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测量地球中心的温度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
自然科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
自然科学认为超自然的、随意的和自相矛盾的现象是不存在的。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
由对自然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可以引导出大自然中的规律。假如观察的现象与规律的预言不同,那么要么是因为观察中有错误,要么是因为至此为止被认为是正确的规律是错误的,超自然因素是不存在的。顺着传统用法,自然科学可被理解为生物科学(涉及生物学程序),并以区辨物理科学(涉及宇宙的物理及化学法则)及化学科学。
地球深处的热量有3个主要来源:(1)地球形成时生成的热量;(2)地核物质下沉至地心时磨擦产生的热量;(3)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地球热量的释放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这种释放通过液态外核和固态地幔中的热“对流”,以及边界层(如地球表面的板块)内速度较慢的热“传导”来实现。结果是地球原生热量的大部分被保留了下来。
总之,地球诞生之初产生了大量的能量,由于地球无法很快冷却下来,便造成了地球内部持续的高温。事实上,除地球板块像毯子一样起到保温作用外,固态地幔中的热对流也不能提供使热量得到有效释放的机制。不过,地球通过促使板块构造运动(尤其是在大洋中脊处)的过程也确实释放了一些能量。
科学家主要借助铁在超高压状态下的熔化特性来估计地球深处的温度。我们知道,地核是指位于地面以下2886公里至6371公里的部分,主要由铁构成。地核分成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两部分。如果我们能够估测铁在压力极高的内、外核交界处(离地面5156公里)的熔化温度,那么在实验室中得到的这一温度应该接近于这一界面上的实际温度。科学家在矿物物理学实验室中利用激光器和高压装置创造出了尽可能接近实际的高压和高温。
实验结果显示,铁在上述状态下的熔化温度为4500K至7500K。据此,我们还可以推算出地幔底部(即外核顶部)的温度,大约是3500K至550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