在线视频给对方看,以取的他人信任,使诈骗成功。遇到这类情况,一定要先和好友先电话联系。

6、借银行卡汇钱诈骗

案例:2011年5月22日晚7时,XX大学21岁的女学生潘某报案:她在XX大学门口搭识了一男一女,对方自称是xx学院学生,愁容满面,说来福州后没钱了需要从家里汇钱,希望能借银行卡一用。好心的潘某把银行卡借给他们,谈话中密码又被他们套出,最后被对方取走了卡中的现金4000元。

案例: 2010年7月7日,某学院1名09级女生在校外遇到两名陌生人,对方提出要借用该同学的银行卡汇钱,并受邀请到某咖啡馆喝咖啡。结果被骗走银行卡和密码。损失近4000元和手机1部。

对于此类诈骗,不法分子就是利用了大学生的同情心,同学们面对前来搭讪的可疑人员时要提高自身警惕,增强分辨能力,以防受骗。

7、假冒退高中学费或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诈骗

2010年9月,某学院吴某接到一自称教育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声称国家按照政策退还部分初高学费。吴某信以为真,按照对方指示在工行ATM机上用银行卡操作收取退费,结果被人从卡上转走家人给其从亲戚处借的学费和生活费7000多元存款。有的诈骗者还要求居民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套取受害人银行卡上的密码后,克隆银行卡,最终达到骗取现金的目的,给受害人造成经济损失。因此,一是不要在电话中轻易透露个人银行卡信息;二是要通过正当渠道向政府有关部门或涉及到的学校进行咨询核实;三是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