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给儿子写的一封信

2017-02-11

傅雷,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傅雷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下面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傅雷给儿子的信,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傅雷给儿子写的一封信

亲爱的孩子:

高兴知道你有了一个女友,也高兴你现在就告诉我们,让我们有机会多指导你。对恋爱的经验和文学艺术的研究,朋友中数十年悲欢离合的事迹和平时的观察思考,使我们在儿女的终身大事上能比别的父母更有参加意见的条件,帮助你过这一人生的大关。

首先态度和心情都尽可能的冷静,否则观察不会准确。初期交往容易感情冲动,单凭印象,只看见对方的优点,看不出缺点,便是与同性朋友相交也不免如此,对异性更是常有的事。感情激动时期不仅会耳不聪,目不明,看不清对方;自己也会无意识的只表现好的一方面,把缺点隐蔽起来。保持冷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至于为了谈恋爱而荒废正业,或是影响功课,或是浪费时间,或是损害健康,或是遇到或大或小的波折时扰乱心情。

所谓冷静,不但表面的行动,尤其内心和思想都要做到这点,是很难。人总是人,感情上来,不容易控制,年轻人没恋爱经验更难保持身心的平衡。同时与各人的气质有关。我生平总不能临事沉着,极易激动,这是我的大缺点。幸而事后还能客观分析,周密思考,才不致于使当场的意气继续发展,闹得不可收拾。我告诉你这一点,让你知道如临时不能克制,过后必须由理智来控制大局;该纠正的就纠正,该向人道歉的就道歉,该收蓬时就收蓬。总而言之,以上二点归纳起来只是:感情必须由理智控制。要做到,必须下一番苦功在实际生活中长期锻炼。

我一生从来不曾有过“恋爱至上”的看法。“真理至上”、“道德至上”、“正义至上”,这种种都应当作立身的原则。恋爱不论在如何狂热的高潮阶段也不能侵犯这些原则。朋友也好,爱人也好,一遇到重大关头,与真理、道德、正义……等等有关问题,决不能让步。

其次,人是最复杂的动物,观察决不可简单化,而要耐心、细致、深入,经过相当的时间、各种不同的事故与场合。处处要把客观精神和大慈大悲的同情心结合起来。对方的优点,要认清是不是真实可靠的,是不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或者是夸大的。对方的缺点,要分出是不是与本质有关。与本质有关的缺点,不能因为其它次要的优点多而加以忽视。次要的缺点也得辨别是否能改,是否发展下去会影响品性或日常生活。人人都有缺点,谈恋爱的男女双方都是如此。问题不在于找一个全无缺点的对象,而是要找一个双方缺点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此点很重要。有些缺点双方都能容忍;有些则不能容忍,日子一久即造成裂痕。)最好双方尽量自然,不要做作,各人都拿出真面目来,优缺点一齐让对方看到。必须彼此看到了优点,也看到了缺点,觉得都可以相忍相让,不会影响大局的时候,才谈得上进一步的了解;否则只能做一个普通的朋友。可是要完全看出彼此的优缺点,需要相当时间,也需要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故来考验;绝对急不来!更不能轻易下结论!(不论是好的结论或坏的结论)唯有极坦白,才能暴露自己;而暴露自己的缺点总是越早越好,越晚越糟!为了求恋爱成功而尽量隐蔽自己的缺点的人其实是愚蠢的。当然,在恋爱中不自觉地表现出自己的光明面,不知不觉隐蔽自己的缺点,不在此例。因为这是人的本能,而且也证明爱情能促使我们进步,往善与美的方向发展,正是爱情的伟大之处,也是古往今来的诗人歌颂爱情的主要原因……。

事情主观上固盼望必成,客观方面仍须有万一不成的思想准备。为了避免失恋等等痛苦,这一点“明智”我觉得一开头就应当充分掌握……。

总之,一切不能急,越是事关重要,越要心平气和,态度安详,从长考虑,细细观察,力求客观!感情冲上高峰很容易,无奈任何事物的高峰(或高潮)都只能维持一个短时间,要久而弥笃的维持长久的友谊可很难了……。

除了优缺点,两人性格脾气是否相投也是重要因素。刚柔、软硬、缓急的差别要能相互适应调剂。还有许多表现在举动、态度、言笑、声音……之间说不出也数不清的小习惯,在男女之间也有很大作用。要弄清这些,就得冷眼旁观,慢慢咂摸。……诗人常说爱情是盲目的,但不盲目的爱情毕竟更健全更可靠。人的雅俗和胸襟器量也是要非常注意的。……你自幼看惯家里的作风,想必不会忍受量窄心浅的性格。

