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梦的毛概5000字论文

2017-03-28

中国梦是实现人民幸福的伟大工程,人人都是这一工程的一员,我们应以主人公的面貌用心经营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中国梦的毛概5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中国梦的毛概5000字论文篇一

《论毛泽东建设新中国的愿景与中国梦》

【摘要】新中国的建设起步维艰,毛泽东满怀大志,致力于将新中国带进世界先进行列,以三年准备十年建设、15年向社会主义过渡、20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50年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等部署,表达了他的愿景。毛泽东有个百年中国梦,他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目标,体现了实现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的理想,设想用一百年的时间将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国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毛泽东的百年中国梦给现代中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梦具有丰富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毛泽东;新中国愿景;中国梦;历史遗产和现实启示

【中图分类号】A84/D2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0351(2013)05—0021—05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当年的毛泽东56岁,经过革命战争的艰难锤炼和卓越才能的显示,他的中国人民领袖地位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戴。在领导新中国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满怀大志,心揣愿景,致力于将新中国带进世界先进行列。在党中央率领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今天,毛泽东建设新中国的愿景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和丰富的现实启示。

一、新中国初期毛泽东谋划国家建设的几个时间概念

新中国的建设起步维艰。鸦片战争后一百多年的衰败,民族战争和国内战争的摧残,以及国际社会反动势力的打压,使百废待兴的中国面临重重困难,处于贫穷落后的中华民族充满对未来的憧憬。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能够给中国人民带来什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发生怎样的改变?毛泽东以循序渐进的谋划表达着新中国的建设愿景。

“历史是以若干年为单位来计算的”。[1]340毛泽东建设新中国的谋划,既有当下目标的任务设定,又有远大目标的愿景揭示。具有战略家气质的毛泽东,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统一,显示了其谋划新中国建设的卓越智慧。以下几个时间概念体现了毛泽东和党中央领导人民发愤图强的中国故事。

三年准备,十年建设。1950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要用3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准备条件。1951年2月,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提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想法。同年3月30日,毛泽东审阅刘少奇全国第一次组织工作会议的报告上写道:“三年准备十年建设的思想,请你在会议中讲一下,使他们有所准备”。[2]206按照这个想法规定的时间,新中国在1952年底顺利实现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

15年向社会主义过渡。新中国建设的历史起点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共同纲领》没有提社会主义前途,党中央在发展战略上设计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一个过渡期。根据薄一波回忆,毛泽东第一次谈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是在1952年9月24日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他说:“10年以后会怎么样,15年以后又怎么样,要想一想”。[3]151毛泽东讲这个话的意思,说明他的头脑里对向社会主义转变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进度表。这个过渡期的时间概念虽然与原先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设计有所变化,主要的区别在于15年时间概念的理解,即究竟是15年后开始过渡,还是15年完成过渡。按照毛泽东的进度表,显然他的意思是从现在就开始过渡,15年后的中国将结束新民主主义社会。毛泽东的这个想法为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定了基调,而实际进程大大压缩了预定的时间,原先准备花15年的过渡任务经过3年就完成了,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0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4]1081的目标。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在报告里详细分析了中国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经济构成后认为:我国百分之九十的经济“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5]1430强调“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才可以说真正站立起来。[5]1433“中国民族和人民要彻底解放,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1]223毛泽东有一个20年完成工业化时间概念,他计划在党执政后用3年时间作准备,“从一九五三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二十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1]207由此推及,毛泽东希望在1973年左右完成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任务。这个预期实现的目标因指导思想坚持以“阶级斗争为钢”的错误实践而受挫,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任务没有实现。

50年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旧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经济文化落后是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国情,毛泽东对此有清醒的认识。1955年3月21日,他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里面,情况是复杂的,国民经济原来又很落后,要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可能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但要建成为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有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比如说,要有五十年的时间,即本世纪的整个下半世纪。”[1]390这里,毛泽东给出的时间不是很确定,用“比如说”来表述有模糊性,但它传递了用“半个世纪”致力建设强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意思。按照毛泽东头脑里的进度表,从1949年到20世纪结束的50年里,中国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目标。

