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泥塑人首镇墓兽
彩绘泥塑人首镇墓兽,躯体似豹,人首,头戴兜鍪如武士。尾细长,自尻下前伸,又屈曲穿过右后腿与躯体间的缝隙,再向后上翘,宛如一条长蛇,造型极富特点。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彩绘泥塑人首镇墓兽,希望大家喜欢。
镇墓兽的简介:
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是为镇摄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冥器。《周礼》记载载说,有一种怪物叫魍象,好吃死人肝脑;又有一种神兽叫方相氏,有驱逐魍象的本领,所以家人常令方相氏立于墓侧。以防怪物的侵扰,还说这种方相氏有黄金色的四只服,蒙着熊皮,穿红衣黑裤,乘马扬戈,到墓圹内以戈击四角,驱方良、魍象。方良亦为危害死者的恶魔,人们就借助方相氏的力量来驱赶它们,所以有学者认为,使用镇墓兽的习俗,就是出“方相氏”的传说演化而来的。
彩绘泥塑人首镇墓兽
也有人根据早期镇墓兽头上的双角推测,镇墓兽应与“辟邪”或“灵神”、“士伯”等行关。此种器物外形抽象,构思谲诡奇特,形象恐怖怪诞,具有强烈的神秘意味和浓厚的巫术神话色彩。镇墓兽的基本形态由鹿角、兽形首、方形底座三部分拼合而成。鹿角插在兽首顶部孔内,兽身插在底座方孔内,多作长颈、鼓眼、口吐长舌状。
彩绘泥塑人首镇墓兽
其形制有单头、双头、变形龙面式、变形人面式等多种,多数单头,少数双头。从出土镇墓兽的排比中可以看出其从早期到晚期的发展演变规律,大致是兽面渐变为人面,无舌渐变为长舌,无颈渐变为长颈,兽面由彩绘发展为雕刻。此种镇墓兽是除楚墓以外其它战国墓中不多见的特殊之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时代特征,战国早期的楚墓中即有,但数量很少,楚漆器发达的战国中期,镇墓兽的数量最多,到战国晚期又很少见。这种数量上的消长变化应与当时漆器的发展趋势及楚国兴衰的历史是一致的。秦汉以后,这类器物逐渐消失。
彩绘泥塑人首镇墓兽
从考古发现的情况考察,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朗,五代以后逐步消失。镇墓兽的制作,早则为木、骨质,陶质极少、以后主要为陶质和唐三彩。金属和石制品极为少见。
在楚国墓葬中已发现数百件用于镇墓辟邪的木雕镇墓兽。年代从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晚期。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早期多为单头单身,战国中期的式样与数量最多,单头单身与双头双身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