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青春电影的困境与发展论文

2017-03-20

近几年,国产青春电影在票房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特别重视市场运作,并在契合观众审美情趣、整合各种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国产青春电影的困境与发展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国产青春电影的困境与发展全文如下:

摘要:自2013年来,中国银幕骤然兴起了一股“青春片热”,其“以小博大”的可观票房业绩令世人瞩目,但其创作得失也引发媒体和学术界的种种争议。本文意在分析我国当代国产青春电影的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方向,同时也对当下的国产青春电影中同质化趋势严重,无病呻吟价值观偏离的错误方向提出批评。为当代国产青春电影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发展的道路,为广大电影观众呼吁创作他们所真正追求的青春记忆。

一、国产青春电影火爆银屏

青春电影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网络电影《老男孩》,那是典型的青春怀旧片,口碑也不错,但真正引爆青春题材的还是2013年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7亿多票房至今没被超越。但是,《致青春》之后青春片就陷入了“叫座不叫好”的怪圈。近期涌现出的《何以笙箫默》和《左耳》等片,也是迎来了一边倒的差评,一边是口碑差,一边是有观众有票房,呈现出经纬分明的“两极现象”。

在全世界范围内,青春电影都是一个重要的电影类型。国产青春电影在票房上大获成功也绝非偶然,青春电影误打误撞地尊重与抚慰了市场饥渴已久的热切需求。再加上影片制作团队综合的市场化营销手段,当红影星巨大的市场号召力,以及电影院线全天排片的大力支持,青春爱情片自然大放异彩。青春片意外的商业成功,让诸多片商看到了商机,一哄而入,只为能在这一波青春热潮中分一杯羹。

拍摄国产青春片本身无可厚非,这一题材也适时弥补了国内青春类型电影令人遗憾的空白。然而,一时间“贩卖青春”的电影太多,其艺术水平却不免让人心忧。有的影片内容同质化、表现手法低劣、缺乏思想性等。

二、国产青春电影的趋同化现象严重

2.1缺乏新意,青春片变怀旧片

国产青春电影扎堆之际,“青年人怀旧”忽然变成了一种令人关注的现象。先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火爆,然后有了《致青春》的热映,紧接着《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甚至带有穿越色彩的《重返20岁》等电影,都执着于幻想青春时代,让青春在记忆中显现。

大量同质化的青春电影,除了故事与情节设定上程式化之外,校园怀旧青春片的人物也呈现定型化的特点。男主角通常或是聪明调皮的阳光大男孩,或是有个性的优质男学霸,外形上也往往高大帅气,女主角则或是清纯细腻,或是活泼开朗,但都有一颗一往情深和坚守感情的心。

观众已经审美疲劳,对于观众而言“青年人”看“青春片”,理所应当、适销对路,却无意间忽略了一个事实――这并非一部当下时态的青春电影,它与当下主体观众的生活经验有一定距离。它以怀旧为旨趣,故事背景向前提,使之成为“写给前网络时代内地大学生活的一首挽歌”。在更大的时代跨度下,创作者以“怀旧”为武器撩拨观众情绪,配合全方位的营销,将影片的上映打造成一场事先张扬的全民“青春”事件!

2.2出国、车祸、堕胎青春电影成套路化

初恋、青春成长、怀旧是能带给人美好情愫的,但青春片为何又遭遇骂声一片呢?当然,这骂声有善意的、有恶意的,但不管怎样,青春片自身是有问题的,最突出的要数情节俗套和人物不真实了。

电影上映后,有网友给《致青舂》《同桌的你》《匆匆那年》起了个名儿,叫“堕胎三部曲”,三部影片中的确都无一例外的有初吻和堕胎的情节。出国、车祸、堕胎、父母破产等桥段在青春片里比比皆是,备受诟病,尤其是堕胎,引来恶评一片。青春片的人物也不够真实,很多观众往往是一边欣赏着青春的颜值、怀旧着自己当年的纯真,一边对故事中的人物不以为然: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根本不这样,没那么开放,没那么多事儿……影片太假了。