以上几个时间概念,是毛泽东筹划新中国建设的计划。虽然在实践过程中完成的情况有些变化,有的任务提前完成,有的任务因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遭遇挫折,但从新中国初期的建设看,基本上是有计划地按照时间进度在发展的。从一个阶段预期目标的实现到进入下一个阶段的预期目标,新中国的建设一步步向着计划的愿景发展。

二、毛泽东的“愿景意识”与百年“中国梦”

眼光深远是英明领袖的素质之一,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具有很强的“愿景意识”,有计划地领导人民一步步实现前进的目标,是他的思想和实践的显著特征。毛泽东曾说,计划的用处“是有一个长远的目标,使人们的眼光不被限制在眼前走出的一步。这种计划只是一个大方向,还要用每一个五年计划和每一年的年度计划去加以具体化”[1]452,“我们有一个一定的发展方向,有一个社会发展的规律可以把握,应该是心安的。”[1]494这样的计划观念促使毛泽东在领导国家建设中始终有着鲜明的愿景意识。 建国初期毛泽东就立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繁荣强盛的国家”[1]211。起初的愿景意识还显得比较笼统。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提出“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总任务,指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1]350这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思绪集中在工业化和现代文化上。这是针对经济文化落后的现状而形成的初步认识。

随着新中国建设的发展,毛泽东的愿景意识在内容上丰富和清晰起来。1956年1月25日,他在一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6]2这里加入了“科学”的内容。当时,世界上正在掀起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党中央开始酝酿向科学进军的部署。因此,科学技术也就成为毛泽东认知社会主义强国的一个方面,他的愿景意识增添了着力改变“科学落后”的思想。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期间的谈话中第一次形成了“四个现代化”的说法,他说:“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7]116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对“四个现代化”有详细的阐述,并在1964年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两步走的计划,即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显然,“四个现代化”成为党中央的愿景目标。这个提法一直沿用到20世纪末,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讲话中还经常使用。虽然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认知已经不再局限于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国防的现代化上,但“四个现代化”的提法则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代表着党和人民憧憬的愿景。在毛泽东那里,“四个现代化”就是社会主义强国的具体化,也是毛泽东“中国梦”的体现。

毛泽东的头脑里有一个百年中国梦。据相关资料记载,曾有两个外国人问询过毛泽东关于中国愿景的问题。一个是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他先后于1960年和1961年两次访问中国,毛泽东都与他见面会谈。另一个是延安时期的美国朋友斯诺,于1960年重访中国,毛泽东接见了他。蒙哥马利问毛泽东:“五十年以后中国的命运怎么样?那时中国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了。”[7]189斯诺问毛泽东:“主席认为中国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在每人每年平均收入方面达到美国现有的水平?”[7]215两个外国人都问到中国实现发展目标的预期时间问题,毛泽东在回答他们时都表达了这样的看法:中国一定能赶上和超过美国,但要经过一段时间,“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7]301毛泽东多次使用“一百年”的概念。他还曾说:将来所有的人都要读书,都要大学毕业,“要做到全国人民都从大学毕业要一百年。”[6]6

关于时间问题,毛泽东的中国梦在说法上前后有一些变化。原先,毛泽东预期的时间不是一百年而是五十年。建国后的一段时间里,他领导党中央作出的部署经常以五十年作为愿景目标。经过实践探索,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从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在遭遇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急躁冒进的挫折以后,毛泽东开始将实现愿景的时间调整为一百年。1959年2月22日,毛泽东审阅一篇新闻稿,原文写道:“1958年大跃进的成就证明,我国人民将在一个时期内把我国建成为一个经济上、文化上繁荣昌盛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将“一个时期内”,修改为“一个不是很短但也不是太长的时期内”。[8]55很明显,这个修改反映了毛泽东在遭遇挫折后的思想谨慎。1962年,他在七千人大会上发表讲话就讲得更直接更清楚了。毛泽东指出:“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也许只要几十年,例如有些人所设想的五十年,就能做到。果然这样,谢天谢地,岂不甚好。但是我劝同志们宁肯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因而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是有许多好处的,设想得短了反而有害。”[7]302从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变化,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梦有了更切实际的认识,其中,强调困难的思想反映了他对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任务艰巨的告诫。