以上谈的全是笼笼统统的原则问题……。

长相身材虽不是主要考虑点,但在一个爱美的人也不能过于忽视。

交友期间,尽量少送礼物、少花钱:一方面表明你的恋爱观念与物质关系极少牵连;另一方面也是考验对方。

傅 雷

1962年3月8日

—— 选自《傅雷家书》

傅雷简介

1.教学生涯

1931年,傅雷[2]回国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原上海音乐学院),任校办公室主任,兼教美术史及法文,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次年与庞薰琴和倪贻德结成“决澜社”。1932年,傅雷与青梅竹马的表妹朱梅馥结婚,朱把一切献给了丈夫和孩子,按照他们的朋友杨绛女士的评价,朱梅馥是“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夫人”、“能干的主妇”,还是傅雷的“秘书”。中日战争时期,留在上海,此后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曾发表亲美言论。1949年之后,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及书记处书记等职。傅雷学养精深,对美术及音乐理论与欣赏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2.政治旋涡

1958年,在上海“反右补课”中,傅被上海市作协划为戴帽“右派分子”。上海市中共领导柯庆施执意要划傅雷为右派,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上海作协党组书记周而复则认为傅雷属于“可划可不划”的范围,恰逢周扬赴上海听取意见,柯庆施同意了周而复、周扬的意见,事后上海市中共委员会派柯灵通知傅雷该消息。但正当傅雷做了检讨,准备放下包袱时,阴谋家柯庆施却变卦拍板把傅雷定为“右派”。

1958年12月,留学波兰的傅雷长子傅聪驾机出逃英国。此后,傅雷闭门不出。1966年8月底,文革初期,傅雷遭到红卫兵抄家,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蒋介石旧画报)。

3.自缢而亡

1966年9月3日上午,女佣周菊娣发现傅雷夫妇已在江苏路284弄5号住所“疾风迅雨楼”双双自杀身亡,傅雷系吞服巨量毒药,在躺椅上自杀,享年58岁,夫人朱梅馥系在窗框上自缢而亡。傅雷夫妇死后,骨灰原被安葬于永安公墓,后归并到万国公墓,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的破坏后遗失。幸有一工人原为傅雷作品的爱好者,故私藏其骨灰盒,幸免遭毁。

读后感

这是著名学者傅雷先生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信中,傅雷先生就儿子交女朋友一事,谈了自己的看法。在与儿子的交谈中,傅雷先生毫无严父训导之态,更多的则是殷切教导的舐犊深情。书信从交友态度以及交友的原则等方面,表达了作者的意见和看法。全信有理有据,层层深入,具有宏观的原则,又有微观的处置,透射出父辈对子女热切关怀的一片深情,不失为家书中的典范之作。

傅雷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翻译了许多作品,同时,傅雷还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后,就是《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所刊录的,乃是傅雷与傅聪之间自1954至1966年的书信。当年,这批书信,只是父与子之间的私人函件,而现在会刊行成书,且风行各地,因为这不是寻常父子之间的闲话家常,而是两位特殊艺术家之间的心灵对话。

傅雷在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因此这些家书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论美术、音乐作品、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不管是傅聪去波兰留学、获得国际大奖,还是后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特别是经常给他邮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有关绘画、雕塑等艺术理论方面的书籍,鼓励他多从诗歌、戏剧、美术等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

在1956年2月29日的通信中,傅雷由莫扎特乐曲的特点起,论及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而真诚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这是一种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令人感到语重心长。

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傅聪如何面对各种问题。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通过这本书,能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在这本书中,我们所看到的,除了为人父者对国外游子的无尽思念,无尽悬挂,还有承载着中国知识分子千百年来的民族大义,蓄满特殊一代共同记忆的时代反思。我们看到的,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对艺术的追求。艺术在最高层次上,是超越民族、不分畛域的,而吾人对生命的礼赞,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与追求,也是永无止境、亘古常新的。正因如此,《傅雷家书》中所体现的,不仅是人间的挚爱与关怀,也是超越生命的气魄与胸襟。

《傅雷家书》撰写于五十年前,半个世纪过去了,却在一代又一代有良知、有深度的读者心目中,如惠风吹拂迎风悬挂的风铃般,拨动了无数敏锐的心弦,使无数读者为之感悟、动容。

当年的傅雷,身处斗室,而心系国家,甚至遍及文化、艺术,这一切都不会老,不会过时。如今,人已不在,但它的影响力,却是越来越强,历久弥新。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