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就是用学习到的知识通过整理得出来的提纲。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是怎样的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供你参考。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1.1 中国的疆域
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
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
②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我国领海的宽度是12海里。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③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端: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
南北跨近50个纬度,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个纬度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1.2 中国的行政区划
历史上的行政区划:现行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教材:八年级上册第8页
1.3 中国的人口
数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目前人口数为13亿。增长速度较快:分布疏密不均。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人口多处和人口少处的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 平原、盆地人口多; 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 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 汉族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山地、高原人口少;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我国人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4 中国的民族:
: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汉族人口众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仅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
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的泼水节;中华民族的端午节。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如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
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
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落实到地图上)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海拔最高的盆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
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此外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一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我国从北→南可以划分为五个类型温度带:寒温带(高原气温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影响名称内容 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时间变化季节变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降水的南北差异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的东北部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4、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关系: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因而森林繁茂;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短小,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
:复杂多样。原因: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主要的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独特的高山气候。
气候多样,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及其丰富。在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
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季风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
季风名称成因发源地风向性质影响范围(地区)冬季风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陆地→海洋
偏北(西北、东北) 寒冷干燥我国西部、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等)
夏季风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带海面海洋→陆地
偏南(东南、西南) 温暖湿润东南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
季风的形成原因: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差异对比显著。季风气候特点: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产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季节分布的影响:夏季风的进退决定着我国雨带的推移。5月份,夏季风开始在南部沿海登陆,我国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月中旬,夏季风进一步增强北跃,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正值梅子成熟季节,称为“梅雨”。7、8月份,雨带随夏季风北移到东北和华北地区。9月份,冬季风增强南下,夏季风开始南撤,雨带也随之迅速南移,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8、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灾害季节原因危害预防措施
台风夏秋热带气旋强烈活动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加强预报,建防护林
洪涝夏连续性降水洪水泛滥加强预报,修水利工程
寒潮冬强冷空气入侵严寒、大风、霜冻预报及时,及早准备
干旱全年降水异常偏少粮食减产、用水困难节约用水,修水利工程
2.3 中国的河流
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流域区域分界线占全国总面积主要大河外流区域
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成因降水量小 1月气温在0℃
以上是外流河的共性,外流河在干湿状况、降水、有无结冰情况、植被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a干湿状况,说明河流流量大。如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位于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水量大;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水量不大。
b分析降水季节分配情况,说明河流的汛期。如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雨季长,汛期长。例如珠江流域雨带最早到达,最后离开,汛期为4-9月,长达6个月;以北地区降水集中在8-9月,汛期短。值得指出的是我国东北的河流因春季集雪融化,形成春汛。
c、分析冬季气温情况,说明河流有无结冰现象。在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上,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都有结冰现象,而且越往北,冰期越长。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0℃,河流无冰期。
d、分析植被状况,说明河流的含沙量情况。湿润地区植被好,河流含沙量少;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植被不好,水土流失严重,河水的含沙量大,特别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更严重,河水的含沙量最大。
3、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内流河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冰雪大量融化,成为丰水期,冬季有河流出现断流。所以内流河多为季节性河流。
4鄱阳湖是最大的谈水湖泊。洞庭湖17世纪中期号称“八百里洞庭”,居中国第一大湖,以后因大量泥沙入湖,围湖造田,是湖泊迅速淤塞萎缩,现退居第二大淡水湖。
概况: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
河,世界第三长河。长江流经了四大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中、下游的划分: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称为“九曲回肠”。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和水流有哪些影响?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解决办法: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
长江最长的支流是汉江;流域内面积最大的湖泊是鄱阳湖;最大的内河港口是南京港;长江是我国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长江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水道”的美誉。
由于长江落差主要集中在上游,因此长江水能资源也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一半。新中国建立后在长江干流和支流上相继建起了许多水电站如葛洲坝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水电站。长江的落差主要集中在源头到宜宾这一段,而水利枢纽、水电站则主要集中在宜宾-宜昌的干支流。因为宜宾以上这一段地形复杂,工程困难,投资大。
长江三峡由瞿唐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供水、旅游等综合利用效益,其中防洪是该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径流青海、四川等9省区,全长5464千米,黄河的形状像汉字的几字形。黄河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划分:上游:源头—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中游:河口镇—河南旧孟津;下游:河南旧孟津—注入海口。
黄河的水文特征:(1)、水量不大(2)、中游含沙量大。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3)、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黄河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使河床逐年抬高,形成“地上河”。“地上河”的危害:河床高出地面,河水只能靠人工筑堤约束,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地有决口的危险。(4)、易泛滥(5)、凌汛。形成的原因:水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
(6)、断流。形成的原因:自然(降水较少);人为(上游和中游人口增多,工业及农业用水量过大,超过了自然限度)。解决措施:统一管理,计划调配。
黄河的奉献(1)、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师引导学生推出答案。指图说出黄河干流上的主要水电站及建站:)(2)、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3)、提供旅游资源(点明主要提供旅游资源,也有水能资源。)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多灾的原因是下游形成地上河,易泛滥成灾,但其根本原因是来自中游的泥沙,所以治黄的关健是治沙。 下游:加固大堤:(这是应急措施,是治标。)
中游:①保持水土,植树造林;(是治黄的根本措施,是治本)
②打坝淤地,修筑梯田; 新课标第一网
③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治黄的关键性工程。附:京杭运河:
起、终点地位长度经过省、市沟通水系航运量
北京到杭州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1800千米京、津、冀、鲁、苏、浙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1、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2、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质量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我国自然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自然资源由于受大某些成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他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不均匀的。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3、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新疆、内蒙古等地由于深处内陆,水气少,云雾少,光照强,太阳辐射总量较多,而青藏高原除上述原因外,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二者共同作用,使之成为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地区。年太阳辐射量最小的地区是四川盆地,该地区处在东南及西南暖湿气流交汇的地区,年降水量多,云雾量大,造成该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少。
3.2 中国的土地资源
1、6月25日世界土地日,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类型齐全: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国草地面积广达、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一亿公顷。
3、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4、我国土地资源的质量的区域差异
地区土地资源区域差异自然原因
东部
季风区北方地区集中了全国90%的耕地和林地,土地生产力高以旱地为主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少,降水较少
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富
西北内陆区以草地和荒漠为主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青藏高原区土地生产力较低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
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土地类型存在问题主要原因采取的措施
耕地耕地面积减少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现象严重一方面切实保护耕地,另一方面适当开垦荒地。
林地滥伐森林,面积减少管理与利用不尽合理严禁滥伐,盗伐森林草地 1/3的草地遭受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再加上管理不善划区轮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