毛泽东百年中国梦里有两个目标,一个是苏联,一个是美国。前者是为中国建设增添信心,看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希望。后者是为中国建设树立一个追赶目标,力求赶上和超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使毛泽东决心以它为学习榜样,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繁荣富强的目标。“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经验,鼓舞着我国人民,它使得我国人民对于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充满了信心。”[1]431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代表着国际的先进水平。毛泽东从建国初期就下决心要发奋努力赶超美国,他的心里总是憋着一股气,说:“我们是一个新中国,虽然号称大国,但是力量还弱。在我们面前站着一个强大的对手,那就是美国。美国只要有机会,总是要整我们”。[1]3711954年12月11日,毛泽东会见缅甸总理吴奴时说:“像我们这一类国家受过很多气,亚洲、非洲国家都是多年来受帝国主义大国的气的。这些帝国主义国家主要的就是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我们现在还在受气。总有一天,我们真正独立起来,把自己的国家搞好,就可以少受一点气。”[1]3801957年底毛泽东赴莫斯科参加俄国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发表讲话提出“赶超英国”的口号。五十年代后期,“赶英超美”目标广泛宣传并在中国掀起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虽然这个理想化和简单化的追赶行动造成盲目冒进的失误,但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的愿望则记载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一段经历。 毛泽东的百年中国梦,起算时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到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时间终点在2049年。毛泽东的百年中国梦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和预期目标相吻合。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新的道路探索中面貌已经焕然一新。进入21世纪以来,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情阐述中国梦,是毛泽东百年中国梦的承续和延伸。在历史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中国梦的涵义更深刻、内容更丰富、语言更新颖,它振奋和激励着中国人民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愿景而不懈奋斗。

三、毛泽东“中国梦”思想遗产的现实启示

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标志着古代中国领先世界辉煌历史的终结,落伍时代和国家衰败使中国人民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泥潭。在奋起抗争的实践中,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这个梦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接续奋斗中代代传递接续。历史进程将这个伟大的中国梦分为两个时段,即近代与现代,由此也形成两个百年中国梦。从1840年至1949年的百余年里,期待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第一个中国梦,这个梦已经实现,它为实现第二个中国梦创造了前提条件。从1949年到2049年的一百年,期待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是第二个中国梦,这个梦正在实现过程中。毛泽东百年中国梦的思想给现代中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具有丰富的现实启示。

第一,强烈的使命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梦注入了强大的前进动力。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确立的价值取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党的使命和职责完全相一致。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奋斗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使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9]663他深切认识到,只有使中国繁荣富强起来,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上真正站立起来。“我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共计一百零五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7]340毛泽东的中国梦始终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并且将党的使命转化为推动中国发展的实践。这样的使命意识源自于中国社会的需要,是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中国梦必须有强烈的使命意识。

第二,显著的民族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持。古代中国两千多年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事实,是中华民族卓越的创造能力,显著的聪明智慧和勤劳敬业、艰苦奋斗的优良秉性造就的。近代中国的衰败,是制度落后和统治阶级腐朽的结果,中国人民凭借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经历各种失败曲折,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以一系列出色的成绩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卓越能力、聪明智慧和优良秉性。毛泽东对中华民族充满着自信,他始终抱持强烈的信念:伟大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人民群众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只要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就可以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毛泽东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来自于依靠人民的力量。1954年在一次会议上他指出:“中国现在的潜在力量将来发挥出来是惊人的。”[1]357这里所说的“潜在力量”,指的就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树立高度的民族自信、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实现这样一个伟大的梦,必须发挥人民群众整体的力量。而要使全体中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首先就必须树立高度的民族自信。一个民族缺乏足够的自信,有梦也圆不成。充分相信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和卓越创造能力,是对毛泽东关于中国梦思想的继承,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撑。

