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1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知识点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高一政治考试的难点,学生需掌握这部分内容的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1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知识点
一、比较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区别
⑴含义和本质不同: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⑵表现不同: 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
⑶成因不同: 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长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形成买方市场及出口困难导致的。
⑷危害性不同: 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⑸治理措施不同: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 。治理通货紧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2、联系
⑴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量不平衡造成的。
⑵二者都会使价格信号失真,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都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予以抑制。
二、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
一般地说, 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①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②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③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④政策性调整,理顺价格关系会引起上涨。⑤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乱收费、乱罚款,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见,只有在物价上涨是因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情况下,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三、 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必须进行具体分析
一般来说,适度的通货紧缩,通过加剧市场竞争,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挤去经济中的“泡沫”,也会促进企业加强技术投入和技术创新,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一面。
但过度的通货紧缩,会导致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市场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市场销售不振,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强化了居民“买涨不买落”心理,左右了企业的“惜投”和居民的“惜购”,大量的资金闲置,限制了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率下降,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不利。由此看来,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有不利的一面。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刺激国内需求,抑制价格下滑,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高一政治必修1练习
1.当今世界各国一般都是用纸币购买商品的,像我国的人民币、美国的美元、日本的日元、俄罗斯的卢布、欧盟成员国使用的欧元。纸币购买商品的现象表明()
A.纸币在行使价值尺度的职能
B.纸币在行使流通手段的职能
C.纸币在行使支付手段的职能
D.纸币在行使贮藏手段的职能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购买商品”,可以用直选法选出流通手段职能。
答案:B
2.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次数与()
A.待售商品数量成反比
B.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D.货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
解析:商品价格总额与货币流通次数决定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在保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流通次数越多,则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就会越高;相反,货币流通次数减少,则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就越少,否则就会引起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的变化,而题目给定的前提是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不变,故选C。
答案:C
3.外汇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
A.是用于转账结算的支付手段
B.是用于现金结算的支付手段
C.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D.是用于电子计算机系统完成的支付手段
解析:本题为基本概念的考查,较容易选出C项。
答案:C
4.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与它出现以前的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
A.是否是商品
B.是否由某种商品固定充当
C.是否具有衡量商品价值和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
D.是否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解析: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而之前的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一般等价物是不同的,是难以固定的。因此,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与它出现以前的一般等价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固定性。由于二者都是商品,都具有衡量商品价值和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都体现社会关系,所以,A、C、D三项都是二者的相同点,不是区别,不选。
答案:B
5.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8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9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6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________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2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________元,这会引起________。()
A.120001通货紧缩
B.240001.5通货膨胀
C.120000.5通货膨胀
D.240001通货紧缩
解析:根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6((8000×9)=12000(亿元)
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纸币为24000亿元,为实际所需要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0.5元。
答案:C