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规划论文

2017-06-03

城市道路交通就像人体血脉,血脉相连生生不息,故道路交通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经济发展的快慢,规划好城市道路交通是推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交通运输规划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交通运输规划论文篇1

论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

摘要: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交通运输结构是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关键因素之一,交通运输结构是否合理,关系着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城市交通运输结构的特点、存在问题,并提有效的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交通运输结构;城市交通;交通结构优化

引言

2012年3月21日,国务院通过了《“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的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目标和规划重点,除了规划“五纵”“五横”大的交通布局外,还要求统筹发展各种运输方式,优化运输结构。

一、交通运输的概述

1.交通运输结构的概念

交通运输结构是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按照综合交通理论和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合理规划交通系统中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不断的论证和实践,促进我国交通运输的优化和发展。

2.交通运输结构的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变化较大,加上气候水文的影响,造成我国交通结构的差异。例如,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多是平原和丘陵,道路易于修建,因此公路、铁路、水运的交通运输网密集、路面状况好;而中西部地区,多是高原、山地,道路修建困难,因此道路的网密度小、里程短、路面状况差。

(2)经济状况的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运输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我国东部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业化程度高,工农业产品的运输需求大,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口稀少,工业化程度低,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低,从而制约交通运输的发展。

(3)科技进步的影响。首先,科技进步带动交通工具的发展,没有蒸汽机、内燃机、航空发动机的发明,就没有现代的交通方式,交通运输结构需要根据交通运输工具的需求进行调整;其次,科技进步带来了产品创新,不同价值、档次的产品对运输工具要求不同,选择的运输方式不同。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科技的发展,大量的快件需要依靠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一定程度上影响交运运输结构的变化。

二、我国的接通运输结构现状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结构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但在综合布局上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各种交通运输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只考虑自身效益的最大化,没有从整个交通结构的全局把握,不同运输方式间衔接不到位,造成我国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表现为局部交通运力过剩和局部交通运力紧张。另外,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还表现为交通运输项目与交通运输需求脱节,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市民的生活,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

三、交通结构存在的问题

1.交通运输改革之后,影响结构优化。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对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改革程度仍然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政府对运输也控制过严,资源配置不合理,限制了市场经济下的交通运输也的发展。

2.市场调节机制不完善,限制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市场经济调节和行政管理体制的双重调节方式下,行政和市场调节相互干扰,制约着交通运行。

3.条块分割制约交通结构的优化。五大交通板块自成体系,各建各的道路,如本应铁路和公路公用的桥梁,没有充分利用桥位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各种交通布局不够完善,尤其是缺乏综合性的交通枢纽,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4.交通布局与经济产业不协调。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发达的交通系统,良好的道路交通布局,有利于地区的经济发展。而我国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单一,交通的运输与经济空间结构不协调,制约经济的发展。

5.交通路线拥堵,交通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是我国交通运输常见的现象,拥堵原因复杂,主要因素有城市规划影响交通的布局,居民出行结构复杂,除了不行自行车、公交车外还有摩托车。出租车、私家车,尤其近一年来,私家车和出租车数量的增加,道路交通流机非混行,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汽车尾气排放和道路绿化率低,导致交通环境的污染,需要调整交通结构。

四、应对策略

1.加大交通运输的建设总量。运输是交通与经济的重要纽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些地位为加快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增长,片面的增加交通建设总量,而忽视了交通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建设交通设施使,需要经过专业的勘探设计,对交通基础设施与周边自然环境、经济环境、自然资源进行综合性分析,得出运输需求的情况,并结合城市的发展前景,预测未来运输的需求空间,建设合理的交通运输结构。

2.以交通需求为主导,优化基础设施结构。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与政府监督的双重功效,分析规划区域的交通布局,并充分结合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状况,分析市场需求,同时注重运输结构的优化,进行交通基础的建设,避免与该区域发展阶段和经济状况不相符的交通建设项目,造成重复建设和无效投资。

3.各种运输方式的配置。运输方式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运输系统的协调性,优化交通运输配置时,应充分考虑运输对运输方式的需求,不同的运输方式的服务性质不同,采用合理的配置方式,例如,采用极大化配置法,获取最大限度满足其运输方式。

4.搞好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衔接部位的好坏影响运输方式的连续性,若运输方式间的衔接不连续,对运输时间、运输质量、运输费用、交通质量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进行交通结构配置时,应明确不同交通方式转换及周边集散交通节点的位置,确定交通运输相匹配的衔接方式、地点、运营方式和交通路线,如铁路与汽运乘换的衔接,货运分拣与集散的衔接,同时还用考虑不同衔接方式的成本、乘换的舒适性和时效性。

5.优化交通结构,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人均道路利用率最高、消耗资源最少、环境污染程度也是最轻的大众交通方式;适当控制自行车发展,大多数城市自行车出行占总出行的50%以上,若适当控制自行车发展规模,引导自行车出行量向公共交通转移,可大大减轻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协调发展私人小汽车,为减少小汽车快速增长带来的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应协调小汽车的发展速度和出行策略;有计划发展轨道交通,降低交通拥堵。

五、小结

为满足各类交通的需求,需要选择一种消耗资源最小、节能的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运输结构,实现接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交通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石钦文.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协调发展理论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2009(04).