第三,坚定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梦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鸦片战争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证明,中国人民从遭受耻辱到顽强抗争,从站立起来到富强起来,从经济文化落后到国家崛起腾飞,从“东亚病夫”的弱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国家,一步步成功业绩的取得建立在道路、理论和制度的正确选择基础之上。近代中国许多先进人士和各种政治力量,曾经为中国社会向何处去寻找出路。统治阶级内部一些开明人士试图通过枝节的改革进行自救,农民阶级组织过规模巨大的起义战争,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虽然他们的努力不乏进步的意义,但都没有改变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耻辱命运。中华民族只是在中国共产党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并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中形成正确的道路,命运才发生根本的改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成绩以及改革开放的发展,都离不开正确道路的引导、正确理论的武装和正确制度的保证。毛泽东的中国梦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念。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毛泽东指出:“全国大多数农民,为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为了抵御灾荒,只有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大道前进,才能达到目的。”[1]429他强调,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具有发展生产力更大的优越性,因此,一定要在五六十年里赶上美国,显示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如果不是这样,就要被开除“球籍”。[6]89可见,毛泽东以坚信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作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保证,这个思想与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完全相一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指南。 第四,鲜明的人民观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梦揭示了科学的价值取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中国梦的人民性,毛泽东的百年中国梦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他指出:“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我国比现在大为发展,大为富、大为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1]495这里,“共同的富”、“共同的强”,是中国梦价值取向的表达。中国人民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梦,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国家的强大必须建立在人民的富裕基础上。毛泽东的中国梦以共同富强作为价值取向,符合人民的要求,满足人民的期待,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突出了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现中国梦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观念,坚定不移地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利益贯彻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过程。

1956年11月12日,毛泽东为纪念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撰写文章指出:“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6]156毛泽东的这个预言可以说已经基本得到实现。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在以踏实的步伐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已经成为振奋炎黄子孙精神,砥砺中华民族意志,激发中国人民行动的术语。在毛泽东120周年诞辰之际,研究他的中国梦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9]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责任编辑郭彦英]

有关中国梦的毛概5000字论文篇二

《论毛泽东对“中国梦”的探索与贡献》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中国梦概念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复兴、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时,毛泽东同志对“中国梦”就已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词】毛泽东;中国梦;国家复兴;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特色

引言

2012年11月2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虽然“中国梦”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刚提出不久,但早在毛泽东时期,毛泽东同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早早地进行了不懈探索与奋斗,这足以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以史为鉴,让我们早日树立起民族复兴的梦想,强化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与感悟。

一、民族独立,国家复兴

1917年,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与封建反动势力的压迫下国家主权丧失殆尽,民生凋敝,社会动荡不安,已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中国政治上蝇营狗苟,经济上积贫积弱,思想文化上国民意识麻木不仁,这些都深深刺痛了正值青年的毛泽东。“天妒神州,外侵内乱,泱泱华夏,愚昧业生,国人于邪魔强盗阴险心力渗透、攻击治下,神圣使命渐渐失忆,煌煌中华民众却败于众生甘愿自卑、沉沦、散弱之积弊。”偌大的中国人心不齐,社会上的资源和财富流向上层,对于广大的贫苦百姓的压榨和极不公平的分配,“有德者心力与物力难济,空有济世情怀。无德者无耻与无畏沆瀣,实为欺世盗贼。”、“贪腐官僚国贼举家富贵,万众民脂民膏皆被劫掠。民心民生衰,则国力日衰,国力衰则国家民族之心力亦衰!内可诱发天灾兵祸,朝代更迭,官僚、商贾、农工、学者皆难免沉沦,岂有完卵?外可唆引强盗侵犯,奴役掠夺,国贼、汉奸、军民、学生均家破人亡,终无善果。”中国自古以来自给自足的经济方式被列强琳琅满目的商品冲垮,遭受着列强在经济上的剥削,“与蛮夷通商者使洋货泛滥,居高居奇,国人尽被盘剥。泱泱中华竟无力生产民众生活诸品,更无些许官僚执权以为民众之艰辛解忧。”积贫积弱的中国激发了一批有责任感有崇高理想的年轻人,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代表。

