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经常很痒怎么回事

2017-01-12

耳朵经常很痒怎么回事,需要考虑可能是外耳道炎症或者湿疹。

外耳道炎症

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是耳科常见病之一。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

外耳道炎的症状之一:外耳道出现灼热、发痒、疼痛、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的反应,起先会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继而转变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皮肤肿、遮蔽鼓膜,产生传导性耳聋及耳鸣。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并会出现全身发热、不适等反应。 外耳道炎的症状之二:急性外耳道炎恶化至慢性者,主要为耳部不适和痒感,常有少量分泌物,听力稍有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痂皮系爱少量脓液或碎屑。有时揭去痂皮可致出血,鼓膜变浑浊、增厚,或因鼓膜上皮受损,其表面有少量肉芽形成。 外耳道炎的症状之三:外耳道出现新生物,如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此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导致鼓室内有息肉生长,息肉从鼓膜穿孔处脱出从而形成外耳道赘生物。 外耳道炎的症状之四:排除先天性因素导致外耳道狭窄,弥漫性外耳道炎和慢性外耳湿疹,也会导致外耳道皮肤增厚而使外耳道变得比较狭窄狭窄,常会影响听力。 外耳道炎的症状之五:常见病变之一为外耳道疖,常表现为局限性红肿,疼痛明显,突起如椒目或顶现脓点;常见病变之二为弥漫性外耳道炎,表现为弥漫性红肿、溃烂,黄白色分泌物较多。 外耳道炎的症状之六:外耳道软骨部的皮肤具有类似汗腺构造的耵聍腺可分泌耵聍,即人们常说的耳垢或耳屎,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物的作用。正常情况下,可借咀嚼、张口等运动而排出耳外。但外耳道炎会造成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因而逐渐积结成团而形成耵聍栓塞,外耳道被堵塞从而导致听力减退,并可能有耳痛;部位过深刺激鼓膜者可发生耳鸣、眩晕。检查时可见外耳道内有黑色或棕褐色耵聍块,质软如蜡,或坚硬如石。 外耳道炎的症状之七:由于中耳病变脓液自鼓膜穿孔处流出积留于外耳道内,外耳道会出现积脓现象,脓液质粘。 外耳道炎的症状之八:外耳道出现异物,多见于小儿,成人也可发生。多因挖耳或外伤遗留,及虫类侵入而造成。异物可分为非生物类、植物类和动物类。若异物小而无刺激者,可久存而无症状。异物大者可阻塞耳道引起听力下降及发胀感。有时会引起眩晕、耳鸣和耳痛,或造成皮肤破损。一般情况下,检查较易发现异物。 专家提醒:外耳道炎的一些症状并不是肉眼可见的,因此如察觉身体有异,请及时去医院就诊。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挖耳或异物损伤,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渍,易引发急性外耳道炎,其它疾病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贫血,维生素缺乏,糖尿病等亦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外耳道炎具体的护理方法

1、首先,我们应当在还没有患病之前,就注意耳部卫生,尤其是儿童。凡有化脓性中耳炎、耳疖肿、婴儿湿疹者,更应格外注意局部的干净与干燥,保持耳及其周围清洁,并要注意不要乱掏耳朵。

2、在患病之后,患者切忌水洗。如其污秽或痂皮堆积,可先用植物油涂擦,待其疏松之后,再用纱布或消毒过的软纸轻轻擦净。实在必须洗涤者,用苦参汤。

3、日常中,患者一定要按时更换外用药,按时进服内服药。

4、痒时忌搔抓,必要时泡些食盐水,滴在痒处。其浓度以能达到止痒为标准。如是小儿要防止他乱抓搔擦。

5、洗澡、理发、浴身,注意防止污水入内,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

6、患病之后禁止游泳。

湿疹

皮炎和湿疹常作为同义词用来指一种皮肤炎症,代表皮肤对于化学制剂、蛋白、细菌与真菌等种种物质的变应性反应。湿疹一词没有特殊的含义,而皮炎则有限定的意义。若用皮炎代替湿疹作为诊断术语,则指的是真皮、表皮联合反应,它可以是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患有皮炎的常见症状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皮肤出现片状、条状或不定形状红肿,有渗出时可有痂皮复盖,当皮肤有损伤时可有糜烂或溃疡出现,局部有痛痒感。

2、当皮肤被大量炎性渗出物复盖及慢性皮炎时,可见有皮肤被毛脱落。皮肤增厚,有皱裂。

3、患真菌性皮炎时,患部脱毛,局部有白色粉末状结痂,痂下及周围有红色突起。

4、患寄生虫性皮炎时,头部、背部、腹部可见有发红的疹状小结,表面有黄色痂皮,并有脱毛现象和剧痒感。

预防护理

1、要搞好个人卫生,经常洗澡,同时水温不宜过高,以30摄氏度至40摄氏度为宜。

2、要勤换衣服及床单,凉席、被褥等贴身物品要经常清洗曝晒。

3、居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环境整洁,避免潮湿。

4、要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地做些运动以增强体质,外出旅游最好穿上长裤,以防下肢被虫咬伤。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