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我们仨1000字以上

2016-12-01

《我们仨》是杨绛女士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所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书笔记+我们仨1000字以上 。供大家学习。

读书笔记+我们仨1000字以上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这是杨绛先生在《我们仨》的结尾。合上书,一丝丝疼痛不经掠过心头。

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们都老了。”一个古稀老人夫逝女亡时,回忆起远去的天伦之乐,悲欢离合。有说不完的悲凉,道不尽的追忆。一趟末班车,一连串的死胡同,一个长达万里的梦。长梦乍醒,辗转反侧,原来他们仨已经失散。

杨绛先生用饱含深情的笔调娓娓道来,一个很朴素的家庭,三个很单纯的学者,与世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享受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尘世中三个奇妙的组合,六十年间缘起缘灭,悲欢离合,成就了一段段美丽而凄凉的故事,让人肃然起敬,又而潸然泪下。

一九三五年,七月。故事发生在英国牛津。钱锺书自叹“绌手笨脚”,初到牛津,磕掉大半个门牙。一个入牛津的埃克塞特(Exeter)学院,攻读文学学士学位,一个经常和修女一起坐在课堂侧面的旁听学生。钱锺书和爱妻杨绛在异国他乡相濡以沫,从英国牛津到法国巴黎,求学生涯虽然艰辛,但苦中有乐,精神充实。

《我们仨》从阿圆呱呱落地开始,又因阿圆悄然离去结束。钱媛,祖父称她是“读书种子”,外公则说她“过目不忘”。和父亲钱锺书最“哥门”,是母亲杨绛“平生唯一杰作”。他们仨的家庭温馨而简朴,相聚甜蜜,吃馆子连着看戏,三个人在一起,总是无穷的趣味。当然,离散也伤怀,钱锺书蓝田师院任教、政治运动,钱媛赴留学英伦,一家人分居各地。他们仨一生坎坷,钱锺书和杨绛早年异国他乡求学,回国后无固定住处,不断奔波,直到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钱媛上高中学背粪桶,大学下乡进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

“世间好事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一九九五年,父亲钱锺书和女儿阿媛分别住进两个医院,杨绛先生住三里河寓所,三人分居三处。一九九七年早春,阿媛去世。一九九八年,钱锺书去世。现在,只剩杨绛先生一人。

“你叫她回自己家里去,她回到了她自己家里去了。”钱媛离去,母亲杨绛变成了梦也找不到她,有阿媛牵心挂肚肠,没有了阿媛呢?

杨绛先生曾做过一个小梦,怪钱锺书一声不响地突然走了。于是钱锺书故意慢慢地走,让爱妻一程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的长梦。走上古驿道,古驿道上相聚,古驿道上相失,杨绛恨不得自己变成一块石头,一块“望夫石”,屹立在山头,守望离去的丈夫。

一家人的合影,钱媛写给父母信件的笔迹,还有为父亲画的画像,温馨及至,饱含亲情。看后不经心生温暖,含泪伤感。“往事不可留,逝者不可追。”杨绛先生“心上绽出几个血泡,像饱含热泪的眼睛。”

“我一个思念我们仨。”一个古稀老人的伤痛谁能懂,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又有谁能体会其中的痛楚呢?

推荐:

摘录式读书笔记《我们仨》

1.

读到最后才慢慢懂得书开始她做的那个长达万里的梦,原来就是现实的虚化。

钱老和女儿的病,来回奔波的探望,彻夜不眠的难过,心上被捅的滋味,像是『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着热泪的眼睛』。对杨绛先生说不出来的心疼和敬佩。若是我,不知道能否像她一样,强打精神照料和陪伴重病的女儿和丈夫,害怕他们相互担心,却自己一个人担住所有的忧虑和害怕。

最后女儿、丈夫一个一个的离去,自己还活在世上,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去续女儿的笔完成这样一本回忆录,回忆三人在一起的时光。现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剩下我一个,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

她说,『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2.

