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摄影曝光技巧
星空摄影曝光技巧,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星空摄影曝光技巧
入夜后的世界依然美丽!除了可拍摄灿烂的星空外,尚有流云、星轨、或灯火通明的夜景可以入镜。如果想要拍出美丽的星轨,最佳的拍摄地点均离多光害的都市较远处,像是高山、乡村、海边等偏僻的地方。所以,一般人拍摄星空、夜曝等题材时,大多选择在郊区或山上进行;反之,高山星空夜曝也是登山爱好者时常拍摄的题材。
一般说来,星空摄影是指不使用赤道仪追星,而只用三脚架之固定长时间曝光拍摄者;由于地球自转的关系,拍摄之星星会有轨迹移动之现象,俗称星轨。
以超过海拔三千公尺的高山拍摄环境而言,最怕的就是强风和低温。强风不仅常造成脚架晃动,有时甚至相机连同脚架都会被吹倒;而严酷的低温,更令人在夜晚拍摄环境下难以久待。即使是夏天,山区夜晚的温度也常在十度以下,冬天夜晚的气温更只有0度左右。强风加上低温,使得在高山拍照更是辛苦,除了重要的保暖装备、强健的抗寒决心和体力外,还要能适应高山的稀薄空气和克服高山症发生。
既然在高山上拍夜景如此辛苦,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忍辱负重”地上山去拍呢?原因无他,爬得越高,看得越远,拍得越美!由于海拔高度决定大气层的能见度,且爬得越高、人越少,星星的可见数量也越多;所以若想拍出令人赞叹的美景,还是得辛苦一些才行。
基本星象辨认能力
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位于北半球的我们仰望夜空时,除了北极星外,所有的星星都会明显移动,因此拍摄前,必须先学会辨认北极星的位置。若将镜头中心点对准北极星进行长曝,拍出的星轨会成为同心圆;朝东或西方会拍出斜线状的星轨,向正南拍则为看不见圆心的弧线。由于地球每小时自转15度,所以曝光时间不同,就会影响星轨的长度。
相机须设定为B快门,并搭配快门线,才能准确掌握曝光时间并确保拍摄品质。由于曝光时间长,相机电池续航力、噪点等问题都要特别注意。镜头焦段以广角镜、标准镜为佳;脚架须稳固,不宜过轻;此外,要特别注意云台的长时间承载能力是否足够。
地形勘查与拍摄位置
夜间山区视线不佳,最好能事前于白天勘查好预定拍摄地点的地形、地貌,并决定夜间的拍摄方向及取景构图。找好拍摄点后,设置脚架时须确定其稳固性,并视当地风力调整配重,增加其稳固性;而架设脚架处有时非平坦地面,如草坡、箭竹、雪地等,设置时须确定脚架是否确实触地;若是在崖边、岸边等地面有高低落差之处拍摄,须特别注意自己的拍摄安全。山上气候多变,应随时注意温湿度、气候、风力等因素,并作好机身防潮、防低温措施。如果天候状况太恶劣,千万不要勉强拍摄,记得山是永远在那儿的。
同晨昏摄影技巧的构图测试,先以盲拍的方式测试构图。为节省曝光时间,可先将ISO值调至最高、光圈最大、手动对焦(MF)、B快门曝光,预先试拍几张以取得最佳构图,并可视拍摄地形准备补光器材(如头灯、车灯、手电筒...等),对前景作适当补光。另外,由于夜晚不易构图,建议可使用水平仪帮助水平校正。
测试好构图后,接下来就是实际拍摄。ISO值越低画质越好,但相对的曝光时间也要拉长,高ISO值则不利于长时间曝光,易引起更多的噪点,建议设定在ISO100~200即可。光圈值的大小决定轨迹的粗细,一般我们以F5.6为基准进行拍摄;B快门曝光时间约在30分钟以上即有漂亮的星轨。
避免其他光源的干扰
夜间长曝时,要随时注意周遭环境,若有其他光源进入画面,可用黑卡暂时遮挡镜头暂停曝光,但不能遮太久,以免星轨遭破坏无法连续。拍摄期间若有流云飘过,也会遮挡住星光而干扰画面;流云太厚或是停留时间太长,影响也就越大。
使用NR功能
NR即为相机的“去噪点”功能。一般说来,拍摄时我建议关闭NR,因开启NR时,相片拍摄时间有多长,则相机需要多一倍的时间去除噪点,此时相机完全不能做任何动作(包括预览及相机操作)。若是单张拍摄且电力充足时,为求更好的画质,可开启NR功能;而连续拍摄数张不间断的星轨时,就不容许有间断的情况发生。
关闭防手震功能
防手震功能仅适用于手持相机拍摄时,但在以脚架配合长时间曝光拍摄时,必须关闭防手震功能。
月亮的影响
月亮对影像画面的影像
拍摄星空时,月亮圆缺、明亮度等状况,也会影响天空的亮度及地景补光值,天空太亮则星光失色,不利于拍摄星空及星轨。反之,月光也有补光的效果,若是不拍星轨,适当的月光可以山景、云海、流云等画面增添一些颜色效果、缩短长曝时间,间接提高了相片画质。此外,和太阳一样,月亮也有月出及月没时间,详情可以上气象局网站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