[2]郝静.区域交通运输结构优化研究[J].长安大学,2008(05).

交通运输规划论文篇2

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探讨

摘 要:目前,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处于大发展时期,综合交通体系发展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互动作用正步入良性循环,有必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理论并指导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和管理,统一研究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理论体系,用新的理论作指导来完成综合交通体系对促进社会经济系统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任务,明确具体的运输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内容和任务。本文就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进行探讨。

关键词: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可持续发展理念

前言

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阶段,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中心区的高密度开发和人口的高度集中,交通出行总量剧增。城市边缘和远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带来大量长距离出行需求。这就需要扩大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服务范围,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交通运输系统

交通运输大系统中的运输方式结构,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磁悬浮等现代运输子系统, 这些子系统又各有其优势和特色, 在一定的地理环境、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有各自的合理使用范围。根据各种运输方式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运输的要求, 明确它们在交通运输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其进行合理分工与合理布局,建立一个经济和网络协调、分工合理、全面发展的综合运输系统。

二、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2.1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原则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旨在改进交通运输系统和建立规划交通运输资源的合理分配,要符合国家或地区以及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状况,同时要确定交通运输系统近期和远景发展的蓝图。

进行运输规划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满足社会、经济、人口、国防、环境等方面的运输需求与条件,建立的交通运输规划应与国家的社会经济规划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交通运输大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各种技术特点与环境要求, 进行综合协调规划与发展,发挥最大的综合运输效能;在运输规划中努力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综合运输能力,从而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政策,通过对环境的调查研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规划、设计,最后提出综合运输发展方案;另外要注意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整体协调,网络和枢纽系统的衔接与优化, 要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协调发展。

2.2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内容

完善的综合运输系统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相关建设资料及数据进行建档;

(2)进行环境的现状调查和分析诊断,统一对分系统的运输需求进行分析;

(3)明确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有关政策、目标和规划准则;

(4)运输体制和财政的现状分析与未来交通预测;

(5)统一分系统的运输供给能力,区际整体的运箱预测;

(6)运输组织管理的现状及改善的措施,编制出综合运输系统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等;

(7)运输供给短缺关键项目的分析与评价。

三、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及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它既满足了当代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能实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和谐,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下去,长远得到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综合交通体系内部各运输方式在满足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从整体结构上亦要满足保证自身发展及社会大系统发展可持续要求的合理分工和协作的实现,以期达到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与外部环境(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长期动态协调发展。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 建设配置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基础设施,使之具有必要的综合运输能力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技术及系统管理,形成多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的新型格局,同时对交通流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诱导和监控,以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运用效率;通过技术进步等手段建设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交通运输与环境和谐等方面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实现对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

四、可持续性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可持续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目标就是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又要限制对未来的负面影响。可持续交通运输系统应该符合以下目标: 发展调控的机制能够促进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并协调经济发展;经济的可持续性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即环境的可持续性;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结果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让更大范围的人享受交通带来的好处,即社会的可持续性。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 背景分析、方法选择、需求预测、方案生成与评价。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目标,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交通运输规划的框架, 同时考虑提高交通运输系统可达性。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围绕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存在问题和可持续目标下的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可持续城市交通系统模式研究、高度信息化社会条件下的交通需求技术研究、能源消耗分析与预测技术、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保障体系研究。

可达性目标的实现是交通运输对人和社会需求的满足,交通运输要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也要满足社会生产和消费流通的需要。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需要进行有效的交通出行行为分析,满足社会生产和消费流通的需求则要从交通与物流分析人手, 通过物流系统的一体化作用提供优质服务。

对这两方面需求的满足目的是在于实现对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满足。机动性目标的实现则从交通供需平衡的分析出发分析交通运输内部不同方面的问题,合理有效地配置、利用交通运输资源,协调交通各方面行为,目的在于有效地利用资源以及合理公平地分配交通运输资源。环境可持续性目标则通过交通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指标分析交通对环境的外部影响,确保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以损害子孙后代的发展为代价。

五、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是 21 世纪世界各国倡导并推崇的发展观念,基于我国当前交通规划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框架,在这种框架下,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理论以及保障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理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由于人们行为变化与经济的快速变革,当前可持续交通系统规划需要遵循滚动式规划的策略,在规划实践中注意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来衡量交通运输系统,适时进行交通管理与控制,实现整个社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性发展。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