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祛湿方法
春季湿气,被视为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人体湿气重,由此影响健康。
春季祛湿方法——1、判断体内湿气,简易之法是看大便
春季气候潮湿、阴冷,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遇热则成为湿热,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怎么判断体内是不是有湿呢?“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看大便。”毛以林认为,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但便完后总会有些粘马桶,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此外,还可将舌头吐出观察一下,黄中带腻,是体内有湿的表现。黄得越厉害,或腻得越厉害,说明湿邪越厉害。有的人,早上该起床时仍然很困,觉得头上有东西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这也能证明体内湿气很重,即中医讲的“湿重如裹”。
湿气很容易伤身,重者使人出现明显病症。临床常见发热、咽痛、食欲不振、口干、胸闷、呕吐、恶心、脘腹痞满、头身困重、便溏泄泻、面黄、小便黄浊、白带黄多、关节酸痛红肿、屈伸不利等。中医认为,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最怕湿邪。寒则温之,热则寒之;有风驱风,有燥润燥,有暑清暑。而用燥湿法,十有八九会伤津液,湿邪还是除不去,所以中医还有利湿、化湿、渗湿等对付湿邪的办法。
春季祛湿方法——2、日常除湿办法,勤运动避免潮湿环境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毛以林建议,用以下方法除去身体浊重湿气,恢复神清气爽。
勤运动。少动、饮食不节制及压力大,造成湿留体内。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试试慢跑、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健身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运用芳香、发汗及苦温药材,也可去湿。运用植物香气来对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如南方人随身携有艾草蒲杀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端午时节,家家户户门口挂把佩兰、石菖及艾叶,取下后用来沐浴,也可消毒杀菌。
避免潮湿的环境。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如不要直接睡地板、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水分摄取要适量等。
健身时,切忌在春天早晚绕楼散步,这在多湿、多风的春季尤其不能犯忌。
体质较弱者更要注意,春天本来就多湿、多风,楼与楼之间的风更是强劲,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人体很容易受凉,引发血压波动而导致发生疾病,这对于平时运动不足的年轻人或是老年人,更是危害大。春天的健身运动,最好选择阳光明媚、室外少风处进行。
春季祛湿方法——3、食疗去湿佳品
薏米红豆粥人人皆宜
“肠胃系统事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毛以林表示,酒、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过食,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其寒凉性质。祛除体内湿气,薏米红豆粥是佳品,既能当茶喝,又能当饭吃。薏米,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赤小豆”,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红色入心,它还有补心功用。在熬薏米红豆粥时,不要加大米进去。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红豆和薏米都是去湿的,本身不含湿,汤很清。中医恰恰是利用了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除掉。
此外,热辣辣的姜汁发汗,最适合在淋雨之后驱散身体湿气,预防感冒;苦温的中药甘姜,也如同慢火,缓缓将体内水气逼散出来。
食疗防湿品还有:高粱、玉米、苡仁、扁豆、水芹、洋葱、冬瓜、马齿苋、鲫鱼、鲍鱼、田螺等。这些除湿食物,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利水渗湿、清热利湿、通便解毒、滋阴柔肝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