青年时的毛泽东此时已经从一个主张“一点一滴、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去改造社会”的呼声革命者向马克思主义革命者转变。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现状他深刻认识到,唯有实现国家的独立、民族的独立,才能实现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复兴。独立自主是必要的前提。而要实现国家的、民族的独立,就必须打破相互勾结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后来产生的官僚资本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枷锁。要打碎这些枷锁,就必须通过彻底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暴力革命。从建党初期的大规模工人运动到秋收起义,从井冈山上的革命“星星之火”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走的正是一条不向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妥协的道路。彻底的革命,迎来了民族彻底的独立与解放。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当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时,标志着一个民族“独立梦”的初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百年屈辱史由此终结,这无疑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的过程中,除了要有不向反动势力妥协并与之斗争到底的坚决外,还要有“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科学理论指导。这种“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思想源自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和对中国由强盛到衰败的深刻反思。坚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原则,就是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国内外其他势力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干预。

土地革命时期,早期中国共产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照搬中国革命走“向城市进军”的老路,从而被国民党步步紧逼,使党陷入危机。为了反对教条主义,挽救中国革命,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主张,倡导由了解中国国情的同志领导中国革命,并最终在遵义会议后带领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民党做出了极大的让步妥协,使党内部分同志认为国共两党已形成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为此,毛泽东同志特别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独立自主的政党,与中国国民党是互相合作的关系,对国民党作出的让步是为了抗日大计,目的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国初期,中国社会百废待兴,一片狼藉。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接受苏联的援助、学习苏联的建设经验的同时,反思苏联建设模式,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在实践中积极倡导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把苏联建设经验中的正确方面运用到我国,完成了国家的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制造业和军事工业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由于中国拒绝苏联对中国政治上的干预,导致有着“大国沙文主义”的苏联与中国关系恶化。当时的中国处在“美帝”、“苏修”的包围下,国际环境极端恶劣,但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人民并未向其屈服,坚决地竖起“打倒美帝,打到苏修”的大旗,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最终通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度过了国际上的困难期。

坚持“独立自主”不是闭关锁国,拒绝接受外来事物。毛泽东说“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同时他也认为应该学习一切国家长处,主张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1949年3月为新中国确定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政策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指出:“关于同外国人做生意,那是没有问题的,有生意就得做,并且现在已经开始做,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正在互相竞争。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由于当时的国际环境限制,不能实现“改革开放”,但不可置疑的是毛泽东同志的有关思想已经为之后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基础。同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相比,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诚然发展快速,但由于过度依赖外国技术,中国的经济又极具脆弱性,始终位于产业链的下游,落得个“世界工厂”的称号。当前,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需要的正是“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自力更生”的创业意识以及对外来技术“实事求是”的客观引用。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精神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国家富裕,民族强盛

建国初期,民生凋敝,百废待兴。1953年,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化三改”运动,大力推进工业化建设,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实现农业改造之后,全国大部分农民加入了合作社,中国农村在发展稳定的气氛中完成了由存在数千年的分散个体劳动制向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制的历史性转变。与此同时,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使一大批生活在城市及城市边缘的人重新投入到生产工作中来,至1956年底,全国九成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利用相对稳定的方式“消灭”了一个阶级。对于一个有着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能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令人难以置信。事实表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与制度基础。毛泽东同志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一化三改”中成功将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改造成了一个工农商并重的社会主义国家,可以说是和集体高涨的热情与忘我的努力分不开的。这对实现“中国梦”是一个很好的启示,集体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是个人无法比拟的,面对与日俱增的人口,空谈个人是不切实际的,但只有凝聚集体的力量,发挥每个人的工作热情和社会责任感,随着集体创造财富的深入,加之以合理的社会分配制度,每个人都会劳有所得。

随后,中共八大召开,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社会形势,为新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激进行为,中国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伤害。这场被称为“大跃进”的运动虽然走向了偏激,但在运动过程中那种全国几亿人团结一心并以昂扬向上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去战天斗地的精神,无疑是一种民族气节,更是一笔伟大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来源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对民族复兴的实践。在旧社会饱受压迫沉默无声的人民群众,在旧中国习惯于麻木不仁、冷眼旁观的国民,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焕发出令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活力与热情。毛泽东作为一个理想主义政治家,一个主动背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领袖,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提出“大跃进”的号召,源于对民族复兴的期盼,对国家经济强盛的期盼。这种“期盼”精神至今鼓舞着我们不懈追求“中国梦”的实现。