这些都是表面上的问题,青春片真正致命的是热闹背后的选题危机。从创作的角度看,青春片之所以火了,是因为找到了一个新的题材领域――校园青春和爱情,但这个面太窄了,受制于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受制于小学――中学――大学的成长历程,不能天马行空地想象和构建,所以青春片往往借助于车祸、堕胎等来推进剧情,不能拍摄出具有自己独特创造力的影片,主题不突出,内容过于夸张与做作,难怪观众不买账。

三、国产青春电影走出困顿的解决方案

3.1加大剧本创作,创新拓展电影题材

越来愈多的导演似乎仍在重复相同的青春文化母题,故事模式、角色气质和表达情绪没有多少变化的迹象,对青春的理解和对成长的感受不断趋同。要想解决国产青春电影的所面临的困顿,首先要从源头上即剧本说起。首先是要拥有专业专职的编剧人才,创建强有力的编剧队伍。其次是提高编剧的待遇,让更多剧作人员全身心的从事于剧本写作。

同时,对于一些网络上口碑好,粉丝多的文艺批判性质的国产青春电影,广电部门应该对其创作导向进行积极的引导,在适当的时间经过一定的修改后使这部分影片也拥有进入院线的权利。

3.2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进青春片的类型化发展

国产青春片要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推进类型化,尽力打造成熟的类型片。题材毕竟是受限的,但类型化可以在同类题材上做文章。《白日焰火》时隔七年再次获得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而且这是第一个华人柏林影帝。剧情抓人,制作团队水平高超,走国际化合作之路,虽然剧情描述的案件并不是广泛存在的,但是在另类中存在真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显然走国际化合作路线,形成自己的影片风格,不失为国产青春片的发展之路。

3.3提升国产青春片的艺术品质,提高青春片拍摄的准入门槛

今天,更加年轻一代的电影观众作为电影消费的主力群体,有着更强烈的青春表述欲望,但是,青春主题的表达也容易受到多重文化因素和商业环境的影响。一方面,青春电影成本低廉,导演准入门槛低,这成了年轻导演的集中试水区,在某种模式化的套路中抒发矫情的青春忧伤和反叛激情。

另一方面,一些青春电影带有太多的商业化特征。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欲望、性、的展演,地域场景上更热衷表现城市、而非乡村成长史,片中角色沉浸在青春的爱恨情仇之中,不关注较大的社会背景,人物原型的视觉化取向都依赖于商业化的运作,要求票房,不注重影片质量的提升,它们都是市场化环境中被催熟的廉价青春艺术品。

四、结论

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上,并不是没有优质的青春片。有大师级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大受年轻人欢迎的《蓝色大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等。这些电影,有少年的忧郁、热血,也有青春的成长、感动。尽管在不同时期、不同个体的作品里,它们此消彼长、起伏互动,为青春立传的诉求却是一致的。

在多元的文化时代,我们期待更丰富、更优秀的关于青春的电影作品。但如果只抓住“青春”二字,没有持续性的生命力,那等到怀旧这阵风刮过,再想依靠“青春”赢取票房,恐怕就不易了。电影不能只受市场裹挟、靠利益驱动。把镜头对准那些在时代缝隙里摸爬滚打的普通青年,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一同经历生活的艰辛与残酷、展望对未来的期望和抱负,这样的青春故事才更具时代生命力,这样真实而接地气的电影也肯定会叫座又叫好。

相关文章:

1.青春励志电影20部大学生必看

2.盘点近几年最火爆的10部青春励志电影

3.2015青春励志电影《我们毕业的夏天》

4.青春励志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经典台词

5.校园青春励志电影

6.中国青春励志电影排行榜

7.青春励志微电影《青春如期》 闺蜜变情敌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