书中惊人的有许多小细节,之所以说惊人是感叹她这么大年纪了却都还记得那么清楚。想到这里我又鼻子一酸,越是幸福的过往,越是与现在的独自回忆对比鲜明。

譬如在牛津做活虾,她内行地说要剪掉须须和脚,但刚剪一下活虾就在她手中抽搐,她吓得丢下剪子和虾逃出厨房。锺书问她怎么了,她说,虾被我剪得痛得抽抽了,以后咱们不吃了吧!钱老先生跟她讲道理,他还是要吃,以后可由他来剪。多可爱。

刚到牛津的时候,他们住在老金家,她说,『两人生活在一间屋里很不方便。』我开始还在想,会不会是太缺隐私或者房间太小生活不便之类的原因。看罢理由之后我不由得笑出声来:『我从来不是啃分数的学生,可是我很爱惜时间,也和锺书一样好读书。他来一位客人,我就得牺牲三来那个个小时的阅读,勉力做贤妻,还得闻烟臭,心里暗暗叫苦。』

这样闻着烟臭暗自皱眉、贤惠微笑招待夫客、心中却焦急想读书的她,是不是超可爱的?

3.

搬家后他们有了厨房,他们开始“冒险”做饭。锺书先生爱吃红烧肉,就“冒险”做红烧肉。第一次是用剪刀剪成一方一方的,使劲煮,第二次才想起要用文火煮,买来雪莉酒当黄酒用,用文火炖肉,『红烧肉居然做得不错,锺书吃得好快活 口育』。可以想象杨老在写这篇回忆录的时候,回想起她爱人当年吃上红烧肉的开心的样子,嘴角挑起一丝幸福的微笑。

她在医院待产的时候,锺书一个人生活,常常闯祸。每次他愁眉苦脸地说我又闯祸了。她都会说,不要紧。每次她说不要紧,他就真的放心了。她是万能的,无论是洗干净被墨水染花的桌布,还是修好被弄坏门球的门轴,或是给他治好颧骨上生的疔,她说不要紧,那就是不要紧的。

最贤的妻,当之无愧。

4.

沦陷上海那段时日很苦,杨绛先生自称那时是灶下婢。后来常把日常感受当作美酒甘露一样去浅斟低酌细细品尝,『因为忧患孕育智慧』。锺书先生引桐城先辈的话,“子弟二十不狂没出息,三十犹狂没出息”。

现在我们还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尽量张狂地去追逐梦想吧,希望到三十多岁的时候,能够去除浮躁,懂得知足感恩怡然笃定。

到晚年,钱锺书先生写《管锥编》被有些人说不用白话而用文言,不用浅易的文言,而用艰深的文言。杨绛先生为他解释,他不用炫耀学问,不过是在那样一个年代争取说话的自由而已。

『“ 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友声可远在千里之外,可远在数十百年之后。锺书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学问也是冷门。他曾和我说:“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识的人。” 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己,不求有名有声。』

读到这里,莫名感动。

5.

再后来,说到他们仨每次有人出差,总会带回家一些“石子”,详细地记下在外的生活和趣事,之前也提到,锺书先生在外会特意为杨绛先生写详尽的日记,好让家人知道自己这段时间的生活是如何的。附录中看了一些纸片和信件的扫描件,感动不已。想起自己的那些宝贝日记和各种有着纪念意义的纸条电影票门票收据,挺幸福的,庆幸自己有记下有留下那些珍贵的“石子”。

在附录中看到钱瑗给妈妈拜年的信,画了一朵很美的红色牡丹,写了一首打油诗,很是温馨可爱。还附上了她画的很多可爱的图,比如爸爸的画像,随笔的涂鸦等。钱老的字写得的确是好,杨老的字也很是端正,自惭一下字迹不能见人...

6.

杨老在结尾处写道,『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看到她在书的封尾的笔迹: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杨绛

鼻子一酸,眼泪忍不住就掉下来。

希望她能在有生之年,哪怕是临终之时也好,找到归途、找到家。起码,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去到那一边,与Pop和Oxhead团聚。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