国家的“富强梦”,不仅要“富国”,还要“强国”。这种“强”体现在对国家主权的捍卫,对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捍卫。1950年,美国操控联合国,纠结其他15国军事力量,共出动兵力近50万,坦克2400余辆,战机4000余架,各类火炮五万余门,同时动用美国海军第一、三、四、七共四个航母舰队群,气势汹汹涌向朝鲜,不仅把战火烧到我国境内,还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为捍卫国家利益,100余万中国志愿军先后渡过鸭绿江,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操控的“联合国军”。最终,包括韩国在内的联军方面在阵亡683097人、伤1167000余人后,带着近10万余被俘后归还的士兵撤回了“三八线”以南。1962年,中印边境之战。印度方面虽然自恃有克林姆林宫给他的低价贷款和七个师的装备以及伦敦提供的武器和华盛顿提供的物资。但30天后,印军全线溃败。甚至连美国的洛克弗菲希尔准将曾无奈地说:“你见过非洲的斑马群奔跑吗?但是那不及印军溃逃更壮观!”1969年,珍宝岛之战中,苏联方面部队装备有装甲车和坦克,步兵全部摩托化,并有空军支援。而与之相对应的中国军队既无坦克、也无装甲车,更没有空军支援。结果,苏军无功而返,还被中国缴获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愤怒的赫鲁晓夫撤销了苏远东集团军的一位元帅、三员大将、四员上将、24名中将与少将的军衔,并抓捕了远东134师营级以上全部军事主管。

这就是当时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中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一个国家经济亟待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尚未站稳脚跟的新中国,为捍卫国家主权利益,不惜同时“打倒美帝”、“打倒苏修”,在两个超级大国的挤压下硬是闯出一片天地,成为第三世界领头羊。1971年10月,在众多亚非拉国家的支持帮助下,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使“超级大国”对中国的封锁彻底破产。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一改旧中国饱受外国欺凌压迫的局面,为中国创造了良好国际声誉,展现给全世界人民一个敢于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的新中国。在这种“强国”信念的指导下,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大国的“强国梦”也在逐步实现。

四、人民幸福,国家圆梦

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国家的富裕与强大,都为了实现一个最终目的: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便把目光投向了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在毛泽东看来,只有中国的农民富裕了,才是整个中国的富;只有农村强大了,才是中国的强大。“发动农民,教育农民,动员农民,富裕农民”的思想一直贯穿于毛泽东领导下的革命历程与建设历程。1926年,在《中国农民问题》中,毛泽东就提出了“中国国民革命是农民革命”、“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的观点;1927年,毛泽东亲自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将农民革命投入了实践;1931年,中共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从此,“打土豪,分田地”和“一切权利归农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民工作的鲜明政治主张;新中国成立后,从“分田单干”到“互助组”再到“人民公社”,即是农民生产方式的更替变化,更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共同富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同时,为缩小城乡差距,又实施粮食等农产品的统一订购、定价,并在“同工同酬”的基础上允许多劳多得,承认收入的相对差距。这样,既有利于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又利于保证劳动人民的积极性。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我们的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的观点。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也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一起被称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这无疑是毛泽东同志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为我们留下的又一笔宝贵财富。1941年,毛泽东在《农村调查》序言中就写到:党和群众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建国后,为了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对革命队伍的腐蚀,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三反五反”运动,提高了干部、群众的社会觉悟。随后,对刘青山、张子善案的果断处理,则成为中共履行政治信仰,巩固执政地位的经典案例。如今,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物质大潮汹涌而来,党内许多高官干部收到腐化侵蚀。在新时代如何继续传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人民富裕的“中国梦”,我们仍需从毛泽东的思想中获得启示。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值此契机,我们回顾他对实现“中国梦”所做出的巨大历史贡献,认真总结他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这不仅是缅怀一代伟人的最好方式,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我们相信,在一代代中国优秀共产党人顽强拼搏和不懈努力之下,中国梦必将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人民出版社,1986:747,748.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1435.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毛泽东.心之力[A].毛泽东文选[M].人民出版社,1993.

[5](俄)С・贡恰罗夫,В・乌索夫.苏联与中国的军事对抗[M].马贵凡,译.第15、16页.

[6]李奇微.朝鲜战争[M].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军事科学院出版社